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1 / 1)

史記 司馬遷 13449 字 1個月前

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給事:供職。平陽侯:指曹壽。),與侯妾衛媼通(通:通奸。),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據卷四十九《外戚世家》載,衛子夫原為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謳者”即歌女,一次武帝到平陽公主家,所有侍奉他的美人,他都不喜歡,唯獨喜歡上作為“謳者”的衛子夫。衛子夫侍武帝更衣,於是在衣車中得幸。入宮,有寵,以生戾太子劉據立為皇後。),故冒姓為衛氏(冒:冒充,假冒。衛青生父為鄭季,當姓鄭,以其為私生子,因依母姓,故曰冒。)。字仲卿。長子更字長君(更:改換。字:表字。)。長君母號為衛媼。媼長女衛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氏。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先母:指鄭季前夫人。奴畜之:把衛青當做奴仆來養育。),不以為兄弟數(數:數目。)。青嘗從入至甘泉居室(甘泉:宮名。居室:即“保宮”,是囚禁犯法官員和其家屬的拘留所。一說官署名,漢有甘泉居室令丞之官。),有一鉗徒相青曰:“貴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毋:通“無”不。),安得封侯事乎!”青壯,為侯家騎(騎:騎士。),從平陽主。建元二年春(建元二年:即公元前一三九年。建元,漢武帝第一個年號(前140~前135)。),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幸上:被皇上寵愛。)。皇後,堂邑大長公主女也(堂邑大長公主:即漢文帝長女,武帝姑母劉嫖,因嫁堂邑侯陳午,故名堂邑大長公主。漢代稱皇帝的姑母為大長公主。劉嫖之女即武帝元配夫人陳阿嬌,後被廢。),無子,妒。大長公主聞衛子夫幸,有身(有身:通“有娠”,身懷有孕。),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時給事建章(建章:宮名。),未知名。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篡取:搶奪。),以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同母昆弟貴(昆弟:兄弟。),賞賜數日間累千金。孺為太仆公孫賀妻。少兒故與陳掌通(故:從前。),上召貴掌(貴掌:使陳掌顯貴。)。公孫敖由此益貴。子夫為夫人。青為大中大夫。元光五年(元光五年:即公元前一三零年。元光,漢武帝第二個年號(前134~前129)。關於衛青等人這次出擊匈奴的時間,《史記》、《漢書》的有關紀傳,記述並不一致。參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自馬邑軍後五年之秋”段注),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穀;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軍各萬騎。青至蘢城,斬首虜數百(斬首虜:斬殺敵人。虜,指匈奴。)。騎將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當:判罪。),贖為庶人。賀亦無功。元朔元年春(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號(前128~前123)。),衛夫人有男,立為皇後。其秋,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三萬騎擊匈奴,斬首虜數千人。明年,匈奴入殺遼西太守,虜略漁陽二千餘人(虜略:擄掠。),敗韓將軍軍(韓將軍:指韓安國。)。漢令將軍李息擊之,出代;令車騎將軍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略:攻取。),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走:逃跑。這裡指趕跑,使逃跑。)。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青校尉蘇建有功,以一千一百戶封建為平陵侯。使建築朔方城。青校尉張次公有功,封為岸頭侯。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行詐諸蠻夷,造謀藉兵(造謀:策劃陰謀。藉兵:仗恃武力。),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將,以征厥罪(厥:其,指匈奴。)。《詩》不雲乎(《詩》:指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這裡的引文,前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後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出車》。),‘薄伐狁(薄:語首助詞,無實義。按《六月》歌頌周宣王北伐狁(xiǎn yǔn,顯允)即秦漢以來的匈奴之事。),至於太原’;‘出車彭彭’(彭彭:通“奔行的樣子,一說“馬行盛貌”(《廣韻》)。),城彼朔方’(城:築城。朔方:北方。按《出車》也寫宣王北伐狁之事。武帝引這兩首詩為自己出擊匈奴尋找根據。)。”今車騎將軍青度西河至高闕(城:築城。朔方:北方。按《出車》也寫宣王北伐狁之事。武帝引這兩首詩為自己出擊匈奴尋找根據。),獲首虜二千三百級(級:首級,人頭。),車輜畜產畢收為鹵(輜:輜重。鹵:通“擄”,此指繳獲的戰利品。),已封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按:巡行。榆谿:塞名。),絕梓領(絕:橫過。梓領:通“梓嶺”,山名。一說塞名。),梁北河(梁:橋,此處用為動詞,架橋。北河:此與上文的西河,皆為古代黃河主河道的一部分。),討薄泥(討:征伐。蒲泥:部族的首領名。),破符離(符離:塞名,在今內蒙古五原縣西北部。),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伏聽者:指敵人的偵探。),執訊獲醜(執訊:捉到間謀。獲醜:通“馘(guó,國)醜”,割死敵左耳以計功。醜,對敵人的蔑稱。按“執訊獲醜”出自《詩經·小雅·出車》,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訊為軍中通訊問之人,蓋諜者之類……則此詩‘獲’即‘馘’之假借。”),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全:保全。甲兵:原指戰衣與兵器,此指軍隊。),益封青三千戶(益:增加。)。”其明年,匈奴入殺代郡太守友(友:人名,即共友。),入略雁門千餘人(略:掠。)。其明年(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殺略漢數千人。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漢令車騎將軍青將三萬騎(將:率。),出高闕;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領屬:隸屬。),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出右北平:鹹擊匈奴(鹹:全。)。匈奴右賢王當衛青等兵(當:麵對。),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潰圍:衝開包圍圈。)。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裡,不及(不及:沒追上。)。得右賢裨王十餘人(裨王:小王。),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即軍中:就在軍中。拜:授給官職。),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以兵:率軍隊。),大將軍立號而歸(號:名號。)。天子曰:“大將軍青躬率戎士(躬率:親自率領。戎士:軍隊。),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益封青六千戶。”而封青子伉為宜春侯,青子不疑為陰安侯,青子登為發乾侯。青固謝曰(固謝:堅決推辭。):“臣幸得待罪行間(待罪:當官供職的謙詞。行間:行伍之間,即軍隊之中。),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繈褓中,未有勤勞(勤勞:勞苦。實指功勞。),上幸列地封為三侯(列:通“裂”。),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勸:鼓勵。力戰:拚力奮戰。)。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今固且圖之(固:本來。且:將。圖:考慮。)。”乃詔禦史曰:“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將軍擊匈奴,常護軍(護軍:接應各軍。),傅校獲王(傅:率領。校:五百人為一校。獲王:捉到匈奴王。),以千五百戶封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從大將軍出窳渾(窳(yǔ,雨)渾:塞名。),至匈奴右賢王庭(庭:匈奴單於、賢王等的居處和議事的地方。),為麾下搏戰獲王(麾下:將帥的大旗之下。此指主帥,主將。),以千三百戶封說為龍侯。騎將軍公孫賀從大將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賀為南窌侯。輕車將軍李蔡再從大將軍獲王(再:第二次。),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其秋,匈奴入代,殺都尉朱英。其明年春(明年春:指元朔六年(前123)春。),大將軍青出定襄。合騎侯敖為中將軍,太仆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右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鹹屬大將軍,斬首數千級而還。月餘,悉複出定襄擊匈奴(悉:全部。複:再次。),斬首虜萬餘人。右將軍建、前將軍信並軍三千餘騎(並軍:把軍隊合在一起。),獨逢單於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儘。前將軍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將其餘騎可八百奔降單於(將:率。可:約。)。右將軍蘇建儘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大將軍問其罪正閎(正:軍正,軍中的法官。)、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雲何(雲何:怎麼說?意謂按軍法應給蘇建定什麼罪。)?”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裨將:副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閎、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兵法:指中國現存的最早兵書《孫子兵法》。以下引文見《孫子兵法·作戰》篇,意謂小的部隊雖然堅決抵抗大敵,但終究將被大的敵人擒獲。禽,通“擒”。)。今建以數千當單於數萬(當:抵擋、對抗。),力戰一日餘,士儘,不敢有二心,自歸。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是:此。反:同“返”。)。不當斬。”大將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說(shuì,稅):勸說。明威:表明威信。),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裁:處理。),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於是:由此。),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遂囚建詣行在所(詣:前往,到……去。行在所:天子巡行時所在之地。)。入塞罷兵。是歲也(是歲:這一年(指元朔六年)。),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與:給予。),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直棄:徑直離開。赴利:奔向有利之處,以消滅敵人。),斬捕首虜過當(過當:指殺殺傷敵軍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傷亡數目。)。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相國、當戶:均匈奴的官名。),斬單於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大父行:祖父輩。籍若侯:匈奴侯名。產:人名。季父:叔父。羅姑比:人名,單於的叔父。),再冠軍(再:第二次。),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上穀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餘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眾利侯。”是歲,失兩將軍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將軍不益封。右將軍建至,天子不誅,赦其罪,贖為庶人。大將軍既還,賜千金。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王夫人:指漢武帝寵姬,生齊王劉閎者。上:皇上。),寧乘說大將軍曰:“將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身:自身。食萬戶:享受萬戶封邑的賦稅和物產。),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後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奉:同“捧”。親:指父母。壽:祝壽。)。”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天子聞之,問大將軍,大將軍以實言(以實言:把實情說出來。),上乃拜寧乘為東海都尉。張騫從大將軍,以嘗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導軍(導軍:為軍隊當向導。),知善水草處,軍得以無饑渴,因前使絕國功(使:出使。絕國:極遠的國家。),封騫博望侯。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元狩二年:即公元前一二一年。元狩為漢武帝第四個年號(前122~前117)。),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將:率領。),有功。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逾:越過。烏盭(lì,力):通“烏戾”,山名。),討遬濮(遬(sù,速)濮:匈奴部族名。),涉狐奴(狐奴:河名。今稱在浪河。),曆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懾慴(zhé,哲):畏懼而服從。弗取:不掠取。),冀獲單於子(冀:通“覬”,希望。)。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合短兵:以短兵器(刀和劍之類)交戰。合:會。),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全甲:指全副武裝的敵人。一說為國名。),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祭天金人:匈奴人祭天時用的金屬偶像。一說是得自西哉的佛像,與祭天無關。)。益封去病二千戶。”其夏,驃騎將軍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異道:指分道進軍。);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皆擊匈奴。郎中令將四千騎先至,博望侯將萬騎在後至。匈奴左賢王將數萬騎圍郎中令,郎中令與戰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坐:因犯……罪。行留:行軍遲緩,貽誤軍機。),當斬(當:判罪。),贖為庶人。而驃騎將軍出北地,已遂深入(遂:通“邃”,遠。下文“遂過”之“遂”同此。),與合騎侯失道(失道:迷路。),不相得,驃騎將軍逾居延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天子曰:“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以:率領。),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於閼氏(閼氏:匈奴單於的正妻。)、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師:軍隊。大率:大抵。什三:十分之三。),益封去病五千戶。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校尉從至小月氏:即“從至小月氏之校尉”,意謂跟隨霍去病到過小月氏的校尉。)。鷹擊司馬破奴再從驃騎將軍斬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前行:先頭部隊。),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校尉句王高不識,從驃騎將軍捕呼於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為煇渠侯。”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會,當斬,贖為庶人。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宿將:資深的將軍們。將:率領。士馬兵:戰士、馬匹、兵器。),驃騎所將常選(常選:經常挑選的精兵。),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將)軍(先其大軍:跑在大軍的前麵。),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坐:因為。留落:行動遲緩,落在後邊。不遇:遇不到好的戰機。)。由此驃騎日以親貴,比大將軍(比:並列。)。其秋,單於怒渾邪王居西方數為漢所破,亡數萬人,以驃騎之兵也(數:屢次。為:被。以:因為。)。單於怒,欲召誅渾邪王。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邊(使:派。要:通“邀”,迎接。邊:邊境。)。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將:率。此言率兵於河上築城。城:築城。河上:黃河岸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馳:急奔。傳:驛站,此指驛站備用的車駕。聞:傳報朝廷知道。)。天子聞之,於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驃騎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頗遁去:多有逃走者。)。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行在所:帝王臨時駐留的地方。),儘將其眾渡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既至長安,天子所以賞賜者數十巨萬。封渾邪王萬戶,為漯陰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為下摩侯(下摩:《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作“下麾”,地名。),鷹庇為煇渠侯,禽梨為河綦侯,大當戶銅離為常樂侯。於是天子嘉驃騎之功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鹹相奔(厥:其。眾萌:通“眾氓”,民眾,百姓。鹹:皆。奔:投奔。),率以軍糧接食(率:皆。接食:接濟。),並將控弦萬有餘人(控弦:拉弓。此指拉弓的戰士。),誅獟駻(獟駻:本為驃悍勇敢之人,此指妄圖逃亡的匈奴人。),獲首虜八千餘級,降異國之王三十二人,戰士不離傷(離:通“罹”,遭受。),十萬之眾鹹懷集服(懷集:歸來。按《玉篇》曰:“懷,歸也。”《國語》“不其集亡”,韋昭注:“集,至也。”服:承擔。按瀧川資言《史記彙注考證》:“服,猶任也;任頻興之勞。”據此,此“服”字當屬下句,應於“懷集”之後斷句。),仍與之勞(仍:頻繁。與:《漢書》作“興”,是。為軍事活動而征聚物資曰興。實指戰爭而言。勞:苦。“服仍興之勞”,即承受戰爭勞苦之意。),爰及河塞(爰:於是。河塞:泛指黃河以北至塞外地區。),庶幾無患(庶幾:差不多、幾乎。),幸既永綏矣(幸:幸運、有幸。既:將。綏:安。)。以千七百戶益封驃騎將軍。”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徭。居頃之,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邊五郡:邊境上的五個郡,指隴西、北地、上郡、雲中、朔方。故:原來。),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為屬國(為屬國:做漢朝的屬國。當時漢將匈奴降民安置在上述五郡之中,設五屬國,各派都尉監護他們。)。其明年(明年:指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殺略漢千餘人。其明年,天子與諸將議曰:“翕侯趙信為單於畫計(畫計:出謀劃策。),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輕留(度:越過。幕:通“漠”,沙漠。輕留:輕易滯留。),今大發士卒,其勢必得所欲。”是歲元狩四年也(是歲:這年。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轉者:轉運軍需物資的人。踵:腳後跟。此指跟隨其後。),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於。捕虜言單於東(捕虜:捉到的俘虜。東:向東而去。),乃更令驃騎出代郡(更令:改變命令。),令大將軍出定襄。郎中令為前將軍(郎中令:指李廣。),太仆為左將軍(太仆:指公孫賀。),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主爵:即主爵都尉。),平陽侯襄為後將軍(襄:即曹襄。),皆屬大將軍。兵即度幕(即:立刻。),人馬凡五萬騎(凡:共。),與驃騎等鹹擊匈奴單於。趙信為單於謀曰:“漢兵既度幕,人馬罷(罷:通“疲”。),匈奴可坐收虜耳。”乃悉遠北其輜重(悉:全部。遠北:遠遠地運到北方。),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餘裡,見單於兵陳而待,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武剛車:有防護的軍車。自環為營:自己排成環形陣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會:正趕上。且入:將落山。),大風起,沙礫擊麵,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於(益:更。繞單於:包抄單於。)。單於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薄莫(薄莫:傍晚。莫,同“暮”。),單於遂乘(六:六匹騾子拉的車。按“”同“騾”。),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冒:衝。)。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紛挐:混亂。這裡是扭打的意思。),殺傷大當(冒:衝。)。漢軍左校捕虜言單於未昏而去,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大將軍軍因隨其後。匈奴兵亦散走。遲明(遲明:天將亮時。),行二百餘裡,不得單於,頗捕斬首虜萬餘級,遂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食軍(食軍:供糧給軍隊食用。)。軍留一日而還,悉燒其城餘粟以歸。大將軍之與單於會也(會:會戰。),而前將軍廣、右將軍食其軍彆從東道,或失道,後擊單於。大將軍引還過幕南(引:領兵。幕南:即漠南,大沙漠之南。),乃得前將軍、右將軍。大將軍欲使使歸報(使使:派使者。歸報:回京向皇上報告。),令長史簿責前將軍廣(簿責:依文書上所列罪狀審問。),廣自殺。右將軍至,下吏,贖為庶人。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是時匈奴眾失單於十餘日,右穀蠡王聞之,自立為單於。大於後得其眾,右王乃去單於之號。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車重:指軍需物資。),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千餘裡,直左方兵(直:通“值”,麵對。左方兵:匈奴的左麵軍隊,即左賢王的軍隊。),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軍既還,天子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躬將:親自率領。葷粥(xūn yù,熏育):指匈奴。按殷代稱匈奴為葷粥。),約輕齎(約:捆束。輕齎:輕資,少量財物。齎,通“資”。),絕大幕(絕:越過。),涉獲章渠(涉:渡。),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左大將:匈奴高級將官名,非為人名。),斬獲旗鼓。曆涉離侯(曆涉:經過。離侯:山名。),濟弓閭(濟:渡。弓閭:河名。),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封:在山上築壇祭天的儀式。),禪於姑衍(禪:在山上除地以祭地的儀式。姑衍:山名。),登臨翰海(翰海:大沙漠。一說湖名,即今蘇聯貝加爾湖。)。執鹵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鹵:通“虜”,敵人。醜:醜類,郡虜。),師率減什三,取食於敵,逴行殊遠而糧不絕(逴(zhuò,去聲“捉”):遠。)。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屬驃騎將軍,會與城(會:會師。與城:地名。),不失期,從至檮餘山(從:隨。),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從驃騎將軍獲王,以千二百戶封山為義陽侯。故歸義因淳王複陸支、樓專王伊即靬皆從驃騎將軍有功(歸義:歸附正義,此指投降漢朝。),以千三百戶封複陸支為壯侯,以千八百戶封伊即靬為眾利侯。而驃侯破奴、昌武侯安稽從驃騎有功,益封各三百戶。校尉敢得旗鼓(敢:指李敢。),為關內侯,食邑二百戶。校尉自為爵大庶長(自為:人名,即徐自為。)。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搌大將軍不得益封,軍吏卒皆無封侯者。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塞閱:出塞時檢閱軍隊。)。而複入塞者不滿三萬匹。乃益置大司馬位(益置:增設。位:官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大司馬一職是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所設,後來掌權的外戚常被授予此官,故衛青、霍去病皆在本官大將軍、驃騎將軍之外加大司馬之稱。)。定令(定令:確定法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秩祿:官吏的品級與俸祿。)。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舉:全部。故人:老朋友。門下:指門客。去:離開。事:奉事。),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少言不泄:寡言少語,不泄露彆人的話。),有氣敢任(有氣敢任:有氣魄敢做敢為。)。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孫、吳兵法:指孫武、孫臏和吳起的軍事著作。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吳國將軍與軍事理論家,著《孫子兵法》一書。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孫臏兵法》一書。吳起為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與軍事家,著《吳起》一書。),對曰:“顧方略何如耳(顧:看。方略:戰略、謀略。),不至學古兵法(不至:不必。)。”天子為治第(治第:建造府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無以:不用。家為:為家,經營自家之事。)。”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不省士:不關心士卒。)。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遣:派。齎(jī,機):贈送。數十乘:幾十輛車。此指幾十車的食物。按古代四匹馬拉一輛車稱一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重車:裝載軍需品的車輛。粱:泛指糧食。),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或:有的人。振:站立。),而驃騎尚穿或塌鞠(穿域:畫定地段為球場。塌鞠:踢球。)。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四年:指元狩四年(前119)。軍:軍事行動,指率兵出擊匈奴。),元狩六年而卒(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天子悼之(悼:悼念、哀傷。),發屬國玄甲軍(發:調遣。屬國:指邊疆五郡。玄甲軍:鐵甲兵。),陳自長安至茂陵(陳:同“陣”字,排成陣列。),為塚象祁連山(為塚:造墳墓。)。諡之(諡(shì,是)之:死後給他加封號。),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並:合並。武與廣地:勇武與擴大國土。按封建諡法規定,“布義行剛曰景”,“辟土服遠日桓”,霍去病的一生兼有此二者的內容,故諡為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將之:任命他為將軍。)。居六歲,元封元年(元封:漢武帝第六個年號(前110~前105)。),嬗卒,諡哀侯。無子,絕,國除(國除:封國被廢除。)。自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後五歲(後五歲:指元狩六年之後五年,即元鼎五年(前112)。),伉弟二人,陰安侯不疑及發乾侯登皆坐酎金失侯(酎金:漢代王朝舉行宗廟祭祀,國王和列侯皆要獻出助祭之金,稱酎金。如酎金成色不佳,或者斤兩不足,都算獻金者犯法。元鼎五年這次宗廟祭祀活動中,有一零六人“坐酎金”而被削去爵位。)。失侯後二歲(失侯後二歲:指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冠軍侯國除。其後四年(其後四年:指元封五年(前106)。),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子伉代為長平侯。自大將軍圍單於之後十四年而卒。竟不複擊匈奴者,以漢馬少,而方南誅兩越(方:正。南誅兩越:討伐南方的東越和南越。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的春天,南越相呂嘉起事謀反,殺了漢使者韓千秋等;同年秋天,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相仆等遠征南越,至元鼎六年(前111)冬天,平定南越,改置南海等九郡。詳見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元鼎六年秋天,東越王餘善謀反,自立為武帝。於是漢武帝派橫海將軍韓說等興兵討伐,至元封元年(前110)冬天,餘善被越繇王等殺死,漢朝把東越人全部遷到江淮之間。詳見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東伐朝鮮(東伐朝鮮:此指西漢初年,燕人衛滿所建的衛氏朝鮮政權。元封二年(前109),朝鮮王右渠(衛滿孫)殺遼東郡東部都尉涉河,漢天子派樓船將軍楊仆和左將軍荀彘率兵討伐,至元封三年(前108)夏天,平定了朝鮮,改設樂浪等四郡。詳見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擊羌、西南夷(擊羌、西南夷:元鼎五年九月,羌人曾與匈奴人聯合攻打漢朝邊塞,第二年冬天,漢軍擊平羌人。又漢朝自元光五年(前130)至元封二年(前109),先後派唐蒙、司馬相如等出使西南夷,並多次發兵攻殺不友好的部族首領等,於是在這些地方設置了犍為、牂柯和汶山、益州等郡縣。詳見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以故久不伐胡。大將軍以其得尚平陽長公主故(尚:娶公主為妻曰尚。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先嫁平陽侯曹壽,因曹壽有“惡疾”,漢武帝就下令衛青娶平陽公主為妻。),長平侯伉代侯。六歲,坐法失侯(六歲:指武帝天漢二年(前99)。按《漢書·外戚恩澤侯表》載衛伉“太初元年嗣侯,五年,入宮,完為城旦”。則萬伉犯法當在天漢元年(前100)。坐法,即指“入宮”事。按漢代法律規定,進入宮門,必有符籍,無符籍隨便進入則犯法。)。左方兩大將軍及諸裨將名(左方:猶言“下列”以古代文字豎書,由右向左,故雲。兩大將軍:指衛青、霍去病。按霍去病未封大將軍,但驃騎將軍“秩祿”皆同大將軍,故這裡稱其為“大將軍”。):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最:總計。凡:共。七出:七次出兵。即元光五年(前130)首次出上穀擊胡,元朔元年(前128)第二次出雁門擊胡,元朔二年(前127)第三次出雲中擊胡,元朔五年(前124)第四次出高闕擊胡,元朔六年(前123)二月第五次出定襄擊胡,元朔六年四月第六次出定襄擊胡,元狩四年(前119)第七次出定襄擊胡。),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於戰,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凡萬一千八百戶:當為“萬二千八百戶”。按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同年又“益封青三千戶”,元朔五年(前124)又“益封青六千戶”,共一萬二千八百戶。)。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並之,萬五千七百戶(萬五千七百戶:當為“萬六千七百戶”。按衛青自己受封一萬二千八百戶,其三子各受封一千三百戶,四人共受封一萬六千七百戶。)。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以:因。侯者:被封侯的人。)。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為裨將者曰李廣,自有傳。無傳者曰:將軍公孫賀。賀,義渠人,其先胡種(先:祖先。胡種:屬匈奴種族。)。賀父渾邪,景帝時為平曲侯,坐法失侯。賀,武帝為太子時舍人(舍人:官名:)。武帝立八歲(武帝立八歲:指元光二年(前133)。),以太仆為輕車將軍(以太仆:憑太仆的身分。),軍馬邑(軍:駐軍。)。後四歲(後四歲:當作“後三歲”,指元光五年(前130)。),以輕車將軍出雲中。後五歲(後五歲:當指元朔五年(前124)。),以騎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南窌侯。後一歲(後一歲:元朔六年。),以左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無功。後四歲(後四歲:指元狩四年(前119)。),以坐酎金失侯。後八歲(後八歲:指元鼎六年(前111)。),以浮沮將軍出五原二千餘裡,無功。後八歲(後八歲:指武帝太初二年(前103)。),以太仆為丞相,封葛繹侯。賀七為將軍,出擊匈奴無大功,而再侯(再侯:第二次封侯。),為丞相。坐子敬聲與陽石公主奸(子: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按太仆公孫敬聲曾犯法入獄,公孫賀請求追捕陽陵大俠朱安石來贖罪。武帝征和二年(前91),公孫賀捕得朱安石後,他在獄中誣告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通奸以及公孫賀父子搞“巫蠱”之事,公孫賀被捕入獄,與其子死在獄中,賀家被滅族。),為巫蠱,族滅,無後。將軍李息,鬱郅人。事景帝。至武帝立八歲,為材官將軍,軍馬邑。後六歲(後六歲:指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為將軍,出代。後三歲(後三歲:指元朔三年(前126)。),為將軍,從大將軍出朔方。皆無功。凡三為將軍,其後常為大行。將軍公孫敖,義渠人。以郎事武帝。武帝立十二歲(武帝立十二歲:即元光五年(前130)。),為(驃)騎將軍,出代,亡卒七千人,當斬,贖為庶人。後五歲(後五歲:指元朔五年(前124)。),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合騎侯。後一歲(後一歲:指元朔六年(前123)。此年四月,大將軍衛青再出定襄擊匈奴。),以中將軍從大將軍再出定襄,無功。後二歲(後二歲:指元狩二年(前121)。),以將軍出北地,後驃騎期,當斬,贖為庶人。後二歲(後二歲:指元狩四年(前119)。),以校尉從大將軍,無功。後十四歲(後十四歲:指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因杅將軍築受降城(築受降城:元封六年匈奴烏維單於死去,其子烏師廬繼任單於,他雖年齡小,但卻喜攻殺,常扣留漢使者。匈奴左大都尉欲殺烏師廬單於,便暗與漢朝聯係,欲取得幫助,漢朝即命因杅將軍公孫敖築受降城(在今內蒙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東的陰山北麵),以相助。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七歲(七歲:即“後七歲”,當是武帝天漢三年(前98)。),複以因杅將軍再出擊匈奴,至餘吾,亡士卒多,下吏,當斬,詐死(詐死:假死。),亡居民間五六歲(亡居:逃亡匿居,以避死亡之禍。)。後發覺,複係(係:拘捕。)。坐妻為巫蠱,族(族:滅族。按清梁玉繩《史記誌疑》以為本文自“七歲”至“族”四十四字當刪,因所記諸事不合邏輯,恐係後人所妄續。)。凡四為將軍,出擊匈奴,一侯。將軍李沮,雲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歲(武帝立十七歲;指元朔五年(前124)。),以左內史為強弩將軍。後一歲,複為強弩將軍。將軍李蔡,成紀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樂安侯。已為丞相(已:後來。),坐法死(坐法死:因犯法而死。按李蔡因盜賣墳地及侵占漢景帝的陵園墓道外土地的罪過自殺身亡。)。將軍張次公,河車人。以校尉從衛將軍青有功,封為岸頭侯。其後太後崩(太後崩:武帝之母王太後死去。按王太後死於元朔三年(前126)。),為將軍,軍北軍。後一歲(後一歲:元朔五年。此年春天,張次公隨大將軍衛青出右北平擊匈奴。),為將軍,從大將軍,再為將軍,坐法失侯。次公父隆,輕車武射也(輕車:駕輕便戰車的士兵。武射:勇武而善於射擊。)。以善射,景帝幸近之也。將軍蘇建,杜陵人。以校尉從衛將軍青,有功,為平陵侯,以將軍築朔方(以將軍:憑將軍的身分。)。後四歲(後四歲:蘇建於元朔元年(前128)封平陵侯,其後四歲當為元朔五年。這年春天蘇建做遊擊將軍隨大將軍出征匈奴。),為遊擊將軍,從大將軍出朔方。後一歲(後一歲:指元朔六年。這年春天,蘇建為右將軍從大將軍出擊匈奴。),以右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亡翕侯,失軍,當斬,贖為庶人。其後為代郡太守,卒,塚在大猶鄉。將軍趙信,以匈奴相國降,為翕侯。武帝立十七歲(武帝立十七歲:當為“武帝立十八歲”,即元朔六年(前123)。此年趙信以前將軍身分,隨衛青擊匈奴,投降匈奴。),為前將軍,與單於戰,敗,降匈奴。將軍張騫,以使通大夏(以使:憑使者身分。按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為武帝建元二年(前139),至元朔三年(前126年)。第二次為元狩四年(前119)至元鼎二年(前115)。),還,為校尉。從大將軍有功(從大將軍:隨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按元朔六年(前123),張騫隨衛青出擊匈奴,有功被封為博望侯。),封為博望侯。後三歲(後三歲:指元狩二年(前121)夏天。),為將軍,出右北平,失期,當斬,贖為庶人。其後使通烏孫(其後:指元狩四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通烏孫。),為大行而卒,塚在漢中。將軍趙食其,祋祤人也。武帝立二十二歲(武帝立二十二歲:指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以主爵為右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迷失道,當斬,贖為庶人。將軍曹襄,以平陽侯為後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襄,曹參孫也。將軍韓說,弓高侯庶孫也(弓高侯:即韓頹當。)。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為龍侯,坐酎金失侯。元鼎六年(元鼎六年:即公元前一一一年。此年韓說以待詔身分為橫海將軍、往擊東越。),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為按道侯。以太初三年為遊擊將軍(以:在。太初三年:即公元前一零二年。),屯於五原外列城(屯:駐軍。列城:指五原以外的諸城堡。)。為光祿勳,掘蠱太子宮(掘蠱:挖掘木偶的人。按《漢書·武五子傳》載江充欲害衛子夫與太子劉據,“上使按道侯韓說、禦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太子)仍使客為使者收捕江充等。按道侯說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說。”),衛太子殺之(衛太子:武帝太子劉據,因其是衛子夫皇後所生,故稱衛太子,死後劉戾為太子。)。將軍郭昌,雲中人也。以校尉從大將軍。元封四年(元封四年:即公元前一零七年。),以太中大夫為拔胡將軍,屯朔方。還擊昆明,毋功,奪印(奪印:收回印信,即罷官。)。將軍荀彘,太原廣武人。以禦見(禦:禦馬。見:求見皇上,自薦其能。),侍中,為校尉,數從大將軍。以元封三年為左將軍擊朝鮮(元封三年:公元一零八年。),毋功。以捕樓船將軍坐法死(捕樓船將軍:逮捕樓船將軍楊仆。按荀彘討伐朝鮮時,與友軍楊仆發生矛盾。武帝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處理此事時,荀彘又片麵告狀,使公孫遂逮捕了楊仆,合並其軍。公孫遂回京被殺,平定朝鮮後,荀彘也被處死。參見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最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六出擊匈奴:霍去病六次出擊匈奴,即元朔六年(前123)二月、四月兩次出定襄擊匈奴,元狩二年(前121)三月出隴西擊匈奴,元狩二年夏季出北地擊匈奴,元狩二年秋季渡黃河擊匈奴,元狩四年(前119)春出代郡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其四出:其中四次出征。以將軍:以將軍的身分,即以驃騎將軍的身分率軍出征。),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凡萬五千一百戶:當為“凡萬六千一百戶”。元朔六年霍去病受封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元狩二年以後四次益封,增加一萬四千五百戶,總計一萬六千一百戶。)。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而後為將軍二人。將軍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有功(從驃騎將軍有功:元狩四年(前119),路博德隨霍去病出征,“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為符離侯。驃騎死後,博德以衛尉為伏波將軍,伐破南越,益封。其後坐法失侯。為強弩都尉,屯居延,卒。將軍趙破奴,故九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為驃騎將軍司馬(為驃騎將軍司馬:元狩二年(前121),趙破奴任鷹擊司馬再從霍去病出征匈奴,立大功被封為從驃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出北地時有功,封為從驃侯。坐酎金失侯。後一歲(後一歲:指元鼎六年(前111)。),為匈河將軍,攻胡至匈河水,無功。後二歲(後二歲:指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擊虜樓蘭王,複封為浞野侯。後六歲(後六歲:指武帝太初二年(前103)。),為浚稽將軍,將二萬騎擊匈奴左賢王,左賢王與戰,兵八萬騎圍破奴,破奴生為虜所得(生為虜所得:趙破奴被敵人活捉。生,活著。為,被。),遂沒其軍(沒:覆滅。)。居匈奴中十歲,複與其太子安國亡入漢(十歲:當為四歲。太子:指趙破奴的長子。)。後坐巫蠱,族。自衛氏興,大將軍青首封(首封:第一個封侯。),其後枝屬為五侯(枝屬:指子孫和親屬。)。凡二十四歲而五侯儘奪,衛氏無為侯者。太史公曰:蘇建語餘曰(語:告訴。):“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責:責備。至:最、極。),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毋:通“無”,不。稱:讚揚。),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魏其:魏其侯竇嬰。武安:武安侯田蚡。),天子常切齒(切齒:咬牙,形容極端憤慨。)。彼親附士大夫(親附:親近安撫。),招賢絀不肖者(絀:通“黜”。廢除。),人主之柄也(柄:權力。)。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與:參與。)!’”驃騎亦放此意(放:通“仿”,效法。),其為將如此。本文是漢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的合傳,主要記述衛青七出邊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揮千軍萬馬,攻討匈奴,揚威大漠的經曆和赫赫戰功。匈奴奴隸主屢犯中原,嚴重破壞了漢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給百姓和社會生產帶來深重災難。年輕的漢武帝大膽重用青年將領衛青和霍去病,令其頻頻出擊,其戰爭規模之大,兵威之盛,為漢代討胡征戰之最,這就有力地打擊了匈奴奴隸主侵擾中原的囂張氣焰,對維護中國的統一和博大,安定和富強,對漢匈人民的和平勞動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這是值得肯定的曆史功績,也正是司馬遷寫作本傳的用意所在。當然,作者對連年戰爭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物資的巨大損失,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評。文中突出地描寫和讚美了衛青推功讓爵、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將風度和以國家為重的愛國思想。但同時也批評了他們不修名節、不進賢士、和柔事主的不足,顯示了司馬遷修史時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此文的結構頗有特色,前邊的主要部分寫衛、霍事跡,是衛、霍的合傳。篇末又附記公孫賀等十六位征胡將領的簡略事跡,以類相從,實為一篇類傳。從結構上看,主次分明;從史實上看,前後一體,水乳交融,毫無遊離或割裂之感。顯示了司馬遷剪裁謀篇的匠心和《史記》行文靈活多變的特點。這就在事實上使本傳成為漢武帝時代漢匈戰爭和漢匈關係的一篇簡史,或者是一本征胡英雄的記功簿。本文雖以記事為主,但卻不乏精彩的景物和場麵描寫,如寫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戰:陰霾四起,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的自然景象的描寫,為戰爭鋪墊了淒清蒼勁的情調;再寫大將軍衛青“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擊凶奴”,致使單於“乘六騍”,倉皇夜遁;後寫大將軍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蕩,強虜震恐,浩氣千裡,萬馬奔騰,既“描畫如見”(王治皞《史記榷參·衛將軍驃騎》),又使讀者如聞其聲,很有藝術感染力。此傳寓褒貶之意於敘事之中,卻不留痕跡。如寫衛青之功,多陳述事實,“摹寫唯恐不儘”(薑宸英《湛園未定稿·書史記衛霍傳》),而寫霍去病之功則多用皇帝詔辭點出,這正是對詔辭所列驃騎三出,竟斬捕十一萬餘敵人之事的存疑之筆(詔辭以幕府報功表為據),真是“句中有筋,字中有眼”(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暗示出作者行文的深意,確為好文章。大將軍衛青是平陽縣人,他的父親鄭季充當縣中小吏,在平陽侯曹壽家供事,曾與平陽侯的小妾衛媼通奸,生了衛青。衛青的同母哥哥衛長子,同母姐姐衛子夫在平陽公主家得到漢武帝的寵愛,所以冒充姓衛。衛青,字叫仲卿。衛長子改表字叫長君。長君的母親叫衛媼。衛媼的大女兒叫衛孺,二女兒叫衛少幾,三女兒就是衛子夫。後來衛子夫的弟弟步和廣都冒充姓衛。衛青是平陽侯家的仆人,小的時候回到父親鄭季家裡,他父親讓他牧羊。鄭季前妻生的兒子們都把他當作奴仆來對待,不把他算作兄弟。衛青曾經跟人來到甘泉宮的居室,有個脖子上戴著鐵枷的犯人給衛青相麵說:“你是個貴人,將來能當大官,封侯!”衛青笑一笑說:“我是被人奴役的人所生的孩子,能不挨他人打罵就心滿意足了,怎能想到封侯的事呢!”衛青長大後,當了平陽侯家的騎兵,時常跟隨平陽公主。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的春天,衛青的姐姐衛子夫進入皇宮,受到武帝的寵幸。皇後陳阿嬌是堂邑大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沒有生兒子,卻嫉妒彆人,大長公主聽說衛子夫受到武帝寵幸,且有了身孕,很嫉妒她,就派人逮捕了衛青。當時衛青在建章宮供職,尚不出名。大長公主逮捕囚禁衛青,想殺死他。衛青的朋友騎郎公孫敖就和一些壯士把他搶了出來,因為這個原因,衛青沒有死。武帝聽到這消息,就召來衛青,任命他當建章監,加侍中官銜。連同他的同母兄弟們都得到顯貴,皇上給他們的賞賜,數日之間竟累積千金之多。衛孺做了太仆公孫賀的妻子。衛少兒原來同陳掌私通,武帝便召來陳掌,使他顯貴。公孫敖因此也越來越顯貴。衛子夫做了武帝的夫人。衛青升為大中大夫。元光五年(前130),衛青當了車騎將軍,討伐匈奴,從上穀出兵;太仆公孫賀做輕車將軍,由雲中出兵;大中大夫公孫敖做騎將軍,由代郡出兵;衛尉李廣當驍騎將軍,由雁門出兵;每軍各有一萬騎兵。衛青領兵到達蘢城,斬殺敵人數百人。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名騎兵,衛尉李廣被敵人俘獲,逃脫而回。公孫敖和李廣都被判為死刑,都交了贖金,免了死刑,成為平民。公孫賀也沒有功勞。元朔元年(前128)春天,衛子夫生了男孩子,被立為皇後。這年秋天,衛青當車騎將軍,從雁門出境,率領三萬騎兵攻打匈奴,斬殺敵人幾千人。第二年,匈奴侵入邊境,殺死遼西郡的太守,擄掠漁陽郡二千多人,打敗了韓安國將軍的軍隊。漢朝命令李息將軍攻打匈奴,從代郡出兵;又命令車騎將軍衛青從雲中出發,向西去攻打匈奴,直到高闕。於是攻取了河南地區,直到隴西,捕獲敵人幾千名,繳獲牲畜十萬頭,打跑了白羊王和樓煩王。漢朝就把河南地區改設為朔方郡,並劃定三千八百戶封衛青為長平侯。衛青的校尉蘇建有軍功,朝廷也劃定一千一百戶封蘇建為平陵侯,並派蘇建修築朔方城。衛青的校尉張次公有軍功,被封為岸頭侯。天子說:“匈奴背逆天理,悖亂人倫,侵淩長輩,虐待老人,專以盜竊為事,欺詐各個蠻夷之國,策劃陰謀,憑借其武力,屢次侵害漢朝邊境,所以朝廷才調動軍隊,派遣將領,去討伐它的罪惡。《詩經》上不是說嗎:‘征討狁,直到太原’,‘出征的戰車,萬馬奔騰’,‘修築那座朔方城’。如今車騎將軍衛青越過西河地區,直到高闕,斬殺敵軍二千三百人,繳獲他們的全部戰車、輜重和牲畜,已被封為列侯,於是往西平定了河南地區,巡行榆谿的古代要塞,越過梓領,架設北河的橋梁,討伐蒲泥,攻破符離,斬殺敵人的輕捷精銳的士卒,捕獲敵人的偵察兵三千零七十一人,捉到敵人的間謀,割下死敵的左耳以計功勞,趕回敵人的一百多萬隻馬、牛和羊,保全大軍,勝利回師,增封衛青三千戶。”第二年,匈奴侵入邊境,殺死代郡太守共友,侵入雁門,搶掠一千餘人。第二年,匈奴大規模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斬殺搶掠漢朝百姓幾千人。第二年,即元朔五年(前124)春天,朝廷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命令衛尉蘇建做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當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當騎將軍,代國之相李蔡當輕車將軍,他們都隸屬車騎將軍衛青,一同從朔方出兵;朝廷又命令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從右北平出兵。他們全都去攻打匈奴。匈奴右賢王正對著衛青等人的大兵,以為漢朝軍隊不能到達這裡,便喝起酒來。晚上,漢軍來到,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大驚,連夜逃跑,獨自同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個精壯的騎兵,急馳突圍,向北而去。漢朝的輕騎校尉郭成等追趕了幾百裡,沒有追上。漢軍捕獲了右賢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民眾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數千百萬頭,於是衛青便領兵凱旋。衛青的軍隊走到邊塞,武帝派遣使者拿著大將軍的官印,就在軍中任命車騎將軍衛青為大將軍,其他將軍都率兵隸屬於大將軍衛青,大將軍確立名號,班師回京。武帝說:“大將軍衛青親自率領戰士攻殺,軍隊獲得大捷,俘虜匈奴之王十多人,加封衛青六千戶。”又封衛青的兒子衛伉為宜春侯,衛青的兒子衛不疑為陰安侯,衛青的兒子衛登為發乾侯。衛青堅決推辭說:“我僥幸地能在軍隊中當官,依賴陛下的神聖威靈,才使軍隊獲得大捷,同時這也是各位校尉拚力奮戰的功勞。陛下已經降恩加封我的食邑。臣子衛青的兒子們年齡還小,沒有征戰的勞苦和功績,皇上降恩,割地封他們三人為侯,這不是我在軍隊中當官,用來鼓勵戰士奮力打仗的本意啊!衛伉等三人怎敢接受封賞。”天子說:“我並非忘卻各位校尉的功勞,現在本來就要考慮他們的獎賞。”武帝就下令禦史說:“護軍都尉三次隨大將軍出擊匈奴,經常接應各軍,率領一校人馬,捕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五百戶封公孫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隨從大將軍從窳(yǔ,雨)渾塞出兵,直打到匈奴右賢王的王庭,在大將軍的指揮之下搏殺奮戰,俘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三百戶封韓說為龍侯。騎將軍公孫賀跟隨大將軍俘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三百戶封公孫賀為南窌侯。輕車將軍李蔡兩次隨大將軍俘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六百戶封李蔡為樂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每人都三次跟隨大將軍俘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三百戶封李朔為涉軹侯,劃定一千三百戶封趙不虞為隨成侯,劃定一千三百戶封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軍功,賜給關內侯的爵位,每人食邑三百戶。”這年秋天,匈奴侵入代郡,殺死都尉朱英。第二年春天,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合騎侯公孫敖做中將軍,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做右將軍,郎中令李廣做後將軍,左內史李沮做強弩將軍。他們都隸屬大將軍,斬殺敵人幾千人而回。一個多月後,他們又全都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殺敵一萬多人。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的軍隊合為一軍,共三千多騎兵,獨遇匈奴單於的軍隊,同他們交戰一天多的時間,漢軍將要全軍被殲。前將軍趙信原本是匈奴人,投降漢朝被封為翕侯,如今看到軍情危急,匈奴人又引誘他,於是他率領剩餘的大約八百騎兵,跑到單於那兒投降。右將軍蘇建把他的軍隊全部損失了,獨自一人逃回,自己來到大將軍衛青那裡。大將軍衛青就蘇建的罪過向軍正閎、長史安和議郎周霸等征詢意見,說:“怎樣定蘇建的罪過?”周霸說道:“自從大將軍出征,不曾殺過副將。如今蘇建棄軍而回,可以殺蘇建以表明大將軍的威嚴。”閎和安都說:“不能這樣。兵法書上說‘兩軍交鋒,軍隊少的一方既使堅決拚搏,也要被軍隊多的一方打敗’。如今蘇建率幾千軍隊抵禦單於的幾萬軍隊,奮力戰鬥了一天多的時間,戰士全部犧牲,仍然不敢有背叛漢朝的心意,自己歸來。自己歸來而被殺死,這是告訴戰士今後若要失敗且不可返回漢朝。不應當殺蘇建。”大將軍衛青說:“衛青我僥幸以皇帝親戚的身分在軍隊中當官,不憂慮沒有威嚴,而周霸勸我樹立個人的威嚴,大失做人臣的旨意。況且假使我的職權允許我斬殺有罪的將軍,但是憑我尊寵的地位不敢在國境外擅自誅殺,而把情況向天子詳細報告,讓天子自己裁決,由此表現出做臣子的不敢專權,不也是可以的嗎?”軍中官吏們都說:“好!”於是就把蘇建關押起來,送往皇帝的行在所。衛青領兵進入邊塞,停止了對匈奴的征伐。這一年(前123),大將軍衛青姐姐的兒子霍去病十八歲,受到武帝寵愛,當了皇帝的侍中。霍去病善於騎馬射箭,兩次隨從大將軍出征,大將軍奉皇上之命,撥給他一些壯勇的戰士,任命他為剽姚校尉。他同八百名輕捷勇敢的騎兵,徑直拋開大軍幾百裡,尋找有利的機會攻殺敵人,結果他們所斬殺的敵兵數量超過了他們的損失。於是皇上說:“剽姚校尉霍去病殺敵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國和當戶,殺死單於祖父一輩的籍若侯產,活捉單於叔父羅姑比,他的功勞,在全軍兩次數第一,劃定一千六百戶封霍去病為冠軍侯。上穀太守郝賢四次隨大將軍出征,斬獲敵軍二千餘名,劃定一千一百戶封郝賢為眾利侯。”這一年,損失了兩位將軍的軍隊,翕侯趙信逃亡,軍功不多,所以大將軍衛青沒有增封。右將軍蘇建回來後,天子沒有殺他,赦免了他的罪過,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大將軍衛青回到京城,皇上賞賜他千金。這時,王夫人正受到漢武帝的寵幸,寧乘就勸說衛青道:“將軍您所以軍功還不太多,自己卻食邑萬戶,三個兒子都受封為侯的原因,隻是因衛皇後的緣故。如今王夫人得幸,而她的同姓親戚還沒有富貴,希望將軍捧著皇上賞賜的千金,去給王夫人的雙親祝壽。”於是大將軍衛青就用五百金給王夫人的雙親祝壽。武帝聽到這消息,就問大將軍衛青,大將軍衛青把事實報告了皇上,皇上就任命寧乘做東海都尉。張騫隨從大將軍出征,因為他曾經出使大夏,被扣留在匈奴很長時間,這次他為大軍作向導,熟知有水草的好地方,因而使大軍免於饑渴,再加上他以前出使遙遠國家的功勞,封張騫為博望侯。冠軍侯霍去病被封侯三年,在元狩二年(前121)春天,皇帝命冠軍侯霍去病做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擊匈奴,有軍功。武帝說:“驃騎將軍親自率領戰士越過烏盭(lì,力)山,討伐遬濮,渡過狐奴河,經過五個匈奴的王國,不掠取畏懼順從者的財物和民眾,隻希望捕獲單於的兒子。轉戰六天,越過焉支山一千餘裡,與敵人短兵相接,殺死了折蘭王,砍掉盧胡王的頭,誅殺全副武裝的敵兵,抓獲了渾邪王的兒子及匈奴相國、都尉,殲敵八千餘人,繳獲了休屠(chú,除)王的祭天金人。加封霍去病二千戶。”這年夏天,驃騎將軍與合騎侯公孫敖都從北地出兵,分道進軍;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都從右北平出兵,分道進軍。他們都去攻打匈奴。郎中令率領四千騎兵首先到達,博望侯率領一萬騎兵隨後到達。匈奴左賢王率領幾萬騎兵圍攻郎中令李廣,郎中令與敵兵戰鬥了兩天,有一半還多的戰士犧牲了,他們殺死敵人的數目超過了他們損失的人數。博望侯領兵趕到時,匈奴的軍隊已撤走。博望侯犯有行軍滯留而延誤軍機的罪過,被判為死刑,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驃騎將軍出了北地後,已遠遠地深入到匈奴之中,因合騎侯公孫敖走錯了路,沒能相會。驃騎將軍越過居延澤,到達祁連山,捕獲了很多敵人。天子說:“驃騎將軍越過居延澤,於是經過小月氏,攻到祁連山,俘虜酋塗王,率眾投降的有二千五百人,殺敵三萬零二百人,俘獲五個匈奴小王、五個匈奴小王的母親、單於的妻子、匈奴王子五十九個,還俘獲匈奴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共六十三人,漢朝軍隊大概減損十分之三,增封霍去病五千戶。賞賜隨霍去病到達小月氏的校尉們左庶長的爵位。鷹擊司馬趙破奴兩次跟隨驃騎將軍出征,斬殺了遬濮王,俘獲了稽且王,千騎將捉到匈奴小王和小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俘虜敵兵三千三百三十人,先頭部隊俘虜敵兵一千四百人,劃定一千五百戶封趙破奴為從驃侯。校尉句王高不識,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俘虜呼於屠王和王子以下共十一人,俘虜敵兵一千七百六十八人,劃定一千一百戶封高不識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軍功,封為煇渠侯。”合騎侯公孫敖犯了行軍滯留而未能與驃騎將軍會師的罪過,判為死刑,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各位老將軍所率領的兵士和馬匹武器也不如驃騎將軍的,驃騎將軍所率領的是經常挑選的士兵。但他敢於深八敵軍境內作戰,常常和壯健的騎兵跑在大軍的前麵,他的軍隊也有好運氣,未曾遇到絕大的困境。但各位老將卻經常因為行軍遲緩落後,遇不到好的戰機。從此以後,驃騎將軍一天比一天更被皇上親近,更加顯貴,跟大將軍衛青相仿佛。這年秋天,匈奴單於因為身處西方的渾邪王屢次被驃騎將軍率領的漢軍打敗,損失幾萬人而大怒,想召來渾邪王,把他殺死。因此渾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漢朝,就先派人到邊境迎住漢人。這時,大行李息率兵在黃河岸邊築城,見到渾邪王的使者,立即就命令傳車急馳而歸,向皇帝報告。皇上聽過彙報後,怕渾邪王用詐降的辦法偷襲邊境,於是就命令驃騎將軍領兵前去迎接渾邪王和休屠王。驃騎將軍已經渡過黃河,與渾邪王的部隊相互遠望著。渾邪王的副將們看到漢朝軍隊,多數不想投降,有好多人逃遁而去。驃騎將軍霍去病就打馬跑到敵營,同渾邪王相見,殺了想逃走的八千人,於是命渾邪王一個人乘著傳車,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後由他領著渾邪王的全部軍隊渡過黃河,投降者有幾萬人,號稱十萬。他們到達長安後,天子用來賞賜的錢就有幾十萬。劃定一萬戶封渾邪王為漯陰侯。封他的小王呼毒尼為下摩侯,鷹庇為煇渠侯,禽梨為河綦侯,大當戶銅離為常樂侯。於是天子稱讚驃騎侯霍去病的功勞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軍隊攻打匈奴西域渾邪王,渾邪王及其部隊與民眾都相互投奔漢朝,用軍糧接濟漢軍。驃騎將軍一並率領他們的善射兵卒一萬餘人,誅殺了妄圖逃亡的凶悍之人,斬殺八千多人,使敵國之王三十二人投降漢朝。漢軍士卒沒有傷亡,十萬大軍全部歸來,由於他們承擔了戰爭的勞苦,因而使河塞地區幾乎消除了邊患,有幸將永保安寧。劃定一千七百戶增封驃騎將軍。”於是就減少了隴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以此使全國百姓的徭役負擔得到寬緩。過了不久,朝廷就把歸降的匈奴人分彆遷徙到邊境五郡原先的邊塞以外,但都在河南地區,並按照他們原有的習俗,作為漢王朝的屬國。第二年,匈奴侵入右北平、定襄,殺掠漢朝一千多人。第二年,漢武帝同諸位將軍們商議說:“翕侯趙信替匈奴單於出謀畫策,常常認為漢朝軍隊不能越過沙漠輕易留在那裡,現在派大軍出擊,勢必能實現我們的願望。”這一年是元狩四年。元狩四年(前119)春天,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和轉運物資的人跟隨其後,而那些敢於奮力戰鬥和勇於深入的士兵都隸屬於驃騎將軍。驃騎將軍開始要從定襄出兵,迎擊單於。後來捕到的匈奴俘虜說單於向東而去,於是就改令驃騎將軍從代郡出兵,命令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郎中令李廣做前將軍,太仆公孫賀任左將軍,主爵都尉趙食其任右將軍,平陽侯曹襄任後將軍,他們都隸屬大將軍。大軍隨即越過沙漠,連人帶馬共五萬騎兵,同驃騎將軍等都攻打匈奴的單於。趙信替單於出謀劃策說:“漢軍已越過沙漠,人困馬疲,匈奴可以坐收漢軍俘虜了。”於是把他們的輜重全部運到遙遠的北方,全把精兵安排在大漠以北等待漢軍。正碰上大將軍衛青的軍隊開出塞外一千多裡,看見單於的軍隊排成陣勢等在那裡,於是大將軍下令讓武剛車排成環形營壘,又命五千騎兵縱馬奔馳,抵擋匈奴。匈奴也有大約一萬騎兵奔馳而來。恰巧太陽將落,刮起大風,沙石打在人們的臉上,兩軍都無法看見對方,漢軍又命左右兩翼急馳向前,包抄單於。單於看到漢朝軍隊很多,而且戰士和戰馬還很強大,若是交戰,對匈奴不利。因此,在傍晚時單於就乘著六頭騾子拉的車子,同大約幾百名壯健的騎兵,徑直衝開漢軍包圍圈,向西北奔馳而去。這時,天已黃昏,漢朝軍隊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殺傷人數大致相同。漢軍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虜,說單於在天未黑時已離去,於是漢軍就派出輕騎兵連夜追擊,大將軍的軍隊也跟隨其後。匈奴的兵士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時,漢軍已行走二百餘裡,沒有追到單於,卻俘獲和斬殺敵兵一萬多人,於是到達了窴顏山趙信城,獲得匈奴積存的糧食以供軍隊食用。漢軍留住一日而回,把城中剩餘的糧食全部燒掉才歸來。在大將軍衛青同單於會戰時,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的軍隊從東方的道路進軍,因為迷了路,沒能如期同衛青同攻單於。直到大將軍衛青領兵回到大漠以南時,才遇到前將軍和右將軍。大將軍想派使者回京報告天子,就命令長史去按文書所列罪狀審問前將軍李廣,李廣自殺。右將軍回到京城,被交給法官,趙食其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大將軍衛青進入邊塞,此次總共斬獲敵兵一萬九千人。這時,匈奴的部眾失去單於十多天,右穀蠡王聽到這消息後,就自己當了單於。單於後來又與他的部眾相會合,右穀蠡王就去掉自立的單於之名。驃騎將軍也率領五萬騎兵,所帶軍需物資也與大將軍衛青的相同,但卻沒有副將。他就任用李敢等人做大校,充當副將,從代郡、右北平出兵一千餘裡,遇上左賢王的軍隊,他們斬獲敵兵的功勞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將軍衛青。出征的大軍全部歸來時,武帝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軍隊出征,又親自率領所俘虜的匈奴士兵,攜帶少量軍需物資,越過大沙漠,渡河捕獲單於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轉而攻擊匈奴左大將,斬殺敵將,奪取其軍旗和戰鼓。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然後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並且登上高山以望大沙漠。共捕獲俘虜和殺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漢軍大概減損十分之三。他們從敵人那裡取得糧食,所以能夠遠行到極遠的地方而沒有斷絕軍糧。劃定五千八百戶增封驃騎將軍霍去病。”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隸屬於驃騎將軍,與驃騎將軍在與城會師,沒有錯過日期,跟隨驃騎將軍到達檮餘山,俘虜和斬殺匈奴二千七百人,劃定一千六百戶封路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隨驃騎將軍捕獲匈奴小王,劃定一千二百戶封邢山為義陽侯。從前投降漢朝的匈奴因淳王複陸支、樓專王伊即靬皆隨驃騎將軍攻匈奴有功,劃定一千三百戶封複陸支為壯侯,劃定一千八百戶封伊即靬為眾利侯。從驃侯趙破奴、昌武侯趙安稽都跟隨驃騎將軍打匈奴有功,各增封三百戶。校尉李敢奪取了敵軍的軍旗戰鼓,封為關內侯,賜食邑二百戶。校尉徐自為被授予大庶長的爵位。另外驃騎將軍霍去病屬下的小吏士卒當官和受賞的人很多。而大將軍衛青沒能得到加封,軍中的官員和士卒沒有被封侯的。當衛青和霍去病所率領的兩支大軍出塞時,曾在邊塞閱兵,當時官府和私人馬匹共十四萬匹,而他們重回塞內時,所剩戰馬不滿三萬匹。於是朝廷增置大司馬官位,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都當了大司馬。而且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從此以後,大將軍衛青的權勢日日減退,而驃騎將軍一天比一天顯貴。大將軍的老友和門客多半離開了他,而去奉事驃騎將軍,這些人常常因此而得到官爵,隻有任安不肯這樣做。驃騎將軍為人寡言少語,不泄露彆人說的話,有氣魄,敢做敢為。武帝曾想教他孫子和吳起的兵法,他回答說:“戰爭隻看方針策略如何就夠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武帝為他修蓋府第,讓驃騎將軍去看看,他回答說:“匈奴還沒有消滅,無心考慮私家的事情。”從此以後,武帝更加重用和喜愛驃騎將軍霍去病。但是,霍去病從少年時代起,就在宮中侍候皇帝,得到顯貴,卻不知體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時,天子派遣太官贈送他幾十車食物,待他回來時,輜重車上丟棄了許多剩餘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還有忍饑挨餓的。他在塞外打仗時,士卒缺糧,有的人餓得站不起來,而驃騎將軍還在畫定球場,踢球遊戲。他做的事多半如此。大將軍衛青的為人卻是仁愛善良,有退讓的精神,以寬和柔順取悅皇上,但是天下之人沒有稱讚他的。驃騎將軍自元狩四年(前119)出擊匈奴以後三年,即元狩六年(前117)就去世了。武帝對他的死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給他命名諡號,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稱他為景桓侯。霍去病的兒子嬗接替了冠軍侯的爵位。霍嬗年令小,表字叫子侯,皇上喜愛他,希望長大後任命他為將軍。過了六年,即元封元年,霍嬗死去,皇上封賜他哀侯的諡號。他沒有兒子,因而後代斷絕了,封國被廢除。自從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的長子宜春侯衛伉因犯法而失掉侯爵。五年以後,衛伉的兩個弟弟陰安侯衛不疑和發乾侯衛登,都因為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和分量不夠的罪而失掉侯爵。失掉侯爵後二年,冠軍侯的封國被廢除。這以後四年,大將軍衛青死去,朝廷加封他的諡號是烈侯。衛青兒子衛伉接替爵位作長平侯。自從大將軍圍攻匈奴單於之後十四年就死去了,這期間沒有再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因為漢朝馬匹少,而且正在討伐南方的東越和南越,討伐東方的朝鮮,攻擊羌人和西南夷,因此長時間沒有討伐匈奴。因為大將軍衛青娶了平陽公主的原因,所以長平侯衛伉才能接替侯爵。但是六年後,他又因犯法而失掉侯爵。下麵是兩位大將軍及其諸位副將的名單:總計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共有七次,斬獲敵兵五萬餘人。他同單於交戰一次,收複河南地區,於是設置了朔方郡,兩次增封,共受封一萬一千八百戶。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封侯,每人受封一千三百戶。衛家受封的戶數合並起來,共有一萬五千七百戶。衛青的校尉副將因為跟隨衛青有功而被封侯的共有九個人,他的副將及校尉已經當了將軍的共十四人。當副將的有位李廣,自有傳記。其他沒有傳的有:將軍公孫賀。他是義渠人,他的祖先是匈奴奴人。公孫賀的父親渾邪,漢景帝時代被封為平曲侯,因為犯法而失掉侯爵。公孫賀在漢武帝當太子時做舍人。漢武帝即位八年,公孫賀以太仆身份做了輕車將軍,駐軍在馬邑。過了四年,公孫賀以輕車將軍的身份從雲中出發攻打匈奴。又過了五年,公孫賀以騎將軍的身份跟隨大將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南窌侯。過了一年,公孫賀以左將軍的身份兩次跟隨大將軍從定襄出兵打匈奴,沒有功勞。過了四年,因為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和分量不夠的罪而失掉侯爵。過了八年,以浮沮將軍的身份從五原出兵,遠征兩千餘裡打匈奴,沒有功勞。過了八年,以太仆的身份出任丞相,受封葛繹侯。公孫賀七次當將軍,出擊匈奴沒有建立大功,而兩次被封侯,當了丞相。後來因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通奸,又搞巫蠱之事,被滅族,沒有留下後代。將軍李息是鬱郅人。他曾經服事過漢景帝,到漢武帝即位八年時,當了材官將軍,駐軍在馬邑。過了六年,他當了將軍,從代郡出兵打匈奴。過了三年,李息當了將軍,跟隨大將軍從朔方出兵打匈奴。都沒有功勞。李息共三次當將軍,後來他常常擔任大行之職。將軍公孫敖是義渠人。最初以郎官身份服事漢武帝。漢武帝即位十二年,他當了騎將軍,從代郡出兵打匈奴,損失了七千士兵,被判為死刑,他交了贖金,成了平民百姓。過了五年,他以校尉身份跟隨大將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合騎侯。過了一年,以中將軍身份隨大將軍兩次從定襄出兵打匈奴,沒有功勞。過了二年,他以將軍身份從北地出兵,延誤了同驃騎將軍約定的時間,被判死刑,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過了二年,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打匈奴,沒有戰功。過了十四年,他以因杅將軍的身份負責修築受降城。七年後,他又以因杅將軍的身份再次出兵打匈奴,進軍到餘吾,因為損失士卒多,被交付法官,判處死刑,他卻詐稱已死,逃亡到民間五六年。後來,這件事被發覺了,又逮捕了他。因他妻子搞巫蠱事件,他的全家都被殺死。他共當過四次將軍,出擊匈奴,一次被封侯。將軍李沮是雲中人,曾服侍漢景帝。漢武帝即位十七年時,他以左內史的身份當了強弩將軍。一年後,他又當了強弩將軍。將軍李蔡是成紀人,服事過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曾以輕車將軍身份跟隨大將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樂安侯。以後當了丞相,因犯法而被殺。將軍張次公是河車人,曾以校尉身份隨從衛青將軍打匈奴有功,封為岸頭侯。後來王太後死去,他當了將軍,駐守在北軍的軍部所在地。過了一年,他當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打匈奴。他兩次當將軍,因犯法而失掉侯爵。張次公的父親張隆,是駕馭輕便戰車的勇敢射手。因為他善於射箭,漢景帝就喜歡和親近他。將軍蘇建是杜陵人,以校尉身份跟隨衛青將軍打匈奴,因為有戰功而被封為平陵侯,並且以將軍身份負責修築朔方城。過了四年,他當遊擊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從朔方出兵打匈奴。過了一年,他以右將軍的身份再次隨大將軍從定襄出兵打匈奴,結果翕侯叛逃匈奴,大軍蒙受了損失,他被判為死刑,交出贖金,成為平民百姓。這之後,他當了代郡太守。他死後,墳墓在大猶鄉。將軍趙信,以匈奴相國的身份投降漢朝,當了翕侯。漢武帝即位十七年,趙信當了前將軍,同匈奴單於打仗,失敗後投降了匈奴。將軍張騫,以使者的身份出訪大夏,回來後當了校尉。他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有功,被封為博望侯。過了三年,他當了將軍,從右北平出擊匈奴,因為誤了約定的軍期,被判處死刑,他交了贖罪金,成為平民百姓。這以後,他做為使者出使烏孫,後來又當了大行,便死去了。他的墳墓在漢中。將軍趙食其是祋祤人。漢武帝即位二十二年,他以主爵都尉的身份當了右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打匈奴,因為迷了路延誤了軍期,被判處死刑,他交了贖罪金,成為平民百姓。將軍曹襄,以平陽侯的身份當了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打匈奴。曹襄是曹參的孫子。將軍韓說是弓高侯韓頹當的庶出孫子。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打匈奴有功,被封為龍侯,後因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的罪行而失掉侯爵。元鼎六年(前111),韓說以待詔的身份做了橫海將軍,領兵攻打東越有功,被封為按道侯。在太初三年(前102),他當了遊擊將軍,駐軍在五原以外的一些城堡。後來,他當了光祿勳,因為到太子宮挖掘巫蠱罪證,被衛太子殺死。將軍郭昌是雲中人。他以校尉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打匈奴。元封四年(前107),他以太中大夫的身份當了拔胡將軍,駐軍朔方。回來以後,他領兵去攻打昆明,沒有功勞,被收回官印罷了官。將軍荀彘是太原郡廣武人。他以善於駕車的本領求見皇上,被任命為侍中,又當了校尉,屢次隨從大將軍衛青打匈奴。在元封三年(前108)時,他當了左將軍,領兵攻打朝鮮,沒有功勞。因為捕樓船將軍楊仆犯了罪,他被處死。總計驃騎將軍霍去病共六次出擊匈奴,其中四次出擊是以將軍的身份,共斬獲匈奴兵士十一萬多人。待渾邪王率幾百萬人投降後,於是開拓了河西和酒泉等地,使西部地區匈奴侵擾的活動愈益減少。他被四次加封,共食邑一萬五千一百戶。他的校尉因有功被封侯的共有六人,以後成為將軍的有兩人。將軍路博德是平州人。他以右北平太守的身份跟隨驃騎將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符離侯。驃騎將軍霍去病死後,路博德以衛尉的身份當了伏波將軍,討伐並打敗南越,朝廷給予加封。這以後他因犯法而失掉侯爵。後來,他當了強弩都尉,駐軍居延,直到死去。將軍趙破奴原來是九原人,曾經逃到匈奴,後來又回歸漢朝,當了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司馬。他領兵從北地出擊匈奴,時常有功軍,被封為從驃侯。後來他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的罪行而失掉侯爵。一年後,他當了匈河將軍,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沒有戰功。過了兩年,他攻打並俘虜了樓蘭王,又被封為浞野侯。六年後,他當了浚稽將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同他交戰,用八萬騎兵圍困了趙破奴,趙破奴被敵人所活捉,他的軍隊全部覆滅。他在匈奴住了十年,又同他的長子安國逃回漢朝。後來,他因為犯了巫蠱罪,被滅族。自從衛氏興起,大將軍衛青首先被封侯,後來他的子孫有五人被封侯。總共經曆了二十四年,而五個侯爵全被剝奪,衛氏沒有人再被封侯。太史公說:蘇建曾對我說:“我曾經責備大將軍衛青極尊貴,而全國的賢士大夫卻不稱讚他,希望將軍能夠效法古代那些招選賢人的名將,努力去做吧。大將軍拒絕說:‘自從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厚待賓客,天下之人常切齒痛恨。那親近和安撫士大夫,招選賢才,廢除不肖者的事,是國君的權柄。當大臣的隻須遵守法度乾好本職的工作,何必參與招選賢士的事呢?’”驃騎將軍霍去病也仿效這種想法,他們當將軍的做法就是這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