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新的異族名,劉邦雙手籠在袖中,擰眉不滿道:“怎麼又冒出個突厥?”

草原貧瘠,外族怎麼跟莊稼似的,割了一樁又一樁呢?

因被陛下緊急宣進宮,還未來得及喝藥的張良,忍著眩暈按了按額角,輕聲解釋:“草原再貧瘠也能放牧養馬,養活大小部族不成問題。”

漠北漠南一旦空虛,定有人占據,草原無法耕種,朝廷得之無味,棄之可惜。

依他所見,不如扶持若弱小部族為大漢屏障。

聽完留侯建議,劉邦抱臂歎道:唉,沒想到中原與異族的關係,竟發展成是共同,但部族再小也有發展壯大的一天…

屆時又是大漢匈奴再現,難道就沒有徹底根除方法?

他仰起頭不解:後人怎麼把五十六個民族捏合在一起的?

【絲綢之路西段被薩珊王朝控製後,查士丁尼大帝決定繞開西段,開辟新的絲綢路線。

於是他先實行第二條,與希木葉爾王朝及埃塞俄比亞結盟。

結盟內容很簡單:三國聯合攻打薩珊王朝,再利用希木葉爾和埃塞俄比亞的地利,讓兩國從海上航行,到印度購買生絲,再賣給拜占庭。

計劃很好,但他們的對手是波斯王朝排名前三的庫思勞一世。

他根本不與三國交手,直接舉兵將印度港口占據,嚇得其他兩國表示:不敢動,不敢動!

麵對霸道無禮的薩珊王朝,查士丁尼大帝隻好請突厥可汗回旋兩國矛盾,結果薩珊王朝根本不賣突厥麵子。

反手將突厥使者全部毒殺】

什麼?

‘毒殺’二字如巨石墜湖,激得秦朝眾臣驚愕不已,兩國交戰不戰來使,波斯居然...居然如此無禮毒殺使者。

“會不會是拜占庭使計嫁禍波斯?”蒙恬提出符合大秦認識的解釋,否則無法解釋波斯為何這般行事?

毫無底線、毫無道德作風啊!

說罷他又摸了摸臉,喃喃道:“自天幕降臨後,諸事種種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他的感歎得到身旁同僚認同,以往六國罵大秦奸詐,是虎狼之國。

與西方相比,他們大秦堪稱純良好嘛!

眾人交耳中,李斯再次上前諫言:“陛下,自神跡降臨以來,無不表明西方行事風俗,與我大秦截然相反,我東方之人當警惕以待。”

秦始皇迅速掃過竹簡所奏政務,提筆寫下批複後,才擱下筆淡淡道:“天幕之言記下傳至後人,由後人處理。”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當下大秦要做的是汲取後世長處,補缺大秦遺漏。”

大秦初立,暫時涉及不到西方,先穩定國祚,剪除匈奴再談其他。

【突厥波斯的惡交,讓拜占庭與突厥在公元568年(北齊高湛時期),正式結盟。

為了向拜占庭使者展示肌肉,也為了表示國家富貴有,突厥可汗特意

用絲綢搭起奢華牙帳(),連侍從皆著絲綢錦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爛眩拜占庭使者,使他們相信突厥給拜占庭的承諾:

隻要你有錢,要多少絲綢咱突厥都有!

於是在貨源保證下,超級買家拜占庭愉快換掉波斯中間商,與突厥攜手開辟新絲綢之路。

新線路交易到十年後,被薩珊波斯強勢插足,用武力掐斷了雙方聯係。

利益受損的拜突兩國,在公元571年(北周武帝時期),共同出兵與波斯開戰,結果這場絲綢之戰打了20年,也沒有分出勝負】

聽到西突厥三字,唐初君臣臉色雖然難看,但仍快速地將絲綢新線臨摹到紙上。

李世民低頭望著後世中亞北部、裡海北部、高加索、君士坦丁堡等地名,再將其與大唐自己輿圖進行對比後,臉色漸漸沉了下去。

原來是這樣,他們也曾疑惑,突厥為何會在短短十餘年裡強勢崛起,成為虎視中原的惡虎。

今與天幕講述相印對後,李世民才驚覺突厥汗國掠奪東方絲綢,轉頭賣給拜占庭,獲得巨額利潤。

如此一來,中原不就成了突厥血包!

明了其中緣由後,李世民麵沉如水,眉頭透出怒鬱之色:“難怪突厥不趁挺兵入主中原,原來如此。”

“為何?”程咬金一時未能理解,乾脆一把扯住身體文臣,急道:“克明,陛下在打什麼啞謎?”

先前諸公翻漢書,現在連魏書都搬了出來翻閱,他有心學習,但先天文化底子薄,跟不上陛下及眾大臣,怎麼不著急?

被拉住的杜如晦,見他連聲催促的模樣,嘴角一抽,還是給他解釋緣由:“既然不進中原也能獲取絲綢,突厥人也更願意生活在草原。

在草原上也能更好地控製西域要道,保證絲綢銷售渠道。”

相反安居中原會引起漢人強烈抵抗不說,還有各方官理,也需大量漢人配合協助,其中種種更是繁瑣難述。

相比之下,不如直接從中原收取絲綢來得簡單快捷。

聽完老杜解釋,程咬金扣著下巴道:“那就是說突厥能縱橫東西方,除武力外,還要仰仗絲綢?”

李世民想到渭水之上,自己也做了突厥血包,深覺大恨,不滅突厥不足以清洗恥辱!

想到渭水之盟,頡利可惡臉目立馬浮現在眼前。

他猛地一巴掌拍在案上,麵上止不住地冷笑:“突厥一不種地,二不養蠶,絲綢從何而來?”

當然是北周北齊兩國上貢所得!

突厥木杆可汗將女兒嫁給周武帝宇文邕為皇後,又迫使北周每歲上貢突厥繒絮錦彩十萬緞。

那北齊呢?

麵對突厥兵,更是傾國庫之財貢予外族,以求木杆可汗不幫北周壓境。

如此一來,突厥在周齊兩國之間,每歲攬得絲綢幾l十萬匹,當然能向拜占庭保證絲綢供應!

聽完周齊與突厥交鋒過程,程咬金咂摸著嘴皮子驚歎:“突厥無本生意做得厲害啊

() !()”

難怪北齊亡後,突厥還要出兵幫助齊範陽王複國...如此巨利換他也舍不得放手啊?

想到此,他轉身對長孫無忌一拜,唬得長孫太尉連忙避開,罵道:“程知節,你這是做甚??()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程咬金直起身認真解釋:“我不是在拜你,老程我在拜謝令尊。”

他的話讓殿內眾臣一愣,隨即認同道:“是該多謝長孫將軍,若非將軍出奇略,分裂突厥,大唐所要麵臨的是完整突厥國…”

長孫無忌知他們潛在之意:唐初麵對東突厥都那般艱難,若整合突厥…怕是要跟漢武帝那般,舉全國之力抗突厥掠奪,屆時又是百姓浩劫。

他搖頭長歎:“若不是突厥各部內懷猜忌,否則先父也無法分化突厥。”

他的父親是隋朝將軍長孫晟,也是一手主持分化突厥帝國實行人。

隋朝初立時,突厥沙缽略可汗以為北周公主複仇為借口,大舉南侵隋朝。

隋文帝邊修長城,邊派兵抵抗突厥,同時又采取長孫晟便建議‘離強合弱’,令他聯絡突厥阿波、突利等大小可汗,共同孤立沙缽略可汗。

反複數次後,長孫晟再行挑撥離間之計,終於在開皇三年分裂突厥,兩年後更讓沙缽略可汗向隋請和稱藩,基本平定北部邊患。

想起自己嶽丈長孫晟,李世民立即轉換心緒,擊掌讚道:“上國柱對突厥采取因機製變,以夷攻夷,方為我中原製夷上策。”

他登基後就追封嶽丈為司空,後又追贈為上柱國(將軍統帥),如今看來還應厚贈才是。

李世民想了想,決定等天幕講述完後,再厚贈嶽丈為齊國公。

他剛在心中定下追封爵位,又聽到程咬金感歎:若不是長孫將軍,大唐不知要受多少磨難,百姓也不知要吃多少苦頭。

群臣皆讚:此言甚有道理!長孫上柱不愧是雷霆將軍,威行域外,以才智消中原危機於無形之中啊。

聽著諸公對嶽丈的讚美,李世民卻想到隋朝父子,對嶽丈慳吝爵位,立下不世之功,卻不賜公卿爵位,讓嶽丈終身屈於將軍半職,被高門大戶輕看。

想起以往觀音婢受到的輕視,李世民就憤憤不平,擼起袖子暗道:你隋文帝不願封,朕親自封賜!

於是提筆蘸墨,在紙上鄭重寫下‘獻’字。

他凝神看了半晌後,才滿足地點點頭,不錯!獻,有叡哲、通聰之意,以獻為諡號,甚配‘齊國公’。

剛定完嶽丈福利,就聽到杜如晦等人討論大唐該如何治理西域。

“外族貪利不重義,性情反複無常,當如長孫將軍行分化之策,裂為西域小國,依附大唐為生。”

杜如晦眼眸落到史書上,上麵記錄了突厥與波斯合滅嚈噠事跡,他神情凝重道:“不可給外族人整合坐大的機會,否則定成為大唐疾患。”

自渭水之盟後,大唐就不斷挑撥突厥突利與頡利可汗關係,今歲終得效果,突利率部降唐,又因頡利驕橫,讓其它草原部落與唐結盟,

() 共攻突厥。

明年,正是大唐攻擊突厥,血洗渭水之盟恥辱之時!

【在查士丁尼大帝規劃藍圖中,最成功的是第三條:讓西方獲得蠶種及桑樹,使拜占庭擺脫波斯控製,成為西方絲綢大國。

根據西方記載,景教教徒向查士丁尼大帝表示:他們在西域‘塞林達’(新疆某地)看到過蠶種,吐絲的是一種吃桑葉的小蟲子,為了獲取信任,他們還將養蠶繅絲的技術流程,詳細地講了出來】

天幕頓了頓,帶著不確定的語氣道:

【景教盜華夏蠶種一事,除了想建功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出於報複。

景教在傳入華夏時,正好遇上北魏太武帝滅佛...景教辯解自己不是佛教,但在北魏壓根不聽,反正都是教派的,統統滅掉!

景教跟佛教還真不是一家,它是基督教的分支,雖然被東羅馬視為異端,但它也一神教範圍,排斥性比佛教更為霸道激烈。

天上地下隻能信我神,你不信則下地獄,在上帝麵前皇帝也要下跪。

對麵異端敵人,教皇甚至能發動武力消滅敵人,如著名的東征“十字軍”】

一神教?

就是讓西方皇帝雪地下跪的教派?

周武

景教?

武則天聽到景教二字,隻覺得甚為熟悉,好像在哪聽過?

她將疑問的目光投向上官婉兒,就聽她回稟:“陛下,洛陽那高達一百五尺的八棱銅柱形“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便是景教的阿羅憾監造。

當時震撼兩京好一陣呢?

被她一提,武則天頓時想起,是在天歲元年時建造。

同時又記起長安有數座大秦寺,皆是宣傳景教,可對比天幕所言她微微疑惑:“景教與佛教相比,並無不同啊?”

果報、因緣、三界等佛教語言皆掛在嘴邊,何來排他性?

上官婉兒捂嘴輕笑:“陛下忘了古人雲: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了?”

既然他們想要在大唐傳教,就必須遵守大唐規矩,豈能如容他們放肆。

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