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吧!至少在司馬光進京那刻,他是承載著民眾的期待,他們夾道歡迎司馬光,高喊:無歸洛陽,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這一刻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無數人期望他能把他們從泥潭裡救出來,但很可惜…】

天幕沒有說出未儘之話,而是把話轉向了宋神宗:

【司馬光接過民眾期待那刻,是為宋神宗奔喪之時,這位帝王有心振宋,但變法的波折對外的失利讓他抱憾而終。

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什麼叫作人亡政息。

他母親高太後不滿熙豐變法,也不滿改革派蔡確阻攔她立趙顥為帝,臨朝稱製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引司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入京,要更張法製罷相。

司馬光也不負她所望,為她提供廢除新法理論依據:廢法乃母改子之政,並非子改父之道也。

就是說娘改兒子政策符合道德,符合禮儀,誰也不該阻攔。

不愧是開封民眾夾道歡迎的人物,禮儀借口張口就來,厲害,有了理論支持,政息還會遠嗎?】

趙頊坐在禦座上,雙手死死地扣住腿肉,才沒讓他當眾失態。

好,好,好一個司馬光,好一個文彥博,還有母後,你們真是好樣的!

全盤否定他在世政策,不就在向世人表示他這個皇帝做得很失敗?

難怪他的諡號被稱為‘宋神宗’,一言蔽之,高高在上,無所作為,這是在暗恨朕啊!

【如果說王安石為變法能‘不畏天變、不畏祖宗家法、不畏人言’,妥妥的變法扛把子,那司馬光隻會一招:Ctrl+Z撤銷!

新法都是毒藥,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全部給我撤撤撤!

其實細究王安石變法,就能發現他改革是借鑒了地方經驗,並不是一拍腦袋想出的招數。

方田均稅法:取於仁宗朝之法,郭諮立法丈量大戶田地,解決稅戶隱田逃稅問題,後來因各田主強烈反對而作罷。

市易法:借鑒王韶經營河(今甘肅臨夏)、湟(今青海樂都南)地區,借官錢為本錢與河湟兩地少數民間進行行市貿易,每年可得10萬-20萬貫利潤作邊防之用。

保甲法先在開封府附郭的開封、祥符兩縣試行,反響成功後再推及開封府其他各屬縣,最後推行全國。

青苗法:王安石在鄞縣做縣令推行過青苗錢例,並且張端、蘇轍等人也對青苗法進行審查考核,認為可以通行此法。

司馬光卻一拍腦袋直接廢除新法要求複原,即缺乏對國家實際狀況的調查研究,也沒有對政策調整進行通盤考慮,非要五日之內把新法換舊法,把朝廷上下重歸祖宗之製,認為隻要回到原來大宋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五日廢國法?恢複原狀?

這人在發癲!秦始皇按下心中厭惡之情,回想天幕語言隻覺得耳熟,不僅他覺得熟悉,文武百官儘覺耳熟,於是眾人的目光徐徐落到儒家博

士身上。

當初後人講他大秦時,淳於越便是要恢複周分封法,而現在...不是,千年過去你儒家怎麼還是這招?

就不能有點前進?彆抱著老皇曆不放行不行?

臉色憋得通紅的儒家博士瘋狂搖頭:....宋朝的儒家跟現在的儒家有什麼關係?

他們不認,不認!

【保守派裡範百祿反對他廢免役法,他不聽,蘇轍提出意見也不聽,寧願擾民也要廢除新法,否則他死不瞑目】

天幕毫不客氣地開始嘲諷:【為了你瞑目這代價付得挺大啊!

大道不顧國家利益行心中藍圖!

世人都說王安石是拗相公,司馬光性子也不聽勸啊!

世間法則隻有更迭而沒有燎原之說,法則要變是因原有法則不能維持秩序,為順應局勢變化才會有變法改革之說。

你司馬光把新法廢除真能達到安民效果?】

司馬光聽著天幕講述,渾身氣得發抖,指著天幕自辯:“臣先見不如呂誨,公直不如範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仲,勇決不如範鎮,但臣為宋之心日月可鑒!”

他抬頭直視趙頊,泣道:“臣何曾反對過變法?在臣看來朝廷如宅,漏瓦時則整之,梁柱傾倒時則正之,難道不是正理?”

他不反對變法,而是反對法實施方式,在他看來真正的改革不在創法立製,而是君主有位,人職安穩。

隻有君主量才任人,賞功、罰罪分明,建起層級鮮明的政治體(階級分明),就能一掃天下沉屙。

天幕口中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不正是任人不對嗎?

他淚雨滂沱,當年英宗曾問他如何讓王朝重回正軌,他答曰:君王需要予奪、決斷及有為,同時又能聽取大臣建議使國運昌隆。

這樣的君主才麵對群臣不同的意見時彙,才能清醒地糾正弊端化大利益。

但宋帝哪個能做到?既然都不能做到不如就順應祖宗家法循守舊製,對外廣開言路讓群臣努力。

他又有何錯?

【看看王安石變法前保守派對大宋改革的方案是什麼?

富弼:‘漸厘改’,也就是一點一點地改。

文彥博認為: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

那要怎麼改革呢?

現在的情況如琴瑟音調不調,必須另行調理。

方案呢?

還在研究!

看來看去也就蘇軾寫科舉試卷時的法子相對實際,如把士大夫遷徙到邊境荒地,讓其發展當地,若遇荒年就引流民到荒地開墾土地,使其定居不流竄各地】

主父偃對劉徹道:“與宋相比,我漢仰豪傑之法才屬上選,宋…”

他昂首自豪地道出心裡話:“宋不行!”

漢家每任帝王都會修皇陵,修時徙天下豪傑兼並之家,亂世之民到陵前,內實京師,外銷奸猾,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不誅而除害。

宋朝…主父偃冷笑,大丈夫當食五鼎,宋對官號卻實在讓他看不上眼。

寧願熱血死,不願彎腰亡!

他的話讓其他大臣點頭稱是,宋雖好但沒施展抱負之機。

他們這些出身底層之人,在宋根本沒出頭機會。

劉徹攏著手滿意點頭:宋朝不錯,能凝聚漢臣,宋繼續加油!

被天幕點名的宋臣則是滿腹委屈,他們跟司馬溫公根本沒有結黨,何來保守派一說?

文彥博咬牙不認:“臣於溫公政見亦有分支,後人胡言亂語!”

陛下想要興兵再討西夏,他是反對,反對也是因為勞民傷財,關陝等地百姓疲憊,既然宋已戰捷何不見好就收?

後人汙他清名!

向來與他不和的則冷笑:“後人可有說錯?公與溫公甚至近,近到朝廷機密也要泄告司馬光,難道不是一派?”

先前薛上上奏陛下,攻取橫山圖謀西夏。

此策在英宗朝時就曾提及,隻是未能施展,薛上再次提及後,陛下與他及其他要職人員密謀後皆認為可行。

為保證計劃施行,陛下特意下令勿傳兩府。

文彥博倒好,直接把陛下密令當作耳邊風,把略夏策略告知司馬光,那司馬光竟然直愣愣地上書,言‘邊境有事都是因為將帥要升遷做出的響動,此舉對將帥有利對國家無利,請陛下明察!”

明察個屁!

曾公亮想起來仍覺窩火,朝廷經略管你禦史中丞什麼事?

不去監管百官居然大咧咧地上書,把此事宣揚得儘人皆知。

這是臣子該做的事?

被宰相一軍,文彥博臉色漲紅,嚅囁道:“溫公為國儘心又有何錯?在則橫山不也攻取成功了?”

曾公亮:嗬嗬!

【那保守派的領頭羊司馬光是什麼建議呢?

量入以為出!

即開支與收入相當,消費與生產平衡,所以朝廷應該要壓縮開支,避免財政赤字。

壓縮開支壓縮誰的?

皇帝呀?

宋仁宗連羊肉都不敢多吃一口,宋神宗即位國家賬麵上一片赤字,還要怎麼壓縮?

在壓縮隻能讓宋朝皇帝端個碗,向朱元璋問下討飯經驗,外出打工賺錢養活百官】

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瞪大眼:咦?討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咻的一下跳起來,叉腰大聲反駁:“咱不是,咱沒有!”

他焦急地來回踱步,見幾l個臭小子掩嘴憋笑,心中火氣驟竄,跨步上前一人一腳踢過去:“蹲著做啥?還不給天解釋解釋,難道你們真想當乞丐皇子?”

被罵了一通的朱棣等人連忙跑到天幕跟前,大聲為自爹解釋:“他不是乞丐!”

朱樉點頭:“他隻是出家。”

朱?接上:“他隻是吃不上

飯。()”

朱元璋暴怒:“滾蛋!?()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司馬光曾言:天下之財有數,不在官就在民,現在財不在官,那錢的不就在賈商巨豪以富裕士大夫手上了?

宋士大夫做事不是喜歡把民掛嘴邊嗎?怎麼國家需要你支持時怎麼不動了?

當年趙匡胤認為富者占田隻是暫時為國存財,嘖,這怎麼跟他說得不一樣啊?】

好慘的開國皇帝!

劉邦下意識地摸了摸額頭,心中首次慶幸自己有好兒孫,橫掃幾l代弊政,否則....像趙匡胤那樣,反複被後人拉出來鞭屍…也太丟臉了。

被劉邦認為丟臉的趙匡胤臉色青紫,雙拳握出幾l絲血色,他硬生生地咽下喉間鐵腥向太醫伸出手:“拿來!”

太醫熟練地倒上一枚‘聚神丸’奉於陛下,看著他麵無表情地吞下,連忙低下頭心中叫苦: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些,天幕講宋又不太平了!

(田羽深呼吸幾l口,努力讓自己升高的血壓下降,靠,降不下來)

【司馬光對改革隻留在CTRL+Z上,說到底是保守派無能力重新分配蛋糕,身無魄力胸無治國規劃。

拉開司馬光任職簡曆,會發現一件驚訝的事:他根本沒有治理州縣的實際經驗。

他步入仕林是做判官,判官不是非正官而是僚佐,也就是打輔助的官員。

至於其他大理評事、國子直講、通判等官員,都不是正經治民官位。

離基層最近的就是知縣事,即代行縣令職務的職位,類似今天的區長。

但是…】

天幕語氣一言難儘:【讓他修河提乾實事,他直接以‘此非是對待儒臣之道”拒絕】

秦始皇嘴角一抽,來不及升起心中感想,就聽到後人語氣中疑惑:

【原來儒臣隻需要指點江山就行了嗎?

換我也行啊,論指點江山誰比得過今天鍵盤俠?

指點江山我能給你指出三百六十五種不同花樣!

也難怪現代史學家說他:對於司馬光的政治主張及實踐,很難給予高度評價,但對他在史學方麵所作出的貢獻,應予肯定。

看他履曆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寫文章評論古今,嘖~】

噗,一直強逞的司馬光猛地一口鮮血噴出,身子直直地倒了下去,發出‘碰’的一聲悶聲。

他的一生都在期望施展心中抱負,而後人卻說他…說他毫無政治才能,還有什麼比這更打擊人的呢?

他前途儘毀啊!

司馬光躺在殿內石板上,在趙頊生冷的注視下沒人敢上前扶他,過了半晌趙頊才漠然地開口:“傳太醫急治,務必讓他知自己執政功績!”

群臣儘皆低頭,勸諫之話全都吞進腹中苦笑:後人言我等不是,怎的就沒見到陛下強勢?

陛下真要做什麼,他們能做的也就拿祖宗之製製衡,否則他們能怎麼辦?

看宋走下深淵?

() 【嘖,要不是王安石把司馬光弄出朝堂,估計他連史學成績都做不出來。

真論起來司馬光治理地方經驗還比不上蘇軾呢!

蘇軾被貶歸被貶,但是人家每到一地能乾出實績。

治水修河道、以度牒救治百姓、辦病坊等等,對治理州縣相當有一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嘴角一僵:後人說話也太紮心了吧!

【可能因治理的地方較多,對民主也比較了解,蘇軾反對司馬光全麵廢除新法的同時,也支持新法部分政策,然後朝廷上兩黨相爭就出現了個奇景:

在保守派麵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很利民,我們得留下bababa…

保守派怒氣:你到底是哪夥的?竟給政敵說話?你是不是想成為王安石?走開!

在改革派麵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太過苛刻,我們得改babababa…

改革派冷笑:你一保守派想乾什麼?不安好心,果然不能大用,走開!

兩派掐架掐得厲害時,蘇軾衝上去:

你們不要打啦!先聽我說呀bababa...

保守派VS改革派齊齊冷笑:聒噪,你還是貶出朝堂吧!】

蘇軾瞳孔震驚:我怎麼又被貶了?

我有這麼遭人恨嗎?

其他人冷笑:嗬嗬,你不是遭人恨,是一開始就遭人恨!

當初殿試後你可是滿天下宣揚: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有可憂之勢,而無可憂之形。

怎麼?就能蘇軾能看出天下不足之處,其他人看不清?

把他們當什麼了?庸臣?

田羽說得痛苦臉,想到之前小組的討論,他還是把討論內容說了出來:

【說司馬光是惡人他不是,相反他的道德聲望挺高。

曆代權臣中有媚上者,沒有自己的政見,權力來源於帝王授予,當帝王不渝便被棄如敝屣,其勢很快倒台,代表人物為:楊國忠、劉瑾等人。

有自利者,其身有能力有見地,注重利益,不懼世人言論,如李林甫、宇文護等,政敵相鬥也能找到他們破綻對抗他;

最可怕的是司馬光這類,麵上私德無瑕聲望高,反對你是因為政見和理想,維護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心中的國家或是階級利益。

這類有德無才之人,就像閉門畫畫的畫家,君主模樣、朝廷製度、□□麵、選才策略等等都應該符合他筆下的畫麵,不掌權當個吉祥物還好,一旦掌權就可怕得很!

麵對不符合他畫麵的政敵或某人,他以化筆為刀全麵攻擊,甚至連利益攻擊都會披上一層國家大義。

這樣的攻擊產生的破壞力比奸臣還厲害,他就跟明朝劉大夏一樣,食君祿,砸君鍋】

靜,非常靜,無論是曾公亮還是文彥博都恨不得暈死過去,後人這番話是在指

著他們臉罵啊!

什麼叫做有德無才之人?

他大宋向來取士都以道德為標準(),在後人看來滿殿文臣都是無才之人?

‘碰’‘碰’‘碰’有心氣高的大臣受不了天幕之言?()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兩眼一翻就暈厥過去,剛剛被救醒的司馬光再次兩眼一翻,又暈了過去。

嚇得太醫抽針直接開紮:醒醒,暈什麼暈,你還沒聽完呢!

【宋神宗殯天,西夏派使吊信時要求宋歸王安石執政期間打下的河湟、蘭州、米脂六寨等地。

這類要求屬兩國外交事件,你漫天要價,我就地還價,非常奇特的是守舊派跳過外交步驟直接二選一。

上策:把侵略的疆土還給西夏。

下策:以重法控製宋夏貿易,用經濟方式逼迫西夏。

朝堂上大多臣選下策,司馬光堅等人堅持以上策為佳。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口中王韶收複河湟的行為,是屬於侵略行徑,不符合儒家大義,白惹邊事。

為消除兩國兵鋒,宋應該無條件地主動歸還侵地,以展示天子仁慈和善意,以此重修舊好】

天幕語氣陡然拔高了三度:【這算什麼侵略?

西夏怎麼起家的宋朝還不知道?

它是占領河西走廊諸州起家,那是什麼地方?

秦朝漢中郡,漢朝河西走廊,唐朝夏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