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漸漸黑去,但世人都知道還沒完,果不其然,幾息後天幕重新亮起,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出現在眾人眼前:
【農業篇講解完畢,謝謝大家觀看,我是房進,為自己代言!】
他話剛落音,眾人就見一熟悉的女子站起來:
【你們小組挺敷衍的,還以為會深入講氣候呢。
結果就說個大綱?
你們在講氣流時可以引用的資料很多啊!
比如二戰小日子曾利用夏威夷上空的橫向氣流,向美國投放9200個氣球,每個氣球攜帶1發炸彈和2個□□,造成6人死亡,工廠受損,數場森林火災。
你講這些難道不夠有趣?】
她的話讓世人眼前一亮:還可以這樣?
而劉禪則好奇地拉了拉諸葛亮的手:“相父,跟你做的燈好像。”
相父製出一種會飛的燈,因為向他戴的帽子,被叫做孔明燈。
隻是孔明燈無法控製,老是飛到其他地方引起火害,損害農田或是房屋。
所以相父下令:除軍中使用外,他人不得使用。
諸葛亮摸了摸太子的頭,溫聲道:“軍燈隻是用來迷惑敵軍,並不像後世那般可以攜帶炸彈。”
不過...諸葛亮對計算氣流上了心,後世能利用氣流運送炸彈,那麼他能不能用氣流運送糧食?
房進揉了揉肚子,對她翻了個白眼:
【基本地理初中就教過了,再進一步的知識咱們正在學。
我總不能講地理氣候小知識吧?
像什麼國內東端西端相距太長,所以咱們國家不出國也存在3小時時差;
又或者給你們出初中地理題:
中國最北端是西伯利亞,最南端在海南三沙市哪裡?
曾母暗沙——我的曾祖母要暗殺我?
這不更敷衍嗎?】
不明白後人背題諧音法,聽到曾祖母要殺重孫子,白居易嚇了一跳:哪個曾祖母如此惡毒?
元稹哈哈一笑,讓他看個仔細,白居易定眼一瞧,無奈地搖搖頭:“後人記書方式真是...無法評價。”
難道他們背論語可以這背...白居易張了張嘴,不行,這是對聖人的猥褻,不能學後人!
房進的話服了她,她把話筒轉交給坐在角落的男生:【曆代農人最為艱難,到現在種田也不賺錢。
我家原本養蠶,蠶太脆弱太難養了,夏天不敢點蚊香,哪怕衣服上沾了蚊香味也會殺死蠶寶寶。
自從大棚蔬菜被推廣後,農藥也跟著運用,結果整個縣都養不出蠶了,即使蠶出種也會被樣死。
原本養蠶每年有六七千收入,結果沒有了】
房進想了想踴躍舉手回答:【你的疑問我能回答!
蚊香本就是殺蟲劑,蠶再金貴還是蟲,蠶遇見蚊香裡的擬除蟲菊酯,擾亂昆蟲神經進行觸發作用,這不就遇上專業對口了?
至於養不了蠶,是不是農藥問題...這屬於專業性問題】
額...至於第二個問題,房進瞬間卡住了喉嚨,期期艾艾地商量:【要不等我考上農業博士在回答你?】
男生直接一個白眼扔過去:【本就沒指望你能回答,等你出師我人都餓死了。
家裡甚至整個村都找人看過,但問題太過複雜,解決不了。
最後隻能把地荒了,但光荒著也難受,後來有公司想承包種地,我爸直接把地租出去,一千一年,完全不頂用】
乾隆皺眉,後世農業也不是十全十美,化肥汙染、桑葉作老讓養蠶人丟了家中進項。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後人泄出的隻言片語。
大清後期有巨變,而濫觴處就是他的繼任者。
想到那可怕的未來,乾隆心裡泛起幾分焦急,西方變化他不知道嗎?
知道,他了解過俄羅斯與法蘭西的關係,還打聽過歐洲諸國之間的各種戰爭,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還知道英法西葡如何控製海外殖民地?
甚至準備遣使訪問法蘭西,在出發前法王路易十六腦袋被民眾砍了。
法蘭西風雲巨變,讓國家沒了國王,前車之鑒不遠,他大清敢變、敢賭嗎?
乾隆陷入沉思。
天幕的教室裡卻有些火藥味,另一位男同學有些不滿:
【你們這組基本沒有深入,比如明清時期玉米紅薯等進入,完全可以深挖一下嘛。
宋前餐桌上各類肉食吃得多,蔬菜吃得少,隋唐權貴甚至把蔬菜看作下等食物,補充維生素也全靠水果。
因為食材轉變,攝入營養造成曆代身高各不同。
如秦漢時期的士卒身高180,明清時期的士卒則是160-170之間。
說明宋之後養活的人多了,但營養跟不上,直接表現是身高逐代下降】
不對,趙匡胤搖頭不認同他的話,肉是稀缺物,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肉,後人這句話太過無斷。
果不其然,有同學站起來反駁他:
【你這話不全,曆朝身高可比性不大,秦漢甚至唐朝時期都良家子當兵,自宋起良家子在軍中比例逐年減少,賊及窮苦人占比例增多,身體素質好的兵自然減少。
所以用士卒來證明明清時期營養力不太充分,因為明清時期的良家子轉換賽道讀書了】
劉徹點點頭,說得有理,良家子是帝國基石,是國家最為信賴的存在。
隨即他反應過來,不對,不是講農業嗎?怎麼又轉換話題了?
那男同學不服氣:【但明清讀書人還是比不上秦漢啊,現在我們提到古代讀書人想到什麼?
弱不禁風。
而秦漢讀書人呢?
你若不服我們也可以武力上較量較量,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明清學子不服氣:豈有此理,吾等身體亦是強壯,否則怎麼考過科舉?
漢唐
學子亮肌肉:是這樣的強壯嗎?()
明清學子:憋氣!
?想看南漳寫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第 178 章 地理曆史、農業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見兩人快吵起來,房進連忙拉架:【額,不是在說農業嗎?你們跑題了啊!】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齊齊點頭:對,你們跑題了。
有前排同學犀利指出:【你講美洲作物時,咋不說說玉米紅薯馬鈴薯的缺陷處啊?
比如馬鈴薯不能連種,而且要小心馬鈴薯致命菌,稍不注意就是一場愛爾蘭饑荒】
明清組:記下來,趕快記下來!
房進聽了連忙分辨:【這些屬於專業性問題,我們小組主要包含地理曆史以及農業,已經是很宏達的命題,要深入講下去,一天時間都不夠】
劉啟:朕批你三天時間講述夠不夠?
房進:翻白眼,翻白眼翻白眼!
他的話非常有理,所以話筒換到另一個男同學:
【海水稻我補充兩句,海水稻不算旱作物,它需要用水澆灌,但不是海水澆灌,而是淡水或是礦化度低的鹽堿水,它的優點是水稻能吸收部分鹽堿,從而改善土壤狀況,日積月累下把鹽堿地變為普通農田。
目前科研攻關的難點不在海水稻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的耐鹽堿基因,運用在其他禾本科糧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