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地還處於一片昏暗之中,隔壁農家小院的公雞已經嗷嗷嗷的打鳴,驚醒了側臥躺在軟被上的項央。
時至今日,項央依舊保持每天睡前修煉鐵襠功的習慣,內服湯藥,強精壯力,睡前半個時辰的功夫足夠。
而在睡夢中和日常行走坐臥,則全真內力自發運轉,時時刻刻增進修為,雖然增進不快,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日積月累下,也是極為可觀的收獲。
剩下的鐵襠功的外門硬功,項央借助全真內力練到七成境界,已經幾乎到達頂峰,畢竟他不是天賦異稟之人,能練到這個境界也算是厲害了。
所以目前,項央主要的精力就集中在外功武學上,如已經修煉成功的胡家刀法,神行百變,大成的的華山鐵指訣,馬馬虎虎的伏虎拳法,當然,也包括昨晚新得到的三門武功。
項央昨晚做了個計劃,在全真內力的幫助下,鐵指訣大成,右手食中雙指堅逾精鐵,指力強橫,不需再浪費功夫。
還有胡家刀法神行百變,也是暫時提升空間不大,所以重點就在新得到的三門武學上。
飛沙走石十三式是項央自認為最該儘快修煉成功,並能發揮相應威力的武學。
說到底,這個江湖還是成王敗寇,生命夠不夠頑強,完全取決於武功夠不夠高,所以能快速增進項央戰力的飛沙走石十三式就是他的第一選擇。
而在項央細細參詳下,發現這飛沙走石十三式對於練刀新手的確很有難度,尤其是這是屬於狂風刀法的殺招,普通人想要修有所成絕非易事。
難度第一,要求刀法基本功出眾,這套殺招說穿了就是快刀之法,以極快的出刀速度斬出十三式刀招,刀刀凶險,直指人身的各處要害,出手狠辣。
這一點項央完全沒有問題,彆的基本功他可能稍差,但刀法基本功,那是極為夯實的,十數年如一日修煉基礎刀法,一些大門派的弟子也未必有這個耐性。
其二,催發快刀,肉身力量與內力缺一不可,若是從無到有修煉,那是極為艱難的,但項央貫通兩正經,第三條也已經打通一半還多,內力既然深厚,練刀自然事半功倍。
而排在項央心裡第二位的,不是還算有些名聲的峨眉金頂綿掌,而是頗為低端的十二路譚腿。
威力上項央不在乎,關鍵是打基礎,練法簡單,還有十二路譚腿若是有成,對於輕功修煉有極大的裨益,這是項央極為看重的。
有句話叫打不過就跑,雖然粗鄙了些,但的確是保命的至理名言,唯一要保證的是,你能跑的過彆人,所以輕功之於一個武者,絕對是不可或缺乃至至關重要的。
最後,才是看起來獎勵豐厚的峨眉金頂綿掌,這是一門內家掌力,要求內功越深厚,威力越大。
項央看過了,倒也不算深奧複雜,隻要清楚內中關要,內力運行的竅門,上手極快,隻是運使的威力以及發揮的作用,就要看個人了。
總的來說,項央結合自己本身的情形,對這三門武功的修行有著極為清醒的認知。
“有句話叫內功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還好上次獎勵一年全真內力,貫通兩正經,使得內力大進,這才能遊刃有餘。”
項央念頭之間,已經回想起昨晚粗略定下的修煉計劃,穿好衣服鞋子,走到院中梳洗好,看著遠方天邊泛起微微白色,露出一絲陶醉之色。
這是極為純粹自然的世界,沒有各種汙染氣體,又是一日開始的清晨,露水的濕氣摻在空氣中,吸口氣都感覺飄飄欲仙。
深深呼吸吐納幾次,項央借助院中的水缸壓腿抻筋,然後左腳立定,右腳抬起呈六十度角斜伸,在小腿處彎曲,壓平腳背,練習金雞樁法,而心神則完全放空,體味自己樁法的不足與缺漏,調整姿勢。
修煉腿法,平衡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與彆人對戰,施展腿法下盤不穩,極易給人可趁之機,生死就在一線之間,金雞樁就是鍛煉平衡性的最好方法。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項央整個人身體不動,腳下變幻,左腳換右腳,繼續站樁,而隨著時間的了流逝,本來昏暗的天空漸漸灑下柔而不煦的光輝,落到項央的身上,像是披了一層光衣。
咕咕咕,項央肚子忽然發出悶響,驚醒了修煉中的他,深深吐出一口濁氣,沒有吐氣成劍的異象,反而捂住肚子一臉糾結,又到了吃飯的點了,這可比鬨鐘還準時。
看了眼遙遠天邊已經初上天邊的紅日,知道時間已經不早了。
項央活動了下雙腿,摸了摸微微有些發熱酸麻的小腿肚子,感覺硬邦邦的同時,又有些彆樣的柔韌勁道。
心裡一動,項央右腿如大樹紮根地下,左腿淩空三踢,呼呼呼的威風聲響起。
和昨晚同樣的力道,但下盤已經穩固許多,在出腿的同時,身體保持穩定,發揮出的威力也更大,簡直就是立竿見影的修煉效果。
“不對,倒不是十二路譚腿太過簡單,而是我本身已經修為不俗,內功還算可以,再有十二路譚腿中有七位修煉大成者的心得體會注釋詳解,這才能如此快的抓住這門武功的竅門。
說起來,站樁不是目的,隻是手段,讓我更加精細掌控力量的一種手段,看來今後還是要多多放在基礎上。”
項央心裡劃過一絲明悟,和當初修煉胡家刀法類似,他的基礎刀法修為對於修煉更上層刀法有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所以才能在短短時間達到一個不錯的成就。
修煉譚腿效果這麼顯著,並不是他真的資質超群,而是得益於他已有的武學根基,包括內功,修行,悟性,各種使力發勁的技巧,如此才能有這種提升速度。
換句話說,他本身是一個寶庫,隻是被封鎖住,所謂的武學功法,不過是一個個開啟寶庫的鑰匙罷了。
也許這個比喻不準確,還很粗陋,但目下的項央有這種領悟,也算是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