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文彥博走後,陳旭苦笑道:“今日沈安一人來此,就讓樞密院上下毫無招架之功,難堪呐!”
馮京突然笑道:“某那嶽丈總是說沈安文武皆有大才,讓某這個樞密副使去請教一番,可某大了他二十餘歲……”
陳旭不解的道:“學問並無年紀的差彆,當世,你這個是有些偏執了。”
當年老夫子還能和兩個孩子討論太陽的問題,所以讀書人都以不恥下問為美談。
“某不是那等人。”馮京幽幽的道:“新政多有偏頗,某數次上奏疏為此進言,而那沈安卻是新政的大將,某與他……那便是對頭。”
陳旭再看看地圖,“老夫總覺著他沈安北的這個謀劃太淩厲了些,若是河東路被動了怎麼辦?”
“某擔心的就是這個。”
馮京走過來,指著河東路那一塊說道:“旁的某都覺著還行,可河東路那邊隨時轉為主攻的地方,某覺著這是一廂情願。若是幽州這邊的遼軍瘋狂反撲……怎麼辦?”
“你怕再來一次高粱河之敗?”陳旭搖頭,“時至今日,大宋不同於太宗皇帝那時候了。”
“某知道,不過某還是以為要一步步的走,所以當初製定謀劃時,才說河東路那邊是襲擾。”馮京嗤笑道:“但沈安覺著大宋可以兩路去。可兩路去,不如專攻一路的好啊!”
陳旭說道:“看看朝中的意思吧,官家和宰輔們定然會仔細思量。”
“相公讚同沈安的說法,看來這是……”馮京低聲道:“外麵有人說相公執掌樞密院有些保守,所以相公今日一反常態,支持了沈安的激進想法。”
陳旭歎道:“那豈不是為了激進而激進?”
……
文彥博一路進宮,把沈安關於北伐的看法稟告給了趙曙。
隨即趙曙就召集了宰輔議事。
“打西京道嗎?這是個好主意。”
“對,打下西京道,咱們再派出人手去上京道挑撥離間,隻要阻卜等部作亂,遼國就是內憂外患,不滅何為?”
“……”
宰輔們都化身為事後諸葛亮,紛紛讚美著。
趙曙也是紅光滿麵,“朕最喜的還是那句話,漢唐時的漢兒,又回來了。大宋啊!終究有重歸盛世的那一日,朕有些迫不及待了。”
大宋盛世,他必然就是締造那盛世之人,當標榜千古,和漢武帝、唐太宗並肩。
隻是想想,趙曙就覺得這才是一個帝王最巔峰的時刻。
他甚至還想了一下自己駕崩後的諡號。
古往今外的帝王,無人不在乎身後名。哪怕漢武唐太宗也是如此。
“若是能打下朔州,麟府路的作用也不大了。”
這是包拯說的話,看似無意,卻讓趙曙想起了此事。
“甚好。”
趙曙用兩個字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折家世代鎮守一地,這近乎於是藩鎮,這等事兒以後不會再發生了。
韓琦讚道:“沈安識大體(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