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萬歲爺凶多吉少了,他在禦河東岸被虎兔敦汗的十萬大軍圍攻,大同鎮城內的精兵都去援救了,可是韃子有十萬大軍啊!大同鎮城內才幾個人?怎麼救得出來?”
渾源州衙之內,老糊塗的代王朱鼎渭正在犯罪!犯造謠惑眾,詛咒天子的大罪!
而聽他造謠和詛咒的,則是一群“堂堂鐵證”,有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撫寧侯朱國弼、左都督駱思恭......還有一個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這可真是沒誰了,連錦衣衛裡麵最大的頭目都在!這逆案定得也太瓷實了,連抵賴都沒辦法抵賴啊。錦衣衛都指揮使親自作證,還能有錯嗎?
“王,王,王爺......”英國公張維賢已經被這個很可能得了老年癡呆的王爺給嚇壞了,說話都不利索了,“您,您這些都是聽誰說的?”
“唉,大同鎮城內都傳遍了!”朱鼎渭長長的歎了口氣,“本王還讓人找了從城外回來的大同鎮的哨兵邏卒詢問......他們都說萬歲爺帶著千餘騎兵和韃子交手,還得了小勝,然後就親敵冒進,過了禦河!”
給張維賢打下手的成國公朱純臣跺了跺腳,一張頗為英武的麵孔上都是憂色,晃著腦袋道:“中計了,中計了......這是韃子的詐敗誘敵之計啊!”
張維賢也是連連搖頭,且不說中不中計,以天子的尊貴,都不應該率領千騎深入險地啊!哪怕這個天子真的有萬夫不擋之勇,也不能這樣......陷陣殺敵,根本就不是天子該乾的事情!
錦衣衛的老帥駱思恭心眼賊多,總覺得老代王的話好像隻說了一半!於是就問:“王爺,天子到底敗沒敗啊?”
他兒子駱養性更壞,還補充了一句:“王爺,您是藩王啊,怎麼就出城來了渾源州了?”
你這話什麼意思?朱鼎渭也覺得不對啊,細一想,才記起駱思恭、駱養性兩父子都是錦衣衛的頭頭!
“孤,孤王......”朱鼎渭趕緊得找借口啊,努力一想,還真有一個,“是萬歲爺讓孤王出城的!萬歲爺被困禦河,讓人傳旨,要孤王率領大同宗子及各府家丁出城參戰!”
什麼?還有這樣的事情?讓王爺和宗子出城作戰?這天子也太胡鬨了吧?
張維賢、朱純臣、朱國弼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而朱鼎渭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趕忙向和一起跑路的幾個郡王打眼色,讓他們說話。
這幾個郡王也都是一肚子委屈,他們本來舒舒服服的在大同城內當王爺,可是這少年天子也不知道吃錯什麼藥!大老遠的跑來大同,而且還要大家跟著一起去被韃子殺......最過分的是,他自己還身先士卒,他以為自己和他祖宗成廟老爺一樣勇猛嗎?還有滿桂、張翼明這兩個守臣也混蛋,不攔著天子不說,還跟著一起瘋,在初八日這天就把城內的精兵都調出去和韃子決戰!
韃子有十萬啊!
大同城內的精兵才多少?滿打滿算不足萬人,一股腦全調出去了,那麼大的大同城誰來守?靠麻家、馬家的幾百家丁和一兩萬“臨時兵”能行嗎?
所以不是大家夥要跑......不跑真沒命了!不是給這少年天子整死,就給破城的韃子殺死!
王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倒起了苦水,雖然說的零零碎碎的,倒也能拚湊出一個“事實”。
一群京城武勳當中最會編故事的前任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拈著胡須,開始做總結了。
“諸位王爺,大同那邊發生的事情是不是這樣的,萬歲爺誤信奸佞,輕敵冒進,僅率千騎出城,結果被韃子引誘到禦河東案,陷入重圍,張翼明、滿桂率領大同全城精兵往救,諸位王爺也率自己的護衛和家丁出城助戰,但是被韃子所阻,同時退路也被切斷,不得已才繞城而退......”
錦衣衛的老牌緹帥就是不一樣啊!故事編得還挺圓潤的,都可以上青史了。
“對,對,對,就是這樣!”代王朱鼎渭連連點頭。
駱思恭看了一眼英國公張維賢——大事不妙啊.....您得帶著咱們一塊兒把黑鍋給甩出去!
英國公歎了口氣,就對代王朱鼎渭道:“王爺,要不您和幾位大同出來的郡王聯名寫個奏章,把大同城那邊發生的事情和朝廷還有皇後娘娘、懿安皇後娘娘說一說。”
“行,孤王馬上寫!”朱鼎渭也知道自己丟下皇帝開溜是個罪過,現在當然不敢再得罪京城來的勳貴了,於是很爽快的就答應了下來,當場就寫了奏章,還讓跟著他一起跑路的幾個郡王都署了名。
張維賢等人也不敢耽擱,立即就派了信使騎快馬將幾個大同倒黴王爺的奏章往北京城送去了......
送走了信使,又把代王和另外幾個王爺都安頓在渾源州城內,然後就聚集在一塊兒大眼瞪小眼了。
少年天子很有可能已經出事了,大同鎮不一定會丟,但肯定被困了,而且城內一定沒有什麼兵力......最好的情況,就是靠張翼明發動一點老百姓勉強守著。
“英國公......”過了半晌,還是撫寧侯朱國弼開了口,“萬歲爺要是真沒了,咱們怎麼辦?”
“是啊,”成國公朱純臣眉頭大皺,“萬歲爺連個兒子都沒留下......”
撫寧侯朱國弼連連搖頭,“要是真的沒了倒好,就怕又弄出一個奪門之變......”
駱思恭瞪了朱國弼一眼:“撫寧侯,你這什麼話呢?”
朱國弼也知道自己有點失言,但還是不知悔改,哼哼一聲:“大實話!”
英國公張維賢嗯咳了一聲:“這種事情不是咱們應該過問的......咱們應該考慮到就是怎麼保住大明江山!”
“保住大明江山?不至於吧?”駱養性被英國公的話嚇一跳,“蒙古人難道還想再回中原來?”
“難說!”英國公張維賢歎了口氣,“大同那邊情況不明,但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大同城不保,那麼咱們要防的就是內長城,特彆是山西段的內長城和內長城上通往京師的隘口紫荊關等處。”
朱純臣說:“那就得立即分兵守備偏關、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倒馬關和紫荊關了。”
英國公點點頭:“咱們手頭的兵力不多,就先分守寧武關、雁門關、紫荊關三關吧!”
雖然京營賬麵上有十幾萬人,但是真的到要用兵的關鍵時刻,還是拉扯不出幾個人。這次張維賢、朱純臣、朱國弼等人帶到大同鎮來的部隊,總共隻有兩萬餘人,其中還包括了兩三千京中勳貴的家丁呢!
他想了想,又對朱純臣、朱國弼兩人道,“成國公,你帶6000人去把守雁門關。撫寧侯,你帶6000人去寧武關。餘下的人就由老夫和兩位駱緹帥統領,先在渾源州這裡看看情況......如果大同還在,萬歲爺也無恙,韃子又退去了,當然最好。”
張維賢這樣安排,其實是為了躲避朝中可能發生的皇位繼承之爭.....算是非常如意的盤算。朱純臣和朱國弼都是明白人,立馬就領了將令,各自帶了6000人去守雁門關和寧武關了。而張維賢自己,則帶著8000餘人在渾源州布防,同時還派出探子去探聽大同方向的情況。
結果沒等探子回來,大同巡撫張翼明就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