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374 字 1個月前

時光匆匆匆而過,1875年4月28日,在一片歡呼聲中弗朗茨加冕為耶路撒冷國王,曆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剛剛完成加冕儀式,弗朗茨就收到了一個噩耗,伯父斐迪南一世病危。

上帝沒有眷顧他,即便是在聖地,依然壓製不了病魔。

斐迪南一世的病由來已久,能夠堅持到現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想要“治愈”,不要說現在,即便是到了一百年後醫學界都無能為力。

看望了神誌不清的伯父,弗朗茨歎了一口氣。生老病死是最無奈的,原時空伯父也是這一年去世的,蝴蝶效應也沒有能夠改變結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斐迪南一世無子,從小就把弗朗茨當親兒子對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溺愛。

儘管斐迪南一世會時不時犯糊塗,但這無損兩人的感情。當年弗朗茨也沒少打伯父的旗號忽悠人,偽造詔書那更是家常便飯。

現在仔細想來,那麼多次都沒有穿幫,恐怕伯父也主動替他背了不少黑鍋。

……

皇帝注定是孤獨的,就在弗朗茨感懷的時候,一則消息打斷了他多愁善感。

“消息確定了麼?”

不是弗朗茨少見多怪,實在是內容太令人驚訝,已經超出了弗朗茨的想象。

費利克斯首相肯定的回答道:“已經確定了。奧斯曼帝國確實在引導難民前往波斯邊界,對外的解釋是為了分散安置。

對了奧斯曼帝國還在大肆征兵,難民之中16歲~50歲青壯,全部被征招了起來,據說是為了鎮壓叛亂。

倫敦使館也證實了不久前英國人向奧斯曼帝國提供了一筆貸款,並且指定了必須要用在鎮壓叛亂上。

奧斯曼帝國的叛軍都是烏合之眾,又分散各自為戰,根本就不是政府軍的對手。

奧斯曼帝國這個加大征兵力度,恐怕是想要是想要對波斯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的矛盾。”

奧斯曼帝國進攻波斯?弗朗茨搖了搖頭,他總感覺不靠譜。剛剛被毒打了一頓,馬上又跳出來搞事情,不是活膩了麼?

不要看奧斯曼帝國比波斯強大幾分,但架不住他們仇人多。無論是奧地利,還是俄羅斯,隻要扯一下他們的後腿,就會前功儘棄。

如果沒有贏得戰爭,又該怎麼辦?與其冒險發動戰爭,不如在國內打內戰算了,等人口消耗的差不多了,國內矛盾也就解決了。

“這個結論未必正確,現在奧斯曼帝國的當務之急是難民危機和鎮壓叛亂,進攻波斯對他們來說有什麼好處?

除非青年黨都是一幫傻子,不然就該知道現在的奧斯曼帝國經不起戰爭,就算是打贏了波斯,難民危機還是解決不了。”

利用戰爭轉移矛盾沒有問題,奧斯曼帝國和波斯也是仇深似海,進攻波斯沒有壓力。

問題是波斯也不是啥富裕的主,想要從波斯搶到足夠度過危機的糧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這背後可能有英國人在搞鬼。我們將勢力延伸到了中東地區,英國人肯定會采取行動。

站在倫敦政府的立場上,要確保印度萬無一失,最好是將波斯掌握在手中,在兩河流域和我們劃分勢力範圍。

不過在十幾年前,英國人入侵波斯最後以失敗告終,倫敦政府應該還心有餘悸。他們很可能會讓奧斯曼人吸引注意力,為再次入侵波斯創造機會。

奧斯曼帝國的問題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無非是錢糧的問題。如果不列顛舍得下本錢,還是有能力替他們度過危機。”

奧斯曼帝國所需要的錢糧是一筆天文數字,不過這個“天文數字”也是相對而言的。

對普通國家來說是“天文數字”,但是對英國人來說也就一筆巨款,擠擠也就出來了。

五百萬噸糧食缺口,聽上去很不得了。可這些糧食不是一次性需要的,而是未來一兩年內的糧食缺口。

如果全部采購最廉價的土豆粉,實際上也就幾千萬神盾。奧斯曼人又沒有挑食的資格,有得吃就不錯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還款能力令人憂心,把錢借給這種朝不保夕的國家,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難民”、“邊界”……

弗朗茨靈光一閃,瞬間明白了過來。

“派人盯著奧斯曼人分散安置在邊界上的難民人數,我懷疑青年黨是想要讓難民進入波斯就食。

奧斯曼帝國的難民數量太多了,已經超過這個國家的承受極限,想要全部救濟下來根本就不可能。

換任何人執政都必須要進行取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奧斯曼帝國很快就會驅逐國內的少數民族。

為了安全起見,命令邊界的守軍加強戒備,禁止任何非法移民進入。尤其是達達尼爾海峽,不要讓人給偷渡了。”

在弗朗茨看來,奧斯曼人這是一步險棋,完全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旦計劃出現半點兒疏漏,這個國家馬上就會爆炸。

即便是換了弗朗茨,同樣會選擇進行賭博。賭了還有一線生機,不賭就是等死。

政府沒錢,無力救濟那麼多難民,這是現實問題,不會以個人的意誌而轉移。

這種時候可不能聽嘴炮黨信口開河,吹得天花爛墜,變不出糧食來也是枉然。借外債說起來容易,然而資本家也不傻,不可能拿錢出來打水漂。

讓難民出國討生計固然殘酷,好歹也是一個生的希望,至少有一部分幸運兒可以活下來,總好過全部留下來等死的強。

或許到時候難民衝擊的不光是波斯,還會衝擊到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

不過弗朗茨不怎麼擔心,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接壤的區域要麼是茫茫大海,要麼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少部分綠洲那也是農業休耕區,幾百裡荒無人煙那才是正常操作。

……

安卡拉,經過了一番政治鬥爭後,新的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已經誕生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難民危機也不斷走向高潮。儘管米德哈特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英國人陰險提議,但行動上卻非常的誠實。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大量的難民成群結隊分流到了邊界地區。光衝擊波斯怎麼夠呢?

波斯也是一個農業國,自身生產力有限,養不起那麼多難民。有底線的米德哈特,還是想要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所以另外兩個鄰居也是這次逃荒的目的地,米德哈特還專門安排人混入難民對伍中,準備領導這次逃荒運動。

為了避免國際衝突,名義上這次行動,就是民眾自發行動的逃荒運動,和奧斯曼政府沒有任何關係。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關心的問道:“準備好了麼,宰相?”

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知道蘇丹的不容易。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不想灰溜溜的被趕下台,然後死於非命。

現在他必須要依靠青年黨,解決國內的難民危機。相比之下,正在進行的內戰都沒有這麼重要。

民族起義軍首先的限製條件就是“民族”二字,這個先天條件就限製了起義軍發展壯大。

少數民族數量有限,民族起義軍也隻在自己本民族區域活動,換了地方沒有了群眾基礎,想要征兵都困難。

這種背景下,難民危機就顯得格外耀眼。奧斯曼帝國民族矛盾嚴重,想要大家聯合起來,隻有在求生存的時候。

難民恰好打破了這一限製,政府一旦停止救濟,為了求生存,造反幾乎是必然的結果。幾百萬人齊造反,****也救不了奧斯曼帝國。

米德哈特點了點頭:“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如果計劃順利進行,預計會有兩百多萬人離開,分彆前往波斯、俄羅斯、奧地利三國謀生,到時候國內的糧食危機也就迎刃而解。”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