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戚,權臣,恒古不變。”漢武帝劉徹感歎。

其實李顯如今的狀況和漢文帝時期很像,當年漢朝的“諸呂之亂”,大臣周勃、陳平推自皇爺爺上位,臣權大於皇權,這些“功臣”自然不能久留。

隻是扶持韋氏和武氏這一步棋卻是爛棋,在自己政權不穩定的情況下,平衡才是為君之道……

打倒了功臣集團,獨留外戚集團,唐中宗李顯有本事可以掌控外戚集團麼?

漢武帝劉徹坐等唐中宗李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已經八十多歲的張柬之見大勢已去,首先自請退出權利的漩渦,他上書請求去襄州養病,李顯一口應下,並加封了張柬之襄州刺史的虛職。

功臣集團被攻破,以武三思為首的外戚占了上風。

外戚集團權利擴張後,武三思繼續武周時期的政策,打壓一切反對自己的勢力。

首當其衝自然是功臣集團的另外四人,崔玄暐被貶為漢中刺史,次年敬暉被貶為滑州刺史,桓彥範被貶為洺州、袁恕被貶為豫州刺史。】

*

武周

李顯聽這五人被貶,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自己此舉得當,權臣集團是一大隱患,必須乾淨利落的處理掉。

至於任用外戚韋氏,李顯也覺得自己沒錯,在這種情況下登基,他能依靠誰?

再說,韋氏和自己同甘共苦,她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母後。

雖然李顯心裡這麼想,但是他還裝出一副懼怕的模樣,渾身顫抖。

經過這十多年的流放,李顯再也沒了當年的銳氣,若時光倒流,他定不會傻乎乎的和他家母後硬碰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是韋氏常勸李顯的話,李顯也聽到心裡去。

特彆聽神跡所述他家母後還是把江山歸還給李唐,隻要熬死武則天,自己仍舊是皇帝。

當年他家母後扶持他弟弟上位,不就是因為李旦聽話麼。

武則天看著李顯懦弱的模樣,眼中多了幾分探究,武則天沒再多說什麼,繼續聽神跡所述,她決定再給李顯一個機會。

一旁的李旦繼續裝透明人,自打李顯進京後李旦輕鬆了不少,起碼他家三哥分走了他家母後的注意力。

此後求生則變的簡單許多,但李旦同時又多了一分擔憂,他擔心自家三哥會把自己當對手。

隻是李旦沒想到他家三哥竟然會和武三思為伍,雖然是為了製衡功臣集團。

但是武三思離太子之位隻一步之遙,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和他一條心呢?

若自己登基,定不會重用武家後人。

*

唐太宗,唐

“不知他會如何平定外戚篡權。”李治攥起拳頭,心跟著緊張起來。

雖然他家父皇和自己說過,要以學習的心態對待後朝之事,李治當時一口答應了,但是他發現真的很難。

畢竟這是他們大唐未來之事,心情怎能不跟著波動。

“大哥,你覺得他會如何呢?”

李治問李承乾,李治從小就很李承乾很親,他覺得他家大哥特彆有本事,隻是不知為何他家父皇還不立他家哥哥為太子。

李承乾想了想,既然權利的平衡已經打破,自然要用另外的勢力製衡外戚勢力,比如提拔寒門之才。

李承乾最近一直在完善科舉製度,而李泰則在完善唐朝的貿易,這些都是他們從明朝中學習的經驗。

“三弟覺得他該怎麼做?”

李承乾沒回答,而熱反問。

“繼續收外戚之權,卸磨殺驢。”李治道,李治的眼中有著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果斷。

【隨著其餘四位大臣被貶,以武三思為首的外戚之權再次擴張。

眼見武三思再次權傾朝野,王同皎看不下去,王同皎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婿,亦是神龍政變中的功臣。

當初唐中宗李顯猶豫不決時,是他勸諫李顯去玄武門。】

唐太宗李世民雖不知神跡所述的神龍政變具體為何,但是聽到玄武門之時,唐太宗李世民大概能猜想出發生了什麼。

“陛下,如今無玄武門之變。”長孫皇後隻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神情便知他心中所想。

玄武門之變雖為無奈之舉,但玄武門之變的確給唐朝開了個武力奪權的壞頭。

這點唐太宗李世民心裡清楚,同時也很慶幸這輩子沒有玄武門之變。

【公元705年12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