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隆基的忍辱負重實際上是以退為進,並不是懦弱無能。
唐睿宗李旦隻是忌憚自家兒子,但並沒想至李隆基為死地,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奪權而已。
李隆基則見招拆招,示弱來迎合自己父皇,為自己留得緩衝的餘地。
見太子李隆基如此,唐睿宗李旦的態度果真緩和了很多,朝堂大事他除了過問自家妹妹外,還會派人去詢問李隆基。
若自家兒子不同意,唐睿宗李旦也會聽李隆基的意見。】
天幕中再次出現卡通李旦的形象,隻見他左邊站著的是太子李隆基,右邊站著的是太平公主。
李旦一會往左一會往右,頭上幾個大字,“聽你的!”
*
蜀
“唐睿宗李旦這是隔岸觀虎鬥麼?”阿鬥萬萬沒想到唐睿宗李旦如此牆頭草,誰也不得罪。
合著當皇帝的是他,但是做決策的確是太子和他妹妹,他唯一的作用的就是點頭唄。
*
宋
“當真是端水大師,倒是誰也不得罪。”趙匡美感歎,“可惜,也隻有端水的本事。”
趙匡美不認為李旦是個合格的君主,但凡有能力的君主從不需端水。
*
武周
李旦聽自己並未對自己兒子動手,心方才安了下來。
此時的李旦光是想到日後自己要周旋於自家妹妹和兒子中間,就覺的心特彆累,半點當皇帝的意願都沒。
與其看著自己妹妹和自己兒子鬥,他還不如直接退位當太上皇,也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此時朝堂上已然形成了兩大勢力,一股是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勢力,另一個股則是以太子李隆基為代表的勢力。
唐睿宗李旦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隻會加劇雙方的矛盾。
咱們一起來看看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怎麼從盟友變成了死敵。】
天幕中出現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人現在對打的擂台上,而唐睿宗李旦則穿著裁判的衣服。
【首先朝堂中再次出現關於李隆基太子之位不是大統的言論,之前咱們也說過,李隆基繼位的確是名不正言不順。
依舊製,立嫡不立庶,怎麼算都是李成器更有正統性,此言論出,不管結果唐睿宗是否廢太子,都會惡化太子李隆基和他長兄李成器之間的關係。
但是此計謀卻被太子李隆基一方識破,根據《舊唐書·姚崇傳》記載,宰相宋璟向唐睿宗李旦上奏,請求將皇子李成器、李守禮二人外放當刺史,並且還主張把太平公主派至東都洛陽。】
*
武周
聽神跡講述日後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治鬥爭,李旦越聽越覺得的心口發堵。
他就怕自己做出什麼昏庸的政策,把好不容易光複的李唐再謔謔完了。
李旦深知自己接受的李唐已經不是他父皇當年的李唐,
畢竟他家母後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消耗了大量的家底。
加上幾場政變,朝堂動蕩不安,眾臣來回站隊,此時的李唐的確需要一個手腕強硬的帝王,顯然自己不是。
李旦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是兄弟幾人裡最小的,也沒受過作為帝王的正統教育,治國方麵一知半解。
加上自己性格的原因,他本就是個心軟和不果斷的人,真的不適合當皇帝。
【最後唐睿宗李旦聽從了宰相宋璟的意見,他把李成器他們外放當刺史,但是並沒有將自家妹妹太平公主趕去洛陽,而是安置在蒲州。
除此之外,唐睿宗李旦還下令讓太子李隆基監國,坐實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第一次交手中,太子李隆基贏。】
天幕中,擂台上的太子李隆基向太平公主重重揮拳,場上的比分變成了一比零。
*
唐高宗,唐殿
李旦聽自己最後站在了自家兒子一方,著實鬆了一口氣。
講真,他十分擔心自己登基後變的和他哥李顯一樣昏庸,把江山社稷交給外人。
【唐睿宗雖然把太平公主安置在蒲州,但是他卻做這個壞人。
在《舊唐書·姚崇傳》以及《舊唐書·宋璟傳》都有記載,唐睿宗把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訴太平公主,都是太子李隆基所為。】
天幕中裁判唐睿宗李旦上場,隻見他頭上幾個大字,“不關我的事,你們打!”
然後裁判唐睿宗李旦又下場了,擂台上剩下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
【路人甲】:這麼看唐睿宗李旦真是蔫壞,挑撥離間第一名。
李旦……
【但此時的太子李隆基並不想和太平公主正麵衝突,根據《舊唐書·宋璟傳》中記載,“玄宗懼,抗表請加璟罪於等,乃貶璟為楚州刺史。1”
也就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