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倒也聽話,李豫讓他跪下他便馬上跪下,他之前在書簡中看過神跡之說,不想竟是真的。
難道自家父皇是得神跡指點才非要禦駕親征?
【隨著唐代宗李豫休養生息,加上朝堂幾l次大敗了吐蕃,朝堂的威信逐漸回籠。
正因如此,節度使手下的親兵們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們既不想與朝堂為敵也不想回歸朝堂。
但凡節度使怠慢他們,他們便開始不安分的造反,大的藩鎮節度使還能鎮壓,小的節度使就比較頭疼,所以說土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公元765年,淄青內亂,節度使侯希逸逃到了長安。
公元765年,李忠臣的侄子李希烈發動政變,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被趕出淮西,投奔朝堂。
公元768年,因為發動西川叛亂而上位的西川節度使崔旰入朝,但是因為楊子琳發動政變襲占了成都,崔旰再次入蜀,而他的弟弟入京,因巴結宰相元載,官至尚書左仆射。】
“這些可惡的節度使!”李適聽著火氣直升,內鬥的時候想起朝堂了,平日卻不聽朝堂之令。
“父皇,這些都是逆臣,一個不能放過!”李適握緊拳頭,他早就看不慣這些胡作非為的節度使。
等他登基,必定要正朝綱!
“他們手中有兵權,而朝堂無兵權。”李豫緩緩道,“他們打擊吐蕃有功,而朝堂無功。”
“那他們也是大唐的官員!”李適情緒依然激動。
“若他們真當自己是大唐的官員,豈會擁兵自重。”李豫搖頭,“咱們有大義又如何,得有強硬的手腕才行。”
“兒臣知道父皇為何要禦駕親征。”李適一點就通,“兒臣也跟著您去,定要把這些節度使全殺死!!”
“你我父子二人都去,朝中誰來坐鎮?”李豫問。
李適沉默,“要不兒臣去禦駕親征?”
李豫搖頭,“必須朕親自去。”語氣十分堅定。
李豫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倘若李適出征大勝而歸,就如同當年的太宗一般,功高蓋主後,朝堂會再次動蕩。
李豫倒不是舍不得自己的皇位,而是朝堂再禁不住一次玄武門之變。
【公元768年,盧龍節度使李懷仙被屬下朱希彩發動兵變殺害。
公元772年,朱希彩被屬下發動兵變殺害,朱泚奪得盧龍節度使的職位,隨後朱泚又讓他的弟弟朱滔去涇州防守吐蕃,也算向朝堂投誠。
公元774年,朱泚又上到朝堂任職,其弟朱滔接任盧龍節度使。
咱們總結一下大唐目前節度使的情況,安史之亂後大唐共有九個藩鎮。
其中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造反,後病死,朔方完全被朝堂掌控。
西川、淮西、盧龍這三方節度使算是歸順於朝堂,聽朝堂指揮,但是並不完全被朝堂掌控。
平盧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昭義的薛嵩、魏博的
田承嗣、成德的李寶臣仍舊割據一方。】
*
宋
“所以咱們大宋才杯酒釋兵權,提拔文官,就是為了避免唐朝的藩鎮割據。”趙匡美忽然覺的他家大哥不愧是明君。
隻是後朝的帝王都是些廢物,讓文官把握朝政,徹底費了大宋的武力。
“當皇帝真的太難了。”趙匡美感歎,打死他他也不當皇帝。
【雖然大唐的藩鎮割據還很嚴重,但是前麵咱們說過,唐代宗李豫當政期間,吐蕃發動了三十多場戰役。
在如此外患的情況下,唐代宗李豫能把內政治理到如此地步,已經算很不錯了。】
【路人甲】:其實唐朝後期的皇帝都不錯,不知為何大家都覺的唐朝後期是昏君。
粉絲路人甲發言,他都很少看到曆史區的講後唐的事情,好像大家都默認唐朝後期的皇帝都是昏君。
【公元773年,昭義軍節度使薛嵩突然病逝,隨後由他的弟弟薛崿擔任了新的昭義軍節度使。
同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又大張旗鼓地給反賊安祿山、史思明建立祠堂。
如此行徑,等同於直接挑釁唐代宗李豫的威信。】
“豈有此理!!”李適又被氣道了,“這個田承嗣竟敢公然挑釁!父皇!殺了這個逆賊!!”
【麵對田承嗣如此行徑,唐代宗李豫雖然氣惱,但最後還是忍了。】
“父皇,你如何忍的了?!”李適都破了嗓,他知道他家父皇仁厚,但忍到這種程度已然不是仁厚而是慫吧!
*
唐太宗,唐殿
“竟然忍了。”李泰感歎道,“大唐到底是羸弱到什麼地步。”
李泰並沒有責怪李豫慫,而是感歎後朝大唐羸弱。
“二哥,若你麵臨的是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你會如何?”李治好奇的問。
李泰仔細想了想,隨後歎了一聲氣,“反正不當皇帝便是。”
李泰的答案是無解,他認為李豫做的已經不錯了,若換成自己不一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