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端容貴妃:這……還真讓嬋月說中了?(1 / 1)

宮苑,神武門

下了朝的高階官吏乘著馬車,向著家中而去,而其他品階稍低的官吏,因是正午,臨近飯點兒,約上好友,三三兩兩聚攏一起,前往酒樓,吃酒用飯。【Google搜索】

而隨著官員下朝,關於京營大軍在河南等地大獲全勝,連續收複開封府丶汝寧府的消息,隨之擴散到整個神京城。

今日正是豔陽高照,神京城內原就熙熙攘攘,人流如織,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中都在討論著在中原大地的叛亂。

一家懸著「醉仙」匾額的酒樓,二樓包廂中,幾個著綾羅綢緞的年輕公子,推杯換盞,言笑晏晏。

關中大地進入三月之後,天氣徹底暖和起來,風和日麗,春風拂麵,神京城中的不少年輕公子,往往約上三五好友,出城踏青折柳,賞玩名勝古跡。

馮紫英丶柳湘蓮,衛若蘭,陳也俊等幾個年輕公子圍攏一桌而坐,氣氛熱烈喧鬨。

柳湘蓮問道「紫英兄,京營大軍去了河南,也有不少時日,不知可有消息傳來?「

自那日見了賈珩領著錦衣緹騎,查抄內務府返回,寧國之主就給這位柳家二郎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段日子,賊寇打破河南一省府治,以致神京城的百姓都在關注河南局勢,柳湘蓮自也不例外。

衛若蘭道「這個倒沒再聽著消息,前兩天軍報上說,汜水關先勝一場,殲賊三千,想來這會兒大軍已到開封府城了吧?」

柳湘蓮目光灼灼地盯著衛若蘭,問道「衛兄,伯父領效勇營都督之職,可知戰事細情?」

「父親不在此次前往河南之列。」衛若蘭輕聲說道」不過,父親曾回來提及過,說自賈節帥節製京營以來,京營蔚然一新,大改軍紀渙散,疏乏操演等諸般弊政,軍力大有提升,以我看來,賊寇畢竟是烏合之眾,甲騎不整,京營戰而勝之,也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衛若蘭之父衛麒統領效勇營,留守神京,不在此次出征河南軍將之列。

「攻城之戰,非尋常可比,說不得綿延日久。」馮紫英憂心忡說道。

「十萬京營大軍,前往中原平亂,開國以來都很少見,要我看,如果拖延個三五月,那才是將帥無能。」陳也俊端起一個酒盅,聲音中有著幾分冷意,俊朗麵容上卻隱約見著幾分不易覺察的豔羨。

他為宗室子弟,未嘗沒有想過擁旄持節,代天子出征四方。

彼時,珥金拖紫,高居廟堂,可惜仁和郡王之子的宗室身份,怎麽也不可能領兵出征。

衛若蘭道「這開封城城高壕深,城防設施齊全,隻怕不是輕易可攻下的,不說其他,就是賊寇拿刀槍逼迫百姓上城協防。」

馮紫英道「賊寇不得百姓人心,如強行徵發百姓,隻會引來群起反抗,如果是朝廷防守,賊寇來攻,哪怕是萬餘兵丁,曉之以理,感召義士,賊寇非數十萬不可下。」

「就這般也要打上三五個月,就怕賊寇不守開封府城,向著其他府縣流竄,擾亂地方州縣,那時京營可就難了。」陳也俊幽幽說道。

馮紫英道「兄長他未雨綢繆,早有定計,應該不會有走到那一步的。」

其實,在外人麵前,馮紫英都是以賈珩為兄長相稱……大抵就是,我兄長如何如何。

「難說。」似是看不慣馮紫英如此推崇賈珩,陳也俊皺了皺眉,抿了口酒說道。

衛若蘭見兩人語氣有些衝,連忙打了個圓場,微笑說道「這些自有朝堂那些人謀之,我等還是喝酒罷。」

說著,舉起酒盅,向幾人敬著。

陳也俊也舉起酒盅,道∶「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廟堂之事,自有袞袞諸公操持。」

眾人都隻當沒聽見陳也俊的「輕狂之言」。

就在幾人議論的空檔,就聽得包廂外傳來陣陣歡呼議論之聲,幾讓馮紫英丶衛若蘭等人停了談笑,心頭詫異。

「外麵在吵什麽?」衛若蘭皺了皺眉,俊朗麵容上現出一絲不悅,喚過小廝,吩咐道「去問問掌櫃,還讓不讓人好好吃飯了。」

小廝連忙出了包廂,詢問掌櫃,過不多時,折返回來,麵上喜氣洋洋,說道∶「幾位公子,聽說是朝廷大勝了。」

「什麽大勝?」馮紫英疑惑說道。

小廝道「是京營大軍收複了開封府城和汝寧府城,匪首寇梟或死或擒,河南之亂已徹底平定了,這是上朝回來的幾位禦史老爺說的。」

此言一出,馮紫英先是一愣,繼而麵現狂喜,因為心緒激蕩,聲音都有幾分顫抖∶「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兒啊,兄長這次領兵前往河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滌蕩賊寇,真是大漲我大漢士氣。」

陳也俊臉色卻又青又紅,隻覺火辣辣的疼,手中的酒盅捏的骨節發白。

雖然一眾好友沒有細究其方才輕狂言,但心高氣傲的陳也俊,卻不能當不存在。

柳湘蓮目中異色翻湧,嘖嘖稱奇道「真是了不得,這進兵之速,古來少有。」

說著,劍眉之下,眸光灼灼地看向馮紫英,問道∶「紫英兄,可否在大軍凱旋之後,幫著在下引薦給這位賈子鈺?「

衛若蘭詫異道「柳兄,你不是向來不與這些朝堂重臣結交?」

「這位珩大爺不同,我讀其所著三國,以為此人可為當世英雄。」柳湘蓮慨然道。

他祖上也為仕宦之家,隻是家道中落,那日長街所見,忽而生出一念∶「大丈夫當如是!」

如他想要重新光耀門楣,一展胸中抱負,這位珩大爺,就是他尋找的伯樂。

而在幾年前,京營軍紀廢弛,將校不整,他哪怕有一身武藝,也不願從軍,現在則是不同了,以平生所學重振家聲。

馮紫英笑了笑,爽快應道∶「二郎放心,等兄長回來,我就與你引薦。」

眾人熱烈討論著,陳也俊心不在焉,強顏歡笑。

此刻,不僅僅是馮紫英這裡,隨著消息在神京城中的街頭巷尾擴散,神京城逾百萬軍民丶官吏都在議論著來自中原的這次光複之戰。

正如崇平帝所想,朝廷以雷霆之勢抵定河南亂局,有力地鼓舞了人心,震懾了宵小,重樹了中樞威信。

然而,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就在整個神京都在興高采烈地議論著中原大地的這場朝廷平叛時——

翰林侍讀學士陸理麵色頹然地出了宮門,因為心事重重,走路的動作也緩慢了幾分,尤其是聽到身後官員的指指點點以及左右官員的異樣目光,心頭更為煩躁。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一道聲音喚住了失魂落魄的陸理,「德甫兄。」

陸理身形一頓,不由轉過身去,凝眸看去,卻見是翰林侍講學士徐開,拱手道∶「徐兄。」

徐開年歲三十出頭,身形修長,儀表清秀,近得前來,問道∶「德甫兄,怎麽不乘馬車回去?」

陸理麵色愁悶,在翰林院中的為數不多的好友麵前,苦笑一聲,說道∶「想一個人走走。」

經過先前一事,來日仕途前景黯淡,他已是心灰意冷。

自太宗朝開始,也效仿明代,翰林院作為儲英之地,而陸理作為翰林學士,多是當作儲相培養,換言之,經過轉任丶磨勘,將來有可能進入內閣,成為執掌中樞的宰輔重臣,但經先前一事,陸理自知已經惡了天子,而且在士林中的名聲也會受到影響。

徐開麵色默然了下,也知道陸理這會兒心情不佳,伸手相邀說道「德甫兄,還請上馬車一敘。」

不遠處的道旁,赫然停靠著一輛馬車,兩個著粗衣短打的家仆垂手等候著。

陸理長歎了一口氣,隨著徐開上了馬車。

隨著馬車車輪碾過青石板路鋪就的街道,發出蟒糝之音,大街的喧鬨之音,也自竹簾向著車箱鑽來,沒有周圍異樣目光的注視,陸理煩悶的心緒倒也紓解了許多。

徐開道「德甫兄不必為先前一事煩憂,聖上為中興聖主,氣度恢弘,不會因前事罪之,今任用良將而收複河南,將來於九邊戰事也能振奮有為。」

隨著河南之亂被迅速平定,朝野百官對崇平帝的內心評價也在悄然提升,振奮有為,有中興大漢之誌。

陸理沉吟說道∶「如今天子信重武勳,寵信非常,隻怕於社稷是禍非福。」

「聖上明照萬裡,胸有四海,德甫兄何必杞人憂天?況本朝以來,武勳足足封了四位異姓郡王,世襲罔替,爵位已傳三代,如今也未見什麽禍亂滋生。「徐開勸說道。

情知眼前這位好友是對那位不及弱冠,而掌柄國政的賈子鈺,心頭有著嫉羨。

但,武勳原就因戰事授功,一場戰事打下來,驟登高位,煊赫一時,這也不足為奇。

唯一讓他憂慮的是軍機處之設,還有兵部尚書銜,這才是破壞了政製,好在陛下也吸納了文官同掌樞密。

陸理搖了搖頭,道「話雖如此,但如賈子鈺這般少年得誌……罷了,再說下去,反而顯得陸某器量狹隘,不能容人了。「

說著,頓了下,麵色愁悶,敘說道∶「如今我仕途前景不明,隻怕半生蹉跎,不得出頭,這些國政,另有旁人操心。「

先前,丟人丟的有些大。

徐開皺了皺眉,正色道「德甫兄此言,我卻不敢苟同,我等士人,豈可因一時宦海沉浮而失卻憂國憂民之心。」

說著,緩和了語氣,道「德甫兄就是太過在意這些虛名了,以愚兄之見,沒過幾天,大家都會忘記此事,況且內閣趙閣老,在先前不是也質疑著消息的真假,再遠一些,魏王封妃大典那天……

後麵的話就不適宜往下說著,但意思卻傳達到了,就連當朝天子也曾弄錯過,今日又算得了什麽。

陸理歎了一口氣,得好友一番勸說,隻覺心底好受了許多,轉而就有幾分驚異,目光深深,看向對麵的好友,壓下心頭的一絲莫名情緒,請教道∶「可如今我在朝堂中為人所譏。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