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節 引信(1 / 1)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86 字 1個月前

當天,林深河和薑野對壓製機進行了若乾次機械測試――用得是物理性質類似黑火藥的惰性粉狀物,證明所有的機械都完全運轉正常。薑野又給所有的運動部分加上了足夠的潤滑,保證運行的時候不出任何問題。

機械部門已經不是第一次製造火工上專用的壓製機了――製造栗色火藥發射藥餅的時候就用過――但是過去沒有進行過如此高壓力高密度的壓製。

第二天一早,林深河和誌願幫助他乾活的歸化民工人穿上了潘達提供的防爆服和專用頭盔,一步一步的挪到了機器前麵。

屋子裡的溫度,穩定在13度上,濕度計顯示房中適度90%。

“一切正常。”一個專門觀察溫度計和濕度計的歸化民工人做了一個手勢。

林深河深吸一口氣,打開了裝著火藥的密封桶。

桶裡是新製的粉末狀黑火藥――臨高的黑火藥一般都經過造粒處理以便儲存:粉末狀黑火藥在儲存狀態容易造成成分沉澱分離。

他用銅製的量勺小心翼翼的從火藥桶中舀出火藥,在桌子上天平秤上精確的稱量出1000克。裝入大型的瓷質容器,然後倒入*克*%濃度的酒精溶液,歸化民工人用一根木棍開始緩慢的攪拌,直到完全均勻。

“75克裝藥。”林深河指示道。到目前為止,一切還算正常――這也是最安全的階段。結下了才要進入關鍵性的步驟。

歸化民工人按照他的指示,從箱子裡取出了對應的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模具有好幾種,對應不同的藥柱形狀和質量,全部用銅製造。

攪勻的黑火藥粉被精確稱量過之後裝入了模具,林深河不放心工人,親自操作壓力機。壓力機的施壓裝置時通過一個手動轉輪帶動液壓缸,對螺杆緩慢的施展壓力。

他緩慢而均勻的轉動著轉輪,確保壓力傳送不至於太快――太快太猛很容易引起爆炸。防爆服裡又悶又熱,他的心情又非常的緊張,不一會就大汗淋漓了,這讓他產生了錯覺,以為屋子裡的氣溫上升了。

“檢查溫度!”

“氣溫度,濕度90%!正常!”

75克藥柱的尺寸他用公式進行過專門的計算,確保不會壓製過頭。不過,這隻是理論上的結果,現實是否會一樣他並無十足的把握。當然尺寸愈來愈接近的時候,林深河腦門上的汗珠子也就愈來愈多了,他又轉動了幾圈,直到藥麵下降到標誌線上――第一個藥柱成型了。

林深河小心的把藥柱從模具裡脫出來,裝在一個固定用的盤子上――接下來就是等它自然乾燥了。

火炸藥房有專門的乾燥室,但是這次是性質不明的試製品,不能混入量產品中一起乾燥。所以實驗室另外設乾燥間,這裡的空氣濕度和溫度同樣有控製,藥柱在低於40度室溫下自然乾燥。

“然後再來下一個!”林深河信心大增,既然壓製過程沒有出現意外,說明整個工藝流程是沒有問題的。

他又壓製了各種尺寸和質量的藥柱,包括準備用來裝填手榴彈的――目前的手榴彈就威力來說隻不過是個大號爆竹而已,殺傷力不值一提,是美國人口中的所謂“震撼手榴彈”。

壓製藥柱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充當火箭彈的推進劑,形狀、密度一致的藥柱是火箭彈道一致性的重要保證,意義非常大。據他估計,改用這種新得壓製藥柱之後,黑爾火箭的射程和精確度都能上一個台階。

當然,高密度黑火藥藥柱最大的用途是用來裝填炮彈,讓原本純屬點綴用的榴彈在威力上一個新台階。林深河認為,目前的陸軍廣泛使用的12磅和24磅滑膛炮儘管有製造簡單,使用簡單,適用於低技術水平軍隊的優點,但是從長遠看滑膛炮威力偏小,火炮射速低的缺點是無法克服的,並非某些人吹噓的那樣“頂用二十年”。

大規模的製造裝備線膛火炮是元老院軍事係統的一個必然的選擇。眼下,隻有海軍和海岸炮兵使用一部分線膛炮,前裝和後裝的都有,但是均沒有形成製式裝備,隻是零星的安裝,帶有試驗性質。主要是原因除了成本之外,還因為線膛炮的膛壓遠遠高於滑膛炮。球形榴彈上引信在線膛炮上無法使用,所以迄今為止所有的線膛炮隻能使用實心炮彈。

線膛炮發射的錐形實心炮彈,殺傷效果遠不如滑膛炮的球形彈――後者在落地後跳動和滾動中還能起到殺傷作用,錐形實心炮彈就直接插地裡了。優點是穿透力極強,對付城防工事和戰艦威力很大。

要讓線膛炮發揮出足夠的威力,首先就得解決引信。

乘著藥柱乾燥的空當,林深河找人去製造引信。

林深河一直想解決引信問題。他麵臨的主要問題是:元老院工業體係中的材料分支狀態很糟糕。而要製造安全可靠的引信,勢必要用到彈簧。

彈簧在舊時空是不起眼的工藝品,但是在臨高,製造彈簧是不折不扣的高技術。能夠運用在線膛炮引信上的彈簧都是工業技術的結晶:包含了鋼鐵冶煉、合金材料和熱處理各種專門技術。臨高的工業也能生產彈簧,但是從材料到製造都是極低端的產品,運用在馬車、沙發之類簡單的運用上勉強夠用――無非是使用壽命短一些,更換的頻繁一些而已。用在炮彈上,輕則落地不炸,影響作戰,重則突然爆炸,引起重大事故。

因為這個問題,儘管林深河也好,王瑞相也好,各式各樣的元老軍事愛好者也好,都想解決這一問題卻無一成功――不管什麼設想,最後的總無法克服“合格的彈簧”這個門檻。

引信是消耗品,必須保證成本夠低,能夠大批量的生產運用。同時,元老院的機械加工業工人水平普遍不高,要儘可能的降低加工生產中的技術難度,確保生產質量統一。

林深河就這個問題專門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後決定參考日本的91式槍榴彈的引信進行設計。這是一種結構簡單的性碰炸式,依靠撞擊目標時彈體前移的慣性克服抗爬行簧阻力實現發火。保險措施為發射前拔出的保險銷。整個引信設計隻需要一根抗爬行簧,且對彈簧性能要求不高。很適合臨高目前的工業能力。

在這款引信中,起爆信管位於引信底部,引信前端為帶有擊針的長杆狀慣性體。慣性體由抗爬行簧和起爆信管隔離,並使用橫向插入的保險銷加以固定。為保證發火率,慣性體為頂端帶有冠狀壓板的長杆狀結構。發射前,拔出保險銷,引信即解除保險進入戰鬥狀態。在火炮發射時,慣性體被抗爬行簧的作用下停留在前端,保證不會發生早爆;撞擊目標後,受彈體慣性作用,抗爬行簧被壓縮,擊針撞擊發火件,起爆引信。

機械廠很快按照他的設計圖紙製造了一百個引信――一半是元老做得,一半是歸化民技術工人製造的。林深河想知道在正式生產的時候歸化民技術工人的合格率有多少。

目測和簡單實驗的驗收的結果是,歸化民工人大概有40%左右的合格率。這個比率大致能讓林深河接受――現在是手工裝配,量產的時候大量使用專門工藝裝備,加上工人技術熟練之後合格率會大幅度提高的。

林深河認為,按照他的射擊,引信對抗爬行簧本身的性能要求不高,臨高目前生產的最高級彈簧磷青銅彈簧應該是能夠勝任的。他在實驗室裡用磷青銅彈簧的引信做了幾十次試驗――每一次磷青銅彈簧都正確的做出了反應。

但是實驗室裡沒有能夠模擬炮彈發射時候高溫高壓環境的專用設備,也無法模擬炮彈在飛行中的高過載狀況。簡單的配重落地試驗無法反應出引信的真實性能。臨高的軍事工程師隻能采用最簡單的辦法:實彈射擊來檢驗自己的設計。

林深河到應愈那裡借來了一門線膛炮――這是軍工部門最早為四艘8154製造的70mm後裝線膛炮中的一門。從船上被拆下來之後一直封存著。

由於70mm線膛炮從來就沒有製造過榴彈,林深河先找機械廠造了二十發榴彈,安裝上引信,炸藥用沙子配重。

他小心的將裝上元老製造的引信和歸化民製造引信的炮彈作上標記分開,然後借來馬匹把火炮拖到了靶場,開始了實驗性的射擊。

林深河親自充當炮手,發射藥使用的是射擊安全性較好的栗色藥,第一次射擊林深河沒有使用全裝藥,隻用弱裝藥。

射擊的靶場場地分彆是硬質土質地麵、中等土質和濕地環境,第一輪射擊就取的了很好的效果,在排除了引信本身的製造質量造成故障因素之後,在硬質和中等土質上,引信取得了90%擊發率,在濕地環境下也取得了70%以上的擊發率。從實戰效果看完全合格――目前滑膛炮發射的榴彈平均引爆率也隻有七成。(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