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後局裡,今天的局董們來的倒是齊全。就算本人不到,也打發了個清客師爺之類的人物來“代表”。駱陽明一看這陣勢就明白了:又要談錢的事了。
現在正是春季,農村青黃不接的時候,夏糧尚未登場,秋賦更是遙不可及。這城裡的開銷自然就落到了商賈們的頭上。這位解元老又是個好大喜功的,進城不過一個月,已經連著下了十幾個“文件”,要推行什麼“澳洲新政”。
要推行“新政”,少不得得有人有錢。原有的衙役大多留用著,隻是改了名頭,又招募了不少新人,編了各種各樣的“隊”。什麼“治安隊”、“偵緝隊”、“宣傳隊”、“勞工隊”……
如今城裡城外各類“當髡差的”的就有好幾百人――要在過去倒也不算什麼,衙門裡的用的“白身”也比這個多,不過以往就是正身衙役一年的役錢也隻有幾鬥米幾百文錢,全靠他們各自“揾食”,澳洲人不承認灰色收入,但是工錢卻是要足額給的:隻要“吃公家飯”的,每人每月發給工食米200“標準斤”,這個數字不算多,維持一家溫飽基本算是夠了。比起過去大明基本不發工資的做法來說,算是相當先進了,這也是澳洲人要求公職人員“廉潔”的基本底氣。
這麼一來,僅僅梧州市政府的財政要供養的人員開銷每個月就是個龐大的數字了。還有好幾千雖然不用養家卻得吃飯的俘虜和難民。
除了養人,還有各種修複的工程,每一樁都要錢糧。一開始解首長攤派下來的錢糧,便以飛快的速度消耗著――為此本局的局董也多次向解邇仁訴說,要求“削減開支”。
沒料想解邇仁卻完全不以為意,反而把去關說的售後局坐辦喬老爺說了一通。
“……錢糧是花出去了,可是用的都是正道上。這錢糧出去了,百姓得了,又花銷出來,不是活躍了市場嗎?你們商人天天說:‘開門經商也無生意’,百姓有了錢,自然就有生意了,受益的還不是商人嗎?”
這套歪論,喬老爺實在是無言以對,不過“節約”二字顯然是提不得了。
既然解首長不肯“節流”,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源”了。善後局最近沒少為各種工程籌款的事扯皮打嘴仗。
這幾天,善後局裡正商議著兩座浮橋的重修工作。這兩件事是解首長特彆看重的,所以善後局裡的諸公們也特彆看重,每日都在局裡議事,如何籌措修複的錢糧。
技術上,修複浮橋沒什麼難度可言:鐵鏈子雖說被打斷,但是兩端都還係在兩岸的鐵柱上,順著鐵鏈,勞工隊已經把沉在江水中的鐵鏈從江水裡拉了出來,缺少的部分,城裡有鐵匠也有生鐵,隻要有錢,就可以開爐打造。重新接上就好了。
讓局委們和負責修橋的工匠們撓頭的是沒有船。桂江浮橋需要56艘船舟,蒼龍浮橋是嶺南最長的浮橋,需要142隻船。而且這些船都必須是舟寬三米以上的較大船隻,不能用小艇替代。
原先兩座浮橋上的船隻,都在梧州戰役中浮橋被毀的時候擊毀或者失落了。事後陸陸續續的伏波軍從江灘上回收了若乾擱淺的船隻。至於本地的水師官船和民船,要麼在戰前便已經逃走,要麼在官軍崩潰前被縱火,百不存一。伏波軍和善後局的人竭力搜索,也隻找到少量船隻,結合船隻尺寸噸位,能用也不到三十艘。連恢複桂江浮橋的船隻都不夠用。
要造船當然是行的,本地船匠正愁沒活乾,可是造船不是雇人往城牆缺口填土,乾一天也不用給幾個錢,船匠不能白乾活,低價也不成――不然一個月的活他可以乾一年,下水之後三個月保證漏水。匠役又有行幫,彼此沆瀣一氣,很不好對付。善後局的諸位局董一算開銷,都暗暗皺眉:不再搞一次合理負擔,這件事便辦不下來。
但是再收一回,大戶們都不樂意――距上一次收錢才不過一個月,就算是大明,也沒有這麼收錢的。所以大夥誰都知道這錢是非收不可的,卻沒有一個人提。一屋子的人隻是唉聲歎氣。
“起來!起來!你們這幫懶漢!”
楊二東還來不及反應,重重的一腳就踹在他的腿上,疼的他一激靈,趕緊從牆根邊站了起來。
“全體集合!”隨著這一聲高亢的生意,原本分散在三總府牆根下的各個中隊的士兵都急匆匆的往三總府門前的空場跑去――這是梧州國民軍大隊的第一次全體集合。
楊二東原本有些懵懂,不過“集合”他還是明白的,趕緊跟著眾人跑過去。
梧州破城的時候,楊二東沒有象其他滯留城中的軍兵一樣倉皇出城,而是丟掉了武器,從死人身上剝了一套衣服穿上,混入難民群中,準備擇機再逃出城去。
沒想到澳洲人來了之後就立刻就把難民都給圈了起來,集中安置,按天發籌換粥喝,除了本地難民可以自由回家之外,其他人一律當“勞工”換飯吃。楊二東是貴州人,學不來廣州官話,冒充不了本地百姓,自然脫身不得。
在勞工隊乾了幾天活,因為身體健壯,又是家丁出身,便被選到了“民兵隊”。每天站崗放哨,巡邏值更。倒比在勞工隊來得輕鬆。至於改換門庭,他倒不太在意:他隻會當兵,給誰當不是當?隻要給飯吃發餉就成。
民兵隊裡有幾十個髡軍當頭目,即使以楊二東這樣的“精銳”來看,這些人也是少有的“強兵”。彆的不說,就人往你眼前一戳,那挺拔精乾的身體和冷峻的眼神就能叫你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讓大頭兵們乖乖聽話。當然,也有不太信邪的,覺得澳洲人打仗就靠火器厲害,非要讓他們見識下自己的功夫的――少不得被打的哭爹喊娘。
不過他們人雖然厲害,卻還好相處。第一便是不擺架子,也不使喚虐待下麵的兵丁,第二是大夥都平等:輪到各種體力活,大家出力,他們也出力,夥食也是一起吃,一樣的飯菜,並無特殊。
這讓在當了好幾年家丁的楊二東頗為驚奇――要這樣還當官做什麼?
在他還沒把當兵為了什麼這件事想明白之前,國民軍大隊便來到了梧州。
國民軍大隊一到梧州,分配完駐地和防區,錢多便開始了整訓。
國民軍雖然現在已經擴大到了四個中隊,但是這裡麵大多數的士兵都是倉促擴軍的產物,兵源大多是明軍降丁,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受過多少訓練,軍政素質都靠不住。國民軍指揮部專門下達了相關的整訓指示。
錢多全副戎裝,站在這個臨時操場的木台上,看著台下三個中隊的烏合之眾。
按照事先的布置,唯一由老歸化民組成的直屬中隊目前接管了其他中隊的防區,讓這三個中隊能夠有時間整編。
這三個中隊的人員,要說體格和健康狀態,在本地來說都是中上水平,作為兵源來說基本上是合格的,但是錢多很清楚:這些人大多沒有經過很好的訓練,也缺少戰鬥經驗。舊軍人習氣濃重。不說把打仗的死守燒殺奸淫視為尋常事,光偷懶耍滑就是個普遍現象。
下麵的三百多號人穿著一色的國民軍製服,服裝裝具都是全新的,除了沒有步槍之外,和直屬中隊並無兩樣。隻是隊伍是歪歪扭扭的,軍姿那也是各式各樣的,前麵的尚知要挺胸疊肚,做出“威武”的模樣,後麵的那就什麼姿勢都有了。
“你們現在就是元老院指揮下的國民軍了!”錢多大聲道,“不管你們從前是做什麼的出身,在明軍裡又當過什麼官,現在都是一名光榮的國民軍士兵!你們要時刻記住自己是元老院和人民的士兵!要以元老院的軍人為榮。服從紀律,無畏戰鬥。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軍旗!”
他說完掃了下麵死魚眼一般神情的國民軍士兵,大聲道:“現在宣讀元老院欽準:武裝力量全體軍人訓令!”
旁邊一名士官立刻站了上來,用一種近乎聲嘶力竭的聲音吼道:
“”
“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
“第二條!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第三條!一切繳獲要歸公!”
……
軍事紀律對於那些廣州過來的國民軍來說已經不是頭一回聽到――他們人手一份的《軍人手冊》上就有,但是對楊二東這樣“就地擴充”的士兵就顯得很新鮮了。等到念完這些規條,他又有了第二個念頭:“要這樣當兵做什麼?!”
紀律宣讀完畢,錢多又審視了一番下麵略略流露出不安的士兵們,大聲說:“元老院的武裝自建軍起,南征北戰,從無敗績,一切敵人都如土雞瓦狗,靠的便是這鐵一般的紀律!要時刻在心中牢記這一點!”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35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