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一年秋末,江南洪災方興未艾,在台州府各地被水患蹂躪掙紮的時候,靖南縣拉開了“以工代賑”的序幕。這一日,靖南縣共有六項工程同時施工,朱平安親領最大的以工代賑工程——東湖工程。
為了以工代賑順利開展,朱平安已經提前令人去附近太平等縣兌換了6萬兩銀子,全都兌換成了銅錢,放在了縣衙錢庫裡。開工後,由馬車拉著一車車的銅錢奔赴各工程區,一車車的銅錢晃花了一眾百姓、難民的眼睛,讓他們把心徹底放到了肚子裡,再也不擔心乾活領不到工錢了。
當然,馬車由持刀的差役看守,也沒有哪個不長眼敢打馬車的主意。
東湖工程區是朱平安此次以工代賑的重點工程。
朱平安查閱過縣誌,靖南這個地方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每隔三五年都會鬨一次小水災,每隔七八年都會鬨一次大水災,靖南老百姓總是麵臨著水澇災害的威脅。
朱平安在洪災前後,翻山越嶺,下河涉水,計算河床比降,將靖南地形勘察了兩三遍,借助於現代學到了地理經驗知識,總算是摸清靖南經常鬨水災的原因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地勢。靖南依山麵海,地勢總體是是西高東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西邊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中部丘陵緩延,東部平原灘塗寬廣。靖南境內的河流曲折蜿蜒,流向總體與地勢相同,由西向東注入大海,東部山脈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峰也就勢高量大,水位也就自然暴漲暴落;中東部丘陵和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流流速頓減,每當遇汛期的時候,西半段過來的迅猛河水、山洪,往往來不及渲泄,所以也就容易河水泛濫造成水災了。
朱平安勘察出原因後,便有了這東湖工程。
在靖南縣城以東十五裡地方,緊挨著三裡河、苕溪,開挖一個周長十餘公裡的東湖。每年汛期一到,河水暴漲時,便開閘泄洪進入東湖,蓄水分洪;而當旱期時,三裡河、苕溪水位下降,東湖水位高於三裡河、苕溪時,所蓄積的湖水隨時可以歸還三裡河和苕溪。如此以來,可保靖南百年無水患之災,還可以灌溉周圍的田地,可謂是一舉多得。
“東湖分為上東湖和下東湖兩部分,上東湖規劃周長18裡,下東湖規劃周長20裡。東王鄉八角亭為東界,西界為青嶼村八寶廟,南界為多寶山,北界為淩霄閣,其中上東湖和下東湖中間不設分界......”
“東湖事關靖南百年大計,施工過程中,務必注意質量,不用貪求速度......”
開始施工之前,朱平安將隨行胥吏差役叫至跟前,將施工方案及施工圖展開,將東湖的施工規劃以及以工代賑的注意事項,仔細與他們說了一遍。
“縣尊放心,我等必不負縣尊所望,一定挖好東湖。”胥吏差役紛紛領命。
為了精準起見,朱平安帶著劉牧、劉大刀等人先頭策馬將東湖地界通過插竹竿標記了出來,以一根根相距百米左右的竹竿作為東湖界線,一目了然。
湖界標出後,“東湖以工代賑工程”便轟轟烈烈的開工了起來。總共有五萬多百姓參加了東湖以工代賑攻城,男男女女,肩挑土筐畚箕,手拿鋤頭鐵耙,掘土挖湖,以草和泥築堤;婦孺孩童在規劃好的夥房區,準備午膳,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因為以竹竿作為東湖界線,老百姓們私下都稱東湖為“竹竿湖”,說“朱青天策馬圈湖,靖南縣再無水患”。
除了東湖工程,還有五項工程在靖南不同地方開展,包括修補城牆、重建村寨等。六個以工代賑工程,將靖南十萬百姓和難民幾乎都發動了起來。
朱平安在東湖工程步入正軌後,便帶著劉大刀等人巡視督導其他幾個以工代賑工程。
東王鄉重建工程就在東湖工程邊上,由戶房典吏劉夫子和庫房典吏章先生兩人負責,東王鄉重建工程就是重建東王鄉村鎮被毀的房舍建築。
朱平安一行巡視的第一站便是東王鄉重建工程。
東王鄉重建工地工程總人數越有八千餘人,與東湖工程一樣的熱火朝天。
工程有序推進,老百姓、難民奮力勞作,秩序井然......朱平安滿意的點了點頭。
“縣尊,每人每日20文工錢,是不是有點多了啊。咱們靖南全縣共有近十萬人參加以工代賑,每人每天20文,這一天下來光工錢都得兩千兩銀子,一個月下來就得6萬兩。這還沒有算糧草等消耗。便是有縣尊從糧商那收來的‘捐贈’,加上咱們縣衙庫房的積餘,也就恰恰夠一個月而已。而按照縣尊的規劃,這以工代賑至少要持續兩個多月才能完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月之後,屬下庫房便再也拿不出一個銅子了。屬下懇請縣尊三思,降低工錢,限製以工代賑人數......”
庫房典吏錢先生在陪同朱平安巡視工程時,小聲的對朱平安建議道。
“縣尊,現在是非常時期,可以稍降三成。”戶房典吏劉夫子也附議道。
“不可。”朱平安很果斷的搖了搖頭,語重心長的對他們說道,“想要讓馬兒跑,就要讓馬兒吃早。每日二十文的工錢,是底線,隻能提高,不能降低。”
“可是縣尊,這銀錢......”錢典吏為難道。
“錢典吏,劉典吏,銀錢你們不用擔心。首先,我們在工地組織老幼婦孺做大鍋飯,向人們供應,這個膳食不是免費的,標準早餐1文,午餐2文,晚餐1文;也供應小灶,根據葷素菜種類數量,另外再收費。通過膳食,每日每人大約可以回收5文;其次,來我靖南賣糧的糧商越來越多了,我們‘收’上來的‘捐款’也越來越多。這種捐款,我每個月都會派人去收一次,在我靖南發洪災財,不做些貢獻那可不行。所以,銀錢方麵,你們就不用擔心了,起碼能做到收支平衡。”
朱平安胸有成竹的說道。
“咳咳,縣尊,這個每月派人去糧鋪‘募捐’,豈不有損縣尊名譽。”
劉夫子擔心的說道。
“名譽值幾個錢......”朱平安毫不在意的扯了扯嘴角,伸手指著勞作的眾百姓、難民,對劉夫子說道,“治下百姓吃飽肚子才是正理。”
靈魂在紅旗下長大的朱平安,與封建時代的士大夫不一樣,務實不務虛。
聞言,劉夫子、錢先生以及隨行胥吏,皆對朱平安報以深深的敬意。
縣尊忍辱負重,不求名利,一心為民,何其偉大......
在全縣共同努力之下,靖南以工代賑係列工程漸入佳境,人們有活可乾,有錢可拿,有飯可吃,全縣一派欣欣向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