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城的天守閣上,土井利勝和德川家光坐在議事廳的上首,臉上的表情十分嚴肅。
這是一個決定德川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德川家和李植的關係不算好。李植一度遠征日本,從德川家手上奪取了一千萬兩白銀和大阪城。一千萬兩白銀對德川家來說是一筆巨額的開支,相當於德川家四年的財政總收入。而德川家的財政收入要給武士發俸祿,要給足輕發兵餉,每年的盈餘不過幾十萬兩。
當初大敗給李植後,土井利勝是從整個日本的大商人那裡借錢,才湊齊了一千萬兩交給李植的。
然而更令德川家感到恥辱的,還是大阪城的失去。
在日本,大阪是一座擁有特殊意義的城池。當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以後就是以大阪城為中心統治這個國家的。而德川家從豐臣家手中奪下日本的統治權後,也把大阪城作為日本西部的統治中心。
德川幕府作為日本武士的總首領,不但有統治日本的權力,更有守衛日本的義務。將大阪這樣一座城市割讓給李植,意味德川家在保衛日本一事上的無力。
在日本原先的曆史上,1853年美國黑船武力叩關,德川幕府僅僅是答應美國人的通商要求,就導致了日本國內民眾的憤怒。日本的民眾高喊“攘夷”,高喊“倒幕”,最終導致了明治維新。
僅僅是一個通商條約都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見德川幕府身上保衛日本的責任之重。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代,平民、商人和新興地主還沒有崛起,聲勢浩大的明治維新不可能發起。但日本人保衛國家的心理是一樣的,李植占領大阪後,居於統治地位的國內武士階級對德川幕府同樣十分鄙視。
原先德川幕府為了削弱地方諸侯的經濟實力,不斷要地方大名進行“普請”,也就是承擔德川家派遣的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往往都是修築城池,建設河堤、道路等大工程,往往可以破壞地方諸侯的財政。
然而現在,在大阪丟失後,西國的大名都不聽德川家的命令了。遇到耗資較大的普請,西國大名往往置若罔聞。尤其是投靠李植的島津、毛利等四家大名,根本就不把幕府放在眼裡,就連耗資最小的普請也拒絕參與。
而原來作為約束地方諸侯人身自由的參勤交代製度,也越來越不受到大名的重視。一些外樣大名甚至拒絕到江戶來,對此德川家毫無辦法。
總之,德川幕府作為日本統治者的權威,因為敗給李植已經岌岌可危。除了親藩大名還繼續支持德川家,其他的諸侯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狀態。
如果德川家不作出改變,十年之內,德川家就將徹底失去對日本的控製力。日本要麼被李植乾涉吞並,要麼再次進入到一個戰國時代。
在這關鍵的時刻,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和幕府大老土井利勝迎來了大明江北軍和荷蘭人的使者。
代表荷蘭人來的是庫伊特。而代表江北軍來的是一個很有分量的使者,正是江北軍的兩個總兵之一,吳三桂。
吳三桂看著議事廳牆角下擺著的武士刀,沉吟了一會。
日本這個國家的尚武好戰,給吳三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戶城中,吳三桂發現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設施都是為武士和軍人服務的。所謂的城市,無非是一座為城堡服務的城下町。
武士從農民田地中收稅,用來養兵,士兵和武士的消費養活商人,這就是這個國家經濟的全部。
所謂的茶道,棋道,藝伎,一切都是圍繞著武士的戰爭生活需要。
吳三桂琢磨這日本人的世界觀,說道:“武士因為戰爭而生存,如果畏懼戰爭步步投降,最終就會滅亡。”
翻譯官將吳三桂的話轉譯給了兩個幕府統治者。
德川家光的臉上頓時一變。作為一個武士,吳三桂的話顯然觸碰到了他的尊嚴。
土井利勝的城府更深一些,眯了眯眼睛,沒有說話。
吳三桂觀察著德川家光的表情,說道:“德川幕府賣火銃給江北軍的事情李植已經知道,李植遲早是要報複德川家的。難道將軍殿下就坐視德川家的滅亡嗎?”
聽到吳三桂的話,荷蘭人庫伊特抬起了下巴,傲慢地打量著德川家光。
土井利勝皺了皺眉頭,雙手在榻榻米上用力撐起身體,用武士特有的方式轉過了身子。他朝吳三桂說道:“總兵閣下,我們德川家不是李植的對手。”
吳三桂笑了笑,說道:“李植有十萬軍隊,幕府軍單獨迎戰可能不是對手。”頓了頓,吳三桂說道:“但是我向大老保證,江北軍在淮安可以拖住六萬以上的虎賁軍。日本需要對陣的,最多隻有四萬虎賁軍。”
聽到吳三桂的話,土井利勝和德川家光對視了一眼。
荷蘭人庫伊特添油加醋地說道:“聯省共和國和不列顛的三十九艘戰艦也已經準備好了。隻要日本參加戰爭,三十九艘戰艦就會為日本的陸軍提供海權。哪怕日本的陸軍打到朝鮮,攻到天津,海上的補給線都不會被李植截斷。”
聽到荷蘭人的話,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顯然心動了。他試圖掩飾自己的激動心情,不安地挪動了一下身子。
荷蘭人看著德川家光,笑道:“我們的聯合艦隊有一千六百九十五門大炮,不是李植的十二條鐵甲艦可以匹敵的。”
土井利勝沉吟不語,似乎在進行最後的猶豫。
吳三桂說道:“實際上,李植的五萬兵馬已經攻向淮安。算上原先就在淮安的兩萬兵馬,李植可以動用的兵馬隻剩下三萬步卒。”
“我聽說德川幕府這一年在大量製作新式帶瞄準鏡的步槍。實際上,我們江北軍也在製造這種步槍。十六萬江北軍的裝備並不比虎賁軍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江北軍可以將七萬虎賁軍步兵全部拖住。”
“我相信德川家有能力對陣三萬虎賁軍步卒。”
“如果最後打敗李植,我江北軍將代表大明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統治。”
土井利勝終於被吳三桂打動,把頭一低,他咬牙思索了一會。
一邊是在李植的欺辱下漸漸滅亡,另一邊是恢複德川家最輝煌的版圖,甚至攻入朝鮮。
抬起頭,土井利勝已經作出了決斷。
“德川家將攜所有親藩、譜帶大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