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1 / 1)

太平客棧 莫問江湖 1419 字 1個月前

在清微宗中,聰明人不少,可儘是些小聰明,說到大智慧的,不多。陸時貞不敢說自己有大智慧,但是比起那些整日耍弄小聰明的人,她自忖還是要強上許多。

在她看來,四先生能不能東山再起,要看二先生和四先生接下來的動作。不要忘了,二先生紮根清微宗的年歲之久,僅次於老宗主等寥寥幾人,其根基之深,並不遜色於所謂的三先生一黨,不往遠處說,仙劍山莊便是二先生的“黨羽”之一。若非老宗主有意壓製二先生,三先生就算坐上了宗主大位,也未必能坐穩這個位置。

很多人不明白一件事,所謂的“三四之爭”,絕不是三先生和四先生之爭那麼簡單。

當年有這個說法的時候,兩位先生都還年輕,四先生不過及冠之年,三先生也就而立之年,兩個年輕人,再除去年少時的十幾年光陰,哪裡就能如此快地整合成三先生黨和四先生黨。

三先生也許還有可能,畢竟當時他已經連續出任天微堂堂主和天罡堂堂主,可四先生長年在外,年歲也小,如何培植黨羽?說到底,四先生的身後有人,那個人也不是旁人,正是在清微宗中深耕多年的二先生。二先生早年時閒雲野鶴,並無什麼黨羽之說,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大先生一黨中的二號人物,在大先生故去之後,二先生便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一派的魁首,大先生黨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二先生黨,雖說後來因為種種緣由,二先生未能成為宗主,但又有四先生李玄都崛起,於是二先生黨再加上一批圍繞在李玄都身邊的少壯派,以李如是為首,兩者結合,變成了四先生黨。

當時三先生黨和四先生黨相差無幾,老宗主居中平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隻是出乎老宗主意料的是,李玄都竟然能與張肅卿交好,當時的張肅卿權傾朝野,所謂“不見肅卿不知相尊”和“吾非相,乃攝也”這兩句話也是在此時傳出。在這個時候,有了張肅卿的支持,李玄都甚至有可能成為張肅卿的女婿,宗內的平衡迅速倒向四先生黨,哪怕是老宗主也無法挽回,在當時的情形下,無論怎麼看,“三四之爭”都已經塵埃落定,就算是老宗主,也已然默認了這個結果,決定由李玄都出麵,代表清微宗與正一宗角力,希望取正一宗而代之,成為正道盟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六之爭”。

若是“四六之爭”勝了,那麼毫無疑問,主事人李玄都會獲得巨大威望,順理成章地成為清微宗的宗主,老宗主李道虛則成為整個正道十二宗的盟主,而清微宗趁勢入主廟堂也是順理成章之事,接下來清微宗振臂一呼,以替天行道之名,率領正道十二宗,聯手遼東五宗,共同討伐西北五宗,朝廷隨之發力,滅掉西北大周,那麼這是何等聲勢威望?清微宗甚至有望成為第二個皂閣宗,成為江湖共主。

有此威望,李玄都整革清微宗便不會有太大阻力,許多心心念念之事,也必然可以順利推行。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帝京一變,張肅卿身死,“四六之爭”也以清微宗失敗而告終。作為主事之人的李玄都,又失去外在強援,必須要給出一個交代,付出相應的代價,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李玄都失勢。

此事之後,當時還是宗主的老宗主開始對四先生黨動手,如果把清微宗看作是小朝廷,那麼先前四先生黨鼎盛之時,滿朝上下都是四先生的人,哪怕他是長生境,是宗主,在沒有一個合適理由的情形下,也對其無可奈何。

此事讓這位年老“帝王”深感忌憚,哪怕李玄都是他最喜歡的弟子,他也不容許其威脅到自身地位,於是曾經鼎盛一時的四先生黨轟然坍塌,要麼被排擠,要麼蟄伏。同時老宗主開始扶持三先生李元嬰,使得三先生李元嬰由此絕地反攻,順理成章地成為宗主。

在此事之中,陸時貞因為不是清微宗三十六堂之人,所以一直在隔岸觀火。身在局外,自然看得分明。

在她看來,什麼“三四之爭”,那都是假的,就像白骨觀一般,所謂的“三四之爭”隻不過是外在的美人表象,剝開這層表皮血肉,剩下的白骨才是本質。

本質是什麼?本質就是這場所謂的“三四之爭”,不過是老宗主和二先生的一場博弈。

就如古時皇帝,扶植權臣與太子相鬥,看似是權臣一黨與太子一黨相鬥,實則是皇帝父子之間的爭鬥。皇帝不過是以權臣為盾,隱於幕後,如此才能以帝王之尊行平衡之道,曰:無為而治。

在清微宗中,有資格做老宗主對手的,隻有二先生一人而已。所以二先生不能做宗主,如果二先生做了宗主,清微宗中便有兩個聲音,雖說蛇無頭不行,但是有兩個頭也不行。而三先生就不一樣,看似做了宗主,實則是老宗主一手扶持起來,所以還是一個聲音。

清微宗作為一個傳承有序的大宗門,最重規矩,所以才有了小朝廷之稱。

廟堂爭鬥,可不是說你手中握有兵權就能為所欲為的,若是走到兵戎相向的地步,已經是最後拚死一搏,凶險異常。而且此舉遺禍甚深,容易給後世一個極壞的表率,有李一朝,太宗皇帝以宮變殺兄弟囚老父,奪得皇位,有此開頭之後,後代子孫皆效仿之,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兄妹之間、姐弟之間、姑侄之間、叔侄之間,各種自相殘殺,互相防備,直至王朝終結。

有此前車之鑒,老宗主雖然是武力冠蓋天下的大劍仙、老劍神,但力求在規矩之內行事,不以武力壓人,所以這場清微宗的“三四之爭”,才會如此著名,因為雙方沒有一方是以武力取勝,所有武力都是針對外敵而不用在自家人的身上,至多就是一對一決出勝負,就算是作為敗者的李玄都,也沒有性命之憂,隻是失去了所有的權力,仍舊保留了四先生的名號,甚至得享宗主的部分待遇。

這才是清微宗的爭鬥。

這也是包括李玄都和張海石在內,很多老人對於那位三夫人很是不以為然的原因所在,這位三夫人,顯然不懂清微宗規矩的本質所在,心中還存著那套刀光劍影的想法,能殺人不多廢話,這種想法,放在江湖散人的身上行得通,放在清微宗中,就是極其幼稚且短視的行為。

你能殺彆人,彆人自然也能來殺你,你通過殺人獲得權位,也必然會有人效仿,正所謂殺人者恒殺之,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宗門不斷內耗,演變成為你殺我我殺你,最終整個宗門中樞徹底崩潰,偌大一個宗門四分五裂。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是說不能殺人,但是要在規矩允許之內,占據大義,讓人無可辯駁。就算要欲加之罪,那也是小事化大,最起碼還要拿住把柄才行。

最忌諱莫須有之事發生,什麼叫好像有好像沒有?所以清微宗幾波來人,除了李如師之外,隻要李玄都搬出宗規,那些人便無可奈何,因為李玄都在規矩之內,沒有把柄可拿。

規矩很重要,拳頭大,是為了立規矩然後維護這個規矩,這個規矩本身就是讓立規矩之人受益,若是立規矩之人不遵守規矩,還玩“拳頭大就是道理”的那一套,終會使得自己徹底孤立,被群起而攻之,當年鼎盛一時的皂閣宗便是例子。

隻看拳頭大小,不講規矩對錯,不過是個草台班子,山賊草莽之流,烏合之眾。

很多江湖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甚至很多宗門也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在千百年間隻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算得天之幸能僥幸成事,也難以長久。

清微宗能從正道十二宗中的墊底宗門走到今日這一步,能與千百年來的正道魁首正一宗分庭抗禮,一較高下,甚至敗而不倒,靠的是什麼,不僅僅是因為一位大劍仙那麼簡單,更是整個宗門在規矩一事上的傳承。

這次四先生返回清微宗,未必沒有機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