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駁議近自朝中出(上)(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184 字 1個月前

蔡瑁表情變得嚴肅,說有大事想問荀貞的時候,荀貞就猜出來他所要問之事必然和袁術有關,很可能就是要問自己何時打算用兵進討袁術。果不其然,如他所料,蔡瑁問的正是此事。

一則,早前與劉表已經定為盟友,兩邊在江夏郡的戰事上配合得不錯;二者,將來征伐袁術的時候,需要劉表在襄陽配合;三者荀貞有前世的讀聞,知道劉表這個人的能力,對他並不是非常的忌憚,甚至可以說,沒有把他當成是自己的一個真正強敵,所以聽了蔡瑁此問,荀貞也就不在對袁術的打算上向他做隱瞞,直言回答,說道:“袁術悖逆,先是聖上召他覲見,他以腳疾為由,公然拒旨,繼而聖上又降旨給他,複召其覲見,並說如他本人不能來,可遣使代替,及令他把郭汜交給朝廷治罪,他的回表前日送達,卻仍是以腳疾為辭,且不肯遣使代來,輕視朝廷之態儘顯無疑!對命他交出郭汜此令,他也是拒不執行,包容奸賊,其之心誌已然可知!德珪,這個袁公路,朝廷遲早是要討伐的,隻是……,現下還不到時候。”

蔡瑁說道:“明公,瑁從襄陽來許縣的路上,沿途所經之南陽諸縣,皆有瑁之舊交好友,瑁曾尋機,見過他們中的幾人。聽說聖上已移駕到許,明公被朝廷拜為錄尚書事、車騎將軍,現統大軍,駐在潁川,瑁的這幾位好友,無不欣喜異常。明公,袁術肆虐南陽已久,民苦不堪言,如今都盼著王師能夠早日兵到南陽,討伐袁術,此民心之所向也!既已有此民心,以瑁之愚見,明公若於此際,應天命,順民意,便發兵攻南陽,而劉荊州自襄陽起兵響應,北上夾擊,破滅袁術,易如反掌也!卻不知明公為何說現在還不到時候?……”

他猜測問道,“敢問明公,可是因為找不到好的名義麼?”

有道是“出師有名”,師出如果無名,不義之戰是也,士氣、民心上就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袁術畢竟是朝廷的左將軍,又沒有公然造反,則若攻之,就需得要有名義。

但荀貞說未到出兵之時,顯然非是因為此故。

要想打袁術,名義是很好找的。袁術兩次抗旨,不肯來許縣覲見劉協,就是一個很好的打他的原因;郭汜已被朝廷定性為逆賊,天子恨他入骨,袁術卻收容他,不肯把他交給朝廷治罪,藏匿奸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打他的原因,還有殘害百姓等等,也都可以做原因。

荀貞都可以想象得到,等將來討袁術的時候,檄文上能夠列出來的有理有據的袁術的罪狀,隻怕不止十條。

蔡瑁說道:“若非是因為不好找到名義,那則瑁再敢問明公,可是因為擔憂於討伐袁術之時,袁本初可能會從冀州,襲擾潁川麼?若是因此,以瑁愚見,明公卻是大可不必多慮。袁公路、袁本初雖為兄弟,然二人彼此不和,明公若是討伐袁公路,袁本初必不會援之。”

荀貞說道:“不然。”

“敢問明公是何高見?”

荀貞說道:“袁本初或不會助袁術,然看到我進攻南陽,他卻也應該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是有可能會犯我兗州、青州,或河南尹的。德珪,你勸我不必多慮,可也不能掉以輕心啊!”

“明公所言甚是,是瑁思慮不周。明公既有此慮,敢問明公,打算如何化解?”

荀貞說道:“兩策以應之。我已往冀州遣人,細察本初動向,此其一也;朝廷已然下旨,召劉和、閻柔、鮮於輔等入朝覲見,此其二也。”

“召劉和等覲見?明公是欲以幽州牽製袁本初!此妙策也。隻是不知,劉和等或劉和等的使臣何時能到許縣?”

荀貞說道:“一個兩月內,定能至也。”

“還要一兩個月啊!”

如戲誌才所說,討伐袁術是劉協遷都後的第一仗,隻能贏,不能輸,因此荀貞和戲誌才等沒少就此討論。現在而言之,基本已經有了一個成形的方案。

這個方案基本就是迎陳登到許縣後,荀貞、戲誌才他們在堂上議論時說的那一套,大致可總結為:用劉和等掣肘袁紹,以減輕外部的影響;離間呂布,以削弱袁術的實力。

荀貞猶豫了下,沒再把離間呂布這一策說出。

已經準備討伐袁術這一點,無須瞞住蔡瑁,但具體的討伐策略上,需要保密的還是保密為好。

見蔡瑁頗是心急,荀貞便笑著撫慰他,笑道:“德珪,你也不用太過著急,留袁術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其實對咱們亦有利處。”

“還要利處?敢問明公,是何利處?”

荀貞說道:“袁公路所部,加上呂布所部,本已數萬眾,隻靠南陽一郡和江夏半郡供給,已然是捉襟見肘,現又多出了郭汜部的萬餘部曲,糧秣開銷直線上升,短日內也許還能支撐得住,但時間一長,肯定是連軍糧都不夠下發了。到那時候,袁術也好、郭汜和呂布也好,他們的部曲其豈能不懷怨意?則我軍於那時再做進擊,當就能更易取勝。這算不算一個利處?”

蔡瑁頻頻點頭,說道:“明公高明。”

荀貞歎了口氣,說道:“唯是留袁術苟延殘喘,固對我軍將來討伐有利,卻要苦了南陽百姓。”

軍糧不夠的情況下,袁術一定會加大對民間的盤剝,南陽百姓的日子勢必會更加不好過。不過,遭受更多苦難的另一麵是,民心也就會因是而更向朝廷,或者說更向荀貞。

蔡瑁說道:“明公一片憐民之心,南陽士民若是得知,必會對明公感恩戴德。”

說到這裡,已告一段落,但荀貞看蔡瑁卻好像還有話想說,便問他,說道:“德珪,你似有未儘之言……。”笑道,“可是劉荊州還有什麼話要你問我?你我故交,無須拘禮,有話就說。”

蔡瑁往堂外看了一看。

堂外夜色深深,寬敞的院中燈火通明,除了許褚等衛士持矛對排而立,並無其它人等。

蔡瑁轉回頭來,乃與荀貞說道:“明公,有一事,不知公知否?”

荀貞看他這般作態,料他要說之事定然隱秘,便把精神集中起來,問他道:“什麼事?”

“明公,瑁聞長沙太守張羨,有意與衛將軍聯兵謀我荊州!”

此話入耳,荀貞怔了一怔,說道:“長沙太守張羨欲與伯符聯兵,共謀荊州……。德珪,這事兒你從哪聽來的?”

“孫/文台有個故吏名叫桓階,明公還記得麼?”

荀貞心頭微微一跳,想道:“桓階?他是長沙人。”臉色如常,點了點頭,說道,“桓階忠義之士,我自是記得。我聽說他因為其父亡故,數年前回了長沙。”

蔡瑁說道:“不錯!明公,張羨意圖與衛將軍合謀共取荊州,就正是桓階在其間牽的線。”

孫策密謀與張羨合取荊州此事,荀貞確然是不知道的,而且剛才初聞蔡瑁說起,他也不相信。這張羨在長沙郡,孫策在豫州,兩人之間相隔甚遠,且道路不通,並他兩人又不相識,無緣無故的,怎麼會攪在一起,商量著共謀荊州?可是在聽蔡瑁說出桓階的名字後,荀貞不由就信了三分。已信三分,外表上做出來的,荀貞卻是完全不信的模樣。

荀貞連連擺手,笑道:“德珪,這是不可能的。伯符剛被朝廷拜為豫州刺史,且文台雖然在荊州任過二千石,伯符可從來不曾在荊州任過官,他怎會與張羨一起圖謀荊州?又則,荊州是那麼好圖謀的麼?袁術、呂布、劉荊州,哪個不是坐擁雄兵?伯符與張羨何能取之!”

蔡瑁說道:“明公,瑁有一個生死之交,在張羨郡府為曹掾,這件事,就是他密信告與瑁知曉的。明公,此事斷不會有假!”

“是麼?”

蔡瑁說道:“明公,袁術隻占了南陽一郡,而劉荊州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能將之擊敗,主要就是因為張羨!這張羨一直對劉荊州不服氣,他久在荊南為官,頗得長沙民心,並對零陵、桂陽兩郡也有影響,由是乃至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常欲不從劉荊州檄令,遂因此故,劉荊州竟是數年未能破袁術!……明公,張羨既向與劉荊州作對,則他通過桓階而與衛將軍密謀,覬覦荊州,不為奇矣!”

張羨是荊州南陽人,其族是荊州右姓,他本人在荊州很有名氣,如前文所述,他在任長沙太守之前,又先後做過零陵縣和桂陽縣的長吏,故而張羨不僅在長沙,在零陵、桂陽兩郡也都是有一定號召力的。蔡瑁說劉表到現在沒能打敗袁術,是因為張羨不服調令,這一點說的不是假話,確是實情。長沙等郡若俱從調令,合荊州數郡之力,怎會打不贏隻占了一郡的袁術?劉表再無軍略,袁術也無軍略,早就打贏了。

劉表是荀貞的盟友,而且在討袁術的時候需要劉表相助,孫策更是荀貞一黨,如果在這個時候,劉表和孫策鬨起了矛盾,荀貞會非常難做。

向著孫策的話,不利於他進討袁術,更不利於討滅袁術之後控製荊州;那麼向著劉表?則又肯定是不可能的。

當下最好的選擇,隻能是堅決不相信有這件事的存在。

荀貞不動聲色,笑與蔡瑁說道:“德珪,這一定是誤傳。伯符現下念念不忘的是擒斬呂布,為文台報仇,又怎麼可能會生心思去與張羨合謀取荊州?德珪,張羨與伯符素不相識,謀取荊州這樣的大事,隻靠一個桓階牽針引線,德珪,你試想之,可能麼?必是誤傳,誤傳也。”

蔡瑁沒有逼著荀貞承認此事的打算,他之所以向荀貞提出此事,隻是想試探一下荀貞知不知道此事,同時,荀貞若是不知,就借此提醒他一下,可不能因此此事而破壞了與劉表的關係。眼見荀貞的表現,他應該是不知此事,提醒的目的也達到了,蔡瑁遂不再多說。

順著荀貞的話,蔡瑁說道:“希望如明公所說,最好是謠傳。明公,劉荊州,宗室肺腑也,對聖上、對朝廷一貫忠心耿耿,在襄陽也深得士民擁戴,以瑁之愚見,明公現方執政朝中,可萬萬不能傷了忠臣之心,失了四方士望!”這後半段話說得甚是懇切。

荀貞肅容答道:“德珪,你放心就是!”

大蔡、小蔡兩妾已到堂外廊上,荀貞叫她倆進來。

兩蔡各抱自己的孩子,入堂拜見蔡瑁。

蔡瑁忙請她倆起來,他與大蔡、小蔡雖是族兄、族妹的關係,可是妻以夫貴,大小蔡儘管是荀貞的妾室,然現在也隨著荀貞身份的不同而已不同,他卻是絲毫不敢再以往日族兄的身份來對待她倆,說道:“我剛到許縣,即來謁見車騎,來的匆忙,給你們帶的禮物沒有帶來。且待明日,覲見過聖上後,我再來,把禮物送給你們。”

這天晚上,蔡瑁就在荀貞家中住下。

次日,蔡瑁與他的隨從們會合,上表求見劉協。

劉協召見之。

上過劉表呈給劉協的表章和方物貢品,蔡瑁稟報了些荊州的情況,劉協表示知道了,嘉獎了下劉表的忠誠,褒獎了下蔡瑁冒著危險前來覲見的忠心,接見便告結束。

初平三年,也就是李傕、郭汜打下長安,控製朝廷的次年,這年十月時,劉表遣使入朝上計、奉獻,為了籠絡他,李傕給他升官加爵,拜他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儀同三公,督荊、交、揚三州軍事,封成武侯。可以說,能任給劉表的官、爵,都已經任給他了,再往上,便是重號將軍,可重號將軍而今車騎將軍以下,俱已任出去了,而大將軍、驃騎將軍又明顯是不能任給劉表的,那麼,劉表這次遣蔡瑁入朝,且值荀貞初執政之時,又該如何封賞他?

劉協叫荀貞、楊彪等作議論。

眾臣議論得出,可以給劉表加個侍中的頭銜。

外臣,包括朝中的百官在內,是不能隨時覲見天子的,但如果加了侍中這類的頭銜以後,即具備了內臣的身份,就能夠不受限製的覲見天子。給劉表加上個侍中的頭銜,實權上沒什麼變化,他遠在荊州,也不可能天天跑來覲見劉協,但可以顯示出劉協對他的信任和親近。

議定罷了,朝廷就於次日下詔,加劉表侍中,拜劉表的長子劉琦、次子劉琮為郎,又拜蔡瑁、蒯越、張允、黃祖等劉表屬下的大吏們各不同的官職。

——

三更!求月票、求推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