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流民大軍的改變(1 / 1)

大明流匪 腳踝骨折 1238 字 1個月前

青天背地處廣靈和陽原縣交界,是一座險峰,後世爬不了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愛好者會有一些選擇來青天背。

流寇大軍來到青天背山下,當天便在這裡駐紮。

青天背地處兩府交界,就算官府知道有流匪藏身在這裡,也沒有人願意管,何況是一支上千人馬的流匪大軍,單憑官府的力量根本不是對手,沒有官府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廣靈縣知縣和陽原縣縣令一樣,都裝作不知道有流匪在境內盤踞。

一連半個多月的不停趕路,後麵又遇到官軍追剿,流匪大軍中不管是人還是牲口早已疲憊不堪。

劉恒和李樹衡還有趙宇圖等幾個頭目商量了一下,最終流匪大軍決定留在青山背休整一段時間。

為了防備有可能繼續追趕來的官軍,劉恒派出探馬打探陽原縣那夥官軍的消息,留下的流民開始進行軍事化訓練。

這一次訓練幾乎囊括流匪大軍的所有流匪,隻有少數年紀大一些的流匪生火做飯照顧牲口才沒有參加訓練。

訓練的內容全是劉恒軍訓時教官教的那一套,他自己隻添加了長矛方陣。

對於長矛方陣加入訓練,是經過劉恒和李樹衡等人商量後共同決定下來的訓練項目。

雖說長矛方陣有移動慢,不適合進攻,又沒有足夠的兵甲和足夠多的火繩槍配合等缺點,可對付鄉兵和土匪還是沒有問題。

劉恒心中完美的長矛方陣要有覆蓋全身的板甲,足夠數量的火繩槍和火炮,滿足這三點,他有膽子和邊軍在野外對陣。

他也是遼東邊軍出來的兵丁,邊軍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他十分清楚,邊軍真正厲害的隻有那些親兵家丁,正營兵就是一群叫花子部隊,連飯都不吃飽,更不要說打仗了。

大營暫時不缺糧食,劉恒主要精力都放在訓練上麵。

為了方便管理和指揮,一千多人的流匪大軍被劉恒分成了一支支小隊,中隊和大隊。

原本三十人的小隊被拆分成三支伍隊,設有伍長一名,副伍長一名,一支伍隊十二人。

三支伍隊合並成一支小隊,設有小隊長一名,副小隊長一名,總共三十八人。

三支小隊合並成一支中隊,設有中隊長一名,副中隊長一名,總共一百一十六人。

三支中隊合並成一支大隊,設有大隊長一名,副大隊長一名,總共三百五十人。

整支流民大軍一共有三支這樣的大隊,三個大隊長分彆是劉恒,李樹衡還有陳尋平。

剩下沒有被選入各大隊的流民統一歸入新成立的後勤,由李樹衡和趙宇圖負責。

九十七名原弓手營的弓箭手全部加入第一大隊,也就是劉恒所統領的那支大隊,使得劉恒所在的大隊人數最多,達到四百四十七人。

為了方便記下每個人的身份,劉恒又安排趙宇圖趕製出一些木片,上麵刻上持有人的名字和所在隊伍,作為身份令牌佩戴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派出去查探官軍消息的探馬第二天便回到大營,送來官軍已經返回天成衛的消息。

沒有了官軍的潛在威脅,劉恒加大了訓練強度。

與此同時,劉恒又抽掉了一部分機靈的流民交給楊遠,由他帶著去廣靈和靈丘打探消息,同時尋到適合流匪大軍住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找到會製火銃的匠人。

流民大軍在青天背駐紮了半個多月,一番訓練後流民徹底脫胎換骨,有了幾分後世軍人的模樣。

基本訓練的項目差不多完成,剩下的隻是日積月累,劉恒開始加入長矛方陣的訓練和弓箭手之間的配合。

沒有火繩槍,他隻能用弓箭手代替。

弓箭手比火繩槍要強一些,起碼比這個時代的火繩槍強,可培養一名弓箭手起碼幾年的時間,劉恒自知沒有這麼長時間培養弓箭手,隻能把主意打在火繩槍上麵。

這一次楊遠去廣靈和靈丘打探消息,其中就有尋找可以製造火繩槍的工匠,至於造火炮的匠人,劉恒想都不敢去想,就算找到了會造炮的工匠,他也沒有那麼多銀子造炮,反倒是造火銃更現實一些。

流民訓練中加入了長矛方陣訓練,訓練強度一下子變大很多,許多流民身體開始吃不消,每天都有流民病倒。

為了這件事,掌管後勤的李樹衡和趙宇圖一起找到了劉恒。

“不可能降低訓練強度。”劉恒說道,“咱們不會一直留在青天背這裡,想要改變各大隊減員情況,你們要想辦法改善大營的夥食,而不是在我這裡發牢騷。”

劉恒清楚各大隊非戰鬥減員完全是因為訓練強度太大營養跟不上,隻要多補充一些蛋白質,這種情況自然會改善。

李樹衡說道:“每天都有弓手被派到山上打獵,可打來的獵物根本不夠這麼多人吃,最多熬成湯,讓每個人喝上一碗,可根本管不了多大用。”

劉恒眉頭擰了起來,說道:“距離咱們不遠處就有一條河,河裡麵肯定有魚,吃不上肉那就吃魚,這麼長一條河,總夠大營吃上一段時間的魚肉。”

這個時代的河水沒有汙染,隻要有河有湖泊的地方自然不缺少各種魚類。

李樹衡說道:“魚肉又腥又苦,根本沒有人願意吃。”

“怎麼可能有腥又苦。”劉恒皺著眉頭說道,“帶我去看看你們是怎麼做魚的。”

為了給訓練的流民補充營養,後營多少抓了一些魚回來,不過因為吃的人少,數量並不多。

劉恒走到正在做魚的夥夫跟前,見對方正在用刀子給魚刮鱗,刮完後直接扔進鍋裡用清水煮。

“你們魚都是這樣弄的?”劉恒問向眼前的夥夫。

那夥夫見到劉恒,急忙說道:“回稟大當家,魚刮了鱗用清水煮熟就可以吃,魚湯還能夠喝,就是太腥了,魚肉也帶苦味,營中兄弟沒幾個人願意吃。”

“換做是我我也不願意吃。”劉恒也懶得解釋,把夥夫扔進清水裡的魚重新拿出來,說道,“做魚之前要開膛破肚,掏出裡麵的腸子和苦膽。”

說著,他熟練的用刀子劃開魚肚,從裡麵逃出來一堆腸子還有一個綠色的東西。

劉恒用手一指綠色的東西說道:“這個是魚的苦膽,不掏出來和魚一起煮自然會使魚肉變苦。茱萸有沒有?還有野蔥也拿來一些。”

魚被劉恒切成幾段扔進鍋裡,同時把茱萸和切成的蔥段也丟了進去。

“可惜沒有大蒜,大蒜可以去掉魚腥味。”

“有,大蒜也有。”夥夫一轉身拿回來一頭大蒜。

劉恒沒有去接,直接說道:“剝幾瓣丟進鍋裡和魚一起煮,熟了以後先嘗嘗味道,沒問題的話以後都這樣弄著吃。”

說完,他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樹衡和趙宇圖兩個人麵麵相覷,鍋裡的魚還沒有煮熟,還不知道能不能吃,隻有嘗完才能決定是不是以後都吃魚肉。

劉恒心裡很清楚,因為調料的關係味道不會太好,可也不會到難以下咽的地步,為訓練的流民補充營養一點問題沒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