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繼續道:“隻有誕生文字,才會有文化傳承,乃至發展出光輝燦爛文明。光靠口口相傳,產生的變數實在是太大了。而數學則是語言的更進一步,意味著一定程度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能夠對未來有所規劃。”
“誕生數學後,才能夠管理更多的人口,並且能製定一係列的標準,包括物資的儲備,度量衡,貨幣單位,然後形成一係列的交易,從原始的部落走向國家。”
“……如果在未來的旅行中,我們能夠遇到更多處於石器時代的文明,應該能夠證明這一點。”
張遠點了點頭,發聲道:“也就是說,平庸化從一開始就已經出現了,擁有智慧頭腦的種族不一定能夠形成文明,更不一定能夠形成科技文明。我們已經是宇宙中還算不錯的物種了。”
絕大多數種族,根本就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就像萊利文明一樣,莫名其妙地就卡殼住了。
緊接著,屏幕上顯示出一張照片,是從最為原始的資料庫中翻找出來的。
“……關於人類的莫斯特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範疇典型器物。你們看這一份曾經的出土文物圖片,是用石片精心製作的邊刮器和三角形尖狀器。此外還有凹缺器、鋸齒狀器、石球、鈍背石刀和小型手斧等。”
“說明當時的人類,在實踐過程中,更加廣泛地使用各種工具。”
這位曆史學家滿臉興奮地說道,“但我們不能夠肯定,遠古時期的人類走出非洲,形成所謂的莫斯特文化,是否受到啟迪者文明的影響。因為類似的文化其實有很多,整個過程也沒什麼文字記錄。”
在平庸化低穀當中,一個物種停滯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實在太正常不過了,像人類這樣,在幾百幾千年內技術突飛猛進的才是不正常現象。
“也就是說,按照啟迪者”目前的所作所為,對於有潛力的物種,他們會給與適當以及少量的幫助。”
如果對方真的造訪過地球,那麼少許幫助人類的概率將會很大。
“還有一點,啟迪者文明真的存在,那麼必然是四級文明,或者更加強大的文明。因為宇宙弦的分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15萬年前的宇宙弦分布,並不是現在的這樣,在地球以及萊利星附近,並沒有宇宙弦的存在。故而,啟迪者文明如果真的存在,他們高概率已經掌握了曲率航行,才能夠隨心所欲地往返於各個恒星……”
“真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而又富有浪漫情懷的文明啊,這個文明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或許,這種啟發式的行為,對他們來說非常有趣,是的,僅僅隻是為了有趣,請原諒我使用了這個形容詞……更加長壽的物種,思維方式與我們這些短命的物種必然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
緊接著,這位專家話鋒一轉,“但也有可能是為了做實驗,或者像我們這樣發展出了類似於新文明史學的預測學科,需要一些文明的演變作為實驗樣本。”
“所以我建議,全麵搜查萊利星,以及周邊的衛星,尋找是否有啟迪者文明的觀測站!”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難道真的有一個高級文明的觀察站在萊利星附近?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意味著另一件大事……與更高級文明的對話,以及超光速通訊!
沒有超光速通訊手段,很難將大量的數據,傳遞到銀河係遙遠的另一端。
聊到超光速通訊,許多專家都激動興奮了起來,這可是人類夢寐以求的技術啊,如果真的發現了高級文明的科考站,那麼應該怎麼做呢?是和對方對話,還是直接研究其中的技術?其中到底有沒有風險?
不過張遠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聲色。這個可能他們早就討論過了,甚至在問題提出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派出軍隊,進行全方位的查找。
按照人類的想法,一顆最好的觀測地點,就是在太空,或者在萊利星的衛星上邊。
這顆天然衛星的體積比月球小了許多,已經被潮汐鎖定,永遠隻有一個方向對準萊利星,地質活動不頻繁,是最好的觀察地點。
但人類並沒有找到可疑的痕跡……哪怕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這就說明,這種猜測很可能是錯的。
聽著眾人的討論,張遠很快就站起來宣布了相關的結論:“各位,請聽我說一句。如果對方將觀察站,建立在光禿禿的衛星上邊,應該很容易就能夠找到,然而我們並沒有發現。”
“這方麵的尋找,我們依舊會在整個行星係繼續。隻不過,搜索的範圍如果太大,無疑是大海撈針的行為了。”
如果在萊利星建立觀察站點,一方麵是要對抗氧氣的氧化性,在太空中能夠保持幾萬年、幾十萬年的東西,在有氧環境下,說不定隻能保存幾百年。
另一方麵還要對抗地震、火山爆發等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並且,在地表能夠收集到的數據極度有限。
“是的,從邏輯角度,建立太空觀察站才是最佳選擇,就算這個文明技術再高,也沒有必要給自己添加難度吧?”一位專家站了出來。
“我並不覺得,他們會在這裡搞什麼觀察站,觀察個幾十萬年的……因為地球文明也被啟迪者造訪過,關於太陽係,人類可是開發了不知道多少年,足跡遍布每一顆星球,如果真的有外星遺跡,早就應該被發現了。”
這話說的倒也是,張遠也相當認同這個觀點。如果地球上沒有,那麼這顆星球應該也是沒有的。
隻是許多專家麵麵相覷,不知道應該鬆一口氣,還是歎一口氣。也就是,和更高級文明對話的機會沒有了,這讓他們感到很遺憾,頗有一種葉公好龍般的奇怪心態。
“我認為,更高級的文明應當使用虛擬世界技術,來進行相關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