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新羅使節(1 / 1)

庶子奪唐 江謹言 1164 字 25天前

原來在李恪的計劃中,半島三韓,他本就是一個都沒準備留下的,所以他對於新羅的使節就不甚關心,甚至都沒有過問過哪怕一次,也就不知道來的是何人了,但當李恪問過了鴻臚寺,得知此次來使之人是誰後,卻有幾分欣喜。

現在的新羅朝堂和高句麗一樣,都是權臣掌權,隻不過現在高句麗掌權的權臣是淵蓋蘇文,而新羅則是金春秋,此番新羅遣來的使節正是其嫡長子金法敏。

金春秋掌新羅大權,會遣其子金法敏來長安倒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新羅乃大唐藩屬,靠著大唐的庇護方能立足於半島,在新羅國中,唐皇的威望甚至是要遠遠高過新羅王的,所以如此麵聖的機會,金春秋自然要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李恪突然自己開口要見金法敏,這叫金法敏既驚且喜,他連忙收拾停當,便隨傳召的宮人直奔紫宸殿而來。

“外臣金法敏,叩見陛下。”金法敏站在紫宸殿中,對李恪見禮跪拜頓首道。

大唐頗重臣儀,故而在君臣相見時大多行躬拜之禮,若是有第一次見駕的外邦使節被皇帝召見,在進宮的路上內侍也會仔細交代清楚,這是必然的流程,內侍應當不會忘了。

但就在內侍交代過金法敏之後,金法敏還是行如此重禮,跪拜叩首,這便有些出乎李恪的意料了。

禮下於人,非有謀算,便是有求,而金法敏顯然就是有求於李恪。

李恪道:“使節快快請起。”

“謝陛下。”金法敏應了一聲,站起了身子。

待金法敏起身後,李恪故作不知地問道:“使節怎地行如此大禮,可是不知我大唐儀禮?”

金法敏忙解釋道:“外臣清楚,如今我新羅仰慕天朝盛威,於國中亦大唐之年號,推學唐禮,臣清楚地很。”

李恪聞言,不解地問道:“那你何故如此?”

金法敏回道:“外臣在國中對君上大王行拜禮,但陛下乃君上之君,天下共主,臣自當更重幾分。”

金法敏的話說的很是漂亮,就差直接當場認主了,李恪知道他的心思,倒也不拆穿,轉而看著跟在金法敏身後的內侍,內侍的手中就竟捧著一卷錦軸,於是問道:“使節還帶了東西進宮?”

金法敏轉身自內侍的手中接過了錦軸,回道:“此乃我王效仿效前秦女蘇蕙《織錦回文詩》之技,親自寫下並繡成的《太平頌》,臣願獻於陛下。”

新羅真德王乃一女王,名作金勝曼,為新羅先王善德女王金德曼的堂妹,李恪知道新羅王是一女子,但沒想到竟還有如此技藝。

李恪道:“哦,展開來看看。”

“諾。”

金法敏得令,和內侍一人一邊,緩緩展開了手中的織錦,將織錦所書展示在了李恪的麵前。

“巨唐開洪業,巍巍皇猷昌。止戈成大定,興文繼百王。統天崇雨施,治物體含章。深仁諧日月,撫運邁時康。幡旗既赫赫,鉦鼓何鍠鍠。外夷違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風凝幽顯,遐邇競呈祥。四時和玉燭,七曜巡萬方。維嶽降宰輔,維帝任忠良。三五成一德,昭我唐家唐。”

真德女王聰慧而有才名,在新羅國中被稱作“才情之妙,超邁古今”,但就李恪看來,真德女王這首《太平頌》不過應製之作,大唐朝中能作出的也不會少了,但此詩畢竟是番邦君王所著,還親手繡在了織錦之上,就顯得極為難得了。

其中尤其是那句:“幡旗既赫赫,鉦鼓何鍠鍠。外夷違命者,翦覆被天殃”更有些意思,這句中的外夷違命者所指的自然就是高句麗和百濟了。真德女王這卷織錦不止是獻禮,也是請戰來了。

“好詩,沒想到令君竟有如此文采,令君所著,著實叫朕驚歎。”且不論李恪究竟以為如何,但就李恪一看到此物,便先讚揚了一句。

金法敏謙虛道:“鄙國風物,不比天朝,叫陛下見笑了。”

李恪問道:“如此難得的珍寶,使節為何不在元日大朝之上拿出,反倒此時獻上呢?”

金法敏回道:“我新羅乃天朝藩屬,舉國上下對陛下更是忠心耿耿,鄙國獻此物非是為了附和彆國,對陛下歌功頌德,而是為了表對陛下之忠,對天朝之望,故而私下獻上。”

金法敏雖然這麼說,但李恪也猜到了他們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在元日大朝之上歌功頌德的太多,其中不乏詩作,亦不乏珍寶,若是在元日大朝上將織錦獻上,未必會被李恪如現在這般重視。金法敏在此事之上倒也頗有幾分心機。

李恪並不點破金法敏,隻是笑道:“朕以為此詩甚好,若有機會,朕都想見一見你們這位才情不俗的女王了。”

金法敏能被金春秋前來使唐,絕不止是因為金法敏是他的嫡長子,更重要的是因為金法敏自己就頗多智略。

金法敏一聽李恪所言,敏銳地捕捉到了自己的機會,金法敏忙道:“若是能朝見聖君,自也是我王所願,隻是鄙國往天朝之路,陸路不通,唯海路一條,海上風浪大,顛簸地厲害,又偶有海匪,我王是女子,恐怕當不住這般折騰,故而未能成行,還望陛下勿怪。”

半島三韓,高句麗居北,百濟居東南,而新羅則居西南若是從新羅想自陸路來長安,必要取道高句麗,這以如今高句麗和新羅的局勢,是絕無可能的。

所以他們隻能坐船而來,而一走海路,海上的風浪且不說,還可能會遇到海匪或是百濟的船隻,要一個女王這麼做,確實是難為她了。

李恪聞言,也順著金法敏的話,道:“使節說的是啊,新羅在南,高句麗在北,這陸路確實是斷然不通的。”

金法敏道:“外臣聞大漠諸國,為朝見天子,於大漠中修了一條貫徹南北,直通長安的大道,名作‘參天可汗道’,我新羅亦久慕天子聖德,舉國盼此道久矣。”

金法敏說著,似是說到了動情之處,竟一下子哭了出來,眼淚也自眼角流下,浸濕麵頰。

論演技,當初李恪還是皇子時就是此道高手,如今看著金法敏在自己的麵前形具神生地嚎哭,也不禁想在心中為他喝聲采了。

李恪見狀,忙安撫道:“使節何必痛哭,正如使節所言,新羅乃我大唐藩屬,對朕忠心耿耿。這參天可汗道早晚都是要開的,隻是現在高句麗橫亙於北,非一時之計罷了。”

金法敏聞言,哭聲更重了,金法敏頓首在地,對李恪道:“鄙國望天朝之威久矣,請陛下發下大軍,鄙國願會同陛下出兵,剿滅高句麗,望陛下恩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