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死的當天,禁中發出一封中旨(內降)。
贈劉美,太尉、昭德軍節度使,官給葬事,並錄其子,殿中丞從德為供備庫使,供奉官從廣為內殿崇班。
同時,又封劉美亡妻廣平縣君宋氏,為河內郡夫人。
所謂內降,即不經過中書覆議,而直接從宮中頒下的詔書,如果是旁時,肯定會有大臣持反對意見。
根據慣例,凡詔令都必須經中書討論,而後由學士院起草頒發。
當然,立皇太子、封後妃、親王,除宰相、執政、節度使等不在此列。
不過,如今沒有人把目光盯在這封中旨上,劉美和太後是什麼關係,在特定的圈子裡,可謂是人儘皆知。
前夫死後追贈,誰也不會去置喙什麼。
其實,關於劉美的死,除了劉娥等少數幾個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樂見其成的。
他劉美有什麼能力?
不過是沾了太後的光而已,區區一介銀匠出身,身居朝堂,還手握兵權,簡直是汙點!
雖然錢惟演也是沾了太後的光,可錢惟演和劉美完全是兩類人。
人家錢惟演是什麼身份?
吳越錢氏的嫡係後裔,不僅如此,錢惟演也頗有文才,是西昆體詩人的領袖級人物。
所以,縱使劉、錢二人都和太後沾親帶故,但在旁人的眼中,兩人當有雲泥之彆。
劉美生前富貴,死後亦是風光不已,太尉乃武臣最高一階,為正一品。
雖然太尉隻是階官,但非特旨仍然無法享受殊榮,即便死後追封,也是慎之又慎。
接連幾日,宮中仍是風平浪靜,劉娥除了去了劉府悼念了一趟之外,再也沒有其他舉措。
但沒有人認為劉娥會如此輕輕放下。
現在的安寧,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福寧殿。
李傑也察覺到了宮內的蕭瑟,近幾日,宮內的內侍和宮人們連走路都是低著頭的,步履匆匆,一臉的凝重之色。
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活在宮內,他們距離太後更近一些,自然能感受到山雨欲來的氣息。
據說,寶慈殿裡的情況更為誇張,寶慈殿裡的宮人走路連大氣都不敢喘。
傍晚。
李傑依照常例,來到寶慈殿給太後請安,這幾乎是每天的日常,早晚各一次。
拜見過後,李傑還是勸了勸劉娥。
“大娘娘,還請節哀。”
劉娥歎了口氣,點頭道。
“官家有心了,大娘娘沒事的。”
就在這時,劉娥又想起了劉美之前的提議。
收養宗室子,入內陪官家伴讀。
劉美是什麼心思,劉娥豈會不知道。
所以,她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也就沒有召兩府大臣入內廷議。
如今,劉美已逝。
劉娥的心思就愈發的澹了。
嚴格來說,收養宗室子並不是一步好棋,官家現今雖然年紀不大,但也過了夭折的年紀。
未來隻要不發生意外,官家順順利利的長大肯定是沒問題的。
何況,劉娥也狠不下那個心。
李傑繼續關心道:“大娘娘,您今日的氣色看起來不太好,要不要召禦醫看一看?”
言罷,他目光一轉,看向了一旁的林氏。
“乳母,明日記得宣禦醫來寶慈殿一趟,彆忘了。”
“臣記下了。”
林氏輕輕頷首,微微一禮。
緊接著,李傑又在寶慈殿內待了一會,跟劉娥閒聊了一陣,直到暮色降臨方才離開。
望著李傑離去的背影,林氏頗為感慨道。
“娘娘,官家真的是長大了,知道體貼人了。”
這確實是她有感而發,國朝雖然是以孝治天下,但像官家這樣每天早晚問安兩次,且風雲無阻的情況,確實不多。
尤其是近幾日,官家每次留在寶慈殿的時間都會長上幾分,言語間也沒有刻意去提安慰的話。
反而是聊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
“是啊。”
劉娥喃喃道:“六哥確實是長大了。”
她口中的‘長大’和林氏口中的‘長大’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不過,林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另一邊。
宮道上,張茂則提著宮燈走在前麵,李傑緊隨其後,步行趕往福寧殿。
李傑如今在宮內出行,已經不乘輿、輦等交通工具,而是靠步行。
一來,步行可以鍛煉身體。
二來嘛,步行也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途中,張茂則朝著後麵看了一眼,眼見隨行的宮衛距離他們有一段距離,這才低聲說道。
“官家,大娘娘今日還好吧?”
“氣色還是不太好,我已讓林氏明天召禦醫過去。”
聽到這話,張茂則若有所思。
官家這是要動手了?
不對!
不對!
張茂則連忙將這個荒唐的念頭甩了出去。
雖然官家和醫官院有聯係,但為太後用藥是何等的大事,稍有錯漏,計劃就會失敗,並且還有暴露的風險。
官家絕不會這麼做。
念及至此,張茂則的步子不由加重了幾分。
李傑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望著張茂則一副浮想聯翩的樣子,他也懶得去提醒。
讓禦醫去寶慈殿這件事,他還真沒有什麼壞心眼。
現在的劉娥和劇中劉娥所處的環境,已然大不一樣,丁謂和她已經心生嫌隙。
另外,劉娥還擅自主張的將寇準召了回來。
這一步,絕對是臭棋。
最後,宮內劉娥也不是大權獨攬。
李傑借著修陵的事收服了雷允恭,然後雷允恭又立了功,和藍繼宗等人多了一絲香火情。
這點香火情,雖然無法直接讓藍繼宗等人歸附,但到了某些重要的節點,這點香火情便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此之外,李傑還準備暗中籠絡一批勳貴。
這批人雖然都是武臣,且被文臣們壓著抬不起頭。
但三代過去,這些勳貴們通過聯姻,彼此抱團取暖,早已編出了一張大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真定曹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在五代時期,曹芸就是後漢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累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師、尚書令,追封越國公。
到了曹彬一代,更是輝煌一時。
後周太祖的貴妃張氏是曹彬的姨母,因為姨母的關係,曹彬一路高升。
後來,曹彬轉投宋太祖麾下,更是先後輔左太祖、太宗平叛割據,為一統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