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四)新三崎城(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208 字 29天前

如果有人問,豐臣秀吉麾下誰是最受信任的“外交官”是誰,那麼答案是肯定的:豐臣秀長。這一次派人出使三崎城,豐臣秀吉特意派人返京把豐臣秀長請了過來,命他親自跑一趟三崎城與羅遠會麵。

豐臣秀長何許人也?他是豐臣秀吉之弟,乳名小一郎、小竹。他有一個特點是一直隨哥哥秀吉姓:早前是木下,秀吉改苗字羽柴之後,他就改名為羽柴秀長,天正12年(1584年)時,又因為秀吉被天皇賜姓豐臣而改名為豐臣秀長。

他在天正13年(1585年)領大和國的郡山城,成為110萬石的大大名。天正15年(1587年)時任大納言,因此被稱為大和大納言。如果簡單評價他的一生,就是兄長豐臣秀吉的左右手,在文武兩方麵都十分活躍,對秀吉統一天下也有極大的貢獻。

無論是當世還是後世,對秀長的評價總體都非常高,如秀長去世之時便有評價說“內修儀者為宗易、唯明正公益禮儀著當屬宰相(指秀長)。”而後世則有說法稱他為當時“日本最有才華,卻又最不為人知的專業幕僚。”

秀長在豐臣政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秀吉無論在公事或私事上對秀長都十分的依賴與信任。秀長對於兄長的幫助自是沒的說,二人配合的也比較好,因此秀長才被抬高到一個很高的高度。總體來說,兄弟關係良好是比較中肯的。

不過,此次秀吉讓弟弟親自出馬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某種程度上而言還是帶著內疚與擔心的。原因是從天正十五年底九州征伐後,秀長便開始抱病,隻能出席一些形式上的、不用很勞累的活動,比如之前提到過的聚樂行幸。此外就多是祈禱疾病痊愈、接受各方探病了。因此原曆史上的小田原征伐、奧州征伐他都沒能參加,最終病病殃殃三年多而去世。

當然,秀長也不是完人,缺點就是比較貪財。比如九州征伐時,秀長將部分兵糧運回自己的領地去準備販賣(《川角太閣記》);天正十六年十二月,紀伊雜賀的代官將木材拉到大阪去販賣,結果得到的錢款被秀長代官吞了(《多聞院日記》),這事讓老哥秀吉很生氣,新年參見都沒讓秀長去。

原曆史上秀長去世之時,家財有金子萬枚,銀子堆了將近13平米的屋子一滿屋(《多聞院日記》)。不過其大功績還是能蓋過小缺點的,其他兄弟不和之事倒是再也沒有。

此時的秀長已經病重,豐臣秀吉特意派加藤嘉明用水軍以京華購入的武裝運輸艦將其接過來,在駿河灣東部的韮山城登陸,隻走了一小截陸路抵達小田原城以西的石桓山城。

秀吉親自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洗塵宴,然後兩兄弟私下會晤,秀吉又麵授機宜一番,許他全權去與北洋海貿同盟在三崎城進行交涉。

秀長卻又在小田原城外休息了幾日,先派人聯絡了三崎城方麵,待“鋪路”完畢,他才抱病啟程,於四日後抵達三崎城外。

雖然病重,但自他進入三浦半島以後,他就仔細觀察了海貿同盟對三崎城城防的經營。半生戎馬的秀長發現,三崎城除了本城之外,還擁有北麵兩道陸上城防體係。

第一道在鐮倉東南的大楠山附近,海貿同盟依山臨海修建了兩處“城池”,背靠背封鎖三浦半島,一城向西麵對相模灣,一城向東麵對江戶灣。

說這是兩處是城池,那其實隻是日本人眼裡是城池,其實在京華而言隻是中型棱堡,互為犄角的建在半島連接部中間的山區。

這道防線最早是黃芷汀提議建設的,由於關東分艦隊帶來了京華基建的專業人士,修建兩處中型棱堡不費多少工夫,人力方麵仗著日本人工便宜,也沒花多少錢。真正費錢的反倒是京華從大明本土給三崎城方麵送來的那些鐵棍(弱化版的鋼筋)和水泥。

秀長繼續向南進發,到了油壺(地名)附近又看見了第二道防線。這裡是南下進入三崎城最近也最窄的地區,東西寬度隻有五裡餘(千米),海貿同盟完美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在這道防線上采用極有“唐國”風采的手段,興修了一道“長城”。

這道“長城”實際上是一道戚繼光式的炮堡長牆,每隔兩百米即設一處炮台,炮台上有固定炮座三處,分成三個麵向:前方、左前方、右前方。實際上,這種設置和棱堡的火力設置思想類似,就是即可以對遠處的正前方開炮,臨近城牆時又能形成交叉火力。

除此之外,“長城”的城牆上方均設計火力口,也就是火槍手使用的城垛。這樣一來既可以居高臨下形成強大的火力壓製,又可以執行傳統的守城策略,如傾倒滾木礌石、火油金汁等,可謂是隻要有人守城,基本萬無一失。

海貿同盟租借三崎城還隻有三個多月時間,這道長城居然就已經幾乎修建完畢,這樣的財力讓豐臣秀長極其震驚。雖然城牆的高度似乎沒有傳說中“唐國萬裡長城”那麼高大(萬裡長城平均高度米,個彆部分高達14米),但也有兩丈多高。

對於日本人而言,這完全是巨城的標準——小田原城的城牆高度也沒超過這裡!

倒抽一口涼氣的豐臣秀長這次總算明白兄長為何如此慎重了,這北洋海貿同盟的的確確是富可敵國,以他們這樣的可怕的實力,恐怕一年就能建一個小田原堅城。

懷著莫可名狀的擔憂,豐臣秀長在京華陸戰隊的放行下過了油壺關,正式進入到理論上的三崎城外城範圍,不多時便抵達三崎的城下町——其實這就是明人眼裡的三崎城。

在十六世紀的日本,多數戰國大名配合其領國的統一,伴隨著兵農分離政策的推行,領主下麵的直屬武士團與商工業者被強製集中於城下,乃形成所謂的城下町,並逐漸發展成領國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

例如今川氏的駿府、大內氏的山口、武田氏的甲府、織田氏的安土以及豐臣氏的大阪,皆為有名的城下町所在地。

之所以有彆於中國,是因為日本早前隻把領主的居城當做城池來看,且由於經濟實力所限及常年戰亂,日本的大名們也隻有建設自己堡壘式居城的實力,顧不上整個“城市”——城市城市,原本就是城池與市集。

三崎城的城下町原本沒有正經的城防體係,但京華既然來了,顯然不能容忍市集沒有防禦措施這種奇葩情況,所以三崎城的城下町建設也正在進行。

或許是因為城下町防禦設施不如北邊的兩道防線來得緊迫,目前並未建成,還在分段施工當中,已經建好的部分不到兩裡長。

然而就是這不到兩裡長的城下町城牆,卻把秀長再次震驚了:該段城牆至少應該有三丈高!三丈高的城牆,這在日本是聞所未聞的,即便是信長公所建的安土城,城防也沒有如此強到誇張。

實際上,三丈高的城牆就算是在大明也不差了。雖然這9米高的城牆與大明真正的雄城——如高達14米的大同城牆相比,多少還是有些小兒科,但不算一流也能算二流,放在日本就幾乎可以說直接超模了。

至少在此時的豐臣秀長眼裡,這三崎城重新修築完成之後,連小田原城也得把“日本第一堅城”的名頭讓出來。

善於修城的豐臣秀長不顧病體沉重,雖然坐著牛車,依然堅持要求去看了看城牆,然後他就發現這座城牆——或者說三崎城的整個城防體係除了極其高大的城牆之外,還參考了不少日本風格的設計,比如狹縫、扇坡、錯層等。

以秀長的眼光當然看得出來,即便護城河還沒有開挖(的確有設計,但京華在此地人力不足同時開工三道城防體係),但從城牆高度和海貿同盟的京華巨型大筒(他是按二號炮算的)射程來看,將來的護城河就算有一裡寬也不奇怪。至於狹縫、扇坡、錯層等設計,秀長就更清楚不過了。

所謂狹縫,即城牆上的鐵炮(火槍)射孔。這些射孔是在石塊上鑿開而成,整體呈漏鬥形,外小內大,外部被彈麵積不到10×10厘米。射孔內有一梯形斜坡,長約40厘米,寬約50厘米,高低差約25厘米,士兵可俯臥支肘穩定射擊,內壁圓滑,人機工效非常好。射孔間距約米,多名士兵可輪番從一個射孔射擊。

秀長發現,海貿同盟的三崎城設計了不同武器的射孔,這些射孔是有差異的,其中鐵炮射孔呈正方形,弓箭射孔為長方形,大小相當於兩個鐵炮射孔,便於弓箭瞄準發射。

三崎城的主城天守閣很奇怪的尚未開始修建(日本人一般先修天守閣,即城主所住的城堡),不過根據秀長的理解,如此大的城下町城防之下,天守閣修建之後其上肯定還會有多個伸出城牆約半米左右的射擊台,用於打擊攻到城下、位於牆根死角的敵人。

而扇坡也是很日本化的設計,與很多日本城池類似,三崎城下町城牆呈陡坡狀,帶弧形,尤其是城牆垂直交接處弧度更大,明顯拉長,使敵方攀爬距離更遠,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處城牆采用體積更大的整體石塊,打磨光滑,石塊之間的縫隙小,非常難以攀爬。

最後是錯層。三崎城的城牆並非四四方方,而是在棱堡斜麵基礎上再采用錯層設計,以製造防禦縱深、加大火力打擊麵、分散敵人力量。

麵對一字形城牆,敵方兵力可一線平推,支援火力可覆蓋整個城牆。而斜麵交叉與錯層城牆則可將敵兵力分割為多段,支援火力也會受到錯層遮蔽。

錯層城牆構成L形陣地,將正麵接敵變為正側結合接敵,從正麵和側麵構成交叉火力打擊敵方,火力發揚效果遠超一字形城牆。

打擊攻到牆根、位於正麵射擊死角之敵時,一字形城牆防守者將不得不探出很大部分的身體才能完成,而錯層城牆可直接以側射火力保護。同時,錯層長度約在20至50米,正好在鐵炮或弓箭的有效射程內。

這些都是非常日本化的城池設計,或許是因為人多地少、機動空間狹小,所以日本軍事思想一貫強調正麵硬抗,因此必須在戰術細節方麵細致縝密。這種日式軍事理念,甚至在二戰戰場也有體現,如《鬆山戰役筆記》中就曾經記載,日軍鬆山地堡群機槍射孔外小內大,射界極小,火力密度極高,與大阪城狹縫設計極為相似。

在日本明治年間的西南戰爭中,叛亂武士依托複雜地形對明治政府軍隊發動白刃衝鋒,鬆山戰役中日軍也曾依托草木掩護使用冷兵器對中國軍隊發起突襲,這些與日式暗室中衝出埋伏武士的設想相似。

日軍在鬆山戰役、硫磺島戰役和衝繩島戰役中,依托堅固地堡打出相對較低的傷亡比,或許也可從日式城防設計中看出端倪。

其實三崎城的設計本身就有高務實親自交待,讓京華基建派了那麼多人過來,也正是讓他們試驗一下。

至於原因,則是因為高務實知道在原曆史上的朝鮮之役中,明軍就曾經多次被日軍在朝鮮建設的日式城防坑得很慘。當時明軍高層將領報告給國內的許多奏疏中都提及“倭城難攻”之類的字眼,而很大一部分傷亡也正是因為多次強攻“倭城”而造成的——事實上明軍野戰傷亡反而比較小(這可能是因為明軍援朝部隊大多都是精銳的野戰軍,沒準換了衛所兵過去的話,戰績和戰損數據反而要互相置換一下)。

在豐臣秀長眼中,三崎城的三道城防體係可謂是“唐日合璧”,一旦建成,絕對堅不可摧。事實上他不知道,這三崎城的城防恐怕更應該說是東西合璧。

從他進入第一道防線以來便一直跟著他的一位陸戰隊排長,眼見得這位日本朝廷的大納言看著未修好的城牆默然不語,心中暗暗高興,稍稍抬起下巴提醒道:“大納言殿下,時候已經不早了,羅司令還在等您呢。”

“啊,失禮了,失禮了。”豐臣秀長被他驚醒過來,和氣中甚至帶著一絲謙卑,衝他連連點頭:“還請殿下引路,麻煩您了。”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Tiger0756”的月票支持,謝謝!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