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內部(上)(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147 字 29天前

高務實的上疏時機挑得極好,其時間是萬壽節前兩日。

前兩日為何是個好時間呢?因為大明朝的萬壽節是與“元旦”和冬至一並重要的“三大節”之一,萬壽節全國放假三天——皇帝聖節(生辰)的前一日和後一日都是放假的。

也就是說,高務實上疏之後隻要內閣和皇帝當日沒有完成票擬和禦批流程,那麼《革新驛站疏》到底能不能被朝廷接受,就要推辭到節後才會有定論。

萬壽節的這三天時間,實際上是高務實特意留給朝廷仔細審視此疏內容的。當然,聖節正日可能沒那心思,因為那一天有大朝。

這裡要先明確一下有明一代早朝的定義,大明的朝會分為三種,分彆是大朝、朔望朝和常朝。

朔望朝是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舉行,其性質如同大朝,也在皇極殿(原奉天殿,由嘉靖改名),但隻是朝賀,不討論政事。

常朝即經常所說的早朝,明代的早朝日其實還有午朝甚至晚朝,但晚朝因為並不是常態化的,故無須多做解釋。單說常朝,它其實就在奉天門舉行(嘉靖時改名皇極門,即現在故宮太和門),這個是正經處理政事的“朝”。

而大朝則是隻在正旦、冬至、萬壽節舉行特殊朝會,其性質就是百官向皇帝朝賀,屬於禮節性的,規模一般都很大,但通常是不會處理政務的。

順便說一句,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三大殿因為再次被雷火燒毀,而且蔓延的更廣,使得文樓(今體仁閣)、武樓(今弘義閣),奉天門(今太和門),左順門(今協和門)、右順門(今熙和門)及午門外左、右廊亦被燒毀。事後,嘉靖帝不得不設朝於端門並下令重修遭到損毀的各建築,嘉靖四十一年(1562)九月重修完畢。

但是這次重修,極大的縮小了原三大殿的體量,以致建築與三層月台比例關係失調。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大概率應該是當時朝廷由於南倭北虜而財政虧空嚴重,而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心態,在重修完成之後,嘉靖就給三大殿改了名。

縮小後的奉天殿,嘉靖帝下令改名叫“皇極殿”,華蓋殿改叫“中極殿”,謹身殿改叫“建極殿”。很顯然,除了代表皇權的皇極殿之外,三大殿的另外兩大殿都有一位冠以其名的大學士:首輔從此之後都是“中極殿大學士”,而次輔便固定為“建極殿大學士”。

萬壽節大朝還有一日才到,眾臣工相對而言還算有空,可以忙一點私事。但真正有空忙私事的官員其實也不多,稍微上點檔次、進入權力核心或者核心邊緣的官員們在這一日都很忙碌,他們都忙著串聯商議在萬壽節後應該拿出什麼立場來麵對本次高司徒所上的《革新驛站疏》。

先說實學派自家這邊。原本高務實這道疏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割自己京華的肉來配合朝廷改革,理論上大家應該都是表示誇讚的才對,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麼順利,不少實學派官員對此持保留態度。

這是為何?當然也是因為利益。

京華是一個巨無霸級彆的商業集團,它的主體當然是高務實“全資”的京華本身,但平時所稱的“京華”其實模糊了一個概念,即此刻的京華實際上分為狹義上的京華和廣義上的京華。

狹義上的京華就是高務實全資的這個京華,包括其名下各個產業,如各類礦場、鐵廠、造船廠、水泥廠、港口、艦隊、瓷器廠、柞絲廠、鹽場乃至於商社、銀行、物流等一大批工商實體,甚至還可以包括極具京華特色的“顧問團”——南疆各國的太上皇機構。

這些實體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務實的決定即最終決定,理論上他做任何決定都無須過問其他任何人。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因為在這些實體當中,他個人持股100%,所以他的決定等同於整個股東大會的決定。

但除了狹義上的京華之外,還有廣義上的京華。何謂廣義上的京華?比如北洋海貿同盟雖然是一個“同盟”組織,但是毫無疑問在一般情況下還是高務實說了算的,這個組織也一貫被視為“京華係”。

可是北洋海貿同盟真的就是任由高務實怎麼處置都可以的嗎?當然不是,因為這個同盟還有其他“持股人”和“代持股人”,這些人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考慮的,高務實即便擁有決策權,也不可能完全不在乎他們的想法,很多事情的決斷也就都需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這個道理很簡單,高務實若不能用利益說服他們,去年遠征呂宋的就不應該是海貿同盟而是單單的京華自家了。

不如回顧一下去年的呂宋遠征,看看海貿同盟中除了京華之外的大股東們出力多少吧。

當時,靖難係各家勳貴有三國公、十三候(包括外戚封侯)、二十一伯(也包括外戚,但未包括李成梁)。高務實說服了他們,因此那次出兵呂宋,勳貴們一共貢獻了武裝運輸艦96艘,合計共有艦載火炮高達2600多門,其中二號長重炮就有768門。

這個力量有多大?高務實敢這樣說,在排除如當年“神風”那種極端情況之後,即便如今的日本數十家水軍全綁在一塊兒,正常來講也打不過這支“勳貴艦隊”。

而且這還可以對比一下,京華本身當時出動了北洋艦隊的主力,其核心為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兩級四艘風帆巡洋艦,另外按計劃出動了49艘武裝運輸艦,最後額外出動了新下水服役不久的兩艘實驗性高速偵察艦“左翼輕騎兵”號和“右翼輕騎兵”號。

以京華之強大,如果不算七艘純軍艦的話,其出動的武裝運輸艦也差不多隻有“勳貴艦隊”的一半。

窺一斑而見全豹,如今依附於京華這一主體之上的利益相關者,其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不獨商業船隊方麵是如此,其他產業上又何嘗不是如此?

就說這次《革新驛站疏》中所提到的一些方麵吧,受到高務實所提議影響的最大產業便是京華自家的物流體係,但京華的物流體係並非自家單乾。

雖然絕大部分船隊、馬隊都是京華的,可是之前說過,作為一家私營商業企業,京華是要考慮成本的,其在各個地區設置物流節點的密度並不相同。

好比說在陝西,京華的馬隊在西安府、漢中府、臨洮府、慶陽府設下四大節點,而延安府、平涼府、鞏昌府、鳳翔府則沒有設立。

那麼如延安府要進行物流該怎麼辦呢?當地出身的實學派官員中就有人與京華合作,承接了從延安府往慶陽府、西安府這兩個設立了京華大節點運送物資的買賣,成為名義上的合作夥伴,也就是實際上成為了京華“供應鏈”的一部分。

延安府隻是舉例,其他各地的情況基本類似。

另外,京華由於在北方的根基比較強、合作夥伴實力相對較弱,還算是擁有比較強勢的地位,但在南方比如江浙地區的“合作”,就比北方更加細致,也不如北方那樣強勢。

如京華和出身於浙江紹興山陰的吳兌家族在物流方麵也有合作,在這個合作中,京華自身處理的業務範圍就更低——京華在整個浙江隻設立了杭州、寧波、溫州三處府一級的物流大節點,其餘業務都“外包”給了山陰吳家,吳家又將自身不直接覆蓋業務的地區“分包”給了浙江實學派官員中的一些人。

就這樣,在京華這艘巨艦周圍,早已有了很大一群人跟著吃肉喝湯。雖然說朝廷驛站改革之後也並不代表京華的物流買賣就沒得做了,但利益受到影響總是肯定的。

作為廣義上“大京華”體係的一部分,如果京華賺得少了,他們自然也就賺得少,因此對於高務實此次提出的《革新驛站疏》,他們當然會不那麼高興。

改革改到開始往自己身上動刀,毫無疑問就意味著進入了“深水區”,這是最考驗改革決策者的時候。畢竟給彆人做手術容易,給自己做手術困難。

高務實今天就迎來了吳兌的拜訪。這位前不久剛剛由武英殿大學士進位文華殿大學士的高拱門生,在自家“世兄”、小師弟高務實麵前並不掩飾他的擔憂。

在日新樓高務實書房之中,雙方分賓主坐好,吳兌與高務實先寒暄了幾句,然後便切入正題,道:“求真賢弟,你也知道我雖是文官,但經年在外皆為疆臣,在內又理軍務,實在是個直腸子,有些話我就不多和你兜圈子了。我此來主要是想問你對此番驛站改革之後,與京華相關的物流買賣有何措置。”

不等高務實回答,吳兌便先提出了擔憂:“浙江的情況你是知曉的,我實學派官員原就不多,你此前以京華的各類買賣為引線,將他們係附於京華周圍,使整個浙江實學派擰成一股繩,擁有了與心學黨徒們抗衡的實力——至少不被繼續侵蝕和打壓,這很好。

但此番《革新驛站疏》一上,不少人就找到愚兄,說如此革新於朝廷或是好事,於他們卻是滅頂之災。財帛固然庸俗,但讀書也是要花錢的。

各人家中族中子弟都需要花錢培養,以此才能確保咱們在朝中的力量逐漸增強,或說至少不會趨於孱弱。但物流這一塊,最主要的收入就來源於貨運,你此番將遞運所一改製,朝廷驛站將很有可能依靠成本優勢從他們手中搶奪市場份額,造成他們的嚴重損失,而這就會影響到我實學派的後繼之力……”

高務實輕歎一聲,頷首道:“此中道理,小弟自然是明白的。”

吳兌又等了一下,見高務實說完這句就沒了下文,不由得暗暗皺眉,無奈道:“求真,你不要誤會愚兄,其實自犬子加入京華以後,愚兄對於銀子便看得不重。浙江的物流買賣,愚兄在其中一年多賺幾千兩,甚至萬餘兩,那又如何?少賺這筆銀子也窮不了愚兄。

愚兄眼下是真的擔心你此番做法有動搖根基之患呐。你想想,自心齋公(張學顏)歸鄉,內閣之中便隻有愚兄和乾吉(梁夢龍字)二人是確定能夠支持你的,但愚兄雖然頂了心齋公的位置,在內閣裡也隻排到第三,依舊隻是群輔罷了。

乾吉才剛剛入閣,更是排名最末。錯非因為我二人都是實學一員,如今恐怕就隻做得個舉手閣老,哪裡能與申、王二公相提並論?

然而實學之強少不得天下實學官員之盛,我等在南方原本就不及心學基礎之牢、規模之巨,若是因為此番驛站改革之故,反而動搖了我等根本,誰知這些官員會不會轉而依附他人?

且不說他們去改投心學吧,便是改投許維楨(許國)門下,對求真你來說恐怕也是大大的壞事。如今許維楨與沈龍江(沈鯉)走得甚近,沈龍江又是總憲(左都禦史),倘若他們再趁此機會拉攏了一大批後起之秀,即便將來你能順利入閣輔政,可是手裡又有多少人能用呢?故以愚兄淺見,此番驛站改革之事尚需慎重。”

高務實再次點了點頭,道:“師兄擔心的是,南方一直是我實學派之軟肋,慘淡經營多年才有如今之景象,若是因為驛站改革之事被人摘了桃子去,實屬重大失策。”

他頓了一頓,又道:“不過具體到買賣上,小弟倒有些個人淺見,也想借此機會與師兄交流交流,從師兄處得些指點。”

“求真說笑了,買賣上的事,愚兄哪能指點得了你。”吳兌連連擺手,示意不敢當,然後才又道:“不過求真若有什麼話要通過愚兄向浙江出身的一些同僚轉達,愚兄雖不才,還是願意出些閒力的。”

“師兄過謙了。”高務實笑了笑,話鋒切入正題,道:“師兄可知曉,小弟此番願意做出如此割肉之舉的根本原因,其實並非驛站改革隻能按照《革新驛站疏》中這些辦法來做,而是彆有緣故?”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和月票支持,謝謝!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