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宮裡宮外(卅一)蕭良有之訪(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172 字 1個月前

文華召對既畢,高務實回閣當值。他才到內閣不久,忽然得報說禮部右侍郎蕭良有前來拜見。

對於蕭良有此時來訪,高務實頗為詫異,心說漢中怎麼會來內閣找我?

蕭良有乃是高務實同年,當時高務實是狀元,蕭良有則是榜眼,再加上探花王庭撰便是萬曆八年庚辰科的一甲“天上神仙”。

高務實這些年的官場軌跡與一般的狀元公不同,他是常做外官的,直到從遼東回兵部執掌京營開始才正經回到京官體係。

蕭良有與王庭撰則不同,他二人走的則是正常的“清貴”路子,多年來一直就在翰林院、詹事府和國子監打轉。二人就在這三個衙門螺旋上升,從編修開始熬資曆,一直熬到前兩年,才終於各自外放部衙。

如今,蕭良有是禮部右侍郎,王庭撰則是大理寺卿,兩人都是正三品。當然,雖然品級一樣,但其實兩人的虛權和實權還是有所差彆的。

蕭良有這個禮部右侍郎說起來算是禮部的三把手,王庭撰在大理寺則是一把手。大理寺是三法司之一,實權肯定是有的,不過這裡暫時不必多說。

禮部右侍郎這個職務,理論職權是“左尚書掌部務”,而禮部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學校、貢舉等政令。

尚書作為一把手自然是“抓全麵”,但左右侍郎就要分工了,而這種分工沒有明確規定,多數時候是尚書分派,這就意味著具體職權要看尚書怎麼安排。

時任禮部尚書是於慎行,他不是實學派官員,但卻是高務實中解元時的河南主考官,因此和實學派的關係倒還不錯。

有了這層關係,作為高務實同年的蕭良有在禮部算是小日子過得不錯,分到了禮部最大的兩項實權:學校與貢舉(當然這兩項在禮部一般不分家)。

既然如此,按理說蕭良有此時能與高務實相關的政務似乎隻有為了主辦各級考試而要錢才對,但眼下是年關,這可不是禮部要錢的時間啊。

高務實心頭雖然帶著疑惑,但還是親自出來迎接蕭良有。蕭良有見了,連說不敢當,卻被高務實把臂拉進值房,一副老友相見不勝欣喜的模樣。

等進了值房,兩人的神態就輕鬆自如多了。蕭良有笑道:“日新回京,本該登門拜訪,但想著侯府接待恐怕忙不過來,就打算遲個幾日。想不到私誼未敘而公務先至,真是抱歉得很呐。”

“漢中與我相交多年,拜訪與否原不打緊,卻不知所謂公務乃是何事?”高務實的確有些意外,畢竟今年(萬曆二十六年)就是春闈之年,上半年朝廷就已經忙完了,而下一次會試要等三年之後,還遠著呢,要錢也不該是現在。

蕭良有卻笑著打趣,道:“這還不是日新你給咱們禮部攬活兒?李山海此來本也好辦,禮部自有安置流程,但今日召對之後忽然說要安排三讓,這就有些難以決定了……

日新你也知道,這外藩內附卻用三讓之禮,在我大明朝還是頭一遭,根本無例可考。如此一來,該要怎樣安排李山海來做‘三請’之禮,那就不得不商議一番了。於部堂與我等商議之後仍覺難定,想著此事乃是日新你所首倡,隻好讓我來問個明白。”

原來是這麼回事,高務實鬆了口氣,但卻並不太在意,笑道:“我當什麼大事,漢中兄,此事於你禮部而言自是職責所在,但說實話,於我而言卻談不上要緊……”

他將召對時的情況說了說,然後道:“所以你看,這本就是個和稀泥的權宜之計,不過做個樣子罷了,禮部如何安排其實都不打緊。

至於李山海那邊,此人對軍務雖不熟稔,但在為官之上也算是個聰明人,無論你這邊如何安排,諒他也不會有何異議,漢中兄隻管放手去做就是。”

“原來如此,那我就放心了。”蕭良有點點頭,不過看起來也沒有十分意外的樣子,反而在說完這句話後略顯遲疑,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看漢中兄模樣,似乎還有其他疑問?”高務實主動問道。

蕭良有等的就是這句話,見高務實果然上路,立刻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問道:“聽說元輔、次輔在年後都要乞骸骨?”

高務實心中一動,微笑道:“漢中兄若欲入閣,弟當薦之。”

“非也非也。”蕭良有連連擺手,道:“我本碌碌之輩,寸功未立,焉敢覬覦輔臣之位?我問此事,乃是覺得此事在時間上頗為蹊蹺……王、梁二公年後去位,日新定為首輔,這自是大喜之事。隻是如此一來,平倭之戰可怎麼辦?此前不是說還要繼續打嗎?”

蕭良有來問此事,肯定不隻是他一個人心有疑慮。高務實知道這肯定是實學派內部很多京官共同的疑惑,蕭良有前來大概率隻是做個代表。

高務實皺眉歎道:“眼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嫡子出生,國本之爭即將告終。我料太子冊封一旦事畢,恐怕就是王、梁二公請辭之時。然而,又聞甘肅有察哈爾寇邊之變,朝廷軍力恐怕不得不往西疆轉移,對倭作戰之事怕是難以繼續了……”

“然則朝鮮內附之後便是我朝疆土,其與倭國僅隔一水,若不能繼續登島討平,日後豈非永遠要在朝鮮派駐大軍?”蕭良有眉頭大皺:“有道是除惡務儘,這平倭之戰原本大勝可期,最終難道卻隻能半途而廢?”

雖然蕭良有是自己人,但對於這件事高務實卻不好把話說得過於透徹,隻能安慰道:“這一點漢中兄倒不必太憂心,倭寇主力在朝鮮折損大半,逃回本土的不過十之一二,本也不足為懼。

至於平倭之戰後續……即便朝廷大軍不再追殺上島,北洋海貿同盟也能將之分化瓦解、逐個擊破,使其不為中國憂也。”

北洋海貿同盟的實力自然是不必懷疑的,但以往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實力主要是指海上實力,現在看高務實的意思卻是不僅海上,就算上岸進攻倭國“朝廷”也沒什麼難度,蕭良有難免有些驚訝。

對於北洋海貿同盟的實力驚訝過後,蕭良有又想到另一個問題,遲疑道:“那倭國今後怎麼辦?”

高務實知道他的意思,但這個問題就算高務實不想明說也不能不說,隻好道:“目前來看,恐怕隻能效安南故事。”

蕭良有看來有些擔心,歎了口氣道:“日新,有些話我說來你或許不喜,但你我畢竟同年舊友,不說卻又不義。

你是否想過,安南在南,倭國在東,若此兩國都為你所掌控……即便皇上英睿,難保無人以此蒙蔽聖聰,屆時你當作何解釋?”

高務實作為一個“算計過甚”之人,一貫都是理智壓倒感性的,但此刻卻著實有些感動,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和他談論這種危險——要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無論出發點是什麼,本身都顯得有些懷疑他高務實的忠誠,或者懷疑皇帝是否英明,尋常人怎麼可能會問?

高務實知道蕭良有能問出這個問題就代表他真的很關心自己,自己雖然能找出各種理由、借口來搪塞,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日本島國也,地狹而民眾,天然對大陸有著異乎尋常之渴望。日本文化雖受我中華之影響,卻又有其獨特的一麵。中華教之以禮而其學之難全,難改其本性之惡,這便使得此國之民往往一身兩性——要麼自卑,要麼狂妄;要麼示人以禮,要麼示人以暴。”

高務實忽然說了這麼一段,讓蕭良有不免錯愕,但高務實不以為意,繼續道:“作為日本文化最古老、最原始的組成部分,神道以及神明崇拜,根深蒂固地紮根於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

無論是天皇政治時代還是幕府時代,這種非理性的、宗教式的崇拜從未被統治者所拋棄,反而逐漸改造和強化為日本中心主義的核心內涵。因此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家族是天照降下的神孫後裔,而日本作為獨一無二的神國,隻有天皇家族的偉人們才能統治。

這種宗教式的崇拜也逐漸滲透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成為日本民族的內在關係模式——將一切權威視為神,並且對神無條件地付出絕對的尊敬、順從與忠誠,而神則可以隨意地處置和決定他們的一切。

然而在森嚴的階級製度的壓迫下,這種關係模式逐漸從一個具體的、自願的崇拜,變成一種普適的、強製的潛規則和社會要求:你的上級就是權威。

無論這個上級是誰,才學人品如何,無論你對這個上級有什麼想法和意見,隻要在你們的關係之中他構成你的上級,那麼你就必須對這個上級,也就是權威抱有絕對的尊敬與順從。

於是日本長期處於一種極度不平等的等級製度中,庶民需要對上等階層為仆做馬、絕對順從,而上等階層卻可以對庶民生殺予奪。

同時,日本物產貴乏,自然環境惡劣,生產能力長期低下,無論是生活水平、民眾素養還是政治製度,都難以達到較高的程度。在氏族製度之下,暴力就是唯一的真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因此,日本對武士和暴力有著極大的崇拜。

神明崇拜與強者崇拜,衍生出來的卻是絕對服從與暴力至上,這種兩種極其矛盾的行為模式構成了日本最根本的民族性格,並且產生了三種基本的外在行為模式:

其一,對於實力遠超自身的強者和權威,日本人會表現出狂熱的、宗教式的崇拜,甚至展現出類似於奴性的百依百順與絕對服從;

其二,對於實力與自己相近的、或者是覺得未來可以超越的強者和權威,日本人則展現出極大的野心、狂妄和自負。他們會不顧恩義,沒有底線,一旦有機會便會立刻噬主,這便是白眼狼心性;

其三,對於比自己弱小的人或者事物,日本人野蠻、暴虐的病態性格則會立馬顯露無疑。在他們的觀念和經驗裡,神可以隨意地處置和決定弱者與下級的一切。

因此,麵對弱者,他們會將自己帶入到神的位置,將曾經施加到自己身上的痛苦與內心壓抑的暴力**,加倍地施加到弱者身上,毫無顧忌地、肆無忌憚地宣泄自己的真實情緒與想法。”

雖然蕭良有不知道高務實為何與自己剖析日本人的民族性,但他還是聽得有些心驚,沉下臉道:“竟然如此危險?”

高務實點頭道:“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這便是日本人的特性。

漢中兄知道,我府中有不少隨嫁而來的降倭夷丁,這些人平時對我唯唯諾諾,無論我讓他們做什麼,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做,生怕稍稍惹我分毫,不少人都說這些人真是天生的好奴才……

嗬嗬,但旁人恐怕並不知道,若我有朝一日落亂失勢,這些人也絕不介意借我人頭一用,來換他們的榮華富貴。”

蕭良有麵色沉肅,眉頭深皺,正要說話,卻聽見高務實繼續道:“皇上因察哈爾寇邊一事龍顏震怒,已經決定儘快整軍西征,屆時還要重開絲綢之路,複我漢唐雄風。

皇上有此大誌是我漢人之福,然則如此一來朝廷必無餘力再維持一支龐大的水師。既無這等水師,要長期維持對日本的統治便不現實,因此海貿同盟不得不接過此任,以求於大唐之後再次讓日本人知道中國才是‘神’,絕非他們能夠挑釁和反抗的。

為達成這一目的,杜絕其國將來再有覬覦之心,我豈能憂讒畏譏?至於皇上,我並不擔心他會誤解……當然,若皇上哪天真的心生疑竇,我辭官歸家也就是了。”

蕭良有見狀,知道今日的談話也就隻能如此了,遂點頭道:“既然日新早有定議,良有也便放心了。”高務實點了點頭,但沒有多說什麼。

蕭良有又道:“李山海代朝鮮王三請內附之事,禮部會馬上拿出章程……嗬嗬,等過完年皇嫡子滿月,恐怕又有得忙呢。”

高務實露出笑容:“國本之爭這麼多年,若能於年後順利結束,我想禮部恐怕才是最高興的吧?”此言一出,二人相視大笑。

感謝書友“曹麵子”、“今年?多久?”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初次登錄”、“曹麵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