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神佛不佑沙場事(1 / 1)

鳩摩羅什歎了口氣,高宣一聲:“阿彌陀佛,陛下,你確實不曾虧待過赫連勃勃,但是你難道沒有趁火打劫,傷害過晉國嗎?”

姚興的臉色一變,喃喃道:“這,這倒是真的,朕確實是趁著晉國內戰,出兵奪取了中原之地和南陽之地,但亂世之中,互相攻伐,哪有不攻城掠地的君王呢?”

鳩摩羅什沉聲道:“君王乃是上天置於人間,統禦萬民的使者,代天巡牧,當施仁義,攻城掠地,並非不可,需師出有名。後涼呂氏殘暴不仁,陛下出兵滅之,以救萬民,此是仁義之舉,所謂吊民伐罪,當如是也,因此我也為陛下送來了弟子鳩摩羅什,助陛下安定民心,還一方百姓平安,此即是善因善果。”

所有的和尚們齊宣佛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姚興笑了起來:“這麼說來,朕趁著東晉內戰,出兵奪取南陽和洛陽,就是趁人之危的不義之舉了?可是當時荊州戰亂,生靈塗炭,朕出兵是保護了這些地方的民眾,這些年來,朕在這裡稅賦減免,與民休息,百姓在朕的治下,過的不比在晉國或者是桓氏控製荊州時更好嗎?這怎麼就成了惡因了呢?”

鳩摩羅什搖了搖頭:“陛下所言差矣,桓玄篡晉,誅殺晉臣,那南陽本是雍州刺史楊佺期之地,多年來安置流人,保境護民,是亂世中難得的一方淨土,晉室有難,楊佺期起兵勤王,兵敗身死,按你們的道德準則,此乃忠臣良將,大秦趁其敗亡,奪取南陽之地,雖然一時回護百姓,但終歸不義之舉。天下人皆知南陽地屬荊州,自古以來皆是漢晉之土,現在晉亂已平,劉裕掌權,正要借收複失地以安人心,其人這次遣使要回南陽,卻不提洛陽中原之地,意在就此明確兩國邊界,從此罷兵止戈,永結盟好,這才是解萬民於水火之義舉。”

姚興的眉頭一皺:“佛祖的意思是說,劉裕這樣索要南陽,朕如果不給,那反而是朕的不是了?”

鳩摩羅什點了點頭:“陛下乃是大智慧之人,當知有所為有所不為,凡事太儘,緣份早儘,大秦趁晉國內亂,已得中原之地,南陽孤懸山外,維持不易,若為此地與晉國大起刀兵,不僅百姓受苦,大秦國運也必受影響,此道理一如當年涼州相讓,陛下這回成就劉裕雄主之名,他必投桃報李,不再起兵爭奪中原之地,如此,大秦國運方可綿長,言儘於此,惟願陛下聖裁。”

姚興咬了咬牙:“佛祖,朕有最後一事請教,這回朕如果讓出南陽,是不是佛祖會保佑朕旗開得勝,消滅赫連勃勃呢?”

鳩摩羅什微微一笑,閉上了眼睛:“眾生平等,善惡有報,為善者必受福澤,作惡者亦遭天譴,願陛下積德行善,護一方百姓平安,我等神佛,必佑之,護之,阿彌陀佛!”

鳩摩羅什說完了最後的這句話,突然,腦袋一垂,周身的金光,也隨之消散,再也沒有話說了。

一直守在一邊的賈福突然高聲道:“恭送如來佛祖!”

所有在場的僧侶們也都高宣佛號,吟唱相送,到時,各種法器之聲響成了一片。

姚興長舒了一口氣,對著鳩摩羅什的方向行了個禮,轉身看著身後的群臣們,說道:“列位臣工,都聽到佛祖的法旨了嗎?南陽之地,本是我大秦不義之取,如果強占不還,會受到報應的,我姚氏曆來禮敬神佛,先帝得國,也多受上天護佑,這點大家都應該清楚,現在朕意已決,南陽十二郡,就此歸還晉國,陶大使,你可以回去複命了。”

仍然有幾個將軍們麵露不平之色,正要開口,卻聽到多數人都開始行禮遵命,也隻能長歎一聲,跟著拱手行禮了。

陶淵明微微一笑,站起身,向著姚興正式行了個禮:“天王大德,惠及兩國蒼生,外臣替我大晉天子,替劉鎮軍,替天下萬民,謝謝陛下了。”

姚興勾了勾嘴角,沉聲道:“陶大使,交割之事,請你這幾日和東平公姚紹儘快辦好,你之前承諾過的那些謝禮,也請不要忘了,雖然佛祖有法旨諭示,但也沒說那些就可以免了。至於中原洛陽之地,以後也莫要再提。”

陶淵明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劉鎮軍答應的事,也寫在國書之中,自當遵守,從此兩國結為兄弟之邦,再無戰事。”

姚興點了點頭,回頭看向了鳩摩羅什,他已經在賈福的摻扶之下坐起了身,緩緩睜開了眼睛,看起來一臉迷茫之色,仿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姚興的眉頭輕輕一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色在臉上一閃而過:“尹尚書,國師被佛祖上身,又吞食了鐵針,怕是需要休養,我等就不打擾他了,你留下向國師轉達朕的慰問,草堂寺從現在開始,一切照舊,不過,大戰在即,各位官員將軍們請各司其職,能打敗胡夏的,不是靠佛祖的法力,而是靠各位手中的刀槍。”

楊佛嵩眨了眨眼睛,摸著腦袋,訝道:“可是,陛下,這回咱們來,不就是為了取得佛祖的支持嗎?”

姚興的臉色一沉,沉聲道:“楊將軍,你剛才沒看到嗎,最後佛祖離開時隻說保佑百姓平安,可沒說能保證大軍勝利啊,仗,還得靠自己打,而不是總指望佛祖或者是昆侖神保佑,要是以後都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之上,而不是自己努力,最後的結果,就會跟那晉國的王凝之一樣,不僅自己身死,還會連累無數軍民!”

所有官員全都臉色凝重,齊聲道:“謹遵陛下教誨。”

姚興點了點頭:“好了,國師做完他做的事了,現在該我們做我們的事了,各位將軍,現在就隨朕回宮,接下來,該換你們登場啦。”

他說著,頭也不回地就向棚外走去,齊難,楊佛嵩和姚弼緊隨其後,陶淵明向著他離去的方向行了個禮,而在他彎腰的那一瞬間,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從他臉上一閃而逝,一如他的右手不自覺地抽搐了兩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