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陶淵明的眼中閃過一絲得意的神色,語速也在加快:“後秦當年為何會放棄南陽十二郡送給東晉?不是因為他們好心或者是姚興跟劉裕的私交有多好,純粹是因為這些地方得不償失,與其勉強占領後不停地消耗國家的資源,不如送人作個順水人情。隻有這樣才是對劉裕最大的打擊,我要消耗他的資源!”
庾悅哈哈一笑:“我明白陶公的意思了,就是要花著各州的人力物力,支持劉裕把這仗給打下去,我們不過是出點糧草稅賦,反正也是朝廷府庫裡的東西,但劉裕卻要消耗他多年來積累的精兵銳士,讓他的北府將士,在與胡虜的這種漫長的戰爭中,慢慢地消耗掉,損失掉。”
陶淵明冷笑道:“是的,劉裕的那套人人平等,人人如龍的策略,聽起來很美好,讓所有下等人都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他們忘了,這個出頭,是要以軍功來換取的,換句話說,得拿命去拚,而且得打贏了,得有命在才能享受到勝利後的好處,要是打輸了,戰死了,那連命都沒了,還有個屁的好處可以享受。之所以劉裕這套一直行得通,就在於他到目前為止沒輸過,一直在打贏,也一直有利可圖。但要是他給拖進消耗戰,敗仗,那還有這些好處嗎?”
“而且,按劉裕的軍法,打了敗仗後要有軍法處置敗將,魏順之作為建義的元勳老將,一旦戰敗逃跑,就給斬首示眾,劉毅身為鎮守一方的大將,與天師道作戰,兵敗失地,就給降職奪權,現在完全受劉裕的擺布,也不會給他後續太多立功的機會。而要是北伐中原,後秦和北魏可是盟友,必然聯手對抗劉裕,攻秦則北魏過黃河攻擊青州,擊魏則後秦兵出豫州雍州,劉裕北伐則後秦在中原與劉裕相持,大不了退守潼關,北魏則可以遊騎出青州兗州襲擾兩淮。”
“劉裕短期內絕不可能速勝,戰事會持續拖下去,即使取勝,也最多是慘勝,奪取中原之地,而且奪下後也很難固守,一旦大軍撤離,則秦魏兵馬卷土重來又會奪走中原,最後喪師失地,一無所獲,到這時候,不說後方的民情,就算劉裕的部下,也會從那種渴望著征戰立功,變成身心俱疲,想贏怕輸,最後是見好就收,不想冒著風險去進一步地向前。”
“可這不是劉裕的風格,就算是廣固之戰,打了大半年後,其實圍城的將士們也都已經疲憊不堪,人心思歸,很多中高級的將領都向劉裕多次建言退兵撤軍,隻是劉裕戰意如鐵,堅決不撤兵,還下令有言撤退者必斬,加上廣固孤城一座,南燕舉境皆降,而後秦的援兵也是虛張聲勢之後最終撤離,大家都覺得攻克城池是早晚的事,無非咬牙堅持一下,而且青州各地也有人力和糧草的支援,最後還是聽劉裕的留了下來。”
“可要是北伐中原就不一樣了,打不打得贏都是個大問題,若是後麵戰事不順,進退兩難,而糧草又不能及時跟進,滿足大軍需求的話,那恐怕最後除了劉裕自己,沒有人再想打下去,打廣固除了有個能放在明麵上的為百姓報仇,討伐胡虜的理由外,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劉裕要救回愛妻慕容蘭,也是人儘皆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