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九百七十七章 唇槍舌劍雙雄辯(1 / 1)

這些話如繞梁之音一樣,在這個殿堂之上來回,震蕩著每個人的耳膜,也在衝擊他們的心靈,庾悅長歎一聲,喃喃道:“穆之兄啊,你從不參加那些清談論玄,我們都以為你是長於治政,短於言辭,可想不到,你其實隻是不想參加罷了,要是你參加,那這天下頭號辯士,非你莫屬啊。”

劉穆之微微一笑:“不敢不敢,看來這些道理,庾公是接受了?那陶公,你又意下如何呢?”

陶淵明平靜地說道:“你說的這些,有些道理,但隻是少數的現象,不是說下層人士不會出現人材,但是這種可能性太低了,說白了就是一個原因,那就是教育,這世上書籍難得,而知識就在這些書本之中,我家祖侃公,當年為郡吏之時,還沒有什麼文化,他是靠了自學苦讀,才學到了本領,而且,我說句不敬的話,也就是在亂世之中,他才有出頭的機會,如果放在太平時期,可能他一輩子隻是一個小吏而已,成不了威震天下的荊州刺史,因為,這是靠他平定當時荊州各地的盜匪,最後擊敗了蘇峻的流民軍才讓他名震天下的。”

“侃公就是因為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才會對子侄多加教育,他購置搜集了大量的藏書,作為我們陶氏家學,雖然沒有讓幾代子孫具備能力,但是,到了我這代,總算靠了這些書籍而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本領,這才有了我這個天下名士的出現,也許剛才我表達的不是太準確,不是什麼血脈高貴,而是說我們世家,士族是有這種家學流傳,傳子傳孫,有上進心的子孫,總會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不也是我們三人現在在這裡論及天下大勢的原因嗎?”

庾悅連忙點頭道:“陶公說得好啊,相比血脈,我們的家學流傳更加重要,就象我們三人,哪個不是自幼苦讀呢,雖然我不及二位,但自問從小也沒落下功課過,並不是那種成天隻知玩耍嬉戲的農家子弟。穆之兄,這個你要承認吧。”

劉穆之點了點頭:“我是承認,所以這就是我和寄奴要做的事,為什麼這些書籍,知識就隻能在士族,世家的手上?為什麼天下絕大多數的百姓就沒有接觸和學習到這些知識的機會?就如你庾公所說的那些農家子弟,他們就是天生不想學習,隻想著玩嗎?他們不過是沒有學習的機會罷了,這難道就是應該的天道?”

庾悅一時語塞,轉頭看向了陶淵明,隻聽到陶淵明冷冷地說道:“聽起來這樣確實不公平,但這是無奈的,就象我們三人,因為擁有知識,知書答禮,所以可以不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必麵朝黃土背朝天,做那苦不堪言的體力之活,不用當個農夫,當個獵戶,每日為生計奔波,這不就是因為我們是勞心者,可以治人,而勞力者,永遠隻能治於人嗎?”…。。

劉穆之搖了搖頭:“這勞心者和勞力者就應該永遠如此嗎?一個人是勞心還是勞力,是要看他後天的努力,還是要看先天的投胎運氣呢?如果你陶公運氣不好,沒投在陶家,而是投在你的那個部落的一個普通族人家裡,你是不是也能心安理得地說出這些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