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有些意外,輕輕地“哦”了一聲:“鄭鮮之?這位老兄可是個書呆子啊,在京口的時候就跟我們這些喜歡打架練武的人格格不入,其實可以說,在孟昶以外,他就相當於希樂的胖子,或者是羨之這樣的角色,你確定鄭鮮之會向著我,而不是幫著劉毅?”
王妙音微微一笑:“鄭鮮之雖然是個書呆子,但一直拎得很清楚,劉毅的問題是他的野心太大,超過了他的能力,尤其是與你為敵,必會造成北府的分裂,對他個人也不會有好的結局,所以鄭鮮之從建義之後,就有意地跟劉毅拉開了距離,以入朝為官當禦史中丞這一招,跟你的母舅趙倫之走的很近,而跟劉毅,卻沒有了太多的來往了。”
劉裕點了點頭:“是的,我知道他和趙倫之經常一起出遊,但趙倫之跟我的關係也不算近啊,雖然是我生母的弟弟,可是趙家,我可沒有特彆地關照過呢。”
王妙音點了點頭:“趙倫之和鄭鮮之一樣,在京口時就是以讀書論史而聞名,但他們和穆之又不一樣,多是尋章摘句,並不是學那種治世之才。總的來說,他們都是典型的士族,書生,沒有世家子弟的權勢,卻是和他們所學差不多,做事務虛,最好的任用方式就是置之一些非實務性的閒職,尤其是治史,糾察之類的官職,不能讓其實任一方。”
“他們二人也知道這點,所以鄭鮮之當禦史中丞,趙倫之後麵當黃門侍郎,多是做糾察法紀,書寫公文之類的事,官職不低但權力不大。雖是你和劉毅的親屬,但並沒有因此飛黃騰達,這也是跟他們很少從軍出征,沒有軍功有關的。”
劉裕微微一笑:“他們也不是不能隨軍打仗,不過,這些並非他們所長,我也問過他們本人的意見,並不是有很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想法,所以,乾脆就這樣安置在京城好了。不過,鄭鮮之當禦史中丞時,還是比較儘責的,彈劾有違法亂紀的事情,可是不講情麵,就連諸葛長民的弟弟諸葛黎民,在建康城中有縱馬馳過市集之事,也給他彈劾過,還因此免爵呢。所以,鄭鮮之跟諸葛家是有點過節和矛盾的,由他來分配軍需,合適嗎?”
王妙音平靜地說道:“因為他跟劉毅的關係,所以不知內情的人會以為糧草軍械給了他,就等於是劉毅來分配,可是鄭鮮之是個書呆子,他好不容易有了從閒職轉為實職的機會,那肯定是要有所表現,出於公心而不是出於劉毅的私利。絕不會聽劉毅的指使,克扣糧草或者是公糧私用,給劉毅暗中擴充勢力的。如果你還不放心,那就讓趙倫之跟他一起督辦此事,兩個人相互監督,就不可能在這方麵出問題了。”
劉裕笑了起來:“這倒是個好辦法,如果我們前方打仗,劉毅在建康若是借機截留這些從吳地過來的糧草和軍械,再發展他的勢力,那以後會越來越麻煩,不過,諸葛長民也會麵臨同樣的問題,這些後方調來的,世家高門私人提供的糧草,是可以指定給他們想要的軍團,你覺得郗僧施,謝混他們,會借此結交和拉攏諸葛長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