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475章海康血戰
但相較於元軍的攻勢,這些火,顯然並不能全然將元軍擋住。
有軍卒士卒跳到漂浮著不少屍體的護城河內,將浮橋搭建起來。
咚咚咚的聲響,元軍鐵騎前赴後繼衝上吊橋,接近還未全部封上的城門。
元軍軍中火箭衝天而起,射向城頭上的宋軍而去。
有些火箭將城牆上的轟天雷引爆,讓得城頭上亦是偶爾有震天的爆炸聲響。
三萬雷州軍打到現在,也隻剩下將近兩萬了。元軍的投炮車,之前在海岸也給宋軍造成不少折損。
而城門內側駐守的宋軍就有足足五千,城頭上不過一萬五,自然有些空虛。
如果不是有數千民兵相助,宋軍的形式怕是還要更為危急。
張玨這時候已經跑上城頭,喝令士卒們往下傾倒火油、轟天雷、放箭。
隻是,他們卻也看不清楚城牆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火光並未能將整個城下都照得通透,有的元軍浮橋被炸碎,但有的,卻是成功搭在了護城河上。
湧到城門口處的元軍越來越多。
廝殺,就這般持續了有十多分鐘之久。
任偉率著飛天軍早已又離開海康縣城,往城外而去。
但是這回,他們卻是無功而返。
張弘範、李恒兩人學乖了,大軍行進時,竟然是命令士卒將火把給悉數熄滅了。
借著依稀月色,他們仍然能夠行軍。但是,在高空的飛天軍卻是沒法再捕捉到他們所在。
任偉回返海康縣以後,就在城外上空對著元軍先鋒鐵騎傾瀉轟天雷。但緊隨其後,元軍步卒亦是趕到。
數萬人同時攻城,在趙洞庭執政以後,遠遠算不得是空前的大戰,但場麵之龐大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數萬人聚集起來,說是人山人海並不為過。
連綿不絕的炮響聲中,終究還是又有越來越多的元軍衝到城內。
城門早被炸塌,這已經是元軍向城內發起的第五波攻勢了。
海康縣城,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蘇劉義在城下親自率著大軍以神龍銃、轟天雷阻擋元軍,但元軍轟天雷卻也讓他們損傷慘重。
新型的投炮車很是小巧,就和以前的刀車似的。之前火計時元軍雖然被燒毀不少投炮車,但顯然軍中還有儲備。
這讓得神龍銃不能夠再做到無往不利。
當元軍步卒也湧到城門甬道內時,更是讓得蘇劉義所率的數千宋軍壓力空前。
但是,蘇劉義帥旗始終沒有退卻。
在他數千軍卒的後頭,是無數翹首觀望的百姓。
他們有很多人並沒有因為張玨的勸說而離開,都是血性之輩。饒是雙手冒汗,卻也不曾離去。
城內的大火已然熄了。
王文富帶著千餘國子監學子也跑到城門不遠處。
而在他們的後頭,還跟著更多的百姓。
海康縣內的宋朝百姓們,在這夜徹底的燃燒起來。
城門處廝殺空前慘烈,屍體堆滿城門內的甬道。元軍始終沒能徹底攻破甬道,這裡淪為他們的絞肉場。
王文富站在眾國子監學子們的前頭,不斷為他們鼓舞打氣。
書生有時候真是執拗得厲害。
而其後,他在這裡,也看到不少熟悉的麵孔趕過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與海康縣共存亡的浩蕩之氣已經在整個海康縣內蔓延開來。
許多身居高位的宋朝文臣們也率著家丁趕來城門。
穆康巽、希逸、文起、陳江涵、高滿山、孫石川等大大小小的官員,俱是神色激蕩。
連斷臂的柳弘屹也帶著家丁趕到。
甚至,還有女眷跟隨出來。
一股熊熊火焰,在南宋臣民們的心中劇烈燃燒著。
這股火焰,似乎可以焚滅天地。
轟天雷不斷在人群中炸開,往往能帶走數人性命。
元軍士卒衝到甬道內,前排士卒還來不及衝過屍堆,就被神龍銃射倒在地。哪怕是盾牌,也擋不住神龍銃的子彈。
這讓得屍體越堆越高。
而元軍士卒仍是前仆後繼。
特彆是元軍騎兵,因為衝速極快,雖然始終未能衝到宋軍大陣中,但其氣勢,也對宋軍造成不小壓力。稍有不慎,大陣便有被元軍衝到近前的危險。
神龍銃乃是遠程武器,若被元軍鐵騎衝到近前,優勢將會大為削弱。
雙方每時每秒都有士卒在陣亡。
血腥味、燒焦味,甚至還要屎尿的味道,在空氣中混雜彌漫。
足足過去十多分鐘的時間,元軍才得以有人衝到宋軍軍陣麵前。
雖然隻有寥寥數起,但這終究是將宋軍的防線給衝散了些。讓得前排有些宋軍稍微慌亂起來。
那些元軍戰馬都帶著極強衝勢,往往能撞倒數人,才停下步伐。而馬上的騎士,剛剛衝到陣內就被亂槍射死。
但這時,從甬道外,卻又有數十黑衣人身形飄忽地閃掠進來。
他們跟隨在元軍士卒後頭,借著元軍士卒做盾牌欺近宋軍大陣。而後,便忽地從後躥出來,向著兩旁掠去。
又是綠林營的高手!
宋軍中有士卒忙舉著神龍銃對這些綠林營高手開槍,但是,依稀火光中,子彈亦是很難射中他們。
甬道內的海康縣主街寬不過十餘米,並排而立的宋軍神龍銃手不過數十人。
這些高手,吸引去前排大部分火力。
甬道外還在不斷湧入的元軍得以趁機逼近宋軍軍陣。
蘇劉義大聲叫喊:“扔雷!扔雷!”
城門兩側的宋軍連忙拉開轟天雷引線,向著元軍拋去。
數十顆轟天雷同時在城門口炸響,煙塵瞬間將火光都蓋住。衝出甬道的元軍被炸得血肉橫飛。
而那些綠林營高手,也是有人死在神龍銃之下。
但他們終究還是發揮出極大用處,有人帶著轟天雷,在轟天雷炸響以後,宋軍軍陣稍微騷亂起來。
有更多元軍借著這個機會衝過甬道,衝進宋軍軍陣,大肆砍殺起來。
宋軍前麵數排軍卒徹底混亂起來。
漸漸的,這種混亂更是有不可阻擋之勢。任由蘇劉義如何叫喊,都無法再組成緊密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