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白素素家族掌握的燒窯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
這裡麵,當然有蘇宸的幫助,對爐火的改進等,甚至超過了曆史上北宋官窯本身的水平。
在曆史上,北宋官瓷對釉色的追求達到了極致,器無修飾,以釉色之純、紋裂之美為最高境界。
官窯青瓷釉色晶瑩惕透,凝如脂玉,體現了一種絢爛之極、終歸平淡的美,意趣動人心魄,卻難形於筆端,表以文字。
白家也掌握了青瓷的燒製技術,完全可以煉製出來的。
當然,曆史上北宋五大窯,汝、官、哥、鈞、定,燒製最好的是汝窯,特點是以天青色聞名於世。
汝窯始於宋初,盛於北宋晚期,衰於南宋,終於元末。比起這條時間線,百姓更為熟知的是一句話:“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
據傳,宋徽宗趙佶夢中觀雨,醒來後寫下“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聖旨。那時的瓷工為此絞儘腦汁,以瑪瑙入釉末燒造,最終燒成一種特殊的釉色,有卵白、粉青、豆青、蟲下青、蔥綠和天藍等,其中尤以天青貴。
釉色是天青色,但這種青它並不好控製,不同器物會濃淡區彆。所謂淡者如碧空萬裡,謂之“天青”;深者似雨過天晴雲破之處,謂之“天藍”。
蘇宸把這些都說給了白家,因此,此時的青白瓷、天青釉等,已經是白家最拿手的瓷器,超過了以前的單純青瓷、白瓷。
“我儘快找到適合的爐窯,然後推進生產。”白素素對著蘇宸做出保證。
她也很清楚,如果沒有軍餉,這支新建立的神策軍,很可能就是烏合之眾。
沒有足夠的衣甲、兵器、戰馬、夥食、俸祿等配合,想爆發強悍的戰鬥力,就很困難,甚至一旦軍餉和糧草不足,還要麵臨解散的風險。
現在這數千人馬,一部分是楊靈兒的撥款,從漳泉留後陳洪進的儲存庫內得到,一部分資金,則是依靠白家帶來的錢財。
如果沒有白家財大氣粗的支持,蘇宸肯定無法這樣瀟灑,剛到這裡三天,就提出組建隊伍,用自己訓練之法進行嘗試,如果有效,會應用於三軍,這是他的對外說法。
楊靈兒肯定全部支持,隻要是她兄長提的,她就無條件支持!
這還是一個迷妹!
………
幾日後,呂超群、韋東強、齊英,三位中年將軍,從海外島嶼上,來到了泉州。
他們是黑雲都在海外島嶼上的三大勢力,這次攻打漳泉會之地,派出了呂崢、高福安等人,如今形勢穩定,即將向吳越進兵,他們自然也來到了刺桐城。
楊靈兒、蘇宸、呂崢、王遠波等人迎接幾位島主將軍。
“拜見主公!”三位中年的將軍,都是一起先向公主楊靈兒施禮。
但為了更大限度抬高楊吳皇族地位,他們沒有稱呼楊靈兒為公主,而是改為主公!
楊靈兒也是一直身穿男裝,如同一個翩翩公子的樣子。
這是要展示給外人看,許多將士們,看到了公子,就會更有鬥誌。
如果隻是公主身份,許多將士就會心中沒底,擔心政權不穩,最後傳承動蕩等等,而且傳統觀念中,有男尊女卑的思想,這個是時代觀念造成,要更大加強將士們的信心,讓人過來投奔,楊靈兒裝扮少年男子,無疑更適合局勢。
目前所有人都稱呼她為“主公”了。
“不必多禮,歡迎呂將軍,韋將軍、齊將軍來到刺桐城。”
呂超群微笑說道:“你們在這裡,拿下漳泉之地,值得慶賀,我們晚過來,有享福之嫌了,希望諸位可不要在意,等下次出兵,我們這幾個老家夥,再衝鋒陷陣,為黑雲都出力了。”
“呂將軍哪裡的話,我們也都是在幾位將軍的指引下,做了先鋒而已,日後黑雲都大事,還需要幾位資深將軍來定奪。”高福安拱手笑著回到。
“好,我們進去吧。”呂超群威望最高,因此發話了,得到眾人附和。
眾人簇擁著主公楊靈兒,一起來到議事大廳。
“哪位是蘇公子?”
呂超群坐定後,第一個詢問蘇宸。
由於這些都不是外人,所以,沒有顧忌其他。
蘇宸起身,拱手道:“見過呂將軍,和諸位將軍。”
呂超群目光如炬,仔細打量這個蘇宸,露出審視的神色。
哪怕他在海外島嶼上,也是聽聞了此子不少才名、事跡,特彆是那些武俠,呂超群也很愛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呂超群感覺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自比南唐郭大俠了。
在他的銳利目光注視下,呂超群發現這個蘇宸,沒有任何局促。
從蘇宸身上,他看到了自信、溫潤、氣度、從容等,還有一些陽剛悍氣,不是完全的書生形象。
“嗯,果然一表人才,乃人中龍鳳!”
呂超群見到的“作者”本人了,自然有些高興,表達自己的欣賞。
“謝呂將軍高讚。”蘇宸繼續低調。
呂超群神色欣慰,說道:“不必謙虛,你可是實至名歸,從今往後,可要多為主公獻策,平定江南,我等都是大老粗,衝鋒陷陣,打家劫舍還行,治理國家,還是需要公子的大才!”
“是啊,蘇公子,儘管施展聰明才智,吳國複興,靠蘇公子出謀劃策了。”
“就是啊,可彆讓我等失望!”
這些大老粗的將軍,一見麵倒是沒有難為蘇宸,反而很欣賞。
或許跟他們都愛讀蘇宸的那些隋唐演義、武俠有關,如果隻是詩詞歌賦,估計他們欣賞不來,就不是現在這個態度了。
眾人客套一番之後,蘇宸趁機提出自己打算建立市舶司之事。
“市舶司,這是乾什麼的?”諸將軍都是一臉懵逼。
於是,蘇宸就給眾人解釋了一下,這個市舶司是一個部門,負責這支隊伍的對外貿易,包括船舶建造和更新,出海貿易,海關檢查等等。
在曆史書,宋代泉州市舶司位於泉州市,這裡是一個天然的海港。
市舶司是古代對海運進出境的專職管理機構,最早對外貿易的發展是從漢代開始的,但那是西域的絲綢之路,隨著海路貿易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唐朝專門設立了管理對外貿易事務的機構——“市司”。
到了宋代,造船技術十分發達﹐所造海舶載重量可達五千石(三百噸)。北宋後期﹐指南針已廣泛應用於航海﹐還出現了記載海路的技術傳書《針經》。
北宋海上貿易的對象國家達五十個國以上﹐進出口貨物在四百種以上。進口貨物主要為香料﹑寶物﹑藥材及紡織品等﹐出口貨物主要是紡織品﹑農產品﹑陶瓷﹑金屬製品等。
根據記載,趙匡胤於開寶四年(971)設市舶司於廣州﹐以後陸續於杭州﹑明州﹑泉州﹑密州設立市舶司,比蘇宸提出這個建議,要晚六年之後。
而市舶收入,一直是宋王朝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達四十二萬緡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統治危機深重﹐市舶收入在財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可以說,泉州市舶司作為中原古代的外貿機關,見證了中國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繁榮。
蘇宸就是想要利用這個機構,率先發力,通過海外貿易,帶回戰馬和糧食、錢財,其他商品等,豐富漳泉之地黑雲都的庫存,發展壯大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