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原本最應該有冷靜分析敵我利弊,該戰就戰,該和就和的謀略,但大明朝堂上的文臣全部都是憤青,隻知道戰戰戰,誰敢說一個和字,誰就是漢奸,這跟明朝理學大盛,儒生重視名聲有很大關係。
而與之相反,本應是熱血精誠,奮勇殺敵的武將反倒是一個比一個懂的避敵鋒芒,情況不對,立刻就溜的機變。
文臣和武將的思想完全顛倒,大明的敗局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已經是注定了。
朝臣們對遼東的反應,都在朱慈烺的意料中,他擔心的是,當朝臣們知道杏山塔山兩地已經秘密撤退之後,會不會抓狂?甚至在朝堂說出一些令父皇和內閣都難堪的話語呢?
內閣四臣和兵部尚書陳新甲都沉默不語,他們都是知道杏山塔山秘密撤軍之人,朝臣洶洶,此時誰也不敢拋出這個話題。
不要說他們,就是龍座上的崇禎也是戰戰兢兢。
雖然用催收逮賦的借口,將朝中百分之九十的言官禦史都派出京師了,但朝中清流仍有很大的勢力,隻要他們願意,或者觸碰到他們的痛點,他們依然能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即使是皇帝,他們也不會放過。
為了預防可能的反撲,尤其是在領教了朝臣們對追逮三策的攻擊之後,朱慈烺覺得,他必須做一些未雨綢繆的事情了。
“臣有本。”等朝議稍停,順天府尹周堪庚忽然從人群後方站了出來,將朱慈烺買糧賑災,在西便門設置粥廠之事,向崇禎也向朝臣們報告。倒不是周堪庚想出風頭,而是這件事他不得不報,不然出了岔子,可不是他一個小小的順天府尹能擔待起的。
朝堂靜寂。
事關太子,誰也不敢輕易說話,朝臣們都在偷眼觀看崇禎,又看坐在崇禎下首的朱慈烺。
崇禎臉色嚴肅,朱慈烺麵容淡然,父子兩人都不說話。
一片靜寂中,一人站了出來。
“老臣有本!”
又是白發蒼蒼的禮部尚書林欲輯。
“賑災雖然是好事,但自有順天府處理,太子身為儲君,學習國政大策才是第一要務,太子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等小事之上。”
“太子買糧的錢從何而來?朝廷的每一兩銀子都是有用處的,太子私自挪用,極為不妥。”
“賑災乃順天府的職責,沒有聖命,太子乾涉順天府,有違祖製!老臣是禮部尚書,事關國之大禮,不得不奏!”
林欲輯一連甩出三個理由。
朱慈烺苦笑,這老家夥,從來就不會說好話。
尤其是第三個,真要認真追究,他還真是有違背祖製的嫌疑。
林欲輯話音剛落,群臣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兵部右侍郎吳甡閃身到殿中,向崇禎拱手:“陛下,臣以為,賑災即是國政,順天府力有不逮,太子殿下出手相助,即賑濟了災民,也熟悉了國政,並無不可,老尚書不免有點吹毛求疵了!”
經過前天的長談,吳甡已然成了朱慈烺的擁躉,加上他本就以為賑災無過,林欲輯雞蛋裡挑骨頭,讓人不齒,因此他立刻跳出來為朱慈烺辯解。
見是吳甡,林欲輯也不意外,瞪眼道:“鹿友差矣!太子是我皇明的儲君,未來要繼承大統,一言一行都要嚴格要求,豈可縱容?賑災縱然有功,但卻也不能掩飾逾越祖製之嫌!”
吳甡字鹿友。
“臣也以為,瑕不掩瑜,太子殿下所為並無不妥……”
又一人站了出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
原本他是朱慈烺的第一擁躉,每次朱慈烺有所“危難”,都是他第一個跳出來,想不到今日卻被吳甡搶了先,心中不免有點吃味。
林欲輯怒了。
吳甡挑戰他也就算了,想不到陳新甲也敢跳出來。
雖然陳新甲和他同一個級彆,都是尚書,但陳新甲是舉人出身,是大明曆史上第一位舉人而非進士出身的尚書郎,比他們這些進士出身的尚書天生就矮了一大截,加上兵事連敗,在朝堂上已經沒有什麼威信了,在內心裡,林欲輯本就對陳新甲充滿了鄙視,見陳新甲居然敢出言挑戰自己,林欲輯豈能不怒。
“陳新甲!”
林欲輯打斷陳新甲的話,怒道:“你有何臉目說話?遼東潰敗,錦州投降,不都是你這個兵部尚書無能無德的結果嗎?還不退下反躬自省?”
在明代,直接喊人的名字而不是表字,等同是打臉。
名字,隻有自稱或者是自家長輩可以喊。
林欲輯並不是陳新甲的長輩,這一喊,顯然是帶著輕蔑之意。
“林尚書,你不要太過分……”陳新甲氣的臉紅脖子粗。
“夠了!”
龍座上的崇禎發出不滿的聲音。
林欲輯老臉漲紅,忿忿退下。
這事就算是過去了,內閣沒有發表意見,崇禎也沒有發表意見,不獎不罰,等於是默許了朱慈烺昨天的行為,但朝臣和崇禎的想法卻並不相同,內閣和朝臣隻所以默許是因為朱慈烺沒有伸手向他們要錢,既能賑災,又不需要戶部出錢,太子攬了賑災的事情,錢糧自然都需要太子去發愁,內閣樂的清靜,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崇禎昨天下午有密旨,明令各地州府嚴格管製,不許災民向京師移動,隱隱就是在防範太子賑災可能引起的災民聚集問題,由此看來,皇帝對太子的所為早就知道了,如此內閣就更是不會反對了。
“臣有本。”太常寺少卿李景田站了出來:“陛下,昨夜京師發生了一場混亂,都說是嘉定伯在城中的店鋪被錦衣衛查封了,現在城中流言四起,朝廷還是要儘速澄清為好,以免人心浮動。”
“臣附議,臣也聽說了。”
又有兩三個朝臣站了出來。
內閣四臣還是都沒有說話,昨晚的事,他們當然也聽說了,但朱慈烺使用的錦衣衛,而錦衣衛是皇帝的親衛,奉皇帝的旨意行事,查封的又是疑似國丈周奎的產業,看起來像是皇家的家務事。周奎家財萬貫,但卻愛財如命的性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倒黴了,沒人願意為他出頭。隱隱的,大家也能猜到,皇太子賑災的錢糧一定是從周奎那裡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