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作者,明末著名的科學家,農學家,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麵的知識作了一個係統性的總結,並著述成書使之能夠流傳下來。
除了農業和手工業,《天工開物》還收錄了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這其中有兩個科目對現在的大明尤其重要。
第一當然是農學。現在的大明處在“小冰河”時期,年年大旱,饑民食不果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種耐旱高產的農作物。作為穿越者,朱慈烺清楚的知道,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農作物都極其適合。前世裡,北方地區到處都種滿了玉米,但可惜的是,雖然這三種農作物早就傳入了大明,但播種的人極少,就朱慈烺的記憶,在明末,隻有三個人對紅薯土豆玉米有所涉獵,分彆是徐光啟,宋應星和陳子龍。
這三人都是農學家。
徐光啟早逝,陳子龍是徐光啟是學生,現在紹興為官,朱慈烺已經請吏部幫忙調人了,宋應星無有官職,此時在家中閒居,二十天前,剛剛適應這個時代的朱慈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請到宋應星,不然就無法應對糧食危機,派出的人日夜兼程,今日終於是把宋應星先生帶回京師了。
宋應星對農業研究深刻,連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在《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記載,簡單講,宋應星就是一個是明末的袁隆平,如果能把他任命為“農業部長”,當然了,大明還沒有農業部,不過隻要給他一個適當的職位,並且全力支持他,讓他向大明百姓傳授耕種玉米、土豆和紅薯的方法,使北方地區提前一百年遍種玉米和土豆,並不是什麼難事。
第二,除了農業,宋應星對機械也頗有研究,在《天工開物》的《機械》篇中,他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相信隻要給他一點啟發,朱慈烺急需的水力研磨機和水力捶鍛機,一定也能製造出來。機械是工業的基礎,機械有了發展,大明的工業化水平必然也會隨之提高,工業提高了,大明軍隊使用的槍械和刀槍,自然而然就會變的精良。
除了宋應星,蘇州人薄玨對機械之術也頗有研究,朱慈烺也派人去請了。
至於宋應星通曉的其他科學,如冶金,火藥,紡織,製鹽、采煤等技術,都是大明需要的,因此朱慈烺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這位百科全才。
朱慈烺急急回城,剛進了城門,就看見對麵街道來了一頂轎子。
轎夫走的很急,兩邊有騎馬的家丁護衛,轎子晃動劇烈,顯然是轎中之人在催促。
田守信小聲道:“殿下,好像是吳甡吳侍郎。”
朱慈烺勒馬等待。
轎子停下,轎簾一挑,吳牲從裡麵走出來,快步到朱慈烺麵前躬身行禮:“見過殿下。臣正要去見殿下呢。”
朱慈烺下了馬,笑:“先生有事嗎?”
吳甡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朱慈烺明白了,吳甡還在為固守寧遠之事而煩惱,早朝之時,談論到寧遠,吳甡忍不住又想發言,朱慈烺搖頭又使眼色,不讓他拋出棄守寧遠城之策。但吳甡顯然還是沒有放棄,他憋在胸中不快,想要再找朱慈烺探討一番。
“先生來的正好,我們一起去見一個人。”
朱慈烺笑,不管吳甡同意不同意,騎馬先行。
吳甡坐轎在後跟隨。
很快,朱慈烺就來到了城北的一處宅院門前
“臣宋應星見過太子殿下。”
朱慈烺下馬進到宅院中時,宋應星聽到外麵的動靜,已經疾步走出來迎接了,見到朱慈烺現身,趕緊雙膝跪地。宋應星身後還跪著兩個年輕人,好像是他的子侄。
“先生快快請起!”朱慈烺一臉尊敬,兩步上前將宋應星扶起來,殷切問道:“先生一路辛苦了。本宮冒昧把你請來,不知道路上可還順利?”
“順利順利。”宋應星慌不迭的回答。
宋應星也是有功名的人,宋應星和兄長宋應昇在萬曆四十三年同時中舉,崇禎四年(1631年)宋應升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八年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十一年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為省觀察使下的屬官,掌管一府刑獄,不過任期未滿,宋應星就辭官回家了。
因為有功名,又在官場裡打滾了七八年,所以宋應星清楚的知道,自己這樣的升鬥小吏在太子爺麵前應該有的禮節,因此當朱慈烺伸手扶他之時,他不但是慌張,而且還驚恐,他不明白,太子爺為何如此禮下於他?
其實這個問題他都想一路了,他不明白,堂堂皇太子為什麼要召見他?而且還命他將家中子侄帶來?十天前,當東宮的小太監和錦衣衛出現在他麵前時,他簡直不想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回想起來,都感覺是在夢境中。
現在見到皇太子朱慈烺,他夢境的感覺就更是強烈了。
朱慈烺進到正堂坐下,目光再一次落到宋應星身上。
吳甡在旁邊椅子坐了,也是盯著宋應星。
從皇太子朱慈烺對宋應星的重視態度看,他已經知道宋應星不是一般人。
宋應星1587年生人,今年已經快六十歲了,發須已經皆白,但臉色紅潤,雙眼炯炯有神,穿著粗布長衫,身材瘦長,看起來頗有仙風道骨之感,曆史上他一共活了八十歲,身體非常好。朱慈烺用他,一點都不用擔心他身體會出什麼意外。
說了一會家常,見宋應星的情緒漸漸穩定,不那麼緊張,朱慈烺切入主題。
“先生的《天工開物》我拜讀了兩次。”朱慈烺道。
宋應星驚訝極了,趕緊拱手做謙虛狀,他沒想到,太子爺居然會看自己的書。《天工開物》雖然極具曆史意義,但在這個時代卻並不為人重視,雖然有出版,但沒有賣出多少,這個時代士子們最喜歡的還是風花雪雨,《天工開物》的出版數,還不如阮大铖戲本子的一個零頭。士子如此,朝堂上的大臣也不例外,《天工開物》雖然在崇禎十年就出版了,但卻沒有掀起任何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