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國丈驚慌(1 / 1)

陳圓圓在田府待了一段時間,後來被田弘遇送給吳三桂為妾,這也才有了後來的“衝冠一怒為紅顏”。

田弘遇感覺到了眾錦衣衛灼灼的目光,他很是不滿,轉頭狠狠地瞪了眾錦衣衛一眼,也就是這時,他看到了坐在錦衣衛中間的田守信--雖然田守信穿的是便服,但田弘遇久在宮中行走,對太監公公們很是熟悉,所以一眼就認出了田守信!

啊,東宮典璽!

田弘遇臉色立刻大變,他立刻就意識到,圍在田守信身邊的精壯漢子百分之九十是宮中的錦衣衛!

而那個坐在窗邊,一直都沒有回頭的少年,一定就是當今的東宮皇太子!

原本,皇太子是不能輕易出宮出城的,但朱慈烺撫軍京營之後,出宮出城對他不再是什麼難題,這段時間田弘遇本人雖然不在京師,但對京師發生的事情他卻知道的清清楚楚,他對皇宮,尤其是東宮的消息特彆留意,聽說皇太子撫軍京營,又提出治國四策,他驚訝又憂心--這麼睿智的皇太子,怕是很難對付啊。

“哢!”

田弘遇手裡原本端著一杯茶,猜出朱慈烺的身份之後,因為太過驚駭,手腕一抖,茶水直接就傾倒在了桌麵上,管家急忙幫他擦拭,他卻推開管家跳起身,提著袍子,急慌慌地下樓,心中驚駭的想:太子怎麼會在這裡?難道是察覺到我的計劃了嗎?哎呀,大事不好!

黑紗美女和管家都是驚異,不知道發什麼事?不過田弘遇既然跑了,他們也不能繼續留在桌邊,兩人起身,跟著田弘遇一起下樓。

下樓時,田弘遇慌裡慌張,腳步踉蹌,差點一腳踩空從樓梯上滾下去。

朱慈烺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田弘遇可能是認出他了,所以才會落荒而逃。

不過,田弘遇為什麼這麼恐懼?就算那個美女真是陳圓圓,就算田弘遇真要把陳圓圓送給崇禎皇帝,但也不必對他這皇太子這般的害怕啊?

另外,如果黑紗美女真是陳圓圓,那麼她是不是真會如史書記載的那樣,最後變成了吳三桂的小妾,以至於在甲申年滿清入關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呢?

朱慈烺心念急轉,腦子裡電光火石的閃過很多念頭,他甚至想要派人截住田弘遇,將陳圓圓搶下,如此陳圓圓就不會入宮,也不會變成吳三桂的小妾,就不會有“衝冠一怒為紅顏”之事了。

不過很快的,朱慈烺就失笑了。

為自己的怯弱和不堅定而慚愧。

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代替了朱慈烺的本尊,既然已經發誓,並且已經做了這麼多的事情,為什麼還要擔心甲申之變,還有之後的滿清入關呢?難道是沒有信心扭轉曆史嗎?

如果沒有信心,沒有能力,就算攔下陳圓圓又有什麼用呢?一個王朝的覆滅,一個民族的興衰,其間的決定權,難道真會在一個弱女子的身上嗎?不,不是的,不論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她們都不過是君王昏庸,王朝積重難返的代罪者。

為尊者諱,不能直接辱罵君王,文人們隻能將怒氣發泄到君王身邊的女人身上。

如果有信心,有能力,就算有十個陳圓圓,十個吳三桂,也阻擋不了逆轉曆史的大勢。

更何況,田弘遇畢竟有“國丈”的身份,無緣無故的攔下田弘遇,搶奪陳圓圓,不說崇禎,隻天下人就會把他這個皇太子罵死。

所以,就隨她去吧。

可惜陳圓圓這樣的美人兒了。

朱慈烺微微有點失落,但很快就調整心情,繼續觀察運河上的貨船。

眾錦衣衛都發出了無聲的歎息。

原以為可以繼續欣賞美人兒,沒想到美人兒竟然匆匆離開了。

樓下。

田弘遇一路跌跌撞撞,逃也似的走。

“老爺。怎麼了?”

管家在後麵追上來,不解的問。

“彆問了,叫上他們趕緊走!”田弘遇低吼,除了他們三人之外還有十幾個護衛家丁和四五個丫鬟老媽,此時正在一樓就餐,菜還沒有上呢,田弘遇卻要帶他們立刻走。

“是。”管家不敢多問,急忙去催促。

這中間,黑紗美女跟在身後,腳步優雅,一句話也不說。

很快,黑紗美女上了馬車,田弘遇上了另一輛馬車,在保鏢們的護衛下,一行人急急向京師而去。

三樓。

朱慈烺已經忘記了陳圓圓和田弘遇,全身心的盯著運河上的貨船。

隨著開關時間的臨近,運河上的貨船越來越多,站在船頭的水手和站在碼頭上的商人正在為即將開啟的關門忙碌著。

下午一點,先是一大隊持著紅纓槍的士兵在碼頭出現,驅散碼頭上的人群,清出一片區域,接著七八個穿紅襖挎長刀的衙役護衛著一名青袍官員出場,並抬出一張桌子擺在碼頭邊,青袍官員桌後坐定,開始接受商人們的報關單--這名官員現場辦公,負責稽查船上的貨物,報關的商人將報關單交給他後,由他和他手下的衙役進行核實,核實無誤之後,在報關單上簽字,商人們再拿著報關單進到碼頭邊的鈔關衙門,交納相應的稅金,完畢後青袍官員再確定一次,然後放行船隻。

整個流程並不複雜。

青袍官員的品級不高,隻是一個從八品,但權力卻極大,商人們有沒有在貨物中夾私,有沒有謊報,全看他是否能嚴格稽查?如果他接受賄賂,睜隻眼閉隻眼,朝廷的稅金不知不覺就在他的指縫間流走了,反之,如果他嚴格稽查,鐵麵無私,那麼商人們必不敢在貨物中耍詐。

當然了,運河之上一共有二十二道關卡,每一道關卡都要在報關單上蓋章畫押,如果有一處稽查不嚴,而被下一處的官員查出了問題,那上一道官員是要被咎責的,嚴重者甚至會被免職下獄。

即便如此,朱慈烺還是不放心,明末吏治腐敗,官場講究的是和光同塵,朋黨勾結,一條運河上下的官員彼此相互照應,你不揭我,我也不揭你的潛規則是一定有的。從南往北,你是下一道,從北往南,你卻變成了上一道,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手裡沒有縱放的私貨,因此必然不敢輕易揭穿同僚的“把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