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問起軍中情況,白廣恩老實回答,一點都沒有虛報。他軍中原有萬餘人,鬆山之戰中,隨他突圍到達寧遠的有五千人,戰馬則二千五百匹。戰後一千薊州兵回防薊州,他帶著餘下的三千多人去了馬蘭峪,加上馬蘭峪原有的一千駐軍,他現在麾下一共有四千多人馬,這四千人大部分都是他的老部下,戰力可期,他慨然說道,隻要朝廷給銀給人,不出三月,他就能恢複原先的戰力。
朱慈烺點頭讚許,至於大規模的給銀給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對白廣恩這樣的舊軍頭,隻能安撫使用,絕不能再壯大他們的實力,以免尾大不掉,反成朝廷的禍害。
朝廷的錢糧要優先投入到京營新軍中。
不過朱慈烺還是答應會幫白廣恩補充一些糧草物資,又稱讚白廣恩的驍勇,表示聖天子對白廣恩很有期待,望他能忠於國事,再立新功。
白廣恩感激涕零。
最後朱慈烺問起白廣恩可有什麼困難?
不出意外,白廣恩苦喪著臉,還是要錢要糧,說自己部下在鬆山折損大半,但朝廷的撫恤銀到現在一兩也沒有見到的呢。
朱慈烺點頭答應,說會請兵部優先處理,白廣恩聽罷大喜,對朱慈烺連連叩拜。
臨走前,白廣恩跪倒在地,大表忠心:“臣雖魯鈍,但隻要太子殿下有所差遣,臣刀山火海,萬死不辭!”
明顯的是要抱大腿了。
朱慈烺溫言勉勵了兩句。
等白廣恩走後,吳甡立刻道:“殿下,此人貌似忠誠,實則狡詐,跟賀人龍是一丘之貉,萬萬不可重用啊!”
在白廣恩彙報情況和表忠心的過程中,吳甡一句話也沒有說,不過從他斜睨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對白廣恩不怎麼感冒,甚至是帶著一些鄙夷。朱慈烺忽然明白曆史上崇禎十六年,朝廷令白廣恩隨湖廣總督吳甡到湖廣剿匪,白廣恩為什麼不願意跟從了。
很顯然,白廣恩能感覺到吳甡對自己的冷淡。
和洪承疇孫傳庭善於使用流賊出身的將領不同,吳甡對流賊出身的將領好像天生的帶著成見,並且不加掩飾的表露--吳甡有大智,但脾氣卻有點桀驁,從抗拒崇禎帝的聖旨就可以看出。
對不喜歡的人不假辭色,不善於隱藏胸中的喜惡,棱角分明,從這一點上來說,吳甡並不適合擔任一軍的統帥,甚至不適合當首輔,隻適合擔任參謀長一類的職務。
不用吳甡提醒,朱慈烺也不會重用白廣恩。
但該有的拉攏卻是不能少。
白廣恩還是有戰力的,這樣的人縱然不能重用,也不能讓他生起憤憤不平、對朝廷的怨恨之心。
……
晚上,朱慈烺將吳甡、順天巡撫潘永圖、薊鎮總兵官李巨正和薊州總兵佟瀚邦召到薊遼總督府,就薊州防務和軍備整修等問題和四人進行了深入探討。“據險練兵”是潘永圖擔任順天巡撫的中心思想,朱慈烺表示讚同,但隻有中心思想不行,還需要有具體行動。朱慈烺有意無意的暗示潘永圖和李巨正,佟瀚邦是遼東宿將,跟建虜交戰經驗豐富,薊州戰備的一切事務皆應以佟瀚邦的意見為主,他二人非有重大理由,不得輕易乾涉。
潘永圖和李居正不敢不從。
佟瀚邦新任薊州總兵,正得榮寵,下午又跟太子和吳甡在城樓上談了很久,顯然是已經擬定了薊州的戰備計劃。既然太子和少司馬大人都對佟瀚邦如此信任,他們兩人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不過他們兩人一個巡撫,一個總兵官,都有守地的職責,如果佟瀚邦有什麼出格的行為,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他們是一定會乾涉的。
第二日一早,朱慈烺離開薊州,返回京師。
“潘中丞,李總鎮官,佟總鎮,薊州的千斤重擔就交給你們了。”分彆前,朱慈烺叮囑道。
潘永圖、李居正和佟瀚邦都是遵命。
小將佟定方站在朱慈烺身後,望著父親目光頗有不舍,從今天起,他就是太子的親兵衛隊了。昨夜,他父親和他談了很久,一直談到深夜,從麵對太子的禮節到各種需要注意的事項,都一一叮囑。佟瀚邦一向寡言少語,昨晚一晚上講的話,比過去三年對兒子講的話都要多。
佟定方一一銘記在心。
從父親房間出來之後,佟定方沒有回自己的房間,而是去見了王升。
王升是親兵隊長,佟定方離開後,衛護佟瀚邦的責任,就落在他的肩膀上了,佟定方對父親的安全很擔心,對王升叮囑很多。
回到房間時,已經是子時三更了。
今早卯時就起床,睡眠有點少,所以微微有點疲憊,不過精神很好,當太子車駕啟程時,他朝著父親深輯,眼眶微紅:“父親保重。”翻身上馬,隨太子而去。
兒子遠行,佟瀚邦默不作聲,隻是微微頜首,令一旁的馬紹愉不免有所歎息,人都說飛將軍李廣寡言少語,不與他人多交談,連跟兒子也沒有什麼話說,對士兵卻寬厚不苛,帶兵行軍,遇到斷糧缺水時,見了水,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上飯,他不嘗一口飯。每臨戰都是衝鋒在前,以至於他的上司,隴西太守公孫昆邪向漢景帝哭訴:“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屢次衝鋒與敵虜肉搏,恐怕會失去他。”司馬遷稱讚李廣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馬紹愉看來,佟瀚邦現在雖沒有李廣之功,但卻有李廣的風範,假以時日,必然能立下大功。
想到此,馬紹愉胸中忽然升起了一股自豪之氣,佟瀚邦雖然不是他發現的,但能任薊州總兵卻是他大力幫助的,日後佟家父子飛黃騰達,應該忘不了他這份恩情吧?
“職方郎大人。”正想著呢,忽然有人朝他拱手。
一看原來是詹事府左庶子吳偉業。
“左庶子大人。”馬紹愉連忙還禮。
論品級,兩人都是正五品,因此相互稱呼大人。
吳偉業一瘸一拐,手裡捧著一封信:“這是太子殿下寫給兵部陳部堂的鈞令,你要親手交到陳部堂的手裡。”
馬紹愉愕然:“殿下不回京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