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黃太吉之思(1 / 1)

聽兒子這麼說,崇禎帝臉上的擔憂散去不少,沉思道:“但也不能大意,朕已經命令範誌完提高警惕。”想一想又輕聲道:“今冬建虜如果入塞,有多爾袞的壓力,吳三桂還能率寧遠軍渡海攻擊嗎?如果不能,怕是要早做謀劃啊……”

朱慈烺沒有回答,他知道,父皇並不是在問他,而是在提醒他。

但他不會做其他的選擇。

渡海攻擊,非吳三桂和吳三桂的廣寧鐵騎不可,其他人,都擔不起這個重任,多爾袞的出現,雖然給寧遠前線造成了一些壓力,但除非建虜大軍不入塞,而是圍攻寧遠,否則朱慈烺一點都不覺得,隻憑多爾袞的一旗,就能拿下寧遠。

所以他並不擔憂此事。

他真正擔憂的是,黃太吉好像已經開始在布局了……

沈陽。

崇政殿。

黃太吉坐在禦座上,正聽取範文程關於和明國談判的進展彙報。

範文程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我大清仁義,準許明國在鬆錦收斂明國士兵的屍骨,但明國卻毫無大國風範,在釋放我大清勇士的問題上,一直刁難,對於前多羅貝勒阿巴泰,更是緊咬不放……”

黃太吉靜靜聽著,腦子裡卻想起阿巴泰的那封信。

前些天,禮親王代善拿著阿巴泰的信,進宮見他,原本,代善對阿巴泰是很不滿的,認為滿達海初次出征,作為叔叔,也是老將的阿巴泰應該用心提點,而不是讓滿達海獨自率軍在前,以至於中了明軍的埋伏,不過看完阿巴泰的信後,代善的想法微有改變,於是進到宮中,將阿巴泰的信呈給黃太吉。

阿巴泰的這封信寫的太好了,沒有推卸責任,沒有說自己在明國的苦難,隻說痛苦的自責和兄弟情義--很明顯,這是有高人指點的,雖然阿巴泰是用滿文寫的,但一定有明國的高人用漢文給他寫過範文,阿巴泰估計是照著抄來的。

“阿巴泰畢竟是太祖血脈,我們的兄弟,他被明國羞辱,我大清也臉上無光,如果可能,還是要將他換回來。”代善道。

黃太吉不說話,他覺得大貝勒有點老了,心腸軟了,阿巴泰豈是說換就能換回來的?明國獅子大開口,要換洪承疇和祖大壽,這樣的條件,大清豈能答應?如果用戰馬,不說明國會不會同意,隻是戰馬數量就一定會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在大清即將入塞的前夕,給明國戰馬,豈不是助長明軍的實力?

最重要的是,大清如果用戰馬贖人,那草原上的蒙古人會怎麼看?他們在去年入塞中,也有不少的子弟被明國俘虜,如果大清用戰馬換人,他們豈不是也要跟隨?那一來,大清威嚴何在?

所以,阿巴泰是絕對不能換的,一匹馬都不行。

如果要救阿巴泰,大約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用大清的鐵騎,破關入塞,逼得明國不得不放人。

但這種可能性極低,以大明“絕不低頭”的剛性,大清再次入關之時,怕就是阿巴泰被明國梟首之日。

也就是說,阿巴泰已經是不可能回來了,他的結局,已經是注定。

同樣,用戰馬換俘也是不可能的,現在的談判,不過就是迷惑明國,拖延談判的時間……

這兩點,代善已經想到了,所以才會有點傷感提出,希望能換回阿巴泰,留阿巴泰一命。

黃太吉不能答應,隻能沉默。

代善沒有再多說,轉身離去。

現在聽著範文程的彙報,黃太吉又想起了代善離開時的背影,更想起了阿巴泰的那封信。

阿巴泰的信,顯然是被精心設計的,為的就是打動代善,同時顯現他黃太吉的鐵石心腸---今日是阿巴泰,明日或許就是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兄弟,但凡他們落到明軍手中,黃太吉是絕對不會念及兄弟情義,而救他們一命的。

黃太吉並不在乎彆人認為他一個鐵石心腸的人,為君者,本就應該無情,對明人的雕蟲小技也毫不在意,不過阿巴泰的信,卻還是讓他警覺,意識到明人在小處都這麼精心設計,那麼在談判中的陷阱,恐怕也不會少。

又或者,明人會不會識破他製造和平假象、想要拖延時間的策略呢?

除了親到沈陽的兩個明使,馬紹瑜和袁樞之外,明國中樞的決策者,才是計劃成敗的關健。

兵部,內閣,皇帝,這是黃太吉以前思索明國對策的三個單位,但現在卻多了一個,那就是明國太子。

明太子是最早提出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的人,並先行釋放了祖澤潤,若非明太子的堅持,明國怕也不會派出使者到沈陽來談判。

因此,明太子很有可能是此次談判的實際決策者。

從去年入塞之戰就可以知道,明太子雖然年輕,但卻有相當的城府和智謀,絕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人……

“明國京師可有消息傳回?”黃太吉忽然打斷範文程的彙報,問道。

指的當然是派往明國的奸細。

範文程一直躬著身子,這時就躬的更低了:“還沒有。”

黃太吉皺起眉頭:“都四五個月了,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難道是失敗了嗎?”

範文程不能回答。

黃太吉卻已經明白他的意思,這麼長時間沒有消息傳來,派出的人不是被明國抓獲,就是陷在麻煩之中,無法傳遞消息,而不管是哪一種,短時間之內,大清恐怕都得不到明國京師的準確情報。

黃太吉心中不滿,不過表上卻依然是和顏悅色:“再派人去,十一月之前,朕一定要知道更多的關於明國京師和明國太子的消息。”

“是。”範文程躬身。

“商人那邊,你辦的怎樣了?”黃太吉又問。

這一次,範文程點頭:“已經妥了,臣已經派人聯係上了大同商人,隻要張家口重開,就可以恢複過去的通路,糧米布匹,他們都會向大清提供。”

黃太吉麵色凝重:“他們規模有多大,能否頂上晉商?”

範文程搖頭:“短時間之內很難,晉商被查抄之後,商人們都嚇破了膽,沒人再敢和我大清做生意,一些原本對邊貿的大商人,都改行轉向內銷,新晉的一些小商人,沒有本錢,難以做大買賣。”

“沒有本錢我大清可以給,”黃太吉道:“當初晉商不也是這樣嗎?隻要他們能販來我大清需要的東西,什麼優厚條件我大清都可以答應他們。”

範文程點頭。

黃太吉盯著他,叮囑道:“商路的通暢,關係到我大清的國運,其重要程度,一點都不亞於諜報,絕不可懈怠。”

“臣明白。”範文程躬身。

黃天吉點點頭,歎息道:“可惜晉商了……”從努爾哈赤到黃太吉,他們兩代都在商人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最後培養出了晉商這個怪胎,但想不到一夜之間,就被明廷清掃整頓,那滾滾而來的商隊和物資,已經成了昨日黃花,短期之內,再難以重現,大清境內的糧米布棉,怕是不會再像過去那般的充裕,想到由此可能引發的一些亂象,黃太吉就不能不憂心。

而想到清剿晉商也是明國太子動的手,他心中的憂慮就更多。

明國太子真的是皇家貴胄,天縱英明嗎?為什麼總是能打在大清的要害上,令大清頭疼呢?

見主子沒有什麼問的了,範文程準備跪安,黃太吉忽然想起了什麼,淡淡說道:“不必出宮,就在偏殿候著,朕想見見洪承疇,看他對眼下的時局有什麼看法,你也一起聽聽。”

“嗻。”範文程聽令。

宣洪承疇進宮的口諭,很快就傳了出去。

半個時辰之後,洪承疇邁步進入了崇政殿。

滿式的官服和官帽,留著辮子,進殿立刻打千跪拜,口呼皇上,自稱罪臣,若非是那一張麵無表情,山羊胡,眉短眼小的臉絲毫沒有改變,誰也不會認出,他竟然會是原大明薊遼總督,領兵部尚書,大學士銜的洪承疇!

洪承疇1593年生人,今年不過五十歲,論起來,正是一個文臣的當打之年,封疆大吏,入閣拜相,流芳百世,本是洪承疇應該的榮耀,但可惜的是,一個鬆錦之戰改變了他的命運,從統領九邊精銳,十幾萬大軍的總督,變成了階下囚,一番輾轉,生死掙紮之後,他終於還是堪不破生死關,咽不下一個“死”字,屈下了膝蓋,割去了發冠,變成了他原本最是痛恨的辮子之臣。

投降之初,洪承疇心中滿是淒涼,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羞恥和尷尬,被黃太吉封為參政之後,立刻告病不出,躲在黃太吉賜給他的宅子裡,一隱就是一年,其間,除非是黃太吉召見,否則他一步也不出家門。

而麵對黃太吉的召見,他也一直是小心謹慎,同時也保持身份,即便是降臣,他也始終端著“大學士”的架子,不屑和那些早先投降的遼東武將,或者是範文程這一類的無恥文人為伍。

進入崇禎十六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黃太吉一次次的召見和厚賞,洪承疇心中的羞恥和尷尬,淡化了不少,雖然還是不上朝,但卻不像過去那樣,閉門謝客了,一些老部下到他府門求見,他也會選擇性的見幾個人。

去年,聽到多鐸率領建虜大軍又一次入塞之時,洪承疇不勝噓噓,在他看來,在九邊精銳尚在,有曹變蛟王廷臣等猛將,他率領秦兵馳援之時,大明在崇禎十一年都沒有能擋住建虜大軍的入塞,現在九邊精銳不在,曹變蛟王廷臣戰死,自己改換門庭的情況下,大明肯定是擋不住,狼煙滾滾,血流成河,妻離子散,百裡無人煙的景象又會在大明出現……

但令他意外的是,建虜大軍此次入塞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遭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挫折,多鐸率領的主力在阻截在薊州城下,而阿巴泰率領的偏師,竟然是全軍覆沒,連阿巴泰本人都成了明軍的俘虜。

這是怎麼回事?

作為曾經的薊遼總督,統帥過大明最精銳部隊的人,洪承疇對大明軍隊的戰力,再是清楚不過了。如果說,開封之戰還有些道理,畢竟李自成的戰力並就不強,左良玉虎大威又都是大明僅剩不多的猛將,二十萬官軍隻要籌劃得當,又是太子親自領軍,士氣高漲之下,擊潰五十萬流賊,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但在九邊精銳儘喪的情況下,隻靠京畿一代的部隊,想要擊破八旗精銳,就洪承疇所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就發生了。

阿巴泰戰敗的消息傳到沈陽的第二天,黃太吉就召洪承疇進宮,洪承疇知道,黃太吉一定又是詢問明太子的情況,去年九月,當明太子率領京營大軍在開封一舉擊潰李自成的五十大軍時,黃太吉就曾經召他入宮,詢問他有所明太子的情況,但遺憾的是,他對明太子沒有什麼了解,甚至都沒有正式見過麵,隻是在一次覲見崇禎帝的途中,遠遠的望見過皇太子一次。

因此,洪承疇無法為黃太吉提供什麼。

作為曾經的薊遼總督,大明最受崇禎帝器重的乾臣,他對太子的了解,太少太少。

那一日,會到家中之後,洪承疇呆坐很久,想著,大明太子竟有如此韜略,怎地自己從前一點都沒有聽說過呢?

有如此太子,大明多了一個少年帥才,遼東局勢,怕是會有大變啊……

不,不止遼東,怕是朝堂局麵也會有大變。

而後,消息傳來,說明國試圖用換取他和祖大壽之後,洪承疇著實吃驚不小,作為明臣,他對大明朝臣和士子,太了解不過了,如果回到明國,不說朝廷,就是憤怒的士子百姓,就能把他生吞活剝了,因此,他是萬萬不敢返回大明的。

當然了,他也是知道的,黃太吉絕不會放自己和祖大壽回大明,一來黃太吉自詡仁君,豈能將已經投降本朝的臣子,交給大明去處置?那一來,大清名譽儘失,第二,他是有用之人,熟知大明各地的軍要機密,好比是一座寶庫,這也是大明想要把換回去的原因,以黃太吉的聰明,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所以洪承疇並不擔心自己被換回。

___感謝“不愛會怎樣、武入聖2、hellohahaha、cylove521”的打賞,謝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