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所山下。
旌旗獵獵,大兵雲集,鑼鼓號角聲不斷,戰事一觸即發。
阿濟格的大纛已經豎了起來,他立馬大纛之下,咬著牙,遠望明軍,臉色嚴峻。
“王爺,王爺~~~”
腳步聲急促,有人策馬奔上了山坡。
這一次奔來的不是探騎,而是浩齊特右旗旗主羅額爾德尼,他急急奔馳而回,到了阿濟格麵前,臉露驚駭的報告:“已經探清楚了,從西麵來的,是宣府、保定、昌平兵,加上一部分的京營,兵力在一萬人以上,東麵是玉田兵、通州兵和少部分的京營兵,總數約在七千,南麵來的是明軍主力,全部為京營兵,人數將近三萬!”
一萬、七千、三萬,加上仍在山腳下死戰的明軍,明軍總數將近五萬。
對於明軍的兵力,阿濟格並不驚訝,多年宿將,隻從明軍卷起的黃塵,他對明軍數量就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準確的判斷,現在羅額爾德尼的回報,不過是證實罷了。
以三萬蒙古兵對五萬明軍,就兵力來說,其實並不太吃虧,關鍵是,這裡的戰場對他們並不有利,而蒙古人的動作又拖拖拉拉,遠沒有滿洲勇士好用,阿濟格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還有,前方回報,說南麵而來的明軍主力陣中有二十四麵大旗,還有黃羅蓋傘閃現,明國皇帝好像就在其中!”羅額爾德尼再報。
“隆武來了?”
阿濟格微微一驚,凝目往遠方望去,但他沒有千裡鏡,明軍滾滾而來,軍旗飄揚,他根本找不到黃羅蓋傘在哪?不過他對羅額爾德尼的回報卻是堅信無比,仰頭大笑兩聲:“哈哈哈,好,好,太好了!”
笑罷,臉色一沉,冷笑道:“五萬人,三麵而來,親自領兵,隆武小皇帝好大的胃口,這是想要一口把我們吞下啊。隻可惜,我大清勇士都是鐵打的,他口張的越大,牙就崩的越多!”
羅額爾德尼卻默默不語,眼神中的不安藏不住,顯然,他也有點擔心和害怕了。
不止他,麵對人數眾多的明軍,很多蒙古親貴都在暗暗犯嘀咕,
他們隻是想要搶掠,占便宜,擼一把就走,現在明軍擺出決戰、拚命的姿勢,這可不是他們想要的。
但阿濟格下了決戰的命令,他們沒有人敢抗拒,另外他們也深深知道,背靠大山,對騎兵不利,除非是殺退明軍,否則他們現在即便撤退,怕也難逃明軍的追擊。
阿濟格看向羅額爾德尼,臉色冷峻:“羅額爾德尼,明軍三路而來,東麵的玉田兵最弱,人馬不過七千,如果能先擊潰東麵的玉田兵,明軍士氣必然全線動搖,到時我蒙古勇士再大舉反擊,定可一舉擊潰明軍。你讚同否?”
“王爺英明!”
羅額爾德尼右手放在左胸口,做鞠躬狀。
阿濟格盯著羅額爾德尼,繼續道:“今日蒙古五旗中,你浩齊特右旗人馬最多,論統兵之術,也數你羅額爾德尼最強,我意將攻擊玉田兵的重任交給你浩齊特右旗,不知你可願意?”
羅額爾德尼急忙躬身:“願意,必不讓英親王失望!”
“好!”阿濟格大喜道:“不愧是蒙古勇士,我愛新覺羅的女婿,但是成功,我必上疏睿親王,將你的阿紮克郡王,提為親王!”
羅額爾德尼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他知道,這個任務絕不是容易,不說玉田兵的底子乃是白廣恩留下的,是原先的九邊精銳之一,也不說現在玉田總兵劉耀仁乃是原先的精武營副將,隻說明軍犀利的火器,就是令人頭疼。
但阿濟格命令,他不敢不從。
羅額爾德尼領命,急急而去。
阿濟格再下令:“給哩克圖、巴劄木蘇、本塔爾傳令,令他們不惜一切,騷擾、牽製西麵和南麵的明軍,配合羅額爾德尼,使明軍不能救援玉田兵。但是有失,本王的軍法絕不饒他們!”
“嗻!”
白甲兵急急去傳令。
阿濟格抬頭望向明軍所來的方向,目光似乎想要透過戰場的硝煙和黃塵,看到隆武,口中則是獰笑道:“隆武小皇帝,你以為我阿濟格是好欺的嗎?今日定叫你後悔!”
……
同一時間。
明軍陣中,黃羅蓋傘之下,金盔金甲的隆武皇帝朱慈烺,正站在一處平地凸起的小山坡上,舉著千裡鏡,徐徐掃望渤海所山腳下的敵軍。
這一次,阿濟格選擇從渤海所突破,確實是有點出人意料,不止是因為建虜從沒有攻擊過渤海所,更因為渤海所長城斷群山環繞,通行極其不便,對以騎兵為主的蒙古人來說,渤海所絕不是一個突破的好地點,也因此,從去年到今年,薊州、密雲段各處的長城,都增強了守禦,在本部兵馬之外,又多了京營的輪值兵,唯獨渤海所依然是原先的兵力在駐守。
渤海所的位置極其關鍵,不但距離京師極近,而且有官道直通昌平皇陵,蒙古人從這裡入寇,下山或許需要一些時間,可一旦下山,周邊就都是大道坦途,不論昌平的皇陵還是懷柔、通州京師,都是他們的兵鋒之下,京師必然慌亂,加上阿濟格膽大冒險的性子,因此,朱慈烺才會判斷,阿濟格極有可能會走沒有增兵的渤海所。
而果然,阿濟格率領蒙古大軍出現在了渤海所。
現在想來,朱慈烺微微慶幸,不是慶幸自己的聰明,而是慶幸軍機處對於京畿安全早有謀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保定兵的駐地,從原先的保定府,改到了京師豐台,原因也簡單,李自成張獻忠先後敗逃,中原匪患基本肅清,保定兵已經沒有了原先為京師西南屏障,阻擋流賊的必要。
而與之相比,因為封禁邊貿的原因,蒙古對大明的襲擾日益增多,為了穩固京師,調保定兵到京師附近,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新任保定總兵王允才是九月初得到朝廷的任命,繼而帶兵離開湖廣,往京師而來的。
十一月,也就是半個月前,王允才到達京師,覲見隆武帝,當初開封之戰時,還是太子的隆武帝就和王允才熟識,知道他不但是左良玉麾下的猛將,而且心有忠義,和馬進重並稱“王馬”,是一個可用之人。覲見之時,笑意溫言,又賞賜了良馬和金銀。
王允才何成受過這樣的恩寵?感激涕零,誓死儘忠。
因為王允才剛到京師,部隊需要修整,因此此次應對張家口塞外四旗,朱慈烺並沒有動他,而是留他在豐台修整,但想不到事情有變,阿濟格從渤海所突破,京營一部分的主力留在宣府,無法及時趕回,因此,留守豐台的保定營,就派上大用了。
王允才綽號鐵騎王,他從湖廣帶來了三千精銳中,有一半是騎兵。
而原保定營的三千人馬,被朝廷改為西山兵,駐紮西山。
此外,被任命為通州副將李國英,也帶了八百騎兵赴任。
因此,雖然京營主力前往宣府,但其實京師兵力並不算太空虛,而在隆武帝一聲令下之下,保定營,通州兵,玉田兵,昌平兵一起行動,加上以急行軍奔回的一部分京營主力和宣府騎兵,就構成了今日和阿濟格決戰的主力。
所以,朱慈烺心裡是慶幸的。
若沒有軍機處的提前謀劃,沒有工部建造的各種新式車馬和對京師官道的修繕,今日大明主力就不可能這麼快就出現在渤海所。
現在,麵對蒙古騎兵的襲擾和阿濟格做出的決戰姿態,朱慈烺心中是有相當底氣的,雖然蒙古人都是騎兵,來去如風,又有阿濟格坐鎮,看起來氣勢洶洶,不過渤海所山下的這一片好戰場,卻沒有過多的空間任由蒙古人馳騁,明軍雖然是步兵,看似急行軍趕到,但其實仍有相當的保留,隻要各部齊心協力,按照預先的作戰計劃,步步向前,逐漸壓縮蒙古人的活動空間,最後將他們逼圍在渤海所的山腳之下,勝利就是屬於大明的。
當然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蒙古人不是傻子,阿濟格更是用兵凶狠,他們是絕對不會讓危機逼近的。雙方必然要有一場血戰。
……
在舉著千裡鏡徐徐觀望之中,朱慈烺最關心的是被蒙古人重重包圍,但卻依然在奮戰的楊軒和陳永福部,見到兩軍軍旗未倒,激戰還在進行中,他心中長長鬆了一口氣,暗道好樣的。今日之戰,一是要擊敗張家口塞外四旗,第二,就是要想儘辦法,儘快解救楊軒和陳永福。
“陛下,蒙古兵上來了!”
站在隆武帝身邊,同樣舉著千裡鏡的陳奇瑜忽然道。
朱慈烺迅速將手中的千裡鏡從山腳下離開,轉向大軍的前方--鏡頭所見,蒙古騎兵果然是衝上來了,雖然距離還有三四裡,但看的卻極其清楚,於是緩緩道:“來的好。傳令,全軍停止前進,布陣!”
“是!”
京營中軍傳令官李來亨大聲答應。
……
“噠噠噠噠~~”
馬蹄聲急促,黃塵卷起,蒙古遊騎兵開始出擊,他們分成十幾路,呼哬著,分彆迎向不同的明軍,其意圖很明顯,一來是騷擾,二來是試探,如果明軍出現混亂,那麼他們立刻就會衝明軍一個大亂。
“當當當當~~”
此時,從南麵而來的明軍京營主力,在一陣清脆的銅鑼和金器之聲後,已經是停下了,隨即三角旗晃動,旗語指揮,各部開始布陣,三千營和宣府騎兵護住大軍的兩翼,
因為一開始就是一個一個的小方陣,按照建製,踩著官道和兩邊的原野而來,平常又訓練有素,因此布陣極快,隻看見軍旗搖動,車輪轔轔,聽見鑼鼓咚咚,各部按部就班,絲毫不見混亂,盾牌手長槍手就位,鳥銃手出陣警惕,當蒙古遊騎衝近時,他們立刻開火。
“砰砰砰砰~~”
---不同於過往明軍鳥銃手,不等敵人進入射程就胡亂開火的壞毛病,現在明軍上下,對鳥銃手開火距離和開火命令,有極其嚴格的規定,操練更是嚴苛,每日實彈眾多,但是有人不聽命令,提前開火,等待他的,既然是重罰,就這麼長期操練下來,士兵們漸漸養成了機械本能,除非是聽到哨子聲音或者是長官命令,否則絕沒有人擅自擊發。
明軍陣型嚴整,布陣有條不紊,遂發鳥銃更是犀利,射擊的過程中,更有一輛輛的廂車被推了出來,並有簡易的拒馬進行組裝,騷擾的蒙古騎兵無機可乘,無法突破,被打的血肉橫飛。
“打的好!”
中軍旗下,軍機大臣劉永祚大聲稱讚。他為宣府巡撫多年,對蒙古人的戰術十分熟悉,當蒙古鐵騎噠噠噠猛衝而來之時,他心中是微有擔心的,擔心京營應對不好,會出現混戰,繼而影響士氣和戰力,甚至造成失敗,現在見京營應對得體,絲毫不見混亂,他算是放了心,同時對今日的戰事,也更有信心。
……
“呼哬~~”
十幾路蒙古遊騎,有一半往南麵明軍主力而來,另外一半,分彆衝向了西麵和東麵。
和南麵的主力不同,東麵和西麵,都派出小股騎兵迎接蒙古兵的騷擾,拖延速度,然後才是鳥銃射擊,整體過程,雖然不如南麵的京營主力那麼齊整和順利,不過最終都成功的頂住了蒙古騎兵的騷擾,沒有被衝亂陣腳。
關鍵原因,並非是蒙古騎兵來的不夠快,弓箭不夠急,而是各部都早有準備,實行小方陣前進,各陣之間留有空隙,廂車、鳥銃、鐵蒺藜、拒馬、攜帶齊全,全部都裝在馬車之上,但是聽見鳴金停步之聲,立刻就原地組陣。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兩邊走在最前的,都是京營的精銳。
西麵來的明軍前陣,乃是閻應元率領的精武營第一鎮,東麵則是京營派往薊州衛戍的一千五百人,加上劉耀仁用京營之法操練的玉田兵,如此,蒙古騎兵雖然像過往一樣,向明軍發動襲擾,不停的射箭,但卻無法取得過去的效果,難以對明軍造成動搖。
如果是過去,蒙古遊騎肯定就要撤了,但今日不行,即便騷擾不順,明軍沒有破綻,他們也不肯退,一次又一次,繼續對明軍發動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