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蒙古思變(求月票~~)(1 / 1)

“華夷本一家,朕奉天命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皆朕的赤子。朕一視同仁,絕不分彼此。你等新近歸來,記住朕這一句話,但是你等不負朕,不負大明,朕也絕不負你們!”

坐在高位之上,金盔金甲,令羅額爾德尼等人不敢仰望的大明隆武帝用他清朗、溫和,但卻極具威嚴的聲音,向眾人宣諭。

隨後,在隆武帝麵前,羅額爾德尼,哩克圖,那日鬆三人歃血為盟,宣誓脫離女真建虜,效忠大明,若有違背,必受天譴。

身為穿越者,對於歃血為盟這件事的可靠性,朱慈烺是沒有多少相信的,在他眼中,歃血為盟隻是表明態度的一個儀式,要想真正控製張家口塞外草原,從此阻斷建虜對張家口的騷擾,還是需要通過一係列的政策和內外鉗製來完成。

浩齊特左右旗歸順大明,兩位旗主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分彆被封為浩齊特左國公和右國公,世襲罔替,大明賜予金冊和金印,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原有的權力和地位,繼續保留。

那日鬆被封為林格爾公,並且隆武帝將原什克騰旗的地盤、殘部男女老幼、牲畜牛馬,一並賜予了林格爾部,使林格爾部變成了和浩齊特左右旗相差不多的一個大部。

而從即日起,浩齊特左右,連同林格爾,都不再叫旗,而是恢複過去的單位名字,叫部。

--對於封蒙古人為國公,大明朝廷上下是有異議的,國公為大明異姓最高爵位,非有安邦定國的大功不可授予,但隻是針對大明臣民,而非是外族。因此有人以為不妥,認為不如依照前例,封他們三人為“汗”。

但隆武帝力排眾議,堅定不移的用國公。

原因很簡單,在隆武帝心中,始終都抱著將蒙古納入大明版圖,改土歸流的決心,如果按照過往封為“汗”,甚至是什麼安樂王、賢義王,不過是分封製的繼續,隱隱地,也是將蒙古人看做了外族,不然大明沒有異姓王,蒙古怎麼可以有呢?這對蒙古人的歸心和未來的改土歸流是不利的,因此,他決意用“國公”。

有明一代,不,從元朝開始,中原王朝對蒙古草原的處置,一直都是一國兩製,在中原實行的是以行省製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製,在蒙古實行的卻是分封製,封一個汗,或者是一個王,然後就什麼也不管了,任由他們自己發展和治理。

蒙古汗或者是王,在他們部族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果中原王朝興盛,他們還能假裝順從,一旦中原王朝有所衰敗,不能討伐他們,他們立刻就會露出本來的猙獰麵目。

這一點,清朝統治者看得非常清楚,為了控製蒙古,清朝以旗盟製度拆散蒙古人,將他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旗,固定地盤,相互不得越境,更不能吞並,授予各個蒙古親王世襲罔替的地位,保證他和他們的子孫世代榮華,這是分封,但不同是,清朝沒有像曆朝曆代那樣,封了王就什麼也不管了。

蒙古各旗中都實行清朝律法,清朝派出官員監督,美其名是輔助各個蒙古親王處理民事,但其實卻是剝奪了蒙古王親處理民事的權力,沒有了民情權力,糧草輜重都被掌握,蒙古王爺很難掀起大浪。

到了清中期之後,各個蒙古王爺連軍事權力也被剝奪了很多,有的甚至長期居住在北京,軍事民事的權力都交了出去,最終被滿清降服的服服帖帖。

滿清處理蒙古,是曆朝曆代中最成功的,大明當然要學習利用。

當然了,三旗新附,人心不穩,雙方還沒有建立信任,因此,這些事情現在還不能做,不過一些伏筆,卻需要提前設下。

因此,在分封三人羅額爾德尼等三人為國公,世襲罔替的同時,隆武帝也宣布在張家口成立“張北事務巡查使衙門”,首任巡查使為前張家口分巡道梁以璋,專職處理張家口塞外三部事務。

梁以璋的主要職責,除了在軍事上聯絡、監督浩齊特左右部、林格爾部,令他們同心協力,以為大明張家口的屏障之外,也負責雙方的邊貿事務---既然三部歸順大明,那麼,雙方的邊貿肯定是要重開,大明的糧食布匹、醫藥鐵器,到現在起,就可以進入三部了,但為了防止多餘的物資流入其他沒有歸降的蒙古部落,又或者是直接流向建虜,大明對三部的貿易,實行一定意義的定量定額。

既然要定額定量,那就需要知道三部的家底,比如多少人口,多少兵馬,多少牲畜,部中又還有多少糧儲?需要購買多少布匹鐵器?

這都是梁以璋的權責。

簡單一句話。

簡稽軍實,巡閱邊防,編審丁冊,主持邊貿,就是梁以璋的任務。

對於“張北巡查使”的設立,張家口塞外三部沒有異議,這等於是他們承認了大明官員有管理、查緝三部民事的權力。

……

張家口塞外三部歃血為盟,誓言斬斷和建虜的聯係,效忠大明,永為大明的忠心臣民,但有戰事,願隨大明一起出征,同樣的,他們三旗受到攻擊,大明也會派出大兵救援。

而從即日起,張家口邊貿重啟,塞外三部可以用戰馬牛羊,換取他們所需要的糧食布匹了。

當夜,就在渤海所山下,隆武帝擺開酒宴,大明群臣和羅額爾德尼,哩克圖,那日鬆三人共飲,直到此時,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兩人才敢直視隆武帝,當發現摘去金盔金甲,換成常服的大明皇帝居然如此年輕,卻又如此英氣勃勃,令人不敢仰視之時,兩人都是心想,大約,這就是天子吧。

第二日,隆武帝帶著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返回大明京師,名義上恩寵他們,令他們見識大明帝都,領略大明風土人情,但其實卻是另有用意。

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都心知肚明,不敢不從,他們兩人乖乖地跟隨隆武帝去往京師,同時各派出一個心腹將領,領了兩千人,跟隨那日鬆,出了長城,去往張家口塞外,處理戰後事宜。

那日鬆則是帶走了林格爾部全部的人馬,加上浩齊特左右部的四千人,先殺到什克騰旗,處死反對者,將什克騰旗的所有女子幼童和牲畜,並入林格爾部,從此,什克騰旗再不存在。

而建虜派駐在什克騰旗、林格爾部和浩齊特左右旗的官員,加起來有十幾個人,也全部被他索拿,送往大明京師。

伴隨著這十幾個建虜官員一起到京的,還有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的幼子,以及一顆年輕的人頭。

正是羅額爾德尼的正福晉,那一位的建虜格格

---鄂齊爾奉了羅額爾德尼的命令,返回浩齊特右旗,親手殺了其福晉,裝在匣子裡,送到大明。

這等於是羅額爾德尼的投名狀。

殺妻降明,又送幼子到大明為質,羅額爾德尼徹底和女真建虜翻臉,再沒有退路,隻能跟隨大明了。

戰場本不應該殃及女子,奈何這是兩國爭鬥,誰也無法左右。

回京的第七天,隆武帝為在渤海所浴血奮戰的將士敘功,並在武英殿接見了有功將士,虎大威,周遇吉,王允才,李國英,閻應元,楊軒等人都得到提升,隆武帝並追封在渤海所英勇戰死的把總王安樂、百總張武,為參將和遊擊,遺孀繼領俸祿,以養子弟,兩人牌位送到英烈祠,入將官列。

十二月中,隆武帝接見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準許兩人離開大明京師,返回草原,並予以了賞賜。

----一身精致的,專門為他們兩人打造的銀盔銀甲,一把防身的遂發短把鳥銃,以及玉帶,莽衣,金銀和各種珍奇之物。

此外,大明兵部送了一些甲胄弓箭,戶部送一些糧食布匹,以增強兩部的實力。

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受寵若驚,叩拜謝恩。

“張家口塞外那廣袤的草原,就封於你們了。”

“朕還是那句話,但是卿等不負朕,不負大明,朕也絕不會負你們!”

臨行前,隆武帝道。

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都是冷汗淋淋,雖然到今日為止,他們和隆武帝見麵認識,剛不過一個月,但卻已經為隆武帝的神威所懾服,這一月中,三千營虎大威又時不時的帶著他們兩人到城外大校場,觀看京營操練,那幾萬人一起操練的盛大場景,震撼了他們,他們也更看到了京營神機營那無儘的火炮,這般強大的實力,豈是女真建虜可比?除非他們遠遁,如果想要留在張家口塞外,放牧繁衍,就非是依靠大明不可。

“臣等誓死效忠大明,絕不敢有二心!”

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指天對地的發誓。

下午,兩人在新成立的理藩院官員和虎大威的送行下,離開京師,返回張家口塞外草原。

從此,張家口塞外三部,成為大明在張家口之外的一道屏障,照隆武帝的命令,三部合身同體,但是建虜或者是其他蒙古部落來攻,三旗要共同出兵,以抗外敵,若有戰事,也要隨大明出征。但同時的,三部又各自獨立,隆武帝依照他們的部眾多寡,圈定了他們的放牧範圍,無故,誰也不得越境,若有紛爭,三部不得私下解決,更不得興起刀兵,一切都要交給大明朝廷來裁決,若有人違抗,大明中斷邊貿,大兵討之。

此外,三部從大明邊貿獲取的糧食布匹,絕不可以轉贈他人。非有大明命令,也不得主動攻擊周邊其他蒙古部落。

這是大明對塞外三部的約法三章,也是羅額爾德尼、哩克圖和那日鬆誓言遵從的章程。

……

什克騰旗被滅,張家口塞外三部歸順大明的消息,迅速就傳遍了整個草原,自崇禎十五年,建虜入塞失敗,大明關閉邊貿,禁止一切貨物出關以來,蒙古人失去了糧食布匹、鐵器醫藥的重要來源,雖然經過幾十年的拓展和京營,建虜在遼東也建立了一套棉布鐵器的生產體係,更大力屯田,在錦州義州一帶拓荒無數,不過終究是狼多肉少,養活他們自己都隻是勉強,很難拿出大批的錢糧支持蒙古,因此,去年到今年,草原上的各個蒙古部落,都過的十分困難。

原本,他們還奢望能通過打劫大明,獲取需要的糧食布匹,但兩年的戰鬥下來,他們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兩次入塞失敗,大明新君繼位,他們的信心和意念,已經不如過往那般的堅定了,隻是因為他們當初歸順女真建虜,也都是歃血為盟,向天神發過誓的,女真建虜手中,更有蒙古人視為最高天命的“元玉璽”,加上這麼多年,他們和明國打打殺殺,幾乎是仇敵,一下子要他們倒向明國,腦子總是有點轉過彎來。

但現在不同了,張家口塞外三部歸順大明,如同是捅破了那一層的窗戶紙。

羅額爾德尼和哩克圖的歸順,不但保住了爵位和族人的性命,而且得到了明國的大筆援助。比之每日還在糧食布匹發愁的各個蒙古旗主,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既往不咎,爵位地盤不變,重開邊貿,永世和好……”

大明趁熱打鐵,向蒙古各部,包括和女真建虜最為親近的哈刺慎,喀喇沁,科爾沁蒙古都發去了消息。

一股思變的風潮,隱隱在草原之上湧動。

尤其是張家口西麵,和山西接壤的土默特蒙古各部……

……

臘月二十。

這一天,是去年國債券兌現的日子,一大早,大明中央錢莊在京師的三個分店,就被擠得水泄不通,最初,人們的臉上都還有一些忐忑,擔心朝廷言而無信,國債券兌換不出來,等到前麵的人拿著國債券,進到櫃台,歡天喜地的兌換到銀光耀眼的隆武銀元之後,現場的人這才都放了心。

“銀元可以續存在錢莊,有利息,省的來回搬運,為賊人覬覦,若有需要再到錢莊提取也不遲……”

現場有中央錢莊的夥計掌櫃,散發傳單,說明續存的好處。

有人續存,但大部分的人都領走了銀元。

不過很快的,幾天以後,他們又紛紛拿回了銀元,換到銀票。比起藏在家中提心吊膽,大明中央錢莊不但更安全,能隨取隨用,且還有利息,何樂而不為呢?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