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安縣。
皇帝要被當成建虜奸細。
如果說,官道上官差的勒索,隆武帝朱慈烺還能理解,但什麼也沒有做,就被扣上建虜奸細的帽子,就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了。
這些人,太混蛋!
一時,隆武帝怒氣勃發。
不過,他還是忍住了。
成為皇帝之後,他學習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製怒”。
曆來成大事者,“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為皇帝,更應該如此,因為一怒一氣,都可能決定一些人的生死嗎,甚至影響一時的時局。
李若鏈要發作,但被隆武帝製止。
隆武帝想知道,這些墨吏究竟還有什麼把戲?
這中間,帶隊的班頭軟硬兼施,不停的甩動鎖鏈,不停的暗示,但是認識錯誤,拿出銀子,立刻就可以放了你們,但陛下好像沒有聽見。見陛下不懂人情世故,班頭怒了,將陛下一行人全部押往就在隔壁街道的遷安縣衙。
遷安知縣剛上任不久,還沒有見過天顏,上得堂來,見陛下等人居然敢不跪,又聽是建虜奸細的嫌疑,立刻就勃然大怒,扔下令簽就要動刑,
這一次,陛下原本還是要忍,但李淑妃忍不住了,甩手一飛刀,寒光一閃,就紮飛了知縣老爺的烏紗帽。
“狗官!”
李淑妃在堂中大叫。
縣衙大亂。
李若鏈亮出身份,眾人這才知道,所謂的建虜奸細,竟然是當今陛下。
一時,所以人都嚇的屁滾尿流,魂飛魄散,知縣老爺更是直接嚇暈了過去……
這樣的事,根本藏不住,遷安縣全城轟動,很快就傳到了京師,繼而是全天下。
說到明朝,說到皇帝出宮,所有人第一想到的一定是明武宗朱厚照。
武宗皇帝天生就有一顆不羈的心,不安心待在皇宮,總是喜歡偷偷出塞外,騎駿馬,又或者下江南,泡美女,惹的天翻地覆。
但其實武宗皇帝並不是第一個悄悄出宮的大明皇帝,首開先例的乃是宣宗皇帝朱瞻基。
史載,有一次明宣宗朱瞻基祭陵後路過昌平縣,看到幾位農民在耕作,一時心血來潮,就扮做路人甲,和幾位農民聊起了家常,了解他們的賦稅輕重,最後更親手接過農具,學著耕作了一輪,差點沒累抽。回到宮中後,他對身旁的大臣們說:百姓不容易啊,朕隻是推了三五下就有不勝勞累的感覺,何況百姓終年勞作?
明人焦竑也有記載:宣宗偏好微服私訪,一次深夜3點鐘了,他帶著四個隨從來到首輔楊士奇府中。深夜漆黑。那時沒有電燈,隻有燈籠,照明效果很差,人在院子中,不走近了看,根本看不清誰是誰?楊士奇本來眼神就不好,不知道皇帝在什麼位置,隻好按禮儀向北麵拜輯。站在東麵的宣宗大笑:“閣老,朕在此。”
同為出宮,但因為獵奇和偏好的原因,宣宗的微服私訪,不太為人所知,反倒是武宗皇帝的荒唐事,為人所津津樂道。
武宗出宮之事,一直為朝臣所忌,現在今上又悄悄出宮,微服私訪,莫非是要學武宗皇帝?
因此,當消息傳出後,一些頑固的朝臣立刻上疏勸諫
不過比之過去,朝中頑固派的朝臣已經是大大減少、已經很難形成氣候,而在他們的奏疏送上去不久,隆武陛下很快就作出了回應。
開宗明義,隆武帝直接說,他微服出宮,學的是宣宗皇帝,體察民情,與民同樂,子字不提武宗,宣宗是朝臣心目中的仁君,學他自然沒有錯,又說,對於此事掀起的風波,和對百姓們造成的困擾,表示歉意。
隻是歉意,但並沒有說以後還出不出宮。
朝臣們不滿意,繼續上疏勸諫和追問。
但隆武帝卻不再回了。
……
因為隆武帝微服出訪,在遷安等地發現的問題,內閣順天府永平府,都掀起了整頓風潮,全天下的地方官員都受到了警醒:皇帝陛下,原來是有可能出現在他們的治下的,所以,有些事情還是馬虎不得的。
相反,百姓們卻是喜歡極了,有皇帝隨時都可能會微服私訪的寶劍懸在頭頂,地方官員,必不敢胡來,因此,當隆武帝微服私訪的事情傳開後,天下尤其是京畿一代的百姓都是興奮,想著說不得哪日就會在道上遇見皇帝呢。
對於人員的懲處,隆武帝沒有過問,他隻是再一次的重申,官員行政,禦史監督,這是當初在各省設立都察院的用意,像官道上的官差吃拿卡要,城門口的小吏為難小商小販,這首先是官員、其次是禦史查緝的職責。沒有查緝,是永平府當地官員和禦史雙重失職。卿等當引以為戒。
……
江南。
山陰蕺山書院。
大儒劉宗周看完錢謙益從京師而來的書信,知道隆武帝微服私訪的事情後,心情複雜,夜來難眠,輾轉反側。
……
五月中。
固原總兵牛成虎率領的第一批三千人的秦兵精銳抵達京畿,兵部尚書孫傳庭親自迎接。軍機諸臣都隨行。
見到秦兵的軍容軍貌,眾人都認為秦兵的確是天下銳兵,但比之精武營,怕還是要差一些的。
到達京畿的秦兵領了新式的遂發鳥銃,一些人換了新式甲胄,全軍都加了軍餉補貼,並賜有禦酒。
眾軍歡聲雷動。
不久,孫傳庭上疏陛下,提議夏末初秋之時出兵討伐仍然助紂為虐的喜峰口土默特、喀喇沁右翼蒙古、巴林蒙古和盤踞義州一代的察哈爾蒙古。以為日後進討錦州,掃清道路。
至於哈刺慎左翼,因為其主力在烏克爾河之戰被大明全殲,剩餘兵馬不過幾百人,已經是不足為慮。
“虜酋努爾哈赤曾狂言,伐我大明如伐大木,先去枝乾,再斷樹根,最後取木易如反掌。”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朝鮮、遼南為建虜兩臂,已為我斷去,錦州則是建虜一足,義州為錦州的側翼和後方,欲取錦州,必先取義州。”
“因此臣決意今夏出兵,以少量兵馬先清除蒙古四部,掃清從蒙古草原進軍義州、錦州的道路,以為後續的大戰做準備。”
“同時亦是疲憊建虜,令其南北無法自顧。”
隆武帝同意了。
……
孫傳庭就任兵部尚書雖然剛剛不過五個月,但對大明軍政,卻已經是了如指掌了,不唯乾才,更因為長達八年的陝西巡撫兼三邊總督,令他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而相比於三邊的繁瑣邊務,兵部尚書某種意義上講,反而更簡單。
現在兵部隻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複遼。
隆武陛下曾說,不能令建虜休養生息,應繼續疲憊。對此戰術,孫傳庭十分讚同,在糧草尚沒有齊備,尚不能對建虜展開全麵大戰之時,小兵襲取,試兵,練兵也就成了孫傳庭的首選。
尤其蒙古各部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疲憊不堪,拿他們開刀,就更是合適了。
……
陛下同意,內部和戶部自然全力配合,所幸孫傳庭這一次計劃動用的兵馬並不多,戶部足可以支應。
六月。
孫傳庭發下命令,調薊州總兵佟翰邦、寧遠營騎兵吳三桂、玉田總兵劉耀仁,永平總兵王恩光、出動所有騎兵,十五日之內,趕到喜峰口之外的大寧城,加上大寧總兵李定國的騎兵和三千秦軍精銳步車兵,一共一萬五千人,就是大明此次要出動的全部兵馬……
---解除張家口塞外之危,收複河套,和土默特蒙古交好之後,大明有兵無馬、戰馬奇缺的窘境,已經是一去不複返,每年以物換物,可以從蒙古各部換取到大量良馬,因此,各部騎兵較為充足。
此外,張家口塞外三部,哈刺慎左右翼,也被孫傳庭征調,四部共出騎兵一萬。
兩廂加在一起,一共兩萬五千人。
雖然兵馬不多,但大部分都是騎兵,對敵人的威懾力,還是相當大的。ぷ999小@説首發ωωω.999χΘмм.999χΘм
出征前一天。
隆武帝親臨軍機處,聽取孫傳庭的作戰計劃。完後,親自為孫傳庭斟酒:“祝愛卿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朕在京師等你的好消息!”
……
六月二十五,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長城喜峰口之外,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正通向草原的深處,哦,已經不完全是草原了,自從朝廷重新設立大寧衛,修建大寧城,設置大寧巡撫和大寧總兵,招募流民,遷居大寧以來,喜峰口之外到大寧城的道路兩邊,漸漸阡陌縱橫,開出了很多的田地,種上了新式的玉米,一眼望過去,農田和草原共存,已經難說是塞外草原了。
此時在豔陽之下,兩邊的玉米田地裡有百姓正在除草,官道上,馬蹄聲聲,一隊隊甲胄齊全的大明騎兵,正急急往北行進。
看到大明騎兵,田中的百姓都是興奮,不時有人起身舉手歡呼:“萬勝,萬勝!”
為了鼓勵關內百姓到大寧來屯田定居,朝廷定出了草原圈地,一人三十畝,永久歸自己,官府提供耕牛、騾馬、玉米種子和簡單住處,五年免賦,十年減半的誘人條件。
但待遇和風險同在,長城外蒙古人和建虜人的凶名都在,他們去往長城之外屯田定居,個人和家人的生命財產,能得到保全嗎?
為了去除百姓的疑慮,朝廷作出保證,大寧巡撫楊蕙方更是派人到各處宣講,連哄帶騙,拍著胸脯保證,到處拉流民,不過第一年響應朝廷號召,願意到塞外大寧屯田定居的流民並不多。
田地再重要,也比不上性命不是?
但隨著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大寧新城的築成,邊事的穩固,加上朝廷說到做到,所有出關的流民家庭都分到了耕牛和騾馬,而且不願意在大寧居住了,隨時都可以返回關內,隻要交回耕牛和農具即可。官府絕不刁難。
如此,抱著試試看,願意出關冒險的無地流民漸漸多了起來。
兩年下來,流民們擔心的事情從沒有發生,蒙古人都老老實實的躲的很遠,從沒有在周邊出現,錦州的建虜也老實,好像是在舔舐傷口,反倒是聽說在軍機處的命令下,薊州總兵佟翰邦佟總鎮、大寧總兵李定國李總鎮,寧遠騎兵營的吳三桂吳總鎮,甚至是永平總兵王光恩,以戰代練,小規模出兵,不停的帶著騎兵去蒙古人的地盤上騷擾。
因為安全,所以今年有很多的無地流民攜家帶口走出長城,來到塞外草原,在大寧一代開墾屯田,安家立業,到現在,喜峰口到大寧城的官道兩邊大半都已經被玉米田地覆蓋,更遠的地方,有更多的田地正在被開墾……
噠噠噠噠。
馬蹄急急。
眾多甲士騎兵的護衛之中,一輛大明工部製,隻有督撫之級的官員才能乘坐的四輪馬車正轔轔向前。
車簾挑起,車中之人正在仔細觀望官道兩邊的玉米田地,臉上和眼中都透著驚歎。
正是武英殿大學士、大明兵部尚書、軍機首席、兼薊遼總督的孫傳庭。
在這之前,他對喜峰口之外,原本的草原,現在的大寧衛已經有相當的了解,知道隻為了一個大寧衛,大明前後投入的錢糧,已經將近五十萬兩銀元,但親眼見到,還是讓他震撼了。
若非親眼所見,他真不敢相信,原本蒙古人往來馳騁,大明百姓不敢出的塞外草原,竟然是變成了這般景象。恍惚中,好像是在關中平原,又好像是在中原大地……
有大寧在,薊州一代的長城之前就有了屏障,建虜想要偷襲這一段的長城,就不容易了。而在大寧屯田養兵,不但加強防備,更可以隨時出擊。
骨子裡,孫傳庭是一個很高傲的人,從不輕易佩服任何人,但對陛下,他卻不得不佩服。
陛下,一代聖君啊。
若非聖君,又豈能在十五年的時候,在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的情況下,就令人到福建尋找玉米番薯的種子,繼而在天下推廣?
若非是有高產的番薯馬鈴薯,河南陝西幾百萬的饑民,又怎能在短短兩年裡,就迅速的平靜下去?
若饑民遍地,民不聊生,他陝西練兵何能這麼順利?
若非有玉米番薯馬鈴薯,這塞外的土地,又怎能短期之內就變成良田?
……
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