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秋風疾掃(1 / 1)

……

也是五月末,隆武帝令南京京營第一鎮四千人,由張名振統領,往雲南,支援馬士英的剿亂。

六月。

代表大明,出使西夷各國的徐光啟之子徐驥,在曆經三年之後,回到大明,將西夷各國的情勢,向隆武帝詳細彙報。

隆武帝簡單回想,發現徐驥所報,和他記憶差不多。

歐洲大陸經曆文藝複興,雖然各項基礎科學正在蓬勃發展中,但各國之間的疆域爭奪,卻是越發利害,因此相互之間戰事不斷。對於英吉利,西班牙,荷蘭,葡萄人,乃至瑞典國,朱慈烺雖然也重視,但卻不是他的重點,因為這些國家和大明相隔萬裡,傷害不到大明,相互通商有益無害。

與之相反,北麵的沙皇俄國,也就是羅刹國,才是他最重視的對象。

徐驥遊曆歐洲,也到了莫斯科,見了此時的俄國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

在表達大明皇帝問候的同時,徐驥也清楚的向其表達了大明的自信,同時就喀爾喀蒙古問題向其進行了交涉。

此時的俄國沙皇,正在忙於吞並烏克蘭和波蘭,雖然對遠東疆土也已經有所企圖,但並不是他們的重點,因此就會談來說,還算是友好,米哈伊洛維還贈送給了大明皇帝一份厚禮。

鑲嵌了珠寶的一座坐鐘。

……

七月。

曆經一年多的追擊,跋涉千裡,吳三桂馬科終於是在忽爾海衛,也就是前世裡佳木斯市的附近,追上了建虜殘餘。逃亡了千裡,缺衣少食,疲憊不堪的“女真勇士”,已經是沒有了戰力,麵對追到的明軍,雖然拚力抵擋,但終究不是對手。

一場並不激烈的戰鬥,切瓜砍菜一般,代善之孫,繼承了禮親王爵位的勒克德渾被生擒活捉。

其他建虜官員和宗室,或戰死或被擒,屍體鋪滿了周邊幾十裡。

多爾袞護衛著布木布泰和小順治,急急逃走,但身邊隻剩下千人不到,眼見無路可走,他們隻能逃入深山之中,往密林深處逃竄。

吳三桂馬科一邊報捷,一邊繼續追擊。

……

八月。

雲南捷報傳來。

經過三個多月的圍困和攻打,兩個叛亂的土司,吾必奎和沙定洲發生了內訌。眼見不能守,吾必奎想要投降,但沙定洲卻認為,投降亦是死,不如死戰到底,兩方誰也不能說服誰,遂在堡壘之內發生了激戰,身為客人的沙定洲反客為主,先行擊殺了吾必奎,控製住了局麵,但不想吾必奎的部下悄悄打開城門,向明軍投降。

明軍蜂擁而入。

叛亂的土司兵紛紛跪地投降。

沙定洲想要逃走,但卻被吾必奎的舊部堵截,黃得功率兵殺到,將其生擒活捉。

吾必奎和沙定洲既定,雲南境內的叛亂也就算是結束。

馬士英上疏報捷。

很快,隆武陛下聖旨傳來,獎勵一乾有功將士,沙定洲綁縛京師論罪,其家人全部處死。

但對於馬士英,黃得功是否班師,朝廷卻沒有旨意,反倒是新進趕到的南京京營第一鎮,也在雲南駐紮下來,同時隆武帝有密旨,命令馬士英就地修整,熟悉當地的地形和氣候,多募本地軍士。

而後,錢糧陸續不斷的運來。

於是,馬士英統領黃得功和張名振,連同雲南總兵劉良佐一起留駐雲南,展開大規模的練兵,並且招募雲南本地的健勇。

這中間,聽聞雲南叛亂已平,但明朝的兩萬大軍卻繼續留駐昆明,臨近的鄭氏安南(越南)和緬甸都是緊張,擔心大明會將兵鋒指向他們,尤其是越南。

其時的越南分為南北越南,北越南為鄭氏統治,稱為鄭氏越南,南方為阮氏統治,稱為阮氏越南,其中北方鄭氏強大,且夾持“越南王”,占據道統,因此一直在發動戰爭,試圖消滅南方的阮氏,以一統越南,隻是幾次進攻都不順,原本,鄭氏之主鄭柞已經籌集好了錢糧和兵馬,準備再次攻打南方,但大明雲南境內傳來的消息,令他不敢妄動了,他擔心大明會趁他討伐南方的時候,在背後給他來一下,因此他隻能按下出兵的衝動,急急派遣使者,攜帶重禮,向大明朝拜而來。

緬甸也同樣派出了使者,一來朝貢,二來也是試探大明的心意。

與此同時,阮氏越南的使者也到了京師。

和鄭氏越南的訴求不同,阮氏越南是求援來的,他們向大明哭訴,因為鄭氏越南的阻隔,所以他們無法向大明朝貢,又說鄭氏夾持越南王,違背臣禮,請王師剿滅之,越南願永為大明之藩屬。

麵對三方使者,大明朝廷的答複很簡單,大明無意在邊疆興兵,但安南久不來朝,有違臣禮,對安南王和鄭氏越南提出嚴厲斥責。

同時警告鄭氏越南和緬甸,沒有大明的允許,任何人也不得興兵。但有糾紛,一律交由大明裁決,不服裁決或者是違抗命令者,大明必將懲罰。

以前,大明隻能言語恫嚇,無法實際出兵,但現在不同了,有了黃得功劉良佐張名振在雲南境內的兩萬大軍,加上中央天津和福建水師的船艦,已經可以航行到越南緬甸外海,大明已經有能力水陸共進,乾涉中南半島,最起碼是越南和緬甸的局勢了。

聽到此言,阮氏越南立刻請求大明參與越南事務,公正裁決,

另一個苦主泰國也很快跳了進來。

---鄭氏越南針對的是南方的阮氏越南,緬甸針對的是泰國,和前世裡現代化的武器出現之後,泰國碾壓緬甸不同,這個時代的緬甸民風剽悍,一直壓著泰國打,泰國數次被緬甸滅國,這個時段裡,緬甸王又準備向泰國興兵,泰國上下正是惶恐,因此聽到大明要主持裁決,他們最是高興不過了。

大明朝廷很快就任命雲南都察院僉都禦史金堡為西南調停大使,調停越南南北、緬甸泰國之間的糾紛。

鄭氏越南和緬甸唯唯諾諾,算是暫時按住了興兵之心。

最後,大明朝廷提出要求,為了通商的便利,鄭氏越南和緬甸必須加緊修建或者是擴寬和大明通聯的道路。

鄭氏越南和緬甸也應了。

當然了,就實際行動來說,這兩方一點都不積極,因為即便是傻子也知道,道路不止走商人,也能走大軍,一旦道路修好了,他們有什麼不慎,惹到了大明,大明大軍出動,踏著他們修葺的道路,長驅直入,那他們豈不是自取滅亡?

鄭氏越南和緬甸的虛應,大明自然明白,不過並不直接點破,隻是派遣官員,不住的催促。

同時,而大明也趁著這段時間,砍伐密林,修建雲南境內的道路,就地練兵,熟悉氣候地理,以為可能的“事變”做準備。

……

九月。

喀爾喀亦有捷報傳來。

孫傳庭率領遠征軍,渡過瀚海沙漠,直到漠北。

鬆錦之戰時,紮薩克圖汗領教過大明的利害,更知道孫傳庭和李定國的威名,他自知正麵迎戰不是對手,因此在聽聞明朝大軍來到之後,立刻帶領所部,往更北麵逃走。

孫傳庭李定國一路追擊。

最終,他們在剌兒河(烏蘭巴托附近)一代,追上了紮薩克圖蒙古大軍。繼而雙方展開決戰。

身處漠北,是蒙古人熟悉的戰場,而且就兵力來說,劄薩克圖汗在吞並了車臣汗之後,又收攏了一部分的土謝圖汗騎兵,糾集了哥薩克騎兵,總兵力超過六萬,且全部都是騎兵,大明遠道而來的,精兵三萬,剩下的四萬乃是輔兵,經過千裡追逐,已經是疲憊不堪,且因為戰線的拉長,後勤補給已經是出現了困難,紮薩克圖汗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決定在土剌河和明軍展開決戰。

大戰開始,劄薩克圖汗騎兵蒙古騎兵首先展開攻擊,冒著明軍的火炮和槍林彈雨,利用騎兵的強大機動,從兩翼不停的拉扯,騷擾明軍,又從後方展開奇襲,而正麵的蒙古兵則是利用從羅刹人那裡購來的火炮和鳥銃,和明軍展開對射,一時硝煙彌漫,喊殺震天。

戰到午後,明軍前鋒挫敗,李定國將旗傾倒,明軍大陣陣腳不穩,劄薩克圖汗大喜,命令全軍突擊,不想卻是一個圈套,等蒙古主力殺出之後,原本敗退的李定國,忽然轉身反殺,而蓄力已經的明軍精銳騎兵更是從兩翼滾滾而出來,將衝上來蒙古主力包裹在中間。

雙方一場大戰,直殺的天昏地暗,黃昏時分,哥薩克率先逃走,隨後,紮薩克圖蒙古騎兵全線潰敗,眼見敗局已定,劄薩克圖汗急急帶領殘兵逃走。

此戰,明軍殲滅兩萬餘蒙古騎兵,俘虜紮薩克圖蒙古老弱七萬餘人,繳獲牛羊和財寶無數,紮薩克圖汗雖然僥幸逃走,但其實力已經不足從前的三分之一。

孫傳庭統領大軍原地修整,令李定國率領輕騎繼續追擊。

“好!”

看完軍報,朱慈烺不禁大喜。雖然當日他在殿堂上說的肯定,但軍情瞬息萬變,漠北遙遠,能不能一戰平定喀爾喀,他心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今日看到勝利的戰果,他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孫傳庭,智哉,李定國,勇哉!

“將軍洗兵河上波,馬前雙吹金哱囉。英雄如公信無敵,據鞍歸來親草檄!”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十月。

三邊總督高名衡病重,不能理事,遂告老還鄉,隆武帝朱慈烺欽點軍機次輔,兵部侍郎史可法為新任三邊總督,

雖然還是叫三邊,但現在的三邊和過去不同了,過去的三邊是指延綏、固原、甘肅,現在則是甘肅,寧夏,青海。

比之過去,現在的疆域更大,要顧及的地方更多,雖然大明國力漸漸昌盛,軍威聞於天下,不論河套之外還是青海境內的蒙古人都十分老實,不敢騷擾大明邊疆,隻求通商,但整頓軍務,移民實邊,防範於未然,依然是一個重擔。

臨行前,朱慈烺召見史可法,長談了一個上午。

……

十一月。

京師降下今冬的第一場大雪。

瑞雪兆豐年。

也就在這一個月,四皇子朱和圻三歲誕日、六皇子朱和坤滿月之禮,連續在宮中舉行,宮中喜氣洋洋。

禮部上疏,說淑妃所生二皇子朱和增已經十二歲,娜仁貴妃所生三皇子朱和圳也已經十一歲,都已經到了冊封的年紀,陛下您該冊封他們了。

甚至禮部連封號都給兩個皇子準備好了,二皇子遼王,三皇子蒙王,遼王封在遼東,蒙王封在大寧,也就是原先寧王的封地。

但隆武帝卻不應。

禮部之後,群臣繼續上疏。

----大明自開國以來,一直遵循太祖皇帝的祖製,皇子成年即封親王,然後就需要離開京師,去往封地就藩,終身不得返回,這是吸取曆朝曆代,皇子作亂,兄弟鬩牆的教訓,成年之後就外放,將其排除在京師的權力核心之外,斷絕其野心,同時的,皇子外放,也有坐鎮地方、加強邊關的用意,這也是最初,不論燕王寧王,都執掌大批兵馬,當靖文帝削藩的時候,他們可以揭竿而起,成就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可以成就大統的原因。

而朱棣成為皇帝之後,意識到親王帶兵將是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因為他開了帶兵奪位的惡例,其他親王也可以有樣學樣,為此,朱棣繼位之後,大力削減各軍親王的兵權,限製親王衛隊的人數。

不過因為祖製的原因,各地親王仍然保留有王府衛隊。

等到武宗皇帝,江西寧王造反之後,王府衛隊全部被取消,親王在封地的一舉一動,都被在地官員監督和約束。

從那以後,大明各地親王都被形成了廣義上的“軟禁”,連出城一次都得向地方官員彙報,沒有一絲的自由。

當然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地方上的作威作福,礙於王權,地方官員能懲治的隻有他們的家奴,更多的時候,地方地方對各地王府的不法,都是睜隻眼閉隻眼,隻要王爺不謀反,不蓄兵,不結交官員,隻是欺壓一下下層的百姓,官員們都會選擇容忍,因為即便是報上去,朝廷也不會有什麼實際的懲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