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1 / 1)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1185 字 29天前

經過一番環軌機動後,長12運載火箭完成了芯一級的分離。

此時芯一級箭體用剩下的燃料,重新調整飛行軌道,準備從400公裡的近地軌道,返回地麵的蒙區航天器著陸場。

而芯二三級,繼續向更高的軌道做機動繞軌。

在耗儘了芯二級的燃料後,航天器終於抵達近地軌道452公裡軌,並完成了軌道調整,這裡就是這一次任務的目標軌道。

東風航天城的地麵指揮中心。

“報告,已經抵達預定軌道。”

“開始展開艙體,注意軌道飛行方向。”

“收到,一號實驗艙開始展開……”

距離藍星地麵452公裡的近地軌道上,剩下的芯三級,就是這一次航天任務的設備。

航天器的整流罩,已經和芯二級一起脫離了芯三級。

整個航天器,由六個太空艙組成,分彆是:核心艙、交通和控製艙、一號實驗倉、二號實驗艙、三號對接艙、四號資源艙。

其中核心艙體積和重量最大,體積為70立方米,重量為噸,其中儲存著噸N20燃料,內部可以活動空間體積為32立方米。

核心艙的用途,是空間站的動力核心、緊急逃生艙、航天員休息室和餐廳。

交通和控製艙,作為溝通核心艙、實驗艙、對接艙和資源艙的太空艙,本身體積為25立方米,重量為噸,內部活動空間為11立方米。

這個太空艙除了交通的功能,還有通信、計算機和空間站總控,以及三個電池係統,這三個電池係統的重量就達到了噸。

剩下的一號實驗艙、二號實驗艙、三號對接艙、四號資源艙,總重量為噸,包括四塊特製的太陽能電池板。

當設置的在對接艙、資源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完全展開後,空曠的外太空中,沒有大氣削弱的太陽光,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複合型的太陽能電池板,源源不斷產生電能,給交通艙的電池係統、輻射冷卻係統、電器設備提供充足的電能。

兩個實驗艙,一號實驗艙是太空生物實驗艙,二號實驗艙是太空材料實驗艙。

對接艙,顧名思義就是給以後的航天飛船對接使用的,相當於交通艙的延伸部分。

而資源艙,則儲備了噸的物資,是宇航員的生活物資,同時這裡也承擔衛生間的功能。

試運行了天宮空間站的各種設備後,東風航天城的地麵指揮中心,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宣布,此處發射任務圓滿結束。”

在場的一眾航天人,在歡呼和相互祝賀後,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天宮空間站順利入軌,同時展開了各個太空艙和電池板,又初步試運行了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就將空間站的控製權,移交給專門的空間站指揮中心。

航天口的幾位院士,已經在空間站指揮中心內部。

一號實驗艙的設計師李鋒,看著忙碌的控製中心,著急的問道:“老王,已經移交過來了沒有?”

“快了快了。”王院士雖然也著急,但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經曆多了,倒是沒有太喜形於色。

二十分鐘後,空間站控製中心的負責人小跑過來,興高采烈的向眾人報喜:“已成功完成交接,現在天宮空間站的控製權,已經在我們控製中心這邊。”

李鋒興奮不已,言語中帶著難以抑製的喜悅:“好,好,立刻再試運行一遍,看看各個太空艙的運行情況。”

“明白。”

天宮空間站再次進行試運行的檢測。

另一邊,科學院的幾個科研小組負責人,也在空間站指揮中心裡麵,他們看到天宮空間站已經穩定下來,頓時放下心來,開始討論做實驗的安排。

雖然航天員要等到今年十一月份,才上去空間站,但是一號實驗艙的生物實驗,有一部分其實在地麵已經設計好了。

比如,太空植物種植實驗的實驗種植箱,裡麵已經有種子,在設定好的光照、濕度和溫度下,很快就會生根發芽。

還有植物種子的太空輻射實驗、小白鼠的太空生存實驗之類,都提前設定了養殖箱、種植箱。

幾個太空生物實驗項目的負責人,討論了做實驗的事情後,便開始和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溝通。

李鋒作為一號實驗艙的設計師,又參與了其中的遠程實驗。

忙碌一整天,雖然身體非常疲憊,但是眾人的心情是激動和亢奮的。

放下手上的一號實驗艙的試運行報告,李鋒有些揚眉吐氣的說道:

“當年國際空間站拒絕我們,就以為可以阻擋我們的腳步,今天我們要用行動告訴全世界,就算沒有他們,我們一樣可以造出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遲早要退役,到時候我要看看那幫家夥的臉色。”

“聽說NASA將一部分航天技術打包給一個私人公司了,看來他們已經意識到洛克馬丁、通用電氣的坑爹了。”

“是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聽說發展得不錯。”

聽到他們在說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王院士笑著說道:“回收型的運載火箭我們也在研究,隻是目前性價比不高。”

李鋒突然想到一件事:“米國佬最近搞了一個重返月球的計劃,大家怎麼看?”

王院士思考片刻:“殖民月球需要的技術太多了,如果沒有科技大爆發,月球基地要實現人員常駐的可能性,在2030年之前沒有太大希望。”

眾人也深有同感,送人上去月球,以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但關鍵是送上去後,宇航員如何在月球長期生存。

一個太空低重力和宇宙輻射,就是人類短時間內,難以徹底解決的難題。

在近地軌道的國際空間站上,來回一趟都非常麻煩了,要是常駐月球,一旦藍星這邊沒有辦法及時補給,或者將人員更換下來,長期在月球生存,對宇航員而言,是拿生命在拚搏。

李鋒笑著說道:“米國佬那邊不行,或許修遠的燧人係可以做到。”

“修遠那邊?”王院士一愣,卻沒有反駁,在他們眼中,黃修遠確實是一個奇跡一般的存在。

就目前燧人係的各項技術,很多都是普通人幾十年都難以研發出一個的,很多技術都足以改變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實力。

“我們也不能總指望燧人係,航天口的各個研究所,該整頓整頓了。”一個老院士搖了搖頭說道。

王院士、李鋒等人也認同這個想法。

航天口內部的情況,確實需要進一步整頓,增強內部的活力和競爭力。

幸好有燧人係的鯰魚效應,導致國內各個科研機構,現在都出現人才荒的局麵,有利於科研機構的改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