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1 / 1)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1193 字 29天前

18年3月22日。

天門號空間站的船塢剛剛改造完成,準備打造兩艘祝融級宇宙飛船。

與此同時。

航天部在月球背麵的門捷列夫市,組裝了一艘拚湊出來的飛船——前鋒號宇宙飛船。

前鋒號宇宙飛船是一艘重達8500噸的大型飛船,而且很大一部分材料,是由於廣寒宮市的工業區供應的。

飛船的八台主發動機,緩緩噴吐著淡紅色火焰,為了給前鋒號補給N30燃料,航天部還專門安排了運輸船,連續運輸了好幾次,才給這艘飛船湊夠了燃料。

為了保證前鋒號的速度,以及燃料的高比衝,也隻能采用N30燃料了,畢竟月球專本地的液氧液氫產量有限,同時液氧液氫的比衝,也隻有N30的二分之一左右。

因此隻能采用相對麻煩一點的N30燃料。

隨著淡紅色火焰的產生,重達8500噸的前鋒號飛船,緩緩脫離地麵,向幽深漆黑的遠方飛去。

[報告,起飛成功。]

[報告,月球監控衛星係統,正持續監測前鋒號,目前一切正常。]

[報告……]

一道道電波,穿梭於空蕩蕩的深空之中。

前鋒號飛船本質上,是一艘實驗性質的測試飛船,主要是為了驗證一些技術。

這些技術,現在都被用在祝融號飛船上,如果這一次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還可以及時修改祝融號的設計。

要是等到祝融號建成了,再進行測試,那不僅僅會拖慢整體進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根據航天部的規劃,載人登陸火星的正式計劃,第一步是發射一艘無人駕駛的祝融號,一方麵作為測試,另一方麵是作為物資儲備飛船,先到火星軌道等待。

第二艘祝融號,才是真正的載人飛船。

而且根據規劃,月球專區這邊,也會陸續建設4艘前鋒級飛船,用於應對突發狀況。

顯然航天部將很多問題都思考到了。

參與到載人登陸火星項目的宇宙飛船,一共7艘,包括2艘萬噸的祝融級飛船,5艘8500噸的前鋒級飛船。

如此一來,哪怕是運氣不好,2艘祝融級飛船都出問題了,還有5艘前鋒號飛船可以作為備用。

前鋒號的工藝非常簡單,采用了大量的模塊化設計,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實現快速製造,而且維修也很方便。

如果有兩艘故障的前鋒級飛船,完全可以通過零件互換,拚湊出一艘完好的飛船。

祝融級現在還在建設之中,而前鋒號這種追求量產和性價比的飛船,自然要先一步測試。

前鋒號飛船的速度非常快,在連續不斷加速了30分鐘後,飛船速度被推高到15公裡每秒,然後關閉主發動機,以這個速度巡航飛行。

對於沒有什麼障礙物、強引力的星際區域而言,前鋒號飛船的速度,並不會快速減少,而是會一直漂向火星。

此時的飛船內部,駕駛艙中陳列著三個特殊的箱子。

這是冷凍休眠艙,或者叫冬眠艙。

某種程度上,冬眠艙同樣可以延長人類在外太空的生活時間,特彆是是處於飛行狀態時,通常在巡航飛行狀態中,這段時間對於宇航員而言,其實是無效時間居多。

既然如此,何不讓宇航員進入冬眠狀態,在冬眠狀態下,宇航員的身體狀態,會被暫時定格起來。

通過這種方式,那就可以將飛行過程中的時間節約起來,讓宇航員可以在外太空生活工作更加久。

不過在外太空使用冬眠艙,目前還在做相關測試。

這一次前鋒號飛船的測試項目之中,就包含了冬眠艙的測試工作。

在前鋒號飛船內部的三個冬眠艙,裡麵是三隻恒河猴,飛船的超級電腦持續監控著它們的生命體征。

這些數據會每隔一段時間,打包發射過藍星,航天部的太空生活研究項目,可以通過這些數據,進一步完善人類在外太空使用冬眠艙的實驗結果。

另外,前鋒號飛船的最大有效載荷是350噸,最多可以容納5名宇航員,通常是作為貨物運輸船使用。

不過考慮到應急,航天部計劃犧牲大約50噸的有效載荷,改造出一部分適合宇航員臨時使用的艙室。

為了保證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順利進行,航天部也是煞費苦心了。

載人登陸火星,比載人登陸月球更加麻煩和危險。

這其中的危險,主要來自幾個方麵。

第一,是火星的距離比較遠,萬一在火星出問題,藍星這邊也來不及救援。

第二,是火星沒有基礎設施,不像月球這邊,已經建立了基地和工業區。

第三,則是火星存在致命微生物,甚至不排除火星地下,可能存在多細胞生物。

這些原因,促使聯邦不得不考慮宇航員的生命安全,多準備幾手,總好過臨時抱佛腳。

另外聯邦也不打算直接登陸火星,而是計劃先在火星的近地軌道上,搭建一個火星空間站。

或者在火星的兩顆天然衛星中,設立前進基地,用於作為登陸火星之前的落腳點。

其實隨著對熒惑真菌的研究深入,聯邦對於火星的警惕,或者說對於其他外星球的警惕,越發的高漲起來。

人類在研究外星球的時候,總是喜歡先入為主的代入一個概念,那就是液態水、氧氣、溫度、光照之類的條件,都參照現在的藍星。

這是一種傲慢的行為。

誰規定宇宙的生命形式,就一定是藍星這樣的?

更何況,藍星如今的生命形式,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

比如在寒武紀大冰期之前,其實藍星的主要生命,是厭氧微生物;直到藍藻大規模繁殖,釋放氧氣後,才讓厭氧微生物讓出主舞台的。

藍星的生態,都經過多次改變。

就更彆說其他外星球了。

經驗主義可不一定是準確的,過於自大,真會死人的。

因此聯邦已經計劃,重新審視太陽係內的其他星球,無論是類地行星,還是大型氣態行星,或者是天然衛星之類,都需要進行重新的評估。

增加一個外星生物調查項目,避免將未知的外星生物,帶入藍星的生態圈之中。

這也是為宇航員的生命安全負責,畢竟NASA之前的慘痛教訓,就足以讓航天部提高警惕了。

前鋒號飛船繼續向火星衝刺。

另一邊,之前聯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15號,已經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上,持續工作了兩年多時間。

在臨近報廢的時刻,航天部決定啟動最後一項探測任務,尋找一個地熱豐富的區域,最大限度的向下鑽探。

15號探測器此時已經找到了一個適合的區域,開始展開鑽頭,向地下土層和岩層鑽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