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春。
新法的爭議依舊不斷。
王安石先是裁減宗室恩例待遇,結果宗室子弟們攔住王安石車駕,跪在王安石馬前哀求道:“均是宗廟子孫,告相公看在祖宗麵上不要裁減過度。”
王安石見了這一幕,當即下了車駕,毫無懼色地麵對眾宗室子弟的包圍,反厲聲喝罵道:“祖宗親儘,亦須祧遷,何況賢輩。”
眾宗室子弟懾於王安石的氣勢不敢置一詞,隻好散去。
於是裁剪宗室恩例的事,便被王安石強行辦下去了。
知道此事有的官員叫好,有的官員是反對。
章越對王安石此舉是讚賞的,這才是宰相的擔當嘛,當初呂夷簡為相時增加宗室待遇,導致宗室費用隨著人口增長日益增多。
韓琦當了近十年宰相一直想革卻革不掉,結果王安石上任不到一年便辦成了。
這等魄力著實佩服。
不過曾鞏等官員卻對王安石表示了反對,越來越多的官員表示與王安石劃清界限。
這一日王安石請了張載上門,似欲重用對方。
章越知道張載是那一日國子監講經時大出風頭,讓王安石動了愛才之念,故而想啟用他。
張載是章越推舉的,但王安石要用對方,章越也不能攔著。
王安石找了張載就開門見山地問道:“如今新政更替,仆怕沒有人任事,你來幫忙如何?”
張載則是回複道:“朝廷將大有作為這是好事,天下之人莫敢不從。若是新政與人為善,那麼誰敢不儘力呢?若是讓人想辦法如何追琢打磨,那麼我不敢受命!”
王安石碰了個釘子,當即不再用張載。
張載又返回國子監教書,張載除了經義外,兼教武學,他在國子監非常受太學生們的歡迎。王安石若真要挖走他,章越是非常舍不得的。
章越與張載談及此事問他有無可惜,張載說比起仕途,他喜歡太學的學風,以及熱忱的學生們。
章越也是深以為然。
之後青苗法不斷遭到攻訐,首先便是均配抑勒之事。
總而言之朝廷政令一下,因為有條例司提舉官到地方核查青苗法的落實情況,故而地方官員為了政績強行命令治下百姓都要向朝廷借貸青苗錢。
司馬光,呂公著對青苗法都表示嚴重反對,認為此法已是嚴重擾民。
這一日朝議便圍繞此議論起來。
在上殿之前章越向官家奏王韶之事。
王韶最近連續來了好幾封信向章越大吐苦水。王韶經營古渭寨已經數年,按照他之前君前奏對上提出的合蕃三事,合並,合法,合俗。
如今他一直在推進。
首先是合並,王韶已是陸續收攏蕃部數萬人馬,並從蕃兵中挑選精銳入漢軍操練。
至於合俗,王韶從京師裡請去高僧為吐蕃人講經,並在古渭修築佛寺,同時還在聽從章越意見在當初修建蕃學,選拔吐蕃貴人子弟教授讀書。
前兩項都進展頗速,但是合法卻一直辦得不順利。
王韶要對吐蕃大族頭領進行授官,讓他們聽從宋朝命令,就要恩威並用,但是這個事一定要有市易司才好為之。
但王安石變法裡市易法遭到攻訐後,在古渭州設市易司的事也因此遭到朝中舊黨的反對而擱置。
無法市易就無法籌糧,同時散在蕃人手裡的鹽鈔就花不出去,這就打了一個折扣。
沒有籌糧,故而古渭不得不繼續依靠秦州取糧,這給經略安撫使,知秦州的李師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李師中一直反對王韶開邊此事,認為在河桃故地在唐朝時已經失陷,如今要用大量人力物力收複非常不合算,說白了就是朝廷負擔不起。
李師中,王韶意見不和。
以至於連古渭寨設通遠軍之事也停頓下來。
王韶夠狠請求章越替他將李師中罷之,換一個上級來。
章越看了王韶的請求,真可謂哭笑不得。
李師中如今館職也是天章閣待製,但本官卻高了章越許多,而且李師中受過龐籍的推舉,因此與司馬光在朝堂上反對在西北用兵的政見一脈相承。
這樣的官員章越怎麼搬得動,就算搬得動,自己也不好因此得罪人。
再說王韶這脾氣有問題,每每與上司不和。若是一個兩個那還可能是上司的原因,但連續好幾個是這樣,那不用想了肯定是你的問題,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王韶的請求章越又不能不解決,於是他便在今日的殿議前先與官家談及了此事。
官家在崇政殿的便殿更衣,聽著章越在旁說完後便道:“這個王韶是有才,但是每與上官不和也是難辦,實是桀驁不馴。”
官家沉吟片刻道:“此事朕與相公們商量商量。”
章越知道官家心底也沒有底。
李師中是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對於這樣的一路帥臣,官家也要慎之又慎。可是河湟攻略也是官家這一年多來的既定方略,不可以放棄。
官家穿戴整齊後,便在章越與內宦的陪同下走到了正殿。
陳升之,呂公著,司馬光,韓絳,王安石,呂惠卿已是等候在此。
議事一開始,呂公著便批評青苗法擾民之事。
呂公著直接將炮口對準了呂惠卿道:“條例司近來所用之官皆是不稱職者,所舉官員奴事呂惠卿,並非韓絳與王安石所得。”
章越聽了有些好笑,呂惠卿近來卻是提拔了不少官員進入三司條例司。
有無任人唯親?這不用想都知道。
若是反之就不是呂惠卿的作風了。
王安石聽了呂公著的批評解釋道:“近來外舉的官員,自然並非臣所識,然而去采自眾議。至於奴事呂惠卿,這臣沒有聽聞,呂惠卿在條例司用事,有幾日在外?外麵的官員如何能奴事之。”
聽了王安石的辯解後,呂惠卿低下了頭。
官家道:“張載學問不在呂惠卿之下,卿以為如何?”
官家的意思,要不要讓張載入條例司監督一下呂惠卿。
王安石道:“陛下已令張載在太學教學。張載學問精深,深受太學生喜歡,不過臣觀其人似無為官之意。”
官家問道:“那麼這青苗法到底便否?朕聽聞地方多說其不是。”
呂惠卿出班道:“陛下請勿聽小人之言,臣聽李定言青苗法在南方推行便之,百姓無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