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的初冬。
校場上正下著細雪,韓絳隨著官家冒雪校閱武衛指揮。
當初韓絳擔任樞密副使後裁減禁軍兵額,並兵營以省軍費。這一次裁減禁軍為韓絳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聲望,令他升任參知政事。
現在經過裁減精練後的武衛軍,正接受校閱。
校場上一千二百三十八人禁軍排軍陣,操練著各式戰陣。
雄健的殺聲陣陣響起。
官家視察之後非常滿意。
等到校閱結束後,一旁宦官宣旨道:“武衛軍練兵得效,擢提舉教閱崇儀使亓斌遷三資,候帶禦器械有闕與差;左藏庫副使李希一等四人第減磨勘年;教頭及排兵士二十八人各遷一級。自斌而下軍事各賜帛有差。”
但聽場下的武衛軍士卒齊聲歡呼,山呼萬歲!
官家見此一幕很滿意,經過精簡後的武衛軍如今看似稱得上訓練有素。
宣旨後,官家走下校場對一旁跟隨的韓絳道:“這一路武衛軍就暫隨你調至西北去!”
這武衛軍受過賞賜,士氣正旺。眼見官家將這一千多精銳禁軍調配給自己,韓絳感激地道:“臣謝陛下隆恩。”
官家道:“卿此去西北還有何事與朕提的?朕無不答允。”
韓絳道:“那臣先謝過陛下,宣撫使也,掌宣布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臣此去陝西平夏,必須使其橫山蕃部歸心,臣打算令陝西諸路有投順蕃漢人戶,不以多少,都予以接納,厚加存恤,不令有複歸之計。”
“安置番人需要耕種地土、以及賑濟錢糧、犒賞之物,故而臣想向陛下多討要些銀絹!”
官家點點頭道:“既是攻取橫山便要有戰和二策,卿即是宣撫使,那麼陝西,河東兩路的錢糧你自調用。”
宣撫使的權力非常大,一般安撫使率軍,轉運使率民,提點刑獄司掌刑,但宣撫使一至全部軍民大權儘數攬之。
所以宣撫使的權力地位就好比唐朝的節度使,故而一旦戰事結束就必須馬上收回,絕對不能久任。
官家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可是陝西,河東受戰事之故十分貧瘠,又擔心韓絳錢不夠用問王安石道:“王卿有何高策?”
王安石奏道:“陛下還可以下詔三司除在京合支用金帛外,應西川四路上供金帛及四路賣度僧牒錢所變轉物,一並截留陝西轉運司,相度於永興或鳳翔府樁以備邊費,候見數可兌折,充將來起發往陝西銀絹之數,作為賞賜士卒之用。”
官家聞此感慨道:“如今國庫收入這才稍有好轉,這錢財便如流水般花了出去。這河東,陝西的百姓已行了一年的新法吧!”
想到河東,陝西軍民之苦,官家幾乎食不下咽,如今為奪取橫山一戰,朝廷幾乎把所有的民力物力的資源全部傾注於西北去了。
這還未開戰,單單永興軍一路所報上,便征發了鎧甲八千副,錢九萬貫,銀兩萬三千兩,銀碗六千枚,還有其他細瑣之物,官家都已記不清了。
此刻無數輛的車馬,裝載著糧草兵械正源源不斷地運輸至陝西各路。
所謂的舉國之戰就是如此。
但隻要打贏了這一戰,便可一勞永逸地使河東,陝西的百姓,從此沉重的負擔下解脫出來。
故而哪怕再多的錢都要給韓絳的宣撫使用去!
可是這麼大的財力傾注進去,萬一是戰和,對大宋而言也是敗了。
如今官家沒有回頭路,正色道:“祖宗之誌乃吞幽燕,靈武,然卻數敗兵,喪師辱國,朕如今奮然將雪數世之恥也!”
“這錢不可省,就依王卿之見。”
韓絳,王安石一並謝過。
官家道:“朕已同意曾相公罷相了,如今韓卿又出外為宣撫使,中書缺人,你們看誰來出任參政呢?”
曾公亮已是罷相,曾公亮之前反對青苗法,之後殿試進士時,曾公亮從殿階上走下時摔了一跤,從此以後病一直時好時不好的,官家便索性讓他罷相,以後五日上朝一次。
如今曾公亮,韓絳都走了,中書隻剩下了陳升之與王安石。
誰來替補?
“不如讓馮京試之?”
官家沒有答允,反而問道:“吳充如何?”
王安石立即道:“吳充與臣有親嫌。”
官家道:“無妨,以卿之忠直不會結黨的。”
王安石不肯吳充入中書,最後還是讓馮京為參知政事,吳充則補馮京的位置,出任樞密副使。
韓,王二人都知道,官家之所以讓吳充為樞密副使,也是方便韓絳與樞密院溝通,文彥博是一直反對橫山用兵的,而且與韓絳有過節。
但吳充為樞密副使,便不用擔心文彥博使絆子,可以全力支持韓絳西征。
說完人事後,韓絳突道:“臣還有一事,乃是章越所請!”
官家道:“朕不是聽聞你讓章越出任宣撫使判官麼?有何相請?”
韓絳道:“陛下,章越已是辭了宣撫使判官之職。”
官家聽了有些生氣道:“這是作何?與朕賭氣不成?難道不依他意思經略河湟,他便不去陝西了?”
韓絳道:“並非如此……”
當下韓絳將章越的請求一說,官家聞之愕然半響。
王安石,韓絳都看出官家有幾分慚愧,但麵上卻仍道:“此人還真是執拗,但朕如今沒有多餘的錢糧與兵馬給他了。”
王安石道:“陛下,章越彆無所求,隻求一州通判而已。”
韓絳亦是拱手道:“陛下,章越確實沒要朝廷一兵一糧,隻願助臣奪取橫山而已!”
官家道:“堂堂的外製大臣,好好的宣撫判官不就任,非要屈身為一州通判!”
說完官家拂袖而去。
見官家如此,韓絳與王安石不由對視了一眼。
……
韓絳率軍西征後,朝廷下詔令。
樞密副使、左諫議大夫馮京為參知政事,翰林學士、右司郎中、權三司使吳充為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吳充,馮京二人位列宰執,這是朝廷一番大事,自有一番典製。
特彆是吳充,去年方為三司使,今年剛拜了翰林學士,還沒兩三個月即拜樞密副使。
僅從這翰林學士拜樞密副使的升官速度而言,可謂是王珪的近一百倍!
而吳充,馮京之後,則是一條看起來很平常的人事調動。
右司諫、知製誥、天章閣侍講章越通判秦州軍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