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對付富二代
也許是為了顯擺自己在美國大學的讀書經曆,這個富二代此時說的是一口美式英語,講的內容正是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求學經曆。
作為矽穀的創立者,斯坦福大學名聲在外。
後來香港搞數碼港的時候,這個富二代就是憑著自己在斯坦福大學的教育經曆,不但免費拿到了原本價值近百億港幣的地皮,還讓特區政府花十億給他建了配套設施。
然後他利用數碼港搞房地產,之後借殼上市,股票大漲之後套現十億美元,又利用這筆錢對賭,從以中銀、彙豐為首的銀行團貸款一百三十億美元,收購香港電訊,再把香港電訊跟他之前上市的公司合並,一係列操作下來,公司市值一度高達五千億港幣,成為當時港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雖然他自己總喜歡擺出一副很叛逆,不依靠他爹的樣子,但是你換個人試試,在沒有任何抵押的情況下跑去彙豐,彆說貸款一百三十億美元,貸款一億美元去對賭,彙豐銀行不把你送去瘋人院就算不錯了。
後來大陸一個首富也想讓他的兒子複製這一套,結果還沒搞成,他自己先撲了。
見這貨越說越離譜,楊東升上前一步道,“據我所知,矽穀是由斯坦福大學電機係主任弗雷德·特曼創建的,矽穀那些成功人士,像戴維·帕卡德、威廉·休利特,以及我們華人中的張忠謀、楊致遠都是電機係畢業的,電機係才是矽穀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你讀的電腦係。何況你能讀斯坦福,是因為你父親向斯坦福捐了三千七百萬美元,不是因為你成績好。你這樣騙人不好吧?”
富二代一下子啞了,好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半晌他才想起來一件事,抬頭看向楊東升道,“你是誰?”
“楊東升,東升科技的合夥人,也是最大股東!你連我是誰都不知道,就想收購東升科技,是不是太可笑了?”楊東升趁機再將了他一軍。
“我,我隻是……”連續兩個交鋒下來,這個富二代已經漲的臉通紅,他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好像隨時都會背過氣去的樣子。
楊東升看著富二代,沒想到他這麼不禁打擊,這完全是一棵在溫室裡長大的樹苗啊!
不過楊東升不想就這麼放過他,楊東升又不是他爹,沒有義務慣著他。
“剛才我聽有人說,隻有輟學的人,才會成為最頂尖的人才!我很認同這句話,以比爾·蓋茨的才智,即便在哈佛也學不到什麼,所以退學!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並非所有輟學的人都是比爾·蓋茨,尤其是剛才說這話的人……”楊東升拿出富二代那份成績單向四周展示了一圈,“他是成績太差,知道自己無法畢業,才不得不輟學的!”
富二代掃了一眼,臉色立刻由紅轉青,“你調查我!”
“你還沒有資格讓我調查,這是今天早上有人寄給我們的!老實說,聽說你是斯坦福的,我原本還想找你談談,但是看了這份成績單後,我就失去興趣了!我們華人在美國無論任何大學,一向都是成績最好的,可是你竟然拿了這麼多D和F,真是丟儘了我們華人的臉!”楊東升直接把成績單拍在富二代懷裡,“自己去查一查到底是誰這麼跟你過不去,才把這份成績單寄給我們的吧!”
在美國的大學裡,D為最低及格分,F就是Fail,表示“不及格”。
美國大學一向是寬進嚴出,很多大學對專業課的要求至少是C,即便是大金毛,也是通過作弊最終才順利畢業的。
富二代陰沉著臉走出去,走之前還不忘陰毒的看了楊東升一眼。
楊東升絲毫沒在意,這家夥比他想象的還容易對付,他那個家庭把他保護的真是太好了!
楊東升轉臉看向人群,楊槐正在跟幾名同學高興的討論著什麼。
那個富二代今天主要邀請的就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就是楊槐的同學,東升科技發展迅速,香港又實在沒有拿的出手的高科技產業,這些人如果不想繼續深造的話,最希望的就是畢業後能去東升科技工作。
“米斯特楊,你認為我們科技大學能發展成斯坦福那樣好的大學嗎?”一名男生道。
在這些學生想來,楊東升能夠創立一家網站,並且做的這麼好,肯定是歐美名牌大學畢業的,甚至可能就是斯坦福的!
“當然可以!其實八十年中期,乃至九十年代之前,斯坦福還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學,當時斯坦福唯一的優點就是學校夠大,因此加州人給斯坦福取了一個綽號——大農場。”四周響起了一片哄笑聲,楊東升繼續道,“直到八十年代初期,矽穀發展起來後,斯坦福通過出租土地,每年可以拿到近千萬美元的收入,這才有錢聘請著名教授,有錢給教授搞項目,從而一步步發展成為如今美國最頂尖的學校!論條件,科大比斯坦福好多了!”
“嘩嘩嘩……”四周響起一片掌聲。
楊東升趁機告辭,如果這些人知道楊東升隻是一個大陸三流學校,而且還是沒畢業的學生,恐怕就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坐上車後,楊槐抱怨道,“哥,你怎麼把成績單給他了?他如果有了準備,我們就不好對付他了!”
“從一開始,我就沒準備用上這份成績單,給我們這份成績單的人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替我們考慮!這份成績單爆出來,打的不光是那個溫室樹苗的臉,還有他爹的臉!你不用太高看他,其實他爹既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這麼多年他都活在他爹的羽翼下,他自己根本沒有發展出多大實力,隻要他爹不出手,憑他自己折騰不出來什麼。來之前我調查了一下,那個老家夥在華京有一個地產項目,前兩年因為某些原因停止了,我讓美國公司那邊聯係了一下《華盛頓郵報》,目前他們正準備根據這件事出一篇報道,批評我們國家的營商環境!你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