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的早朝之上,元祐帝金口玉言,有感於如今各家許多子弟入仕無門,自己欲新建一衛,名曰錦衣衛。
錦衣衛將於七月十二開始正式成立,對外招人,為期三日,過時不候,以百人為上限,而且對象僅限於世家勳貴子弟,時間一到,不論招了多少人,都將不會這般招收人員。
自然也有言官諫言,勸說元祐帝,說如今朝廷吃緊,應當慎重處理,暫緩錦衣衛建立之事。
元祐帝卻罕見的沒有繼續聽禦史的建議,而是直接大手一揮,阻止了禦史的進言,乾綱獨斷的一回,並且將開封府尹點了名,勒令其和五城兵馬司協同辦差,整頓汴京風氣。
大概的意思就是:自今日起,若是再讓元祐帝三天兩頭的聽到什麼紈絝縱馬街頭,撞傷百姓,勳貴們欺壓百姓,橫行無忌的消息,他就拿開封府尹開刀,直接摘了他的帽子,讓他去嶺南養老!
還有,元祐帝勒令開封府尹,清查以前的舊案,凡是犯過事兒,有過欺壓百姓之舉的世家子弟,那些受過刑罰的就不予追究了,但其他那些漏掉了的,不論是武將勳貴,還是文官清流家的,不論輕重,皆罰去修官道,做一個月的苦役。
又因如今錦衣衛成立在即,那些犯過事兒世家子弟之中,凡是十五周歲以上,且有一技之長的,若是能夠主動加入錦衣衛,陛下便法外開恩,免了他們以前的罪責,令其在錦衣衛之中用心當差!
十五周歲以下的,是情節輕重,罰銀三百,五百,至一千不等,具體事宜,由開封府尹酌情定奪,所得之銀錢,充入錦衣衛。
但自今日起,若是有人再犯,開封府尹無需猶豫,直接抓人,送去錦衣衛,由新上任的錦衣衛指揮使,衛允處理,上至皇室宗親,下至黎民百姓,皆一視同仁,無憂例外!
元祐帝這話一出,不僅僅是開封府一心裡一突突,此時同在大殿之中的勳貴大臣們,也不約而同的心裡一個禿嚕。
腦海之中,幾乎同時浮現出自家那幾個紈絝的模樣,擔心者有之,慶幸者有之,冷眼旁觀者也不在少數。
京城之中,遊手好閒的紈絝隻有那些武勳權貴家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大家族,其中必然良莠不齊,優劣皆存,有勤奮上進的,有品學兼優的,有才學過人的,也有遊手好閒,也有天資愚笨的,甚至還有那種除了惹禍,彆的什麼都不會的。
如今元祐帝向開封府尹下了死命令,還有五城兵馬司在旁協同,看這架勢,絕不會似以前那般風聲大雨點小。
開封府尹若是真的加大力度整頓,那自家·······
要知道,這些個所謂的世家大族,有幾個是真正乾淨的,那些金碧輝煌的宅院,廣闊的良田,繁華的鋪子,還有那無數的金銀財寶,錦衣玉食,是否真正的乾淨,隻怕他們自己都說不清。
也有真正問心無愧,不為所動的,譬如站在最前麵的兩位大相公,蔡琦和韓章。
蔡大相公一生清廉,且又無兒無女,家中隻有一個老妻,幾個仆人,城外隻有一座莊子,還是元祐帝賜給他的。
蔡大相公沒有親戚嗎?自然是有的,可若是那個親戚想借著他的名頭來斂財,那恐怕得先看看他的頭夠不夠鐵!
緊接著,元祐帝身邊的老太監那尖銳的嗓門響了起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除了臨近的幾人,或許都沒人注意到,就在百官的末位,靠近角落的位置,多了一張新麵孔,身材中等,五尺過半,不胖不瘦,看上去分外年輕,膚色微黃,嘴邊似乎還長著淺黃色的絨毛。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可沒人會去細看!這張新麵孔不是彆人,正是衛允。
如今衛允是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又身兼錦衣衛指揮使,已然有了上朝的資格,不過此刻,衛允正手持笏板,躲在角落裡頭,將頭埋低,恭恭敬敬的站著,儘量不讓自己被元祐帝看到。
老太監的話剛剛落下,便有官員持笏板站了出去,
“陛下,臣有本奏!”一個四十多歲,留著長須的中年官員,站了出來。
元祐帝道:“袁愛卿有何事?”
“回陛下,近日成都知府傳來消息,言及我大周與吐蕃交界之處,似有兵馬調動之痕跡,程度知府不敢大意,令人火速遞了折子入京,此事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元祐帝聽罷,點了點頭,又問了問兩位大相公和幾位六部大員的意見,整個朝堂便陷入了激烈的討論之中。
其實這折子早就出現在了元祐帝的桌前,元祐帝不禁看過了,還做出了批語,如今拿出來說,不過是想和百官商議,看究竟應當如何處置才最妥當。
畢竟,一人計短,眾人計長!
大周律例,五日一早朝,京中五品以上官員,不得無故缺席,這還是衛允第一次上朝,心裡雖然好奇,可卻依舊把自己藏得好好的,不發一言。
而且這種情況下,元祐帝也不可能越過那些一二品的大員們,特意把他一個小小的五品官給扯進去。
聽著朝堂之上激烈的辯論,喧鬨的好似在大街上吵架一般,一個個梗著脖子,互不退讓,但說話之間,卻又有理有據,誰也說不服誰。
都是些成了精的人物啊!和他們相比,自己的道行終究還是太淺薄了些!衛允不由得有些感慨。
大體之上,就是分作兩派。
一派主戰,認為大周久不動刀兵,如今竟然連小小的吐蕃都敢進犯,必須以雷霆之勢,派出兵馬,將這一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以威懾西境乃是西南地區,諸多小國。
而另外一派則認為應當謹慎行事,吐蕃早已分裂,斷然沒有膽子敢挑釁大周的權威,其中會不會另有隱情,最好是派人查探清楚,以免中了彆人的圈套。
畢竟如今天下格局,大周,大遼,還有西夏,成三國鼎立之勢,周遭還有無數小國環繞,一舉一動,皆在他國的環視之下,豈能妄動刀兵!
其中以謹慎派的人數居多,兩派之人,爭辯的是不可開交,誰也說不服誰!
最後,還是蔡大相公提出建議,既然有所擔憂,那就雙管齊下,一麵暗中派人前去查探個中虛實,一麵派遣得力的將領過去,駐守蜀地邊境,威懾吐蕃,以策萬全。
如今已是七月,再過月餘,便是蜀中糧倉豐收的時節,那可是關係到國庫收入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元祐帝直接拍板,就按蔡大相公的意見來。
可是又該派那一位將領領兵前去呢?這無疑又是一個問題。
剛剛才停下的爭吵,再一次重新開始!有人提議伏老將軍,有人說鄭老將軍,還有人建議讓寧遠候顧偃開去!
總之,又是一番無休無止的爭論。
最後還是元祐帝直接拍板,力排眾議,定下寧遠候顧偃開作此次出兵的領軍之人!
如今英國公領兵鎮守在西北榆林一帶,抵禦西夏,鄭老將軍帶著兩個小鄭將軍,駐守在北境,防備遼國。
雖然如今三國之間已經十餘年未有戰事發生,但該有的姿態卻不能丟,該建立的防線,還是應該保持。
總不能將自身的安全,交托在敵人的手中,主動權還是握在自己手中,來的更加穩妥。
寧遠候顧偃開,早年間曾在北地邊境駐守,抵禦遼國,有豐富的帶兵經驗,而且現在也在五軍都督府任正二品都督僉事,是個真正能打仗,有本事的將領。
如今汴京這邊倒是安穩,顧偃開倒是可以隨時調動,不像兩位英國公和鄭老將軍,駐守邊疆,坐鎮中軍,不能輕易離開!
是以寧遠候無疑正是此次領兵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