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太子養成記(1 / 1)

醫學院的模式就是這樣。

站在最頂端的禦醫都要承擔那些義務,下麵的人憑什麼總想白嫖?

這是根本行不通的,真以為簽了協議就可以玩一些暗手段?

一個月後,當十幾個企圖渾水摸魚的人被清退了之後,醫學院這邊再也沒有人敢渾水摸魚了。

如果僅僅隻是製度上的壓製,時間長久了必然會有人強烈反對的。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質,他都是不一樣的。

例如說,反抗是因為壓迫,但是除了壓迫以外,你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呢?

最開始的時候王小二也是有些反抗的,隻不過他沒有表現的那麼明顯。

對待分配給自己的學生,他采取的是不主動的態度。

就是你想學什麼隨便,我不論乾什麼事情,都不避著你,你能看懂多少你就學多少。

你問了,我有空就跟你講兩句,你不問,我也不會主動的去跟你講。

而王小二自己在麵對上級的時候態度就不一樣了。

凡是我遇到的問題,我就瘋狂的去問,哪怕是彆人的病人,我不懂的時候也會瘋狂不要臉的去問。

一個月下來也讓王小二摸到了一些門路。

那就是要臉的人,在這裡是混不久的,也學不到什麼東西的。

管他是不是自己的病人,隻要不懂,那就是要問,就是要討論。

但是有一點,問歸問,討論歸討論,不是自己的病人,是絕對不能擅自接觸病人的,大家關起門來隨便討論就行了。

而僅僅隻是一個月的時間,便讓王小二感覺到收獲頗豐。

如果給自己打個分的話,來到醫學院之前,王小二覺得自己的能力值是五十分的話,那麼現在,經過一個月的鍛煉,他的能力值差不多已經到了六十分了。

主要是這一個月他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病人,見過的,沒見過的。

自己知道的治療方式,自己不知道的治療方式,同一種病,有很多不同的治療方式。

在這裡,跟在家裡,那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體驗。

雖然在這裡很忙,每天感覺都跟睜不開眼睛似的,但是很充實啊。

半年之後,醫學院進行了一場重新的分配。

就是將原有的人員分配方案打散,與不同的人員組成新的小組。

讓人員流動起來,不隻是固定在這一個小組九個人之間。

除了王小二這些固定的人員以外,那些學生這一次也跟著打散重新分配了。

隻跟著一個人固然有好處,但是現在他們正處於長見識的階段,老是跟著一個人也未必有好處。

況且現在隻是實習,就該多轉轉多看看,等到畢業之後,那基本上就是定在一個位置了。

而再往後,醫學院基本上也形成了這麼一個固定的規矩。

所有人員除了負責人以外,其他全部都是半年輪轉一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在這種新的製度下,大漢醫學院醫者的水平是直線上升的。

如果從某一個方麵來說的話,最虧的應該就是那些禦醫們了。

雖然他們也能學習,也能加強自身。

但是能夠成為禦醫,本身就證明了他們實力的強勁。

這些禦醫的見識本來就是整個大漢最廣泛的一批,所以這種模式對於他們來說,有幫助,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彆明顯。

而且這些人的年紀普遍的也大了,進步的空間是很有限度的。

為了說動這些人,王不餓可是沒少下功夫。

甚至是沒少給這些人開好處,為此,王不餓還特意開設了一個太醫署,全權負責大漢的醫務管理問題。

這個是真正的官署,是有權力的,負責製定規則,監察,約束醫療行業,所有跟醫療有關的,全部都要經過他們的審批。

醫學院的發展可謂是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科學院那邊也不甘示弱,雖然整體而言的進度並不算快,但是灑下的種子卻是看到了希望的。

建元十年的時候,新收入的一批學生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太一樣的地方。

而他們僅僅隻是經過了一年的改革學習而已。

到了建元十三年的時候,第一批全日製,經曆了一個完整的培訓階段的學生畢業了。

當這些人進入到科學院之後,整個科學院的發展開始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

各項研究明顯的規矩了更多,而且在一些細節方麵也要比以前更加完善。

雖然王不餓理想狀態中的蒸汽機依舊沒有被研究出來,但是目前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起碼經過幾年的改進,現在的蒸汽車基本上可以做到日行二百裡了。

日行二百裡是個什麼概念?

在現在的這個路況下,現在的車輛水平的前提下,日行二百裡已經很多了。

雖然人類的極限不止如此,紅軍也曾經有過一天一夜奔襲二百四十裡的經曆。

單論速度的話,好像還不如紅軍奔襲呢。

但是這種極限強度下的奔襲,人類又能持續多久?

暫且算他奔襲一次休息一天,第三天接著在奔襲一次,在休息一天。

按照這個頻率,等於兩天奔襲二百四十裡,而同樣的時間內,蒸汽車已經走出了四百裡。

而蒸汽車最大的優勢在於持久力,雖然他會壞。

但是壞了怕什麼?

當蒸汽車被列裝給部隊的時候,所有人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甲級部隊,又為什麼叫做甲級部隊。

首先,甲級部隊是滿員的,一萬人。

一台蒸汽車最大能夠搭載三十個人,這已經很擁擠了。

所以正常情況下,是搭載二十個人,餘下的地方用來搭載物資。

通常情況下,是下方搭載物資,上方做人,無非就是護欄搭的高一些而已。

這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幾根結實的木頭插上去就可以了,也增加不了多少的重量。

而一萬人,需要五百台蒸汽車。

在考慮到損壞,以及大約在其他的物資,所以朝廷直接給甲級部隊配備的就是六百台蒸汽車。

當然,一口氣配備這麼多也是不現實的,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個計劃就隻能循序漸進,每個甲級部隊以每年五十台的進度緩慢的增加著,直到滿編為止。

既然配備的蒸汽車,自然而然的也要配備相應的管理體係,例如說最簡單的司機。

每台車配備一名司機,但是每個什卻有十三個人,等於是每個什都有三個備用司機用來輪值。

畢竟開車也挺累的,總不能不讓人休息吧?

每個屯有六個什,其中一個什為機修什,這個什單獨配備了三台蒸汽車,隻有十個人,他們的車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關鍵配件,就是為了防止車子壞在半路而沒辦法修理。

也可以看作是工程車,這些車都是經過改裝的,他們的蒸汽機甚至能夠為吊架提供動力,將重物吊起來維修。

一個屯七十五個人,六百台蒸汽車需要十二個屯,加起來也就是九百個人。

同樣的,化零為整,這個時代的蒸汽車不可能沒有問題,也不可能總是平穩的運行。

所以要想保證車輛能夠跟的上使用,後勤方麵是必須要加大保障力度的,所以加上軍官以外,餘下的全部配置成了機修兵,算是湊了一千人。

這樣一來,甲級部隊的滿編就是一萬一千人了。

坐車時間長了雖然也很疲憊,但是跟走路比較起來還是輕鬆的多了。

眩暈感什麼的都是浮雲,隻是坐車的次數還不夠多罷了,坐的多了,自然就習慣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了。

建元十六年,已經十五歲的太子王邦向王不餓提出了一份建議。

身為太子,身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雖然隻有十五歲,但是他卻學完了洛陽書院的課程。

當然,很多東西隻需要學個皮毛就夠了。

身為太子,身為未來的皇帝,帝國不需要他去搞什麼研究,但是需要他在大多數方麵都要略懂一些。

起碼不能聽人家提起來的時候,你自己什麼也不知道,甚至連這個是乾什麼的都不知道,那樣的話,還談何發展?

所以,王邦除了日常跟著上課以外,還有單獨的課程需要學習,生活幾乎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在觀看了一場軍演之後,便深入軍營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研究,最終有了這份建議。

甲級部隊的優勢正在逐漸的增加,與乙級部隊的差距正在逐漸的拉開。

但是綜合對比了近幾年的演練數據,發現甲級部隊儘管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可始終受製於兵力劣勢,所以經常會出現打的過,但是卻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這種問題。

組建甲級部隊的本意就是為了能夠快速解決戰鬥,快速反應,所以這個初衷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成。

所以王邦建議對甲級部隊的編製進行改編,即每個屯增加一個什,形成一個加強屯的現實,以增加甲級部隊的兵力來改變因為兵力不足而導致戰鬥時間被拉長的這個現象。

而這麼算下來的話,一個屯五十個人,一個軍有二百個屯,每個屯增加一個什,等於一個軍增加了兩千個人。

如此一來,甲級部隊的滿編狀態就是一萬三千人,比起乙級部隊的一萬人多了整整三千人。

雖然有一千人的非戰鬥部隊,但是乙級部隊他也不是滿編狀態啊。

乙級部隊的常態是八千人,而甲級部隊的常態是滿編,所以兩者相比較,甲級部隊比乙級部隊多了整整四千個戰鬥兵力。

王不餓采納了王邦的建議,並且指定第一集團軍的第一軍為試點進行改革。

於是,在建元十七年的軍演中,第一軍以絕對的優勢碾壓了第一集團軍的兩個乙級部隊。

在建元十七年的下半年,朝廷又一次組織了軍演活動。

這一次第一軍麵對的是第一集團軍的四個乙級部隊。

目的是為了試探一下改編後的第一軍極限到底在哪裡?

四個乙級部隊的總兵力是三萬兩千人,兵力是第一軍的兩倍多。

這一次第一軍的表現雖然不如上半年,但是也足夠亮眼。

雖然最終損失不算小,但依舊取得了勝利,自身戰損接近四成。

不論是甲級部隊還是乙級部隊,首先他都是人。

你甲級部隊在訓練的時候,乙級部隊也沒閒著,你在進步的同時,人家也在進步。

所以說能夠打出這麼個結果,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於是,將甲級部隊升級的事情開始提上了日程,因為隻是每個屯增加一個什,這屬於小的改動,所以影響並不大,各個部隊直接從自身的編製中分一個新的單位出來就行了,兵員的空缺則在征兵期的時候補上來就行了,問題並不大。

建元十八年,王不餓將王邦任命為了少兒城令,負責少兒城內的一切事物。

這一年王邦開始不斷的犯錯,主要是第一次乾這事兒,很多事情都沒有經驗,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將問題搞的一塌糊塗。

半年之後,王邦總算是找到了處理事情的方式,對少兒城的一些事情開始漸漸的有了感覺,處理起來也遊刃有餘了起來。

當王邦剛剛適應了這裡,正雄心壯誌的打算為這裡帶來改變的時候,王不餓的一道命令,直接打斷了王邦的雄心壯誌。

卸任少兒城令,即刻前往京縣,任京縣令。

京縣位於滎陽南部,距離滎陽隻有不足二十裡的距離。

當年王不餓擴張的時候,京縣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就直接投降了。

實在是因為人數太少了,全縣男女老少加起來也隻有兩三千人,拿什麼抵抗?

雖然朝廷這些年來一直在鼓勵生育,但是因為滎陽就在周邊,已經開始形成了虹吸效應,所以京縣的人口雖然在增長,可人口流失率卻很大。

而王邦在上任一初就需要麵對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縣薄在籍人口一萬一千人,但是卻能明顯的感覺到京縣沒有那麼多人,特彆是青壯年特彆少。

詢問過後才知道,實際上還待在京縣的人數大約隻有五六千人左右,年輕力壯的,幾乎全部去了滎陽。

那邊是大城,經濟碾壓這裡,又是通往洛陽的樞紐地,賺錢的機會多一些,離家也不遠。

年輕人去了滎陽,基本上每個月都能回來好幾趟,這就更加導致了京縣的落魄。

在這裡,王邦見識到了一個排名靠後的縣,到底是怎麼活著的。

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可言,縣內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現在又開始了機械化的耕種,翻地什麼的簡單又省事,老人和孩子就把活給乾了。

所以每年隻有收獲的季節,在外賺錢的年輕人才會回來收獲。

這樣的地方,有什麼發展前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