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物價如下:
米(鬥)40~100文(400文)
絹(匹)1000~1500文
布150~300文(1360文)
鹽(斤)20~70~80~160文
茶(斤)15~917文
酒曲(斤)50~250文
對於縣級以下的官吏來講,月俸9000~3000錢便屬收入微薄之列,假如家庭人口較多,那麼必須“兼農商之利”才能養家糊口,即家中必須有其他的勞動者,從事“農商”等職業以添補生活開。
醫生也是城市居民中收入比較穩定的群體。王安石在《處士征君墓表》中稱讚一個姓杜的醫生,收入本可多一些,每月收入在6000~10000錢左右應該不成問題。
徐州薦誠禪院,建有“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繼而又建造“五百羅漢”,花費“錢五百萬”,平均每尊羅漢的造價為1萬。
元祐八年十月,定州駐軍曾修建營房四所每間營房的造價大致為4.63~4.03貫錢。
藥價:“中下品藥”一服(一啜)大約1~5錢。當然,一些名貴藥材的價格通常是比較高的。譬如蘇軾曾記載用以養生的中藥——白術,1兩可賣到300~600錢。
吳道子曾為長安藏經龕大門創作了“八版”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凡十有六軀”,有客人“以錢十萬”得到其中“兩版”並向蘇軾展示,“軾歸其直,而取之以獻諸先君”。
“王文甫好典買古書畫諸物。今日自言典兩端硯及陳歸聖篆字,用錢五千。餘請攀歸聖例,每日持一兩紙,隻典三百文。”《書嶺南筆》說:“紹聖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過水西,見賣筆者,形製粗似筆,以二十錢易兩枝。”《試東野暉墨》雲:“世言蜀中冷金箋最宜為墨,非也。惟此紙難為墨。嘗以此紙試墨,惟李廷珪乃黑。此墨兗人東野暉所製,每枚必十千,信亦非凡墨之比也。”
軾在《食雉》詩中,談到消費兩隻野雞用了100錢。《食雉》雲:“雄雉曳修尾,驚飛向日斜。……喧呼勇不顧,投網誰複嗟。百錢得一雙,新味時所佳。烹煎雜雞鶩,爪距漫槎牙。”
抄寫一本作弊用的、字跡工整的、蠅頭小楷答題集(供考試夾帶用),每冊可獲利30000~20000錢;冒名頂替入場考試,可獲利100000~200000錢。
好酒“銀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頭小吃大約10~20錢,盛小吃的餐具甚至還用上了“一等琉璃淺棱碗”。琉璃是一種低溫玻璃,琉璃器皿在我國古代比較稀有,小吃使用琉璃製成的透明的玻璃碗,在北宋時應該屬於較為高檔的餐具。(表2)如果一日三餐按小吃標準消費,那麼一個遊客每天最低飲食消費應為30~60錢。
鐵器,每斤大約值80錢。天禧時,“嘉、邛二州所鑄(鐵)錢,貫二十五斤八兩,銅錢一當小鐵錢十兼用。後以鐵重,多盜熔為器,每二十五斤鬻之直二千。”(《宋史-食貨-錢幣》)
銅器,1兩大約值50~100錢。熙寧時期,“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用,獲利五倍。”(《宋史-食貨-錢幣》)《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十三)記載沈括雲:“銅禁既開,銷錢以為器者利至於十倍,則錢之在者幾何其不為器也?臣以謂銅不禁,錢且儘,不獨耗而已。”
戰馬,1匹大約值30000~25000錢。元豐元年癸未,廣南西路經略司“乞選兩江武勇峒丁,結成馬社,人自買蠻馬,每匹官給錢三萬。如死,即買填,馬主備三分之一,餘令社內均出”。(《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十八)元豐六年,“提舉河東路保甲王崇拯建議,……依麟府路和市為價,每匹官給錢二十五千,責令買及格馬,依五年買足”。(《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三十九)
沉香,1兩大約值700~1000錢。“沉香每兩隻錢一百三十文。既不可買,即以等料配香戶,下至僧道、樂人、畫匠之類,無不及者。官中催買既急,香價遂致踴貴。每兩多者一貫,下者七八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十)白紙及柿油蕉葉扇,每把價值10餘錢。“太師文彥博言:‘北使見於紫宸殿,宴垂拱殿,左右內侍執用白紙及柿油蕉葉扇,率不直十餘錢。’”(《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三)
在高檔酒樓消費,一頓飯可以花銷10000錢以上。
“蔡元長為相日,置講議司官吏數百人,俸給優異,費用不貲。一日,集僚屬會議,因留飲,命作蟹黃饅頭。飲罷,吏略計其費,饅頭一味為錢一千三百餘緡。”
東京餐飲業,盛食物的餐具多是用白銀製造的,甚至一桌白銀質餐具的重量可達100~500兩。
從表2可以看出,凡時鮮的農副產品都是比較值錢的。如:冬季黃河所產之魚,每斤可接近100錢,已高出每鬥大米的價格。“粗細果彆如市店十文者”,說明一般的水果每斤大約值10錢左右。新鮮上市的“茄瓠之類”,每對可賣到3000~5000錢;菱角用荷葉包裹,“一裹”可賣到10錢。手工製品也是比較值錢的,“長水桶”每個可賣到1500錢。出門辦事,若需要雇傭鞍馬,每天的勞務費接近100錢。歐陽修在《風俗記第三》中專門介紹洛陽的一種名貴牡丹——姚黃,需要在前年秋天“立契買之”,來年春天根據契約,一手交貨一手交錢。姚黃品種是不外傳的,有錢人試圖購買姚黃的“接頭”,洛陽人則“以湯中蘸殺與之”,可賣5000~1000錢。
東京汴梁的豬肉不便宜,幾十文一斤。也是這個蘇東坡、跟一個肥胖的同僚開玩笑說他像屠戶,並說用30文錢買4兩肉來、算來一斤十六兩需要120塊----但這應該是指熟食。
宋朝的書非常貴、每葉紙4文。想想現在的書100頁才1元錢上下,雖然灑家覺得書籍的價格現在也被低估;但是不讚成和宋書做1比1的彙率。宋書需要找人刻板,工匠的價格也很高。如果不願意找刻工刻,也可以問彆人借這張板、自己出油墨錢,所以算下來這4文錢毛利率才百分之二三十而已。一卷書總要好幾百塊。這樣大家該賠付歐陽修自稱六一居士、其中的一個一居然是藏書一萬卷意味著什麼了。
穿也不便宜,氈帽官靴都論貫計價。大家還記得這個笑話麼?兩個宰相見麵、一個問另一個靴子多少錢,結果那個人提起腳說一貫。結果問話的覺得自己買虧了,罵了部下一頓,說為什麼辦事不力比彆人貴了一倍。結果對方等他罵完了,舉起另一隻腳說:此亦一貫。
三言兩拍裡有一則,講到北宋東京的官靴鋪子製作的官靴,確實就是幾貫的價錢。
宋人榷酒,就是酒類專賣。所以價格也很高,一瓶大概隻有三四兩,稱作一合。價值七十文或者上百文,倒是筆不小的開銷。而酒的生產質量監控似乎不如現在,保存也成問題,所以很容易遇上“敗酒”。所以常喝酒的都有偏方,一次上10瓶,然後各個打開聞一下,最後酒保還會把沒有喝掉的退掉(多好的酒保啊),按照他們的經驗,大概隻有一半左右的酒會是好酒。
買個婢女不太貴,幾百貫合現在幾十萬吧。已婚婦女價格低一些。但是不允許販賣出境。還有幾年的合同、不一次買下而是隻買斷兩年或者三年。人口買賣可有風險啊,往往這些女子是和中介串通的,到時候趁人不備就攜款潛逃也是有的。
幾十萬就可以在北宋京城購進一套小房子了。那個時候廁所廚房並不在套內,一間屋子其實就是一個大梁下的四方小宅。有可能隻有一屋,也有可能大點,那麼就可以隔一個堂屋出來。最簡陋的是茅屋。根據小說,這樣的一間往往又是小樓,樓上住人,樓下會客或者出租作店鋪。這樣的一間一般容納北宋一戶人。
北宋元豐年間、為了防守的需要拆除了部分民房,拆遷賠償費大概每間170貫。也就是17萬1間。這可是城牆邊上的地段。
北宋的每戶人口三五人。但是事業比較發達的人家就會具有比較多的人口了,一間陋室就容納不下了。就會有豪宅。比如政府要員的府邸、宋初給歸順的十國國王的購買宅第的費用就需要1萬兩白銀了。1000萬左右了吧。這些宅第應該也在不斷升值。
宰相向敏中曾以500萬的低價購買了前宰相薛居正的府邸、被說成是賤貿。這個薛居正也就是舊五代史的作者。大事不糊塗的呂端不置產業(一定會被現在的理財專家說成大事糊塗的吧),後來子孫缺錢就把房子抵押出去了。朝廷出了500萬幫忙贖回。也就是說宰相級彆的豪宅一般是500萬。
宰相的收入是每月30萬(300貫),府上人口上百,按照平均這樣的府邸應該有二十間左右。宰相每月開銷應該也不算少、一套豪宅隻相當於兩年的收入。
上麵提到的蘇東坡,他的弟弟其實做的官比他還大。被貶離開開封的時候他賣掉了自己的府宅,買了900萬。時宋立國已經150年了。貶到廣東,購入了10間民房,隻用了50貫,哈才5萬、每間5千。蘇東坡到了常州、花50萬買了一套百年老宅。估計在那裡他也是每天懸150個錢。
稍微早些時候、也是江南。沈括花30萬買下了鎮江的一處彆墅、就是後來的夢溪。和灑家01年購入的房產的價值相當、不過上海的房價飆升的速度比宋朝快太多咯。
蘇頌任大理寺丞館閣校勘,月薪17貫,宅子和馬匹占三分之一。當時一匹馬每月消耗1800元(請對比一下你養的車),所以宅子大概是4000不到點。熙寧三年下規定:給沒有自己宅院(廨)的官員每月補貼5貫。所以租賃費每月5000應該能讓他們馬馬虎虎在開封租上比較體麵的房子。
今早想了一下,北宋中期開封城邊上那些17萬一間的房子,出租出來也就1.5貫一個月,一天才50文。
點油燈,一個月燈費是300文。
根據程民生的資料,油價每斤在三十到100文之間。每夜點燈隻要一兩多的油就可以了。食用油和燈油沒有什麼區彆。原因還在於宋人不太吃油炒或者煎的食品。
高宗時期天下大亂,物價騰貴。抄錄一則紹興三十二年的續資治通鑒:
蕃落指揮劉全、李寶、魏進,糾集州民,執其同知、中靖大夫郭琪以降。州民皆以香花踵道迎宋軍,有流涕者。獨寧河寨官為金堅守,民排戶裂其屍,攜其首以獻。諸將既得城,方編集府庫,人人炫功不相能,或言當暫賞軍,逢命人支錢十餘。時食物貴踴,炊餅一值數十錢,諸兵得賜,擲地大詬曰:我等捐軀下河州,今性命之賤,乃不值一炊餅也!”
宋兵用炊餅的價格來度量賞金的購買力。
高宗年間、有個太守專門找個老兵去購買麵粉自己做了炊餅,計算了價格以後去找門口賣炊餅的。跟他說:我試過了,做一個炊餅的原料才6文錢,你現在賣20文屬於暴利了。回去你修改價格賣10文吧,利潤足夠了。結果那個炊餅大郎寧死也沒有降價,整個城市的炊餅也仍然沒有降價。。。。。宋朝不仰兼並,這也是我知道的不多的政府直接出命令乾預市場價格的例子。。。。正好又是炊餅。
一襲華衣竟然1萬貫,現在日本定製高檔的和服,好的聽說要數千萬日元一套,歐洲的頂級奢侈品牌的定製服裝,一套也是數十萬美元,但是若按購買力平價來算,還是趕不上宋朝這套衣裳。
這套衣服是使節用的,出使遼國的,價格確實很高。灑家至今還傾向於不接受。
宋代羊肉的價格是其他肉類的數倍,可見受歡迎程度,不過當時涮並不是最普及的吃法。
參考:
根據1808年的統計,中等農戶一個家庭成員每周的飲食消費大約需要5先令。這些消費包括2磅醃肉,蔬菜,半配克褐色麵包,213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015品脫淡啤酒。經濟條件較好的約曼,每人每周消費可達7先令315便士,除上述消費外,另包括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葉③。當然,從現代觀點上看,此類生活消費還遠遠談不上富足,尤其下層農戶的生活仍然是比較拮據的。個時期即使是低收入的農戶也能維持健康,而且他們的普通飯菜也是有營養的④。還值得一提的是,15世紀以後,英國農民用餐時增添了某些儀式,不完全為填飽肚子,還要求某種用餐的氣氛和舒適感。飯桌上鋪著亞麻布或粗帆布,吃飯時有許多規矩,僅有的一把椅子要由家裡的男主人坐,其他人坐在長凳或凳子上。在較富有的家庭,飯前要洗手,使用金屬盆和亞麻布的毛巾。像歐洲大陸的農民所通行的慣例那樣,婦女時常站在一旁侍候男人及全家,被稱作“餐桌上的媽媽”。甚至在較貧窮的家庭裡,飯桌上也擺著裝飾性的陶瓶。他們認為,吃飯能維持家庭成員的和睦,正像教堂裡聖靈降臨節的啤酒能增強公眾的村社意識一樣⑤。
北宋初期,每石米價一般在100文至300文之間,皮穀每石在50文至150文之間。從仁宗後期至北宋末年,糧價一直在節節上漲,石米價格總在400文至1000文、1500文左右,皮穀每石則在200文至700文之間。南宋前期,石米價格漲至1000文迄2000文以上,皮穀石價則為500文至1000文以上。南宋後期,石米之價繼續漲至2000多文、3000文,皮穀每石則為1000多文、1500文。
屯駐大軍的各級軍官職錢按其武階官的級彆支給。在紹興十三年(1143)以後,給各級軍官發放“供給錢”。即軍職職錢(崗位津貼)。具體分有7種:屯駐大軍的都統製官月供給錢為200貫、副都統製官月供給錢180貫、統製官和副統製官為150貫、統領100貫、正將、同正將50貫、副將40貫、準備將30貫
15世紀以後,英國農民用餐時增添了某些儀式,不完全為填飽肚子,還要求某種用餐的氣氛和舒適感。飯桌上鋪著亞麻布或粗帆布,吃飯時有許多規矩,僅有的一把椅子要由家裡的男主人坐,其他人坐在長凳或凳子上。在較富有的家庭,飯前要洗手,使用金屬盆和亞麻布的毛巾。像歐洲大陸的農民所通行的慣例那樣,婦女時常站在一旁侍候男人及全家,被稱作“餐桌上的媽媽”。甚至在較貧窮的家庭裡,飯桌上也擺著裝飾性的陶瓶。他們認為,吃飯能維持家庭成員的和睦,正像教堂裡聖靈降臨節的啤酒能增強公眾的村社意識一樣⑤。
13世紀村民的住房都是長方形,一般長是寬的兩倍:12-15英尺寬,25-30英尺長。很多住宅還要長一些,通常的長度範圍是35-45英尺。13世紀的農民大多都住在這種長屋裡,人與牲畜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分彆在房屋的兩端。雖然16世紀以後這種類型的房屋隻保留在高地邊緣地區,但在13世紀卻分布得頗為廣泛。在這種人畜混住的住宅兩旁,還往往帶有穀倉或其他附屬建築如麵包烤房等,這些建築物時常圍成一個獨立的宅院。在長屋的一端即人居之處,一般分為兩間,一間是有著爐灶的起居室(即廳堂),一間是臥房,臥房也可能同時兼做廚房或儲存室。屋門在長房的兩側相對而開。房屋幾乎沒有窗戶,例如1281年的一個文獻中所描述的房屋隻有2扇窗戶,為了防寒屋門和窗口很小,而且沒有玻璃。房屋的構造與材料因地區不同而異。盛產木材的地方,以木結構為主,在木結構的兩麵用籬條、麥杆和粘土等材料築成牆。屋頂用茅草鋪成。在某些高地地區,例如在科特斯武德,房屋主要用石頭砌成。比較窮的農民家庭隻有一間石房子,而另外有一間簡單的木結構房屋。一些最窮的農民住在圓型的茅屋中,牆壁由土坯做成。農民的房屋沒有廚房,做飯或取暖時就在起居室內放一個開放式的爐灶,由於沒有煙囪,往往就在茅草屋頂上對著爐灶的位置預留一個周圍鋪上瓦片的通風孔,既排煙又散發熱量。顯然排煙的效果不會太好,一年四季屋內總是彌漫著煙味。地是用土打實的,有時上麵鋪著沙子和燈心草。從16世紀以前的遺囑中看,家具是很簡單的,製作極為粗糙的一張桌子、一個櫃子和幾條長凳就是基本陳設。最有價值的要算銅壺和銅鍋等用具,這些常常在遺囑中提及。床上鋪的墊子裡裝著稻草和植物絨。家畜和家禽在屋子裡出出進進,糞便的惡臭和燒火的煙灰在空氣中彌漫①。15世紀的地基與早期沒有什麼不同,但地上建築的木工水平則有所改善,例如東南部的木製框架傳統,僅肯特郡一地就約有1000種。埃塞克斯、肯特、薩裡和蘇賽克斯出現了獨特的“豪華型”建築,這表明上層農民在建築上已經采用較雄偉的建築風格。中間是廳堂,其兩側則是雙層房間,這樣農民有了5個房間,而以前一般隻有2間或3間;廳堂還裝飾了現代風格的屋頂。世紀,在英格蘭的整個東部和東南部,雙層建築隨處可見。15在西部,從達爾文到沃裡克郡,雙層建築正在取代舊式的農民住房。敞開的廳堂以爐床取暖,房頂上預留煙孔或百葉窗排煙。農民的房屋裡有了更為有效的取暖和排煙設施,有時在爐床的上方還吊著排煙罩。屋頂開始使用石板瓦,甚至陶瓷瓦,一個更結實的木結構支撐著它,這樣房屋造價也上漲了。農民的一處3間隔著的住宅將需要支出2-3英鎊,而這往往是他們一年的收入。農民的住房麵積看起來是相對寬敞的,據估計,人均居住麵積超過200平方英尺的情況並不少見;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人均居住麵積在70-90平方英尺(大約相當於8-11平方米)的情況更為普遍。戴爾評價說,這樣的人均居住麵積超過中世紀的南歐,也超過現代的一些第三世界國家①。總的看,這一時期的住房條件還是屬於過渡階段。房屋地麵總是潮濕的,雖然偶爾也能發現穿過地麵的排水管道,但質量低劣,地麵時常溢水。房屋的取暖和排煙仍然不是很有效,屋門和窗戶仍然狹小,這使屋內陰暗而氣悶。露天廁所設在菜園中,時常有汙染飲用水的危險。不過,1350-1520年間農民住房小規模的改進,畢竟在許多方麵為1570-1640年間的重大改建做了準備。
1570-1640年,英格蘭農村住房的標準和舒適程度得到了更大規模的改善。最引人注目
的變化是樓房數量的增加和經濟狀況較好的莊稼人住房的重建。新的住房采用新的結構和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居室。樓上是起居室,樓梯間的小屋在使用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傳統的大房間現在用隔板分成小房間,賦予專門用途,例如分隔成臥房、起居室、廚房、食品庫房及仆人的臥房等。建置了煙囪,富戶還在窗戶上鑲上玻璃,房間變得明亮起來。到17世紀中葉時,典型農舍有3-6間房,有些達到10間。許多這一時期的建築一直保留下來。如約克郡山穀附近的石砌農舍,正麵門楣上常常用大寫英文字母雕刻著建築日期。南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的農舍大廳,在伊麗莎白時代就已經現代化了。而西米德蘭郡的農舍以黑白相間的木質結構聞名。這一時期的遺囑也表明,家具、寢具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具及工具的數量和種類大大增加,價值也在提高。以萊斯特郡威格斯頓村為例,1529年至1560年間,普通農戶的家庭陳設平均占他個人總財產的10%-15%,在16世紀中葉以後,這個數字上漲到20%-40%之間②。同時,熱水浴和冷水浴的習慣已在鄉間推廣,在農戶中常常可以看到浴盆,而在村莊內也常常可以看到公共澡堂。通過建立許多傳染病隔離病院,對傳統病采取了預防措施。醫藥和外科手術也推廣到鄉村市鎮上。從住房上也可以看出農民社會的分化在加快。最貧苦農民多是沒有土地的流浪漢,他們的茅舍修建在荒野或叢林之中。這種茅舍的構造如此簡單,往往一夜之間就可以建成。當時有這樣一個慣例,如果建立在荒地上的茅舍是在一夜之間建成的,那麼茅舍主人有權豁免各種財稅征收。這種茅舍主要由石子和泥土構成,1602年一位作家這樣描寫康沃爾郡的茅舍:“泥牆和低低的茅屋頂,幾乎沒有隔板,沒有地板,沒有玻璃窗,也沒有任何煙囪,所謂排煙設備不過是在牆上挖個小洞……”農村雇工的住房比他們要好一些,通常至少有兩間房,還另有一間食品。儲藏室,有時還有一間牛奶/房或奶酪房。但沒有單獨的廚房,而是在起居室裡做飯③。
一個中等農戶在平年和在荒年的收支情況①,由於是特意與荒年的情況作比較,想必該荒年是有一定典型性的。其比較的結果如下:收入平年:61先令4便士荒年:42先令5便士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