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托寨,位於會川,也就是建昌烏蠻四部和褒州之間。
這片連綿山寨,散落在山麓到山腰間,甚至山巔雲霧繚繞處,樹上也隱隱有木屋的輪廓。
這是會川絳部最大的山寨,絳部大頭人連亨三圖也居住在此間。
這日,陸寧一行來到了昔托寨外。
和陸寧同行的有褒州那老頑童段素興的長子段素平。
和其父親比起來,段素平就沉穩多了。
陸寧和其懇談,顯然他是知道,陸寧這世子是冒牌貨的,但等朱丹臣拿出齊國大皇帝秘旨,秘旨裡,任命段素興為弄棟郡公,封地褒州,子孫世襲罔替。
見到秘旨,段素平立時改稱呼陸寧為世子殿下。
朱丹臣更宣讀了齊國大皇帝之旨,封大理世子段素英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鎮南王”,世襲罔替,永鎮雲南八國。
比之世子父親段素順的封號,最後“大理國王”換成了“鎮南王”,其間意味可就完全不同,以前隻是名義上的藩屬,大理國主和齊國皇帝,是名義上的君臣關係,甚至大理國主對內,是稱“皇”的,國主諡號,都尊為“皇帝”。
而這“鎮南王”,就更像是大齊國的王爵,當然,裂土封王,和普通王爵還是有很大不同。
可不管怎麼說,也有點真正內附的意味。
不過段素平明白,這突然冒出來的“世子”,肯定是得到了齊國幕後的支持,從某種角度,就算真的世子在此,要複國,請求齊人的支持,這點代價,還是要付出的。
但這些不在段素平考慮內。
對段素平一係來說,得到大齊承認的以褒州為封地的郡公,又世襲罔替,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才是段素平極為熱衷的支持“世子”的主要原因。
這種封爵,比大理國封爵有份量的多,更有保障的多,至於最終羊苴咩城內,到底是“大理國王”還是“鎮南王”,又有什麼關係?
而段素平隨同世子,或者說,隨同小王爺來到昔托寨,對收複絳部滿懷信心。
也來自於汴京的諭旨,封絳部連亨三圖為昔托男、絳部大司,世襲罔替。
這道諭旨一出,段素平相信,絳部都不可能不支持“世子”。
陸寧沒有如前唐羈縻州那樣封連亨三圖為刺史,也沒如內地蠻寨那樣封連亨三圖為世襲的知寨。
實則還有更深層的考慮,在這會川府,陸寧還是會降其為會川州,從而任命刺史,和絳部土司共存管理這片土地。
而羈縻刺史也好,知寨也好,將會令連亨三圖獲得對整個會川的法理上的統治權,還是大齊承認的,這自然不可能。
如此,封個正經男爵,加個本部的法定首領——大司,尤其是大齊爵位中法定的開國男,這些土司們能得封,真會覺得祖墳冒青煙了,畢竟曆朝曆代,他們也從未得到過中原這種正經爵位。
當然,和大齊內地所封男爵不同,他們的爵位俸祿,隻能自己從領地收取了,和過去比,換湯不換藥。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種便宜爵位,陸寧也不想亂封,是以,給這些土司封最低等的開國男即可,封再高的話,顯得也太不嚴肅,爵位也就沒那麼珍稀了。
而且說起來,其實大齊爵位更像一種榮譽封號,俸祿比之前代大為消減,和同品的官員俸祿差不多。
開過男是爵位最低一等,為正五品,其實便真是大理三十七部皆服,每一部的頭人封為男爵,三十七個男爵,一年也沒多少俸祿,對大齊現今財政收入來說,是毛毛雨中的毛毛雨而已,隨便哪個衙司支出稍微節省下也就出來了。
隻是,陸寧不想做這些無謂的支出,哪怕一厘一毫。
……
從進寨的過程就很被難為,到在客廳等連亨三圖等了有近一個時辰,到連亨三圖派了兒子出來,磨磨蹭蹭含糊其辭。
一副想趕緊將人糊弄走的樣子。
到朱丹臣怒氣衝衝,說起,東北建昌烏蠻諸部已經支持鎮南王殿下,且齊國大皇帝已經下旨,封世子為大理之王,永鎮雲南八國。
你昔托寨跟不跟世子走?不跟隨的話,那也不用廢話,建昌方麵,諸部軍馬要取路此間去褒州,到時你想阻止,便兵戎相見。
你部跟隨世子的話,便叫你父親出來接齊國大皇帝旨意。
連亨三圖兒子聽得臉都白了,忙回了後寨,不多時連亨三圖匆匆而出。
朱丹臣卻拿捏起來,令按照中原規矩,擺香案等等,這才宣旨。
朱丹臣現今,變成了雲南八國宣慰使,又為鎮南王府長史。
而且,眼見許多諭旨就從“世子”處拿出來,包括對他的任命,顯然是後填的名字,這位“世子”,或者說文少卿,顯然中原皇帝對其甚為信任,甚至寫好了一些聖旨,但具體名字這位文少卿作為總理大理事務的欽差,可便宜行事,怕這位文少卿,都是皇族中人,才能被如此信任,而又真的敢行替天子行事的權力。
是以,在這昔托寨,受了這麼一肚子氣,他自然要找補回來,何況,他現今作為大齊上使,如果被小瞧,也有失大齊國體。
而且他本身來說,雖然雲南宣慰使本身沒有額定品級,但就算按親王府長史,也是從四品的官員了。
他從一個小小細作,一躍成為四品大員,經曆之奇,前所未有。
背靠“世子”這棵大樹,他就更知道該如何行事了。
見他為難連亨三圖眾人時,“世子”微微含笑,朱丹臣膽氣更壯,知道自己沒有做錯。
而跪滿一地的連亨三圖和族人,聽到被封開國男,一個個激動的全身顫抖,隻是跪拜在地,雖然是山野粗人,也不敢喧嘩表露情緒而已。
等宣旨之後,連亨三圖麵對陸寧,就彆提多麼親熱了,連連施禮,更主動提出,絳部將會提供兩千名勇士相助鎮南王殿下,錢糧等等,全力征集。
兩千名勇士,對絳部來說,青年勇壯怕是要集結大半。
顯然連亨三圖也知道,如果不出大力,今日之事,肯定在“鎮南王”心裡記下一筆賬,以後怕會被秋後算賬。
何況,驅逐降伏楊氏之戰,如果本部不立些功勞,齊人最終未必能兌現秘旨中的承諾,有付出才有回報不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