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沈瑞對玉姐所說的,對於四、五歲就開蒙的書香世家子弟,縣試、府試實不算什麼。
沈玨即便過去在讀書上不如沈瑞勤勉用心,可耐不住他開蒙做的早,還握不住毛筆時,就跟著太爺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入了族學後,因是宗家子孫,為族學裡的夫子看重,課業也一直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因此,二月裡的縣試、四月裡的府試,沈玨都順順當當過了,雖不是案首,卻也在紅榜之上。
沈玨心中的忐忑,考過兩次試後,也都散了差不多。
等到府試結果出來,他帶了幾分得意,搖著扇子,對沈瑞道:“小時聽族中長輩中提及應試都是這不容易、那不容易,一個秀才就是體麵的;要是有哪個族人中了舉,立時就換了門庭。我看著,這也沒甚難處……”
沈瑞輕哼了一聲,道:“這也就是在京城,錄取人數多,讀書人又不如南邊多。要知道江南一地,考個童生也要擠破腦袋,想要秀才就要拚殺一條血路;等到鄉試時,彆說中舉,多少人熬白了頭發也沒得下場應試的資格。”
“怎麼說京城讀書人沒有南邊多?瞧著今年應試的考生不少啊?”沈玨不解道。
沈瑞道:“考生雖多,卻是出身五花八門,有的即便在私塾了學了十年來,也不過是認識個字罷了。到了考場上,這些人不過是陪考;哪裡比得上江南,百姓富庶,多是耕讀傳家,世代書香,誰上誰下,除了學問,還有運氣在裡頭,誰也不比誰差多少。”
沈玨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感概道:“怪不得全三哥那樣打小就使勁讀書的人,都卡在院試好幾年。差不多大的族兄弟中,除了沈珠、瑾大哥這幾個人之外,就數全三哥讀書最精心。今年他也要應試,希望能順順利利。”
沈瑞道:“瑛大哥不是說三哥的火候到了麼?應該是差不多,就是不知明年鄉試會如何……”
沈玨看了沈瑞一眼道:“上一次鄉試,沈家下場秀才全軍覆沒。明年沈珠、瑾大哥兩個都要下場,想來當有所斬獲。”
至於榜上有名的沈琰,即便姓沈,可不得族人承認,沒入族譜,那不算是沈家人。
沈瑞點頭道:“當是如此。大哥當年就是三元,,又是府學廩生,歲科試都是一等,榜上有名是早晚之事。倒是沈珠那裡,究竟如何,就不好說了
沈珠去年在京所作所為實在不堪,沈玨與沈瑞對他滿是惡感,“珠九哥”這個稱呼早沒了。
早年沈玨為沈瑞抱不平,極看不上沈瑾這個四房庶長子,從來提起都是“庶孽”。如今離的遠了,沈瑾與沈瑞也沒了利益衝突,沈玨對沈瑾的厭惡也少了不少。加上身份轉圜,曉得禮法為重,嘴裡也就換了稱呼。
“不是說二哥進廩生也是早晚的事麼?那是不是明年鄉試二哥這裡也沒問題?”沈玨滿臉興奮地說道。
沈瑞失笑道:“早晚卻是有早有晚。不等到明年鄉試,這廩生又哪裡能隨便出缺?同樣是三元,,我這個可趕不上瑾大哥那個分量實在。在京城鄉試,下場比地方上容易,想要榜上有名也難。京裡監生與寄籍的儒士眾多,鄉試即便錄取的人數比外省多,可競爭並不比外地好多少。這下場之前結果如何,卻是誰也保不準的……”
正院,上房。
毛媽媽手中拿了兩個冊子,過來回話。
再過幾日,喬氏將以“休養”的名義被送出沈家。這不是簡單的懲戒,沈家自然不會瞞著喬家那邊,否則有理也成沒理了。
在二管家帶回沈洲的回信後,沈滄夫婦並沒有急著送喬氏離開,而是等沈玨考完府試,才提及此事。
這一日,正趕上沈滄休沐,他就想著了結此事,提前下了帖子請喬家三位老爺過來。即便這是家醜,也不是沈家一家的事,喬家能教導出喬氏這樣心性的女兒,也並不無辜。將該說的說的,該告知的告知,省的喬家過後覺得沈家不仁,虧待了喬氏。
幾位老爺收到沈滄的帖子,都是心思百轉,倒是沒有想到喬氏身上,反而都不約而同地以為是沈玨的事。
沈玨身為外孫,為喬老太太服小功,前些日子正好是除服的時候。
沈玨與沈瑞同庚,沈瑞前年就定了親,沈玨今年十五歲,也該到相看媳婦的時候。畢竟過繼嗣子,就為了傳宗接代。
沈洲不在京,喬氏病弱不管事,沈滄這個伯父要為侄兒說親就沒有不知會喬家的道理。
喬家這邊,喬二老爺、喬三老爺在年後相繼搬出喬家。
喬大老爺之前雖是碌碌無才,可到底在衙門裡混了半輩子,各種往來應酬是不斷的,要不然也就不是老紈絝了。如今罷官、守孝連上,無事一身輕,免了一切應酬,一時還真是待不慣。
他閒不住,就可著心思折騰兒孫,一心要教導出個舉人、進士來,重振喬家聲望。可是他自己不過半瓶水晃蕩,就算想要裝明白,也教導不到正點上,便一味要做嚴父嚴祖父,稍後功課跟不上,就是戒尺、板子輪流上。
大房上下雞飛狗跳,不管是幼子喬永德,還是幾個孫輩,都被喬大老爺折騰的蔫頭巴腦。即便早先有向學之心,卻是被繁重的課業壓著,也起了逆反之心,能糊弄就糊弄了去。
喬大老爺好心辦壞事,歸根結底,就是“過猶不及”四字。
喬大太太心疼兒孫,少不得開口勸阻。
喬大老爺卻是喝罵道:“若不是你一味嬌慣,也不會將兒孫都養壞了莫要再多嘴,你這不賢婦人,難道想要害我喬家後繼無人?”
喬大太太氣了個仰倒,自己嫁進喬家,上侍公婆、下撫兒女,辛辛苦苦操持了三十年,竟是“不賢”。
雖早就曉得丈夫是因去年的事對自己生了嫌隙,可喬大太太也被寒了心,夫妻兩個越發“相敬如冰”。
同徹底絕了仕途的喬大老爺相比,喬三老爺最看重的還是自己的前程,無奈現下說什麼都早,隻能熬日子。
不過,與大房的雞飛狗跳相比,喬家三房的日子倒是平靜溫馨。
即便喬家的祖業敗落殆儘,喬老太太的私房也都被喬大老爺拿去頂了刑部罰金,可喬三爺在江南幾年,即便早年不是學差,隻是其他輔官,可因他會交際,與上官同僚都相處的不錯,陸陸續續的也入手不少地方“孝敬”。
這些銀錢,喬三老爺除了早年孝敬一部分給喬老太太之外,其他的都攥在手中。
不過即便手中銀錢不少,在搬出去單過後,喬三老爺家的日子也開始節儉起來,並無揮霍。家中服侍的下人,除了正經需要用到的,許多刁鑽耍滑的,也都叫三太太發賣了。
夫妻兩個都曉得,等到喬三老爺出孝後,家中有好幾處大開銷,喬三老爺起複,家中一雙嫡子女一娶一嫁,處處都要用錢。至於庶出的長女,嫁妝是早就預備好的,倒是無需等到那時候。
在外做官雖有油水,可要想要混資曆升官,還是得要留京。喬三老爺也是將四十的人,自然想要留京,到時候托人情尋關係要不少銀錢。
能不能留京,留京了去什麼衙門,不能留京外放做什麼,這都是沒底的事,夫妻兩個自然手緊,想要有備無患。
陰錯陽差,使得三房幾個兒女都懂事起來。他們並不知喬三老爺夫婦的打算,隻當分家後家中日子真不如過去了。
兩位小娘子並無抱怨,反而能做針線就做針線,換季新衣服也主動開口要少兩件;至於六郎喬永善,則是讀書越發用心,一刻也不願懈怠,想著早日有了功名,也能讓家中多些進項。
這雖說宅子小了,家中人口少了,可這才是居家過日子的模樣。
大房、三房子弟齊讀書,二老爺的日子卻不好過。
早年他在外打理喬家庶務,喬家兄弟雖品級不高,可盛在喬家是京城老戶,有幾門得力姻親;喬二老爺本人又是監生,出入也能擺著老爺的譜。
如今分家後,即便不是自己重啟一攤,可上門伸手的人就多了。
喬二老爺乖覺,察覺不對,立時就想到沈家,上門來求見沈滄,想要將幾個鋪子的於股送給沈滄。
至於將於股送妹子喬氏或外甥沈玨,喬二老爺是想也沒想的。那兩位雖名義上與他更親近,可都不是能管事的人,即便送了於股過去,有事也指望不上,最後還要求到沈滄夫婦頭上。
沈滄雖不能與喬家徹底斷絕關係,可也不願多做瓜葛,婉拒了此事。
喬二老爺無法,隻好去求了喬三老爺,請喬三老爺尋了其他門路做庇護。
關於被沈滄婉拒之事,喬二老爺沒有瞞著喬三老爺。
喬三老爺雖覺得沈滄有些冷淡,可並不覺得意外,安慰二老爺道:“並非大表哥不近人情,沈家除了自家產業,向來鮮少在外麵的鋪子入股。大表嫂嫁妝豐厚,沈家並不缺嚼用。換了旁人家,這樣兩廂便宜的事,即便不送上門去,也要主動伸手呢。”
喬二老爺點頭稱是,沒有再說其他。
他雖沒有入仕,可商場之上見的人多了,自有幾分眼力。
沈滄一個刑部正堂,想要照拂喬家生意,即便是不樂意收於股,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沈滄婉拒後,提也不提其他,顯然是懶得繼續搭理喬家。
這次“婉拒”他,下次就能“婉拒”喬三老爺。
可歎喬三老爺看不到此處,擺著一副自己與沈家兄弟是嫡親表兄弟的嘴臉,委實可笑……